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抽样调查数据质量的对策研究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6591352 上传时间:2021-10-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抽样调查数据质量的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提高抽样调查数据质量的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提高抽样调查数据质量的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板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提高抽样调查数据质量的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辛 婳 学 号: 0905060228 专 业: 统计学 班 级: 统计0902班 指导教师: 王瑞珍 完成日期: 2013 年 04 月 18 日 提高抽样调查数据质量的对策研究内容摘要在统计调研中,抽样调查处以主导地位,我国第十条规定:统计调查应当以周期性调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告、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搜索、整理基本统计资料。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各类经济主体和政府决策部门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预测及决策。本文通过对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分析,并对统计数据失真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善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抽样调查中统计数据质量 原因 对策 I 目录序言1(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三)研究的方法和思路11.研究的方法12.研究的思路2一、抽样调查中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分析2(一) 统计数据的失真21.抽样调查方法应用技术22. 统计数据的匹配性33.统计数据的虚假5(二)统计数据的及时性、方便性不够强5(三)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释性不够强5(四)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手段发展不平衡5二、影响抽样调查中数据质量的主观因素6(一)从调查者角度分析61 基层统计职能偏弱62 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严重滞后83统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能很好适应统计工作的要求8(二)从被调查者角度分析81政绩考核和利益驱动82 信任危机93 被调查者缺乏必要的文化及业务素质9三、影响抽样调查中数据质量的客观因素9(一)现行统计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存在缺陷9(二)统计内容和方法方面的原因10四、改革我国抽样调查方法的思路10(一) 稳步推进统计体制尤其是抽样调查模式的改革10(二) 进一步完善抽样调查方法应用技术111. 科学合理的设计抽样方案112. 加强对抽样调查和推断过程的控制113. 完善数据的处理和公布11(三) 组织人力,加大投入,重视和加强对抽样调查方法与理论的研究11(四) 强化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和教育11五、提高抽样调查中数据质量的对策12(一)树立全新统计数据质量理念12(二)提高统计设计的科学性12(三)丰富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手段13(四) 加强制度建设13(五)加强统计法制建设14(六)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14参考文献15致谢16 III 序言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随着市场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日益广泛,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而相当一部分信息是基于统计数据获得的,与之相应的决策也是基于统计数据分析做出的。统计数据质量的好与坏、高与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决策的可靠性。(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抽样调查的主体地位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了确定,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抽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它可以快速收集较为详细 的资料信息,且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在实践中已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面临的数据质量问题作理论沉思,以利于提高抽样调查水平,保证社会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统计数据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准确性、及时性、可比性、可释性、有效性、方便性、经济性。以上几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总体。这就要求统计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在实践调查中,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统计数据质量各方面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从总体效能上不断提高抽样调查中统计数据的质量。(三)研究的方法和思路1.研究的方法(1)根据抽样调查意义进行研究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并以对样本进行调查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方法。总体:是指所要调查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进行调查的一部分单位。总体是所要研究的对象,样本是所要观察的对象。样本的大小,即样本单位数,称为样本容量,用n表示。抽样: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的方法代表的过程就是抽样;抽样框:编制抽样单位的目录,成为抽样框。抽样框的范围与被调查总体的范围一致。