李清照词修辞现象探析毕业论文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6924621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词修辞现象探析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李清照词修辞现象探析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李清照词修辞现象探析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题】李清照词修辞现象探析 【作者】周林芳 【关键词】李清照词修辞 【指导老师】王盛婷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引言李清照作为整个词史中女词人的杰出代表,她的词作整个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是婉约词中的精华。一直以来,许多学者对李词的语言进行了分析,如石杨的浅谈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她讲究音圆字润,和富有表现力的口语,使李词语浅意深、清新自然、易懂而不粗俗;再如罗伟的李清照词作的语言特色认为李词里使用了口语、引用、仿拟、典故等手法,令李词雅俗共赏。修辞是语言运用的科学。“修辞”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的周易“修辞立其诚”,以后每个朝代都会出现与修辞有关的修辞学著作。不同的语言学家对修辞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如黎运汉和盛永生在汉语修辞学中说:“修辞是努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接受效果的活动。”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下册)中给修辞下了三种定义:“第一,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2修辞使用的目的都是要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提高读者的接受效果,这点上黄伯荣、廖序东与黎运汉、盛永生的观点是一致的。由此可见,修辞的出现就是为了修饰润色,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即:修辞是努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接受效果的活动。常用的修辞格基本一致,有比喻、比拟、婉曲、对偶、排比、顶真、设问、反问、夸张等等。从修辞的角度研究李词显得十分必要。20世纪80年代夏汉宁的试论李清照的用典成了从修辞探读李词的先锋,不足的是夏先生只从用典一个方面分析李清照的词作;本世纪又出现了周桂峰的李清照词的修辞特色,他从李词中的修辞现象分析李清照词中的创新性、目的性和适体性,达到了充分认识李词艺术魅力的目的;于素华的试领略李清照词的问句艺术,主要对李词中的疑问句类型及其功用进行了分析;李琳的论李清照词的用典则集中在李词用典形式特别是以典事喻花,这些文章为人们了解李词中的修辞提供了较为完备的资料。本文将以李清照的词为对象,探析其中的修辞现象,对李词中的修辞现象做一个穷尽性的探究。一.李清照词修辞现象分析李清照的一生是幸与不幸的结合体,她的词作有浓厚的闺怨情怀,作词时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主要有用典、比喻、叠字、顶真、反问、设问、对比、拟人、排比。李词因这些修辞格显得雅俗共赏、形象逼真、韵律和谐。(一)用典用典,也称“用事”,是诗文中对过去历史事实的化用。3用典与李词口语化的特色一起使其达到雅俗适宜的效果;同时用典能够丰富诗词的历史感,增强诗词的画面感。李清照留世的词作共五十八首,运用典故的占了五分之一。李词中有一首运用典故最频繁的多达七处,如: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籍,不减酴醾。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多丽?小楼寒)本词写于南宋末,统治者苟安一隅,陷害忠良,对敌屈膝求和。李清照在这儿借咏白菊寄托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和以白菊自喻,反映自己高洁的心志。词中用典偏多,有“贵妃醉酒”、“孙寿愁眉”等等。(1)贵妃醉脸:形容杨贵妃醉酒后的姿态。杨玉环通音乐、善歌舞,被唐玄宗封为贵妃,二人常常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歌舞。酒醉后,杨贵妃醉眼迷离,更加美丽动人。李清照借此与白菊的天然姿色进行比较,增加了词的内涵,一雅一俗,对比鲜明。(2)孙寿愁眉:指孙寿故作愁眉魅惑人。孙寿,东汉时梁冀的妻子,善于借化装做一些魅惑人心的姿态。后汉书?梁冀传:“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李清照沿用了该典故最初的意思,用以衬托白菊的自然,不事雕琢。(3)韩令偷香:韩令指东晋韩寿,貌美体轻,贾充女贾午看中了他,韩寿逾墙与贾午私会,贾午将皇帝给父亲的西域奇香偷来赠与韩寿。后来,贾充会见诸吏时闻到韩寿身上有奇香,怀疑他与贾午暗自私通,在没有宣扬的情况下将女儿嫁给了他。李词借用典故是喻指白菊的香味自然清新,不需要借用其他东西来增加本身的香味。(4)徐娘傅粉:是说徐娘要擦脂抹粉才漂亮。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与暨季江私通,季江用“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对徐昭佩进行评价。徐北文认为这个典故是李清照对何晏傅粉的误用,相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何晏肤色极好,魏明帝怀疑他是涂了粉的。世说新语?容止:“何晏面白,魏明帝疑其傅粉。”这个典故的运用与白菊清透自然的容颜形成对比,暗自称赞了白菊与众不同的容颜。由此看来,以上四个典故都是借来反衬白菊的清丽脱俗,与白菊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气质形成对比,突出白菊的美不是矫揉造作的。(5)汉皋解佩:这故事说的是有两个女神仙出游江滨遇到了一个叫作郑交甫的男子,他们相互之间非常钟情,于是二女就解下身上佩带的饰物赠予郑交甫,他接受礼物后便与这两个女子告别了。当郑交甫告别二女,走了十几步之后,忽然发现身上的明珠不见了,再回头看那二女,这二女也不见了。韩诗外传:“郑交甫将南适楚,遵彼汉皋山下,遇二女,佩两珠。交甫目而挑之,两女解佩赠之。”