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教育——教育基础知识(教师编制考)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6863831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香教育——教育基础知识(教师编制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山香教育——教育基础知识(教师编制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山香教育——教育基础知识(教师编制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1. 学校教育: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2.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3. 观察法: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4. 教育机智: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教学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情况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或收到意外的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5. 社区教育: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于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6. 潜在课程:是指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7. 道德两难法:柯尔伯格在明确区分道德与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8. 分科课程:即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内容的基本依据。9.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10. 小学教育学:就是研究小学教育,揭示小学教育规律,指导小学教育实践的一门分支学科,社会学科。11.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12. 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13. 劳动技术教育: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白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14. 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15. 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略的过程。16. 课程论:研究学校课程设置体系和内容结构的理论。举凡关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安排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等均属于课程论研究的范围。17.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主体,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18. 前景教育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德育教育思想。就是通过经常在集体和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的前景,推动集体不断向前运动、发展,永远保持生气勃勃的旺盛的力量。19.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20. 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略的过程。21. 课程论:研究学校课程设置体系和内容结构的理论。举凡关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安排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等均属于课程论研究的范围。22.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主体,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23. 小学教育学:就是研究小学教育,揭示小学教育规律,指导小学教育实践的一门分支学科,社会学科。24.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25. 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26. 劳动技术教育: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白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27. 德育模式: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某种组合方式。28. “白板说”: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29.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也称普及义务教育或强迫教育。30. 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31. 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将总体目标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32. 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33. 基础型课程:是指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34.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35. 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36. 社会本位论:以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37. “分支型”学制:“双轨制”中的下部即初等和中等教育基础合一了,形成底部单轨、顶部双轨的学制类型。38. 调查法: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39. 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40.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41.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42.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思想道德影响,以达到预定德育目的的过程。德育过程区别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43. 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44.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45. 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1) 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46.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47.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研究教师是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等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和课程的开设等,都必须凭借和运用一定的组织形式来落实。 48.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实现,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它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 49.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特别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作出迅速灵敏的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教育能力。50. 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51.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它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52. 基础教育:又称国民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对国民实施的基本普通文化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和就业打好基础的教育。53.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的教育。54.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育人科学。55. 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56.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57. 人的社会化:指通过教育活动使人的发展符合社会的要求,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58. 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发展。其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上适当超前,其二是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上适当超前。59.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一方面随社会的演变而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教育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与先前时代的教育有历史继承关系,与同时代不同社会的教育有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关系;二是指教育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不平衡性。60. 人(儿童)的发展:是指一个人(儿童)从出生到成熟随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生的不断发展完善的变化过程。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包括智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61. 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是指人(儿童)在身心发展的一定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62. 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63.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是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64.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是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65.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同时也包括思想道德、审美情趣、个性品质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66.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指为促使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67. 德育:德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68. 智育: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69. 体育: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70. 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71. 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72. 智力因素:是指在人们的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73. 非智力因素:是指在人们的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74. 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组织系统,它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和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75. 教学: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学校教育活动。76. 知识: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77. 技能: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并达到熟练化程度的行为方式。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78. 技能: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并达到熟练化程度的行为方式。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79. 课程:课程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安排的总和,它包括教学科目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课外活动。80. 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31、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某门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和检查教学质量的标准。81. 教科书:也叫课本,是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法的要求,系统而简明地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82. 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长期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83.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方法。84.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85.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方法。讲授法又可以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方式。86. 班级授课制:也叫课堂教学。是将年龄和知识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人数固定的班级,由教师按课表分科轮流上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87. 课的类型:简称课型,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有单一课和综合课。88.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89. 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教学理论指导下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过程的结构和程序。90. 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又要引导他们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际行动、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人。