(2)根据抽样调查的主要特点进行研究1)它的调查对象只是作为样本的一部分单位,而不是全部单位,也不是个别或少数单位;2)调查样本一般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而不由调查者主观确定;3)调查目的不是说明样本本身,而是从数量上推断总体、说明总体;4)随机抽样的误差是可以计算的,误差范围是可以控制的。 2.研究的思路在抽样调查中统计数据质量就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同时也是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的基础。为了改善和提高政府统计数据的公信度和本身的质量问题,本文试图从以下方面加以研究:(1)抽样调查中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分析 (2)影响抽样调查中数据质量的主观因素(3)影响抽样调查中数据质量的客观因素(4)改革我国抽样调查方法的思路(5)提高抽样调查中数据质量的对策 一、抽样调查中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分析目前,就我国国情而言,非全面调查是我国统计调查方法的必然选择,而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首选;从国际对比来看,抽样调查不仅成为各国通行的一种调查方法,而且抽样调查的应运水平也已成为衡量一国统计工作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因而,推广和应运抽样调查方法,既是我国统计工作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统计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结构主体日益复杂化,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变过程中的秩序混乱和人为干扰因素增多,统计调查对象对法制观念比较淡薄,以及少数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低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对于搞好统计数据质量的难度在日益加大,统计失真的潜在危险也在日益恶化,并且正在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对于统计数据质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搞好统计数据,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势在必行。我们要把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放在统计工作的首位,对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且切实做好。现就我国当前抽样调查中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说明。(一) 统计数据的失真2002年4月,我国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这意味着我国统计数据质量应以国际通行的评判标准要求自己。但是,目前我国统计数据质量与数据质量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统计数据还存在失真情况。统计数据的失真主要是由统计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抽样调查方法应用技术 (1)抽样设计抽样设计是针对抽样调查全过程所作的通盘考虑和整体安排,从一定意义上讲抽样设计得当质量好坏直接关乎抽样调查的成败。但现实生活中,在抽样设计上,常常出现有抽样框设计部完整的现象,以致出现单位的归属混乱。这样的抽样框,抽样误差大,推断的准确性差;另外,样本容量的确定常常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样本单位数不足的问题,满足不了抽样精度或多目标要求。例如在农村住户调查中,现抽取的样本数县级普遍在100户以下,占不到农村数的千分之一因此得出的数据必然是不准确的。 (2)抽样过程具体表现为抽样过程中,不遵守随机原则,将随机变随意原则,从而导致样本对总体代表性大打折扣。(3)调查过程调查过程的目的是要尽可能准确地搜集到每一个抽中的样本单位的有关资料,但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有于主客观原因导致的样本单位数据失真。同时,还缺乏对于无回答进行预防和处理的有效措施,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处理方法,如插补和加权调整,在我国抽样调查中应用的并不多。(4)推断过程从样本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以及对估计量的精度进行估计是调查中特别是数据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估计方法必须与抽样方法相匹配,但在运用过程中估计方法使用不当的现象比较常见,例如不等概率抽样使用等概率抽样的简单估计;不是随机排列的系统抽样方法使用简单随机抽样估计等等。(5)数据处理和公布数据处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调查结果的信息处理、深入开发不够,损失信息太多,资料利用率差,甚至还存在结果不够理想时随意篡改数据的现象。而就数据公布而言,常常忽略了对调查的有关基本技术参数的说明,或者在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参数上含糊其词,予人以歧义。2. 统计数据的匹配性 从统计部门内部看,由于统计制度不够完善,专业间统计方法改革不同步,各专业在统计方法、指标涵义、口径上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统一;统计范围、口径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出入有时还比较大;统计与财会在核算周期上还存在一些差异;在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上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对统计过程缺少制约与监督,对统计数据缺乏校验与复查的有力措施,在统计执法过程中力度不够;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很好适应统计工作的要求。从外部环境看,由于各级各部门考核办法不够科学合理,被调查者利益驱使等原因,对一些数据进行随意修正。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统计数据准确性,造成统计数据之间不匹配、不衔接。 例如:(1)社会各界认为我国政府统计数据的公信力不强,全国和地方统计数据经常出现不一致现象,以GDP为例,随着统计方法与核算体系的完善,全国和地方统计数据的差距应该逐渐缩小,但从表1可以知,2005年、2006年和2009年各省GDP数值汇总值均远高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GDP数值,差额为1.4万亿元、2.1万亿元和2.66万亿元,全国和地方统计数据的差距逐年扩大。尽管国家统计局为此进行了一些技术上的解释,但这种现象暴露了我国政府统计数据存在“数字打架”的事实。表1 全国GDP和各省GDP汇总数据比较(单位:亿元)年份200520062009国务统计局和各省发布的GDP全国GDP各省GDP全国GDP各省GDP全国GDP各省GDPGDP数值18.219.620.92333.5436.2差额1.42.12.66数据来源:各省市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不仅国家和地方的统计数据存在出入,不同政府部门统计数据也存在不一致性。