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210979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四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四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专题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与流动:路在何方?一、社会分层一、社会分层v(一)社会分层:涵义和特征(一)社会分层:涵义和特征v“分层分层”(StratificationStratification)一词来源于地质学,)一词来源于地质学,原来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借用原来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借用“分层分层”一词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一词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社会分层”这一重这一重要范畴。要范畴。v社会分层结构是指社会系统中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分层结构是指社会系统中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构成方式与比例关系,它是依据某些特定的原则、构成方式与比例关系,它是依据某些特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对社会成员阶层归属的划分,从而确标准和方法,对社会成员阶层归属的划分,从而确定各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定各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v所谓社会分层,是指一种根据获得有价值物的方式所谓社会分层,是指一种根据获得有价值物的方式来决定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一种来决定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一种持久模式。持久模式。(二)社会分层研究方法(二)社会分层研究方法v(二)社会分层研究方法(二)社会分层研究方法v1 1、马恩的阶级分析方法、马恩的阶级分析方法v由于对由于对“阶级阶级”概念的理解不同,具体划分时彼此概念的理解不同,具体划分时彼此间存在差异间存在差异 (经济范畴(经济范畴 ;社会范畴;社会范畴 ;不仅包括;不仅包括了劳动占有关系、社会分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教了劳动占有关系、社会分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程度,还涵盖了这些成员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整体育程度,还涵盖了这些成员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整体利益并建立起全国性的政治组织利益并建立起全国性的政治组织 )理解上的差异)理解上的差异导致在对社会成员作具体的阶级阶层划分时,出现导致在对社会成员作具体的阶级阶层划分时,出现了一元或多元的划分标准。了一元或多元的划分标准。 社会分层研究方法社会分层研究方法v韦伯的韦伯的“三位一体三位一体”法法v主张根据主张根据财富、权力、声望财富、权力、声望三要素对社三要素对社会成员进行分层,它们分别代表会成员进行分层,它们分别代表经济、经济、政治、社会政治、社会三个方面,即三个方面,即“名、利、权名、利、权”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他认为这三种东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他认为这三种东西都是稀缺的有价资源,所以人们才西都是稀缺的有价资源,所以人们才“求名、逐利、争权求名、逐利、争权”。但三者之间是。但三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每一个都可以单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每一个都可以单独作为分层标准,具体操作时,究竟应独作为分层标准,具体操作时,究竟应该以哪一个为轴心,取决于当时的研究该以哪一个为轴心,取决于当时的研究需要和特定情势。需要和特定情势。社会分层研究方法社会分层研究方法v毛泽东的分析方法毛泽东的分析方法v他在战争年代形成的社会分层思想,解放以后基本上被沿用他在战争年代形成的社会分层思想,解放以后基本上被沿用下来。毛泽东十分重视各阶层的政治态度,同时指出这种态下来。毛泽东十分重视各阶层的政治态度,同时指出这种态度又往往深受他们各自经济利益的影响。有学者提出,毛泽度又往往深受他们各自经济利益的影响。有学者提出,毛泽东是用东是用双重标准双重标准进行社会分层的:用进行社会分层的:用经济标准经济标准分层是为了明分层是为了明确他们在生产关系和所有制结构中的地位,确他们在生产关系和所有制结构中的地位,政治标准政治标准分层是分层是为了解决好依靠谁、团结谁和打击谁这一革命的首要问题。为了解决好依靠谁、团结谁和打击谁这一革命的首要问题。例如,他将贫农、下中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和小贩在经济例如,他将贫农、下中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和小贩在经济上归为半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将他们视为革命的同盟军;将上归为半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将他们视为革命的同盟军;将城市工人、农村雇农在经济上视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则看城市工人、农村雇农在经济上视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则看作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作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社会分层研究方法社会分层研究方法v学术界的观点学术界的观点v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对马克思阶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对马克思阶级分析与韦伯阶层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展开或细级分析与韦伯阶层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展开或细化,而且后者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化,而且后者越来越多地被采用。v陆学艺教授认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可分为陆学艺教授认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可分为十十大阶层大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业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业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人员阶层。 (三)现阶段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总体情况(三)现阶段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总体情况v1 1、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两次大变迁、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两次大变迁v(1 1)发生在建国初期)发生在建国初期 v特点:一是变迁的动力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特点:一是变迁的动力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二是政治因素成为社会分层的主导因会主义改造,二是政治因素成为社会分层的主导因素,三是制度因素中的身份制、户籍制、单位制对素,三是制度因素中的身份制、户籍制、单位制对社会成员的分层影响很大,四是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社会成员的分层影响很大,四是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基本上处于停滞和不变状态。