91. 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教育任务,自觉实现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92. 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和利用各种情感和环境因素,让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的教育方法。93. 五爱教育:是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94. 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95. 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它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96. 班集体心理气氛: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在认识、情感、意志特征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班级共同心理气氛的提高与发展,对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有重要作用。97. 班风:就是班级比较稳定而持久的作风,是道德面貌、行为态度的集中表现。98. 教育评价: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99. 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为在培养人的诸多问题上的观念、观点、理论及其体系,是教育工作实践的指导思想。100.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灵活机敏、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善于因势利导、当机立断的智慧和胆识。101.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职业劳动中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102. 师生关系:是指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包括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103. 教育创新:是指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104. 素质:教育大词典解释为:“公民或某种专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关于素质的分类,最权威的是中央文件中分为四类,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105. 教育的国家化:把教育纳入国家活动之中,用行政手段发展公立学校体制,用法律手段确立义务性的国民教育制度,这样一种趋势被称为教育的国家化。106. 学校事故:指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由于学校、教师的疏忽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而导致的师生人身伤害事故。107. 法律救济:是指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予以解决,使其受损害的权益得到补救。108. 教育测验:是对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等的数量化测定。109. 常模参照测验:是指以学生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为参照的测验。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常模参照测验,如高考。110. 标准参照测验:也叫目标参照测验。是指以预先设定的目标或标准为参照的测验。水平考试一般是典型的标准参照测验,如毕业考试、各种证书考试。111. 信度:又称可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测验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112. 效度:也称测验的有效性,是指一项测验达到预先设定的测验目的的程度。113. 区分度:又叫试题的鉴别力,是指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114. 教育美育:就是利用“教育美”进行的美育,即通过建立审美化的教育活动而实现的存在于全部教育过程之中的一种大美育。201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8分)1. ( )的诞生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3. 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t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学 D.教学论4.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5. 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幼儿教育B.中小学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技术教育6.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7. “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8. 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包含( )活动。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9. 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1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12.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B.想象力C.思维力D.创造力1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上。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l2 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4.(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1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6.( )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A.课堂教学B.复式教学C.开放教学D.电化教学17.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18.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沉稳,有人胆小扭捏,这是个体心理特征中什么的表现?( ) A.性格B.情绪C.人格D.气质19.视听觉的反射中枢位于( )。 A.后脑B.中脑C.前脑D.延脑20.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 ) A.感觉适应B.同时对比C.继时对比D.感觉转换21.小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就属于( )。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22.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 )。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2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在这些需要中,最基本的是( )。A.安全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生理需要D.认识和理解需要24.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l2,实际年龄为l0,这位同学属于( )。A.智力正常儿童B.智力超常儿童C.弱智儿童D.品德良好儿童2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 )。A.论语B.荀子C.孟子D.学记26.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 种( )。A.替代强化B.直接强化C.自我强化D.负强化27.先行组织策略的代表人是( )。A.加涅B.布鲁纳C.奥苏贝尔D.托尔曼28.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33.教育目的的功能有_、_、_、_。34.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3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他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和_。36.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做带有倾向性的内归因或外归因,对自己的成绩常做_归因, 而对他人的成绩出于嫉妒,可能做_归因。37.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将动机分为_、_和_。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38.科技发展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9.简述美育的任务。40.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41.经验的保持是变化的,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2.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问题:以上是黑格尔老师的评语,请谈谈这些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43.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7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44.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 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l8条“罪状”。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 逃学。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判。六、论述题(11分)45.试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A 解析17世纪的夸美纽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他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2. B解析“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发展的理性诉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 C解析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研究的目的是阐明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4. A解析学校是教学之地,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5. B解析中小学教育是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6. c 解析循序渐进的教学,是一种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进行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一定的思维能力。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是难以达到效果的。7. C解析法国成人教育理论家保罗朗格郎向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首次提出“终身教育”一词,他倡导建立一个新的教育体系,使教育从纵向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向方面连接人和社会的各个侧面,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随时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8. D解析广义上的教育包含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一切教育。9. C解析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但是二者常常并不平衡,教育有时超前于社会的发展,有时又滞后于社会的发展。10.D解析略11.A解析米丁斯基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12.c 解析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13.B 解析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14.C 解析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或统一体,它是由教育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教育体制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内容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15.C 解析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16.A解析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1 7.A解析儿童在某一时期发展某种能力最为迅速有效,错过之后再补就无法达到那种效果或者能力,这就是关键期,即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18.D解析气质是先天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19.B解析中脑是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20.C解析继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的变化,糖和药就是前后两种刺激物。21.A 解析无意想象又叫不随意想象,是无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22.B解析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被喜事所引起的愉快心情按其强度来说并不强烈,但这种情绪状态并不在事过之后立即消失,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23.C 解析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是处于最低层次的,是最基本的需要。24.A 解析计算可知,该同学的智商为l20。智商在80一120的儿童,属于智力正常的儿童。25.C 解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一强调学习是积极的思维过程。26.A解析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27.C 解析奥苏贝尔的认知一接受学习论中提出了先行组织策略,指在学习任务本身之前先呈现引导性材料的教学策略。28.A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三、填空题33.导向功能 选择功能 激励功能评价功能34.遗传环境教育35.赫尔巴特 涂尔干36.内 外37.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四、简答题38.答案:(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39.答案: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美育的任务包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创造力和塑造完美人格。40.答案: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次,从心理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41.答案:首先,保持的内容在数量上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发展,保持量呈减少的趋势。其次,保持内容在质量上也是有变化的,原识记内容中的某些细节,特别是不太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保持中的内容通常比原识记的内容更为完整、更有意义,保持中的内容将原识记的内容的某些特点夸张、突出,使之更具特色。五、案例分析题42.