不同政府部门统计在收集数据时,应用的统计方法、指标口径、数据采集渠道的不同,导致不同政府部门在同一指标,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参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 2005年,商务部与外汇局两部门统计的实际利用外资数据相差近30倍,差额达11908万美元;国家统计局与财政部公布的2008年度我国税收收入数据相差约3600亿元; 2009年度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财政部和国土部发布的数据也出现不一致,两个部门发布的数据相差大约1700亿元。对于同一指标,不同政府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使人们对政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产生怀疑。表2 不同政府部门统计数据的差异比较年份200520082009指标全国实际利用外资全国税收收入全国土地出让收入部门商务部外汇管理局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数值12331万美元423万美元57862亿元54219.62亿元15910.2亿元14239亿元差额11908万美元3642.38亿元1671.2亿元数据来源:相应部门发布的公告数据。(3) 不同经济指标的不协调性 。孟连、王小鲁(2000)通过分析得到价格指数与经济增长速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在19961998年各种价格指数显著低于19791981年和19891990年的情况下,GDP指数分别高于前两个时期,偏离正常可能的范围,他们得出19961998年GDP数据存在一定水分8。张琳(2008)基于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得到我国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电力需求作为经济先行指标,且电力需求数据比较客观,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经济增长情况9。基于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国际能源署(IEA)对我国经济数据的可信度提出了质疑,IEA认为在我国第一季度异常疲软的电力需求与下降的石油需求的环境下,我国GDP不可能达到官方公布的6. 1%增长水平。3.统计数据的虚假虚假统计数据是最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这些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杜撰的,根本就没有事实依据。造成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如一些经济主体受经济利益驱使,捏造虚假数据,在财务报表上大做文章。比如,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为了偷税漏税故意少报利润和销售收入,而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少报亏损或者高账面盈利,以骗取银行贷款并树立企业形象。还有一些企业长期搞两本账,报给财税部门的是“苦账”,报给银行获得贷款的是“喜账”,报给上级主管部门的是应付账,留给自己的才是真实账。还有就是统计指标制定的不严密,统计制度的不完善和不配套等也是造成统计数据虚假的原因,可见,应当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从根本上消除虚假数据这种现象,从而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二)统计数据的及时性、方便性不够强 尽管统计部门以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为己任,为确保统计数据的及时性、方便性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仍不尽人意。如:统计数据报送是从下往上报,而根据统计数据下管一级的规定,主要数据发布是从上往下,导致市、县难以及时提供统计服务。还有,由于目前地方统计数据的公布缺乏国家统一的标准,加上有的统计部门网站上统计数据查询栏目不仅时效性差,而且有的时期根本没有数据,因此,在对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时,很难查询到需要的统计数据。(三)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释性不够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制度方法变动频繁、各项普查数据和经常性统计调查的数据衔接的不缜密,从而使统计数据的动态可比性受到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统计数据的可释性,有些统计数据在受到质疑时很难做出令人诚服的解释。不同专业的统计制度对同一个指标的统计范围、口径、内容上有差别而造成数据的不可比性,或者在不同时期的同一个指标的统计范围、口径、内容、方法、单位和价格上有差别而造成数据的不可比性。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的统计标准、调查方法及计算方法和国际通用的标准、方法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许多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手段发展不平衡由于统计部门所提供产品是“非市场产出”,从而决定了统计部门在开展统计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和应有的经济理性,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手段的出现从基层的手工操作到省、国家一级政府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高度信息化。然而,目前占全国70%以上的地方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仍处于手工操作或半手工操作,速度慢、效率低、可靠性低,这与统计工作的及时性要求不相符,他们采用计算机只不过是减少工作量去做一些汇总和指标计算,并没有真正引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他们所做的一些统计分析也仅仅是局限于事后分析,没能利用网络技术通过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缺乏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系统化,这使得统计工作所反映的经济现象的真实性难以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统计调查的项目过多、指标过繁、调查频率过高、范围过大,使基层完成统计工作任务负担过重,压力过大, 往往存在调查不认真、不细致,甚至应付了事的情况,容易造成源头数据失真。 