基本上处于停滞和不变状态。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两次大变迁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两次大变迁v(2 2)发生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生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v尽管行政、权力的因素仍然十分重要,但经济因素的分量越尽管行政、权力的因素仍然十分重要,但经济因素的分量越来越重。来越重。 v原有的阶级阶层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分化,表现为:原有的阶级阶层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分化,表现为:农民农民的比的比例明显下降,内部分化迅速;例明显下降,内部分化迅速;工人阶级工人阶级队伍明显壮大,不少队伍明显壮大,不少工人群众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以工人群众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以个体户、私营企业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为代主为代表,恢复和新产生了一些阶层和群体;表,恢复和新产生了一些阶层和群体;边缘群体边缘群体大量出现;大量出现;许多人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他们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许多人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他们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使现阶段的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使现阶段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仍处在不稳定状态仍处在不稳定状态,这种流动性、不稳定性和界限的模糊,这种流动性、不稳定性和界限的模糊,在体制转轨时期,显然是一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象征。在体制转轨时期,显然是一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象征。 2 2、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多种描述、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多种描述v(1 1)二个阶级一个阶层二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阶层;(2 2)二个阶级三个阶层二个阶级三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阶层、私人企业主阶层;(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阶层、私人企业主阶层;(3 3)三个三个阶级三个阶层阶级三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个体劳动者阶级和知,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个体劳动者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雇主阶层、管理干部阶层;(识分子阶层、雇主阶层、管理干部阶层;(4 4)四大阶层四大阶层,即,即干部阶层、工农阶层、企业家阶层、知识分子阶层;(干部阶层、工农阶层、企业家阶层、知识分子阶层;(5 5)三三形态论形态论,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结构由基本阶级(工人,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结构由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特殊阶层(总体上属于工人阶级但又相对阶级与农民阶级)、特殊阶层(总体上属于工人阶级但又相对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非基本的社会集团(利益如个体劳动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非基本的社会集团(利益如个体劳动者等)构成:(者等)构成:(6 6)利益群体结构论利益群体结构论,根据共同的利害关系与,根据共同的利害关系与要求、共同的境遇与命运,划分出了七个群体,即工人、农民、要求、共同的境遇与命运,划分出了七个群体,即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亦工亦农者与企业家群体;干部、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亦工亦农者与企业家群体;(7 7)十个阶层说十个阶层说,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体;阶层、经理人员,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体;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者阶层。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者阶层。 (四)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的特点与走向(四)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的特点与走向v1 1、演变的主要特点、演变的主要特点(1 1)改革是阶层分化与重组的根本动力)改革是阶层分化与重组的根本动力(2 2)城乡之间流动与分化的最大障碍开始清除)城乡之间流动与分化的最大障碍开始清除(3 3)阶层分化速度有所回落,但分化的质量在提高)阶层分化速度有所回落,但分化的质量在提高(4 4)多样化、现代化的社会流动机制开始形成)多样化、现代化的社会流动机制开始形成(5 5)阶层之间、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阶层之间、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6 6)各阶层、群体之要素间的发展错位)各阶层、群体之要素间的发展错位(7 7)出现了一些特别值得注意的新群体)出现了一些特别值得注意的新群体(8 8)社会阶层结构的整体框架基本形成,但还不稳定)社会阶层结构的整体框架基本形成,但还不稳定2 2、发展的基本走向、发展的基本走向v(1 1)分化重组的动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分化重组的动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v体制改革之深入体制改革之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由此带来的多元化、市场化趋势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及由此带来的多元化、市场化趋势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社会阶层继续分化、重组的基础性推动力量。中国社会阶层继续分化、重组的基础性推动力量。 v结构调整之影响结构调整之影响。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城。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为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继续保持强有力乡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为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继续保持强有力的分化提供直接动力的分化提供直接动力 v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网络时代、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网络时代、信息时代与科技进步的推动和拉力信息时代与科技进步的推动和拉力 v个人能力因素。