答案:黑格尔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其缺点与不足,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进步。评语以平静的语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了v7,下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给学生写评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和正确认识自我,以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43.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过于精心地布置教室反而会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和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44.答案: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六、论述题45.答案:学习动机的培养,就是把社会和教育向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他们内在的学习需要,是指导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在讲课前,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所学内容对今后的学习或实践的具体意义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的有效办法。(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首先,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过难或过易的内容均不利于兴趣的激发;其次,教学方法应具有新颖性和启发性,灵活多样,切忌千篇一律;再次,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满足学生某些方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成功的机会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3)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动机的迁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把他们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迁移到学习活动上。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组织到这些活动中来,并把学生参加这些活动的动机,引导到课堂学习上来,使这些活动与学习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把其他动机转化为学习兴趣或学习动力,这是培养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4)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的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先进人物的生动事例,为学生树立了具体的榜样,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此外,教师自己对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态度,也对学生经常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43.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过于精心地布置教室反而会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和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44.答案: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公务员考试在线教师招考网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六、论述题45.答案:学习动机的培养,就是把社会和教育向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他们内在的学习需要,是指导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在讲课前,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所学内容对今后的学习或实践的具体意义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的有效办法。(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首先,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过难或过易的内容均不利于兴趣的激发;其次,教学方法应具有新颖性和启发性,灵活多样,切忌千篇一律;再次,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满足学生某些方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成功的机会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3)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动机的迁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把他们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迁移到学习活动上。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组织到这些活动中来,并把学生参加这些活动的动机,引导到课堂学习上来,使这些活动与学习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把其他动机转化为学习兴趣或学习动力,这是培养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公务员考试在线教师招考网(4)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的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先进人物的生动事例,为学生树立了具体的榜样,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此外,教师自己对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态度,也对学生经常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201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6分)1.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2. 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无法判断3. 主张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 )。A.盂禄B.达尔文C.利托尔诺D.汤姆逊4. 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的特性是( )。A.身心和谐发展B.强调培养武士和公民c.强调劳动教育D.强调农业和法律教育5. 把两个及其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6.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7.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 )。A.谈话法B.观察法C.作品分析法D.调查法8. ( )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A.教育测量B.教育测验C.考试D.教育评价9.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1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11.“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12.在测验的指标中,测验的( )更为重要。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13.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A.理论加实践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C.读书加劳动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14.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15.中国古代所指的“六艺”教育是指( )。A.礼、乐、射、御、书、数B.诗、书、礼、乐、易、春秋C.礼、乐、射、御、文、算D.论语、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商君书16.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17.与学业成就直接相关的目标是( )。A.知识和技能目标B.智能和性格目标C.环境目标D.身体目标18.强调启发式教学,并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中国代教育思想家是( )。A.孟子B.孔子C.苟子D.墨子19.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20.婴儿打过几次针,看见白衣人就会有躲避或啼哭的反应,这是一种( )。A.非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生来的反射21.成人的时间知觉比儿童更加精确,这主要是什么因素导致的时间知觉的差异?( )A.情绪B.兴趣C.态度D.个人知识经验22.活泼好动,反应灵活,好交际,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Yao_page23.根据某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他所有的其他典型特征,这是一种( )。A.心理定势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24.关于教育心理学对象的几种代表性观点中,心理教育学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B.莫依曼C.杜威D.桑代克25.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26.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b、白菜等概念,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强化学习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29.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和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30.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_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31.教学大纲又称_,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_的指导性文件。32.课程从课程的组织_,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33.肤觉又叫皮肤觉,是对于物质的情况及_的感觉。34.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_,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35._学习是指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36.根据干扰理论,产生遗忘的干扰主要有_、_。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7.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8.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39.简评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40.简述情感对人的影响。41.简述托尔曼的学习理论的两大特点。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2.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 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了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问题:请运用德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并回答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43.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问题: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44.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问题: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六、论述题(10分)45.试述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D解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基本原理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儿童,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挖掘、运用和培养儿童的直觉思维,提倡发现学习方法。2. C解析教师产生于古希腊时代,然而世界上第一所师范学校出现于l7世纪的法国。3.C 解析这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创导者有法国 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4. B解析斯巴达的教育重视军事和公民的培育,重视女子教育;而雅典的教育更加 重视身心的和谐以及公民的教育。5.D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甩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对一个年级的学生讲课,同时组织其他年级的学生自学或做作业,并有计划地交替进行。6. B解析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奠基时期。7. B解析观察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 的方法。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8. D解析教育评价的定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在对信息与 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因此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9. B解析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的教学原则属于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10.B解析赫尔巴特所建立的管理儿童的制度曾经被广泛地推行着,这种制度要求儿童绝对服从成人的权威,被称为传统式的教育理论的代表。11.A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12.B解析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在社会测量中,对作为测量工具的问卷或量表的效度要求较高。因此在测验的指标中,测验的效度更为重要。13.B解析略14.c解析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15.A解析略16.A解析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是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各门学科各具有固定的逻辑和系统。17.A解析略18.B解析语出论语述而。19.A解析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活动符合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20.C解析婴儿依据事物信号进行应变的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CAD图纸下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