二、影响抽样调查中数据质量的主观因素 在抽样调查中,目前以单项数据质量管理为主,缺乏综合的、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数据质量内涵的理解相对来说仍较为狭隘,在实践中主要围绕着数据准确性进行评估,对数据质量的其他方面重视不够;在评估过程中,没有让社会公众和用户充分参与进来,评估机制缺乏必要的透明和有效性,未能取得社会各界对数据资料的充分理解和认可;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缺乏明确的要求和目标,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一)从调查者角度分析 统计部门作为调查者,负责统计数据的调查、整理和提供,是统计数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基层政府统计部门存在着不少不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对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层统计职能偏弱 1)从目前乡镇、企业、部门和县、市政府统计部门统计工作情况看,均不同程度存在统计职能难以履行到位的情况。从乡镇情况看,统计机构不全、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统计工作经费紧缺和统计工作条件较差等问题较为突出。2012年全省开展的乡镇统计工作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全省各乡镇设立独立统计机构的仅占21.6%;设立统计机构合署办公的占32.8%;没有统计机构的占45.6%,其中没有统计机构也没有专职统计人员的占22.6%;配备专职统计人员的占52.1%;统计工作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实报实销的占了65.3%。由于乡镇工作杂而具体,一些乡镇的统计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常常是兼顾内外而顾此失彼,统计主业只能当作副业来做,其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乡镇统计职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大型普查的制度化和常规化,各类普查任务既频繁又繁重,加上不少乡镇经济基础较弱,乡级政府统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上面不断强调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强调统计报表准确、及时,但到了乡镇,仅靠一个统计人员,加之受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与工作安排的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全省调查情况看,乡镇认为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中,选择“调查单位数量多”的占了39.4%(选择排前三位的比例,下同);选择“统计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占69.1%。同时与其他岗位相比,统计岗位任务重、要求高,而待遇低,导致乡镇统计人员在工作中往往热情不高,从事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往往不安心统计工作,进而造成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加之统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又少,其业务知识更新困难,其业务水平很难适应统计工作要求,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证。2)从企业和部门情况看,由于政府统计部门一直是以单向收取数据的角色出现,几乎没有对被调查者的后续服务,目前统计模式属于报告式统计,是按照国家统计部门及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而运作,其统计内容没有考虑企业、部门自身管理的需求。在统计指标体系设计时,并没有考虑企业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法人,没有考虑企业需要反映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状况等方面的统计指标。所以企业和部门领导往往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设立独立统计机构、配备专职统计人员的也为数不多,大部分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统计工作只是作为兼职任务应付完成需要报送的统计报表,领导和统计人员对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责任意识不强,不了解统计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同时,随着企业数量激增,而且变动频繁,企业出于避税、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等目的,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程度下降;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健全,一些企业的会计核算不规范、不完整。所有这些,都使统计调查和获得准确统计数据的难度越来越大,并有可能使统计调查的结果出现偏差。从全省调查情况看,乡镇认为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中,选择“调查单位配合程度低”的占72.4%;选择“调查单位基础资料质量差”的占63.9%。3)从县级政府统计部门情况看,统计力量严重不足、工作负荷过重,人才流失严重。县级统计部门绝大部分统计人员要承担至少2个以上的专业统计任务,有的甚至承担4个以上的专业统计工作。他们既要搞好定期的各种月报、季报、年报,又要完成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样调查、普查等调查任务,还要撰写一定数量的统计调研分析,各种任务应接不暇。加上党政领导对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实用性要求越来越高,各专业除了应对上级统计部门的报表,还要根据当地党政领导的要求,扩大工作范围,及时提供统计服务。县级统计部门工作普遍处于超负荷运转,统计人员工作压力很大,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把握数据质量。4)从市级政府统计部门情况看,统计工作环境的变化增大了统计工作的难度,统计工作的压力在增加。一方面是基层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下降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统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另一方面是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统计工作不再是单纯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统计数字,而要更进一步通过统计分析对经济形势作出判断,及时提供决策依据,真正起到参谋助手作用,导致统计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在新旧统计方法制度交替时期,大型普查年年有,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大量增加,定期统计报表仍在双轨运行,而能源统计、服务业统计、专项监测调查、各种类型的综合考核评价、民情民意调查等新增任务不断增加,统计工作几乎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口头上年年喊“减负”,而工作量却越减越重,经常处于疲于应付的局面。