这里指两女有成人之美的美德。(6)纨扇题诗:汉代的班昭在成帝时选入宫中,立为婕妤,后又有赵飞燕入宫,受宠妒娇,于是班昭就请求退居东宫侍养太后。曾作怨歌行一诗:“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本词是喻指白菊如班昭一样善解人意。这样看来,5、6两个典故是用来描写白菊的情态和精神的,通过两个典故的点化,白菊似乎在发愁流泪,又似甘于淡泊,有成人之美的品德。(7)泽畔东篱:“泽畔”代指屈原,他被流放,楚辞?渔父说:“行吟泽畔,颜色憔悴。”“东篱”代指陶渊明,曾写饮酒诗,有“采菊东篱下”的诗句。这则典故用来表现自己宁愿如屈原那样遭流放或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山林以保持洁净的心灵,也不在浑噩中度过余生。在李词中除了多丽?小楼寒,其他的都是每首词中一个或两个典故。如:(1)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锦书:前秦窦滔的妻子苏惠因为窦涛在外娶了妾,用锦作回文璇玑图诗寄给丈夫,丈夫在看了苏惠写的诗后终于醒悟。李词借用该典故是书信的意思。本词是李清照正在盼望丈夫从外归来时写下的,希望收到挚爱的消息,以缓解其相思之情。(2)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长门:指西汉宫殿名,本首词中代表冷宫的意思。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3)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秦楼:指凤台,列仙传拾遗:“箫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以女妻之。箫史遂教弄玉作凤鸣。居二数年,凤凰来此。公为作凤台,夫妇住其上。数年,弄玉乘凤、箫史乘龙去。”李清照反其道而行之,用一个充满悲凉意味的典故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无形之中透露了李清照与丈夫之间的深厚情感。(4)春生南浦水微波,雪满东山风来扫。(木兰花令?沉水香消人悄悄)东山:是东晋谢安的隐居地,世说新语?排调:“谢公仔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高灵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后人以“东山”喻官员一时退居之处。“东山”在本词中代指李清照夫妇屏居青州时的住所,沿用了隐居地的意义。(5)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南朝陆凯与范晔的友谊深厚,陆凯曾经从江南寄一枝梅花给居住在长安的范晔,并赠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别信,聊寄一枝春。”以此表现对挚友的慰藉和深厚的情谊。本词中的挚友实际是赵明诚的化身,李清照在此是抒发对亡夫的悼念慰藉之情。(6)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辟寒金:任昉述异记:“三国时,昆明国贡魏嗽金鸟。鸟形如雀,色黄,常翱翔海上,吐金屑如粟。至冬此鸟畏寒霜,魏帝乃起温室以处之,名曰辟寒台。故谓吐此金为辟寒金。”诗词中常以辟寒金指代珍贵的金饰,李词采用的也是这个含义,“辟寒金小”则是说精金做的头饰十分小巧。(7)安石需起,要苏天下苍生。(新荷叶?薄露初零)这里与例四的典故是同一个,均是东晋谢安屡违朝旨,高卧东山的故事。谢安,字安石,曾出任征西大将军府司马。词人在此是希望寿主东山再起,以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使天下苍生复苏。(8)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瑞鹧鸪?风韵雍容未甚都)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作注时引用了襄阳记里的故事,李衡活着的时候让人在外种植上千株甘橘,临死时告诉儿子:“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儿子不明白,就对母亲说,母亲告诉他:“此当是种甘橘也。”李清照用这个典故是戏问笔下歌咏的事物(银杏)。由此知道李词中的典故十分独特,每个典故都沾染了词人的实际境遇,真正遵循了“典重故实”的规则。(二)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根据本体、喻体、喻词的隐现划分,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类型。运用比喻能够使深奥、抽象的东西浅显、形象具体,它具有柔婉、含蓄、藻丽、简约等表现风格。4为了情感表达,李清照时常在词作中运用比喻,根据不同的需要还会有不同的调整。1.明喻:指在比喻句中本体与喻体都会出现,有明显的比喻词。在李词中使用明喻的例子不是特别常见,只有两个,如:(1)如今憔悴,但馀双泪,一似黄梅雨。(青玉案?征鞍不见邯郸路)这句词里的本体是“泪水”,喻体是“黄梅雨”。本体与喻体给人的感觉都是悲戚、冷清,二者在形态上也一致,绵长、细腻。此词以“黄梅雨”比喻泪水多而不断,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词人泪水涟涟,心境悲戚。(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有人认为“人比黄花瘦”中的“比”作“似”用。“人”是本体,“黄花”是喻体。在这里用“黄花”来喻人,黄花是细瘦的象征,说明此时的主人公因思念过度显得形销骨立。这个比喻句的使用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显得含蓄、柔婉。本句词兼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人显得比黄花更为细小。2.暗喻:又叫“隐喻”,指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不出现或不明显的句子。具体的诗词创作有不同,即本体往往不在运用比喻的句子里出现,往往出现在上一句词或是蕴含在整首词中。如:(1)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2)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长寿乐?微寒候)(3)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同上)(4)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多丽?