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二)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第三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方法还有教学过程这六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第二课时,它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要素、性质、全等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特征,它与“SSS”、“SAS”作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核心内容,为后面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奠定了基础,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二、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和“边边边”的探索与使用,这为探究本节知识做了准备。但是,初一学生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时规范表述受到一定的局限。2.活动经验基础:在上一节课中学生经历了“分类探索至少几个条件可以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过程,这使学生意识到边与角进行组合后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新问题是边和角在图形中产生了位置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讲,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及时指导。另外,在本节课中最好使用量角器和刻度尺作三角形。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角角边,并能应用它们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三角形的边、角进行组合,利用联想、画图等方法使学生探索出“ASA”和”AAS”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及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四、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和”AAS”,并能用此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学习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和”AAS”的过程五、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讨的兴趣。紧接着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课本“做一做”,利用画图的手段进行验证,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索过程。六、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要具备几个条件? 2.“边边边”的内容是什么?(二)创设情景小明踢球时不慎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为两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呢?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适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合作探索1.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及一边,那么这两个角与这一条边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可能的情况?【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两角和边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要学会分类讨论,进行研究 2. 按要求画出以下三角形,并与同伴交流(1)A=60、B=80、AB2cm(2)A=60、 B=45、AB3cm(3)A=60、 B=45、AC3cm(4)A=60、 B=45、BC3cm【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动手画图,掌握画三角形的思路,得到ASA、AAS,体会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四)巩固练习【设计说明】通过三道习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充分交流,对所学内容得到巩固和升华。(五)知识总结【设计说明】让学生自己尝试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点及数学思想,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