2 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严重滞后 主要表现为:1)统计调查体系难以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撑,第三产业、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统计不健全,反映质量、效益、结构等方面的数据明显不足。2)统计数据之间不够协调。专业统计数据不能很好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匹配程度有待提高,部分专业统计数据与部门统计数据不相一致。3)是专业统计制度改革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适应,造成获取源头统计数据困难。例如:农业生产统计报表制度,计划经济的“色彩”还很浓,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一级很难取得准确的农业生产原始数据。同时,农村其他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增加和二、三产业发展,并没有相应的统计报表制度,难以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4) 是一些统计数据之间相互推算缺乏科学性。在全面报表资料中无法取得的一些统计指标利用相关统计数据直接推算时缺乏科学性,例如:全社会投资统计中的农户建房投资、核算中使用的居民自有住房价格等是利用城乡住户抽样调查资料中的相关小类指标来推算,但由于城乡住户抽样调查资料中部份样本指标本身存在明显的误差,以此来推算缺乏科学性。5)是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没有很好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统计报表的报送时间不断提前,节假日、法定假日都不顺延,造成基层统计人员经常加班,加上与业务核算、会计核算时间脱节,在原始记录等基础工作不扎实的情况下很难提供准确的原始数据。从全省调查情况看,乡镇认为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中,选择“报表上报时间短”的占25.4%。此外,由于政府统计部门缺乏有效的机制和相应的手段,激励和制约被调查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始数据。3统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能很好适应统计工作的要求 如果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至使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分析的科学性较差,甚至发生重大失误;统计工作过程控制不严谨、不合理、也容易造成统计数据不同程度的失真。目前基层普遍存在统计人员地位低、待遇差、条件艰苦、工作任务重的情况,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县级统计部门缺乏吸引人才、留往人才的环境,素质好的业务骨干留不住,外单位好的又调不进来,造成人才流失严重,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不能很好适应统计工作的要求,统计数据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二)从被调查者角度分析 被调查者作为原始统计数据的提供者,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被调查者对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绩考核和利益驱动 在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各类考核评价层出不穷,而考核目标的确定往往是上下“一刀切”,没有很好考虑各地实际情况而区别对待,甚至为了体现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往往提高到政治任务的高度,这就容易使被考核者(被调查者)为了个人或部门的利益,体现讲政治、讲大局,故意隐瞒、虚夸或歪曲原始数字。由于政绩考核的需要,加上考核办法缺乏科学性,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相互攀比的现象比较严重,某些权力拥有者“以权定数”、“以权扰数”。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和经济效益,有的要求下级按计划上报统计数据,有的凭空编造统计数据,有的授意,指使下级虚报、瞒报统计数据,有的甚至直接篡改基层上报的统计数据,有的还规定上报统计数据必须由党政领导研究决定。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从全省调查情况看,乡镇认为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中,选择“人为干扰因素”的占了26.6%。从企业情况看,主要是利益驱动。企业不愿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其主要原因是其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与依法纳税间存在着突出矛盾。存在有“不愿露富”或是“怕缴税”的思想,能瞒则瞒,所报送的涉及与自身利益有关的统计数据经常发生隐瞒真实情况而对数据加以调整的行为。2 信任危机 当前,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衡、诚信失范的现象,人们普遍认为说实话会吃亏,会对自己有某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所提供数据与个人或部门利益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也会一定程度的提供不真实的或歪曲原始数据。3 被调查者缺乏必要的文化及业务素质 由于非主观原因,如记忆、记录或估计不准,也会使所提供的数据产生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一般不会造成普遍的系统性偏差,但对总体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有一定影响。一些单位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开展统计工作所必需基本条件不能保证。统计人员专职的少、兼职的多,变动频繁,稳定性差,学习机会少。部分单位不仅安排未取得统计从业证书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而且频繁更换,有的单位年年更换统计人员,甚至一年换几次。统计人员自身无法把握所报送统计数据的质量。三、影响抽样调查中数据质量的客观因素基于对我国目前统计数据质量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众多,我们对其原因加以分析得出现一些主要原因,现就其主要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一)现行统计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存在缺陷我国收集原始数据的地方统计机构身处地方,无论是经费还是人事权限都依赖着地方政府,因此无法完全摆脱地方政府的影响。