小楼寒)(5)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例(1)里的本体是借“香脸”代替的,指的是半开着的散发芳香的花朵,喻体是“玉人”,用此形容笔下的梅花十分漂亮,如刚刚出浴的美人;例(2)里则是用“一颗明珠”来比喻贵妇在家中曾受父母的宠爱,出自同一首词的例(3)即用“青云”来预祝贵妇的儿子不仅能够入朝为官,而且今后还要官位显赫;例(4)里的“雪清”是喻体,本体是指菊花的精神气质,以此比喻菊花有像白雪一样冰清玉洁的资质;例(5)中的“黄金”是指桂花的花蕊,“碧玉”是绿色的桂叶,传神地刻画出桂花的高贵,金花玉叶。3.借喻指本体不出现,也不用比喻词,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似性5。查看所有李词,发现她使用到借喻的有如下句子:(1)碧玉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2)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庆清朝慢?禁幄低张)(3)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新荷叶?薄露初零)(4)笑语檀郎,今夜纱橱枕簟凉。(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5)袅袅娉娉何样似?一缕轻云。(浪淘沙?素约小腰身)例(1)中借“碧玉”来指代茶叶,两者在颜色上相似,均是碧绿色的;例(2)用“日边”来代皇帝身边,是古代帝王好似太阳一般,浑身散发出万丈光芒,给人敬畏感;例(3)里的“娉婷”原指美女之体态,李清照用来指代寿主之妾侍,形象具体地写出寿主小妾的美貌,可观可感;例(4)里的“檀郎”在唐宋时是美男子的化身,词中是对赵成明的称赞;例(5)中用“轻云”代年轻女子的体貌特征,婀娜多姿的形象跃然纸上。以上句子就是李词中运用比喻的例子,均是以物喻物或是以物喻人,下面的一个例句则是把人比作物来写,如:“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主要是用人的脸颊来比红梅,用美人的媚眼来比含苞欲放的柳枝吐出的嫩芽,早春的景象如现眼前,形象生动。(三)叠字叠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同、形同的字组成的词语,能够在语音上起到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的作用,创造出音乐美感。李词中运用叠字的现象虽然不多,有一首词却传为经典,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这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此时她的丈夫已逝,自己还流落到南方,面临的是国破家亡,她只能望洋兴叹,所以一早起床便“寻寻觅觅”,可见她百无聊赖,恍如有失,希望找到点儿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结果抓在手中的唯有“冷冷清清”,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包裹,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这似乎还不能渲染她的可悲,接着用“凄凄惨惨戚戚”来结束第一句,让整首词笼罩在愁惨凄厉的氛围之中,本应该舒缓的音调变得急促,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倾向,但不尽人意。“到黄昏,点点滴滴”则说明词人从早到晚还是没能找到宣泄内心不快的途径,反而被黄昏细雨搞得愁上加愁,真的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总之,不到百字的一首词居然用了四组叠字,共18个字,这是史无前例的。除声声慢?寻寻觅觅外,其他词也用到了叠字,如:(1)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悄悄”表示寂静无声的意思,“依依”却表示留恋难舍,不忍离去之意。由此看出本词中的“月”实际上是李清照的化身,是她不忍与丈夫分离。(2)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沉沉”是描写影子的浓重,也是词人心情的写照,心情不佳,略显沉重。(3)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深深”一词是对庭院的曲径通幽的描述。受到欧阳文忠的影响,在本词的小序中李清照说:“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作词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4)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念奴娇?萧条庭院)“种种”修饰“恼人天气”,不仅指风和雨,而且也包括“宠柳娇花”的明媚时光。“种种”二字本身无褒贬感情色彩,可在这首词中却交代了这种“恼人天气”的多而长久,同时也映射出思妇的痛苦多而沉重,并且难以消解。(四)顶真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使用它跟使用叠字一样能够增加句子的音乐性。顶真这种修辞在李词中的运用有:(1)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临高阁)词末运用上一句中的“梧桐落”作为下一句的起头,两个“梧桐落”的连用让词的凄凉之情更上一层楼,起到了抒情写意的作用。(2)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这首词中有两个顶真的现象,“阴满中庭”点出了窗前庭院中芭蕉的繁盛,对所描事物起到来了强调的作用;“点滴霖霪”则给整首词拢上了一层凄凉悲愁的氛围,加剧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五)疑问疑问句包括设问和反问两种类型。在李词中常常会为了表达的需要而改用能够增强语气的句式,如反问句和设问句。1.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他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例如:(1)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此句的真正意思是说词人知道没有人能够为她送来有关丈夫的消息,心情十分惆怅。反问的使用让词人无法排遣的愁情得到了加强,同时引出了她只能看着送信的大雁从头顶飞过,独自赏月的无奈。(2)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永遇乐?