地方政府为展示自己的政绩,或者官员要晋升,都是建立在地方政府或官员业绩的基础上,GDP等统计数据指标成为衡量业绩高低的标准。在这种机制下,各级政府或官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必然会产生操纵统计数据的动机;同时,地方统计机构无法摆脱地方政府的束缚,无法阻止地方政府或官员操纵统计数据的行为,结果就导致了统计数据的失真。统计执法之所以不严,一是执法权限不足统计法在规定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经济处罚中,弄虚作假的主体。党政机关不能处以罚款,只能进行行政处罚。但统计行政部门实际上只有通报的职能,对领导人的行政处分要通过纪检,监察部门才能作出。统计行政部门无法处理党政机关的统计违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数据造假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也非常严重。各级官员在数据造假上往往利益趋向一致。各种人情因素干扰执法力度致使一些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敢于以身试法,玩忽职守由于对违法者打击力度不够导致统计信息人为失真。(二)统计内容和方法方面的原因在统计内容方面,主要有:(1)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部门在核算时,所采用的指标涵义、核算口径及统计范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统一。如一些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在全国性 统计中往往被忽略,但在地方统计中,这部分经济活动,却作为地方统计重要部分加以核算。这些差异导致了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部门不同的统计数据。(2)企业的会计核算报表、内容、周期都是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与政府统计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企业的数据与统计部门需要的数据存在一定出入,导致统计部门无法收集到准确的数据。在统计方法方面,我国缺乏科学、完整、规范的数据质量评估和控制体系,无法对我国统计数据就行全面诊断、评估,也无法对统计数据生成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从而影响到我国统计数据的质量。 四、改革我国抽样调查方法的思路鉴于上述抽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我国的抽样调查方法体系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改革抽样调查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稳步推进统计体制尤其是抽样调查模式的改革首先,要加快统计体制改革,以建立政府统计系统和部门统计系统科学分工、精密配合,各类统计信息咨询服务组织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精干高效的现代化统计体制。其次,需对现有的抽样调查模式进行改革,不段探索满足各个层次管理需要的抽样调查理论和抽样调查实施方式。通过改革,力争使抽样调查实施能适应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与统计管理体制需要,更好的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避免目前条件下抽样调查方案的层层推广从而导致抽样调查异化为全面调查,脱离抽样调查的初始意图。(2) 进一步完善抽样调查方法应用技术1. 科学合理的设计抽样方案在严格依据抽样力论,保证样本抽取的随机性、代表性和数据质量的前提下,遵循“简洁实用,便于操作”的原则,初步切实可行、操作性强、效率高的抽样调查方案。另外,需根据调查费用与估计精度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适当权衡,合理确定样本容量,力争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 加强对抽样调查和推断过程的控制为提高抽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最大限度的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有必要加强对抽样过程的管理,严格按要求进行抽样调查,杜绝抽样过程中人为干预;同时,应采纳和运用国际上通行的作法,完善抽样过程中无回答、非抽样误差控制、多目标抽样和样本轮换等情况的处理。在进行统计推断时,要联系具体运用的抽样调查方法,恰当运用相适应的推断方法,科学推断,以减少推断过程中的错误。加强事后质量抽查,数据评估,运用一定的方法或设置辅助指标进行拟合分析和修正,将抽样调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误差降低到零。3. 完善数据的处理和公布加强对抽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的处理,最大限度地利用所获得的数据,充分挖掘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杜绝对数据的篡改现象,使数据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数据公布而言,需抓住中国加入GDDS的有利时机,根据GDDS的要求,补充抽样调查所运用的基本技术参数,完善数据公布流程和统计数据发布平台,提高数据公布的透明度、可信度和国际可比性。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推进对数据进行跟踪处理的方法,适时更新已有数据库。(3) 组织人力,加大投入,重视和加强对抽样调查方法与理论的研究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可指导实践。重视和加强抽样调查理论研究不仅是指指导我国抽样调查应用要求,也是提高我国统计水平、缩短与国外差距的要求。因而,需组织相关研究人员,扩大投入,紧密跟踪国际抽样理论发展趋势,对抽样调查理论进行有步骤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提高我国抽样调查理论水平,不断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对抽样理论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好的指导抽样调查方法的推广与应用。(4) 强化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和教育1. 调整和完善现有的抽样调查教学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抽样调查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农产量抽样调查、住户或人口的抽样调查等内容密切联系起来,以培养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抽样专门人才。2. 加强对统计干部的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通过抽样调查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抽样设计能力,提高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抽样调查理论与实际工作者队伍,带动全社会个阶层对抽样调查的认识,普及抽样调查知识,促进抽样调查的全面推广和应用。3. 加速统计信息化建设扩大计算机在抽样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加快抽样调查计算机软件的引进和开发,实现统计数据收集现代化。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推进抽样调查方法与其他非全面调查方法的协调应用,争取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途径,取得做有用的数据。五、提高抽样调查中数据质量的对策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统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统计工作要通过自身的科学发展,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优质统计服务。(一)树立全新统计数据质量理念 不同时期对统计数据质量有不同的标准,明确新时期统计数据质量的涵义和概念,树立全新的统计数据质量理念,是指导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数据质量评估判断标准的思维须从狭义转向广义,要从过去只重视搜集生产转为生产和营销并重的观念;要从过去单纯注重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扩展到提高数据的时效性、科学性等多维的质量内涵;要从收集、上报、搞准统计数据的工作思维中解脱出来,既要抓好数据的准确性,又要做好解读统计数据,开发并利用统计分析形成统计成果的工作。最大限度地以高质量的统计数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二)提高统计设计的科学性 统计设计是根据不同的管理目标和可能影响管理目标实现的相关联因素,确定相应的统计指标及需要收集的数据项目,并对其进行科学性、可行性分析。1)改变现有统计报表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面对新的经济模式,企业的性质、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企业与宏观管理部门的关系均发生了变化。要适应新的经济模式,调查统计报表设计时必须同时兼顾被调查者自身管理的需要。2)充分体现指标的可获得性。对于涉及企业敏感性问题的指标可以考虑分层弱化。这是基于敏感性问题具有可变性的特点,即根据敏感性调查的不同目的,探究造成该调查问题为敏感性问题的原因。由此选择与之相关的非敏感分层标志以划分不同的调查层,再根据各层被调查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或特征,相应设计每层弱化或非弱化的敏感性问题,以达到降低敏感性问题的敏感度、争取被调查者合作的目的。3)完善统计指标体系。要对现有统计指标的使用价值(适用性)进行甄别,坚决清除过时的或使用价值不大的统计指标,适当增加和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文化产业、新兴产业等相关的统计指标。(三)丰富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手段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该丰富统计调查方法、手段,大力推广和强化采用不同调查方法,开展灵活多样的非全面调查,做到全面统计、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结合运用,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以调查方法的科学性,保证对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的要求。1)大力整合统计资源,降低统计成本。要加强调查项目的管理,建立和完善部门以及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制度;要整合统计部门的人员力量,改变目前专业分割,多头向下的统计工作模式。在完善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完善统计制度。坚持做到能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科学推算的数据不再增加新的调查项目;能通过抽样调查或其他非全面调查方法搜集到的统计数据不进行全面调查;通过一次性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能基本满足需要的不进行周期性调查;能通过部门统计或行政记录搜集到资料的就不增加新的调查项目。2)加大统计信息化建设。这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必要途径,统计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包括数据、决策信息、控制信号等)的在线收集、整理、分析、交换和共享,以此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全面提高统计工作效率。要尽快建立全国统计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包括数据处理流程的标准化、数据处理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数据处理基础工作的标准化、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标准化。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行乡镇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又可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满足本地区需要的数据库,及时反映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更好地为提高经济管理和决策效能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四) 加强制度建设1)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各级干部管理部门对干部的考核、评价,要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业绩评估制度,要授权考核机构独立行使考核权,对各种考核评价指标的完成情况,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客观评估。2)建立统计数据质量监督控制评估机制。在现有经济体制下,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在统计数据质量上实施过程管理,在统计数据生产流程的各阶段对数据质量实行全面质量管理。3)建立规范的统计数据发布制度。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的发布制度是比较健全的,且执行的也比较好,但各地区的情况却各行其是。国家统计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各地区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和其他数据发布的内容、程序和方法制定规范性标准,包括:发布内容、统计数据的口径和范围、数据的来源渠道和采集方式、发布时间和频率、数据知情权和透明度等。