落日熔金)一个问句道出了对亲人的怀念,词人内心的孤独。(3)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时多?(多丽?小楼寒)本句词的反问实际上是对世态炎凉的扣问,揭示人情的冷漠。(4)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这是写在南渡后的一首词,词人在句首看似疑惑,实际心里极其明白庭院有多么深幽,就如词人南渡后系念国家的复杂情感一样,运用反问是想增加词的悲凉气氛。(5)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此句则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寂寞,夜晚的漫长,写出了她面对漫漫长夜的无可奈何。(6)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本词是李清照投宿客栈时写的,她确实不知芭蕉树是谁种,她也无心探知树是谁种,在此只是由这一反问句引出词人的真正意图。2.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在李词中运用设问的有:(1)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词首开始发问现在是什么节气,然后自问自答,“早过了三之二”说明此时已经是暮春时节,强调时间匆匆,感伤之意溢于言表。(2)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怨王孙?梦断漏悄)这句词描绘了夜里的寂静和人的孤独,除了风声作伴,就只有自己一人,同时还有落红随风去,年华如水流的无奈之感。(六)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经过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得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李词中也有对比的使用。如:(1)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这里把“梅”和“菊”拟人化,从他们应该嫉妒和羞怯的情态写出了桂花的卓尔不群,三种花之间暗自形成了比较。(2)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又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临江仙?云窗雾阁春迟)本句词中的对比隐藏在句子的末尾,“杏花肥”与前面的“玉瘦檀轻”形成对比,衬托所咏之物梅花仙子境遇的凄惨。(3)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词人将人的脸蛋与花进行比较,突出女主人对自己外貌的在意,都是因情郎的关系。(4)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笛梅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落日熔金)这是李清照晚年的一首词,通过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两个都城元宵节有关情景的对比,上阕描绘南宋临安的元宵节,由此引起对“中州盛日”的回忆,下阕词就具体展示了汴京的元宵佳节,刻画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悲愤,和对故国的怀念。(七)拟人拟人属于比拟里面的一种,即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这样的修辞让笔下的物显得更为人性化,李清照词中的用例有:(1)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小妆新。(庆清朝慢?禁幄低张)(2)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3)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4)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5)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临江仙?云窗雾阁春迟)(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例(1)是把歌咏的牡丹当作人来写,经过风露的洗涤后显得摇曳生姿,如人经过精心的修饰;例(2)是赋予“风”和“雨”人的动作,一个“弄”字形象地刻画了风雨在此时的轻柔;例(3)是咏梅花的,为了传神地写出梅花的风韵,把人的香脸赋予在梅花的身上,一朵小小的梅花居然如人一般拥有精致的脸蛋;例(4)则是对笔下的桂花人格化,说它无情,不顾人的感受径自打破词人的美梦;例(5)将梅花看作是一个有情感的人,她因为想念某个人使芳姿渐渐憔悴;例(6)中是把海棠的叶子和花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形态,让人们具体感受到海棠虽枝叶繁茂但花已经稀疏脱瓣。(八)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辞格叫做排比。在李清照词中这样的修辞显得十分特别,五十多首词中仅一首词运用了排比: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行香子?天与秋光)本首词共有两个排比句,第一个是“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把秋天多变的天气传神地写了出来;第二句则是末尾的句子,三种声音的交叉,悲凉的气氛不自觉地加浓,增强了词的节奏感。二.李清照词修辞运用的独特性李词修辞具有独特性是因她的经历较为特殊。父亲李格非是徽宗时期的京东提刑,从小衣食无忧,长到十八岁又嫁与宰相之子赵明诚,两人都是识字之辈并且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所以经常夫唱妇随,日子过得十分幸福。金兵攻进汴京,他们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后来赵明诚死后就剩她一人,生活已没有幸福可言。这样独特的经历让她一直把词作作为她宣泄情感的窗口,多数是她在国破家亡时的创作和与丈夫分别之际的闺怨词,在选用修辞格时与其他词人有不同之处,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李清照、朱淑真都是女性词人和婉约词的代表,两人不同的经历使得她们即便选用相同的修辞格,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两人在词作中都运用叠字表达愁情,李清照的充满了“悼亡念旧的真情”,6如声声慢?