(五)加强统计法制建设 虚报、瞒报和任意篡改统计数字是一种违法行为,但人们意识还不强;也很少有人去举报或起诉,因此也很少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统计法似乎是一种与其他法律不同的“虚法”,起不到应有的威慑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在统计数字上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使统计数据治理的环境难以改善。因此,必须要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地宣传统计法制教育,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统计法,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学法、守法的自觉性。要充分利用统计从业资格证培训、普查和年报工作会议等形式,教育、督促调查对象准确、及时地上报统计报表,做到不虚报、不瞒报、不拒报、不迟报。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对模范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准确、及时地提供统计数据的单位予以表彰;对报表不报、数据失实的单位依法追究责任。通过典型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制观念和执法自觉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检查的频率,将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弄虚作假者的饶幸心理消灭在萌芽状态。坚持依法统计,依法规范乡镇、企业的统计行为,对查出的虚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要依法结案,对典型的违法案件要向社会曝光,抑制造假者的内在冲动,提高他们的造假成本。基层统计人员严格遵守统计法律法规,实事求是,抵制数据干扰,维护源头清洁。进一步规范基层报表的报送制度,基层报表必须来源于基层单位,一定要以法律为武器,使基层单位的负责人树立向国家真实地报送规定的统计报表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使统计法真正成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法律保障。(六)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 目前,上级部门下达计划和各类政绩考核对统计数据干扰不可低估,某些统计对象或统计部门受某种利益的驱动而使统计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当然,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统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对统计数据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一个统计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统计数据,如实地反映情况。要努力提高统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统计人员岗前和在岗教育培训工作,对不同岗位的业务人员进行定期轮岗,扩大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面。要鼓励统计人员努力学习统计知识,钻研统计业务,不断提高统计业务素质和水平,避免因业务不熟悉而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 17 参考文献1陈建宝.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2)2王胜.关于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3汪泓.浅论统计质量问题J.甘肃科技纵横,2008(06)4杨穗孜.浅析我国统计质量问题J.市场论坛,2004(05)5董运伦.卢信震,王玉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4年(04)6夏艳丽.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人为因素J.中国统计,2012(03)7游明伦.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难点和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2(05)8孟连,张小鲁.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可信度的估计J.经济研究, 2000(10)9张琳.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12)致谢 四年的校园生活转眼流逝,对于今天的我来说,有很多人帮助过我,我也从许多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在校的这四年时间里有老师对我的淳淳教诲,也有同学们和我的肝胆相照。让我一边学习,一边生活,不仅学到许多东西,而且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使我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而对于这次毕业论文能够得以顺利完成,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徐老师,是您对我的悉心指导和不断解疑,才使我顺利完成这篇论文的。也是您在我去实习的日子里提醒督促我,才使我做好了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我实习回校后,又是您每周一次的督促检查与指导,才是我按时完成了任务颇重的毕业设计。故此,感谢在我毕业前这段时间不断给我帮助的袁老师。 其次,感谢我身边的同窗,在我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给予方案提出的建议,以及对我疑惑的解答。也谢谢你们四年来的关照与宽容,与你们一起走过的缤纷时代,将会是我一生最珍贵的一部分回忆。再次,深深的感谢呵护我长大成人的父母亲。每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总是不断的给我鼓励,给我信心。每当要做出人生重大选择时,父母会给我切实有用的建议,但总把这个机会给我,让我学会了担当,让我真正的成长。儿子的每一个脚印都浸满着父母无私的关爱和谆谆教诲,以及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无私支持。有了他们的支持,我才能坚定的追求人生的理想。何以为报,惟有永无止境的奋斗,唯有好好做人,认真做事,实现自我价值,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最后,向所有关心过我的亲人、师长和朋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在此,由衷的说一声谢谢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任务书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