寻寻觅觅,用到的叠字是字字含情。朱淑真的只是为写愁而写愁,不似李词的人性化。如在她的谒金门?春伴中,“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选用成双成对的“莺莺燕燕”,表达了她的孤独和羡慕之情。朱淑真的婚姻不似李清照那样幸福,丈夫是“名利场中的俗子”,她时时困在思念意中人的境地中,这就让彼此间有了区别。第二,同样是运用典故,李清照因为是婉约派的代表,其典故柔婉,与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苏轼截然不同,为表现他的豪情壮志,他善用高昂激越的、有威慑力的典故,以其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上阕“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用孙权曾亲乘马射虎于陵亭的故事,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陵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下阕“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则是冯唐帮魏尚洗脱罪名后升获车骑都尉的故事。苏轼借用这两个典故是要表达他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戍边抗敌的愿望。李清照用到的“燕瘦环肥”、“贵妃醉脸”、“韩令偷香”等等典故均符合她的风格和性别。第三,就是李清照的词更具女性化。清代的吴藻同样是写闺情词的女性词人,但是二人在遣词造句上有很大的差别,李词充满了儿女情愁,吴藻的似是热血男儿,如她金缕曲中的“问苍苍,生人在世,忍偏磨灭”和“从古难消豪杰气,也只书空咄咄”。综上所述,李清照的创作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别是在运用修辞方面。她的词论中论述了许多作词的技巧,如重音律、重典实等7;其抒情技巧如白描、口语、俗语和她自创的比较新奇的句子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绿肥红瘦”就曾被人引用,如宋?赵长卿“绿肥红瘦春归去,恨逼愁侵酒怎宽”和宋?黄机谒金门“风雨后,枝上绿肥红瘦”。为了切合她所要抒发的情感,往往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有时还会交叉使用,如:“人比黄花瘦”,历来就被看作是比喻、夸张和对比的混用。三.结语李清照的创作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别是在运用修辞方面。通过对李清照词中的修辞现象以及她运用修辞的独特性的分析,让我们再次了解了李词的伟大,总结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她在修辞方面的造诣,把前人在修辞上的成果运用到实际创作中的同时,也对后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范例。修辞在宋金元时期发展成熟,除了有不少的理论著作,李词的存在是实际运用的最好例证之一。总之,李清照词中的这些修辞现象不论是对修辞本身,还是词作本身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参考文献1黎运汉、盛永生(主编).汉语修辞学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3.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3祁光禄.词艺术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157.4罗伟.李清照词作的语言特色J.文学教育,2009,6:9.5周生亚.古代诗歌修辞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76.6蒋哲伦.词别是一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209.7徐培均.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李清照)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2.致谢本次毕业论文得以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盛婷副教授。虽然王老师平日里课业繁重,但在我做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从确定结构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以及论文的反复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修改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最初,我根本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所以连字数要求都不能达到,经过王老师的细心指导,我的论文发生了质和量的改变。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我被王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精神感动着,这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其次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是他们的悉心教导,我才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大量的图书资料方便我的查阅。在这里我还应感谢冉静以及同寝室的同学,是她们的支持,我才能顺利完成本次论文写作的任务。最后,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鼓励和殷切希望使我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各种挑战。此外,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期刊杂志和专业丛书,在此也向为本论文提供了参考资料的所有文献资料的作者表示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