个人能力因素。社会转型将加快我国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社会转型将加快我国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变;契约的、业绩的、能力的因素在人的发展中将变会的转变;契约的、业绩的、能力的因素在人的发展中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水平、个人素质、创新能力对收入差距得越来越重要;教育水平、个人素质、创新能力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的影响将越来越大。(2) (2) 演变的几个基本方面演变的几个基本方面v比例关系之调整比例关系之调整:亦工亦农群体将会有一个很大发展;农民阶层、贫亦工亦农群体将会有一个很大发展;农民阶层、贫困群体的规模将逐步缩小;工人阶层、知识分子阶层、中介组织从业人困群体的规模将逐步缩小;工人阶层、知识分子阶层、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群体、个体户、私营企业者群体等将进一步扩大。员群体、个体户、私营企业者群体等将进一步扩大。 v形成经济主导型变迁形成经济主导型变迁: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阶层结构将逐渐由以政治为主导的变迁过渡到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阶层结构将逐渐由以政治为主导的变迁过渡到以经济为主导的变迁,由随机性、自发性、滞后性向自觉性、科学性、适经济为主导的变迁,由随机性、自发性、滞后性向自觉性、科学性、适应性、理性化过渡。应性、理性化过渡。v将产生出新的阶层群体将产生出新的阶层群体,这一情况视改革的进程而定。,这一情况视改革的进程而定。v构成方式之重大变化构成方式之重大变化:各阶层、群体的经济地位、资源控制能力、社:各阶层、群体的经济地位、资源控制能力、社会声望等方面将出现新的升降变化,其快慢程度取决于改革开放的进程、会声望等方面将出现新的升降变化,其快慢程度取决于改革开放的进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家的政策干预、人们的自身素质和每一个阶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家的政策干预、人们的自身素质和每一个阶层、群体面临的具体情况。通过上升与下降的双向运动过程,大力培育中间群体面临的具体情况。通过上升与下降的双向运动过程,大力培育中间阶层,使该大的尽快大起来,使该小的尽快小下去,这样,中国社会阶阶层,使该大的尽快大起来,使该小的尽快小下去,这样,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最终由原来的金字塔型变换为学术界形象称呼的橄榄型。整个社层结构最终由原来的金字塔型变换为学术界形象称呼的橄榄型。整个社会的阶层结构将在分化、重组和转换中不断趋向合理、协调、科学、有会的阶层结构将在分化、重组和转换中不断趋向合理、协调、科学、有序。整个社会的阶层结构将在分化、重组和转换中不断趋向合理、协调、序。整个社会的阶层结构将在分化、重组和转换中不断趋向合理、协调、科学、有序。科学、有序。v形成与中国整个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形成与中国整个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 (3 3)未来的主要制约因素)未来的主要制约因素v政策影响政策影响:以收入差距扩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正、公平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矛盾在个别领域将会激化,成为中国走向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v制度障碍制度障碍: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土地制度、劳动用工制度、考试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造成的制度性障碍。v体制阻力体制阻力:以市场为取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初步建立,其他方面的改革还有待世纪进一步展开、深入。因此,初体制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合理化、现代化之阻力仍然是很大的。v观念影响观念影响:传统观念、错误观念的影响,包括户籍歧视、身份歧视、职业歧视、地域歧视、行业歧视等形成的无形阻力,从社会文化的深处抑制着社会阶层结构的合理分化。v思路不明思路不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究竟该朝哪个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对于整个社会发展来说,是适当超前的好,还是滞后的好在发展思想上应当像经济发展计划一样,有一个科学的设计和明确的思路。(五)西方社会分层理论(五)西方社会分层理论v1 1、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马克思的阶级理论(1 1)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2 2)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导致阶级的产生(经济利益关系)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导致阶级的产生(经济利益关系)v2 2、韦伯的分层理论(三重标准、韦伯的分层理论(三重标准 )(1 1)财富(经济地位)、权力(政治地位)、声望(社会地位)财富(经济地位)、权力(政治地位)、声望(社会地位) (2)(2)阶级、身份群体、政党分别与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阶级、身份群体、政党分别与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法律秩序)相联系(法律秩序)相联系v3 3、涂尔干的分层理论:、涂尔干的分层理论:社会分工论社会分工论 一个社会的所有功能一个社会的所有功能法律、宗教、家庭、工作等法律、宗教、家庭、工作等都根都根据它们被重视程度的高低安排成层级。同时,每个人的才能不同,据它们被重视程度的高低安排成层级。同时,每个人的才能不同,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天赋。涂尔干相信,如果一个社会要兴旺发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天赋。涂尔干相信,如果一个社会要兴旺发达,那么最有才能的人必须担当最有价值的功能。为了吸引最好达,那么最有才能的人必须担当最有价值的功能。为了吸引最好的和最聪明的人,社会必须完善他们获取社会报酬的途径。的和最聪明的人,社会必须完善他们获取社会报酬的途径。西方社会分层理论西方社会分层理论v4 4、吉登斯的社会分层理论、吉登斯的社会分层理论v(1 1)“市场能力市场能力”(个人可以带到市场上增强其讨价地位的各种形式(个人可以带到市场上增强其讨价地位的各种形式的相关属性,如技术、技能、知识等)的稀缺性决定了阶级地位;的相关属性,如技术、技能、知识等)的稀缺性决定了阶级地位;知本家。在中国目前还是财产所有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还将长期处于稀知本家。在中国目前还是财产所有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还将长期处于稀缺地位。缺地位。v(2 2)三种重要市场能力产生三个阶级)三种重要市场能力产生三个阶级v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占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占有上层阶级上层阶级v对于教育或技术资格的占有对于教育或技术资格的占有中产阶级中产阶级v对于体力劳动力的占有对于体力劳动力的占有下层阶级(工人阶级)下层阶级(工人阶级)v(3 3)阶级关系的结构化)阶级关系的结构化v与市场能力相关联的流动的封闭性决定着阶级的结构化形成与市场能力相关联的流动的封闭性决定着阶级的结构化形成v阶级关系结构化的形成与生产企业的劳动分工(技术)、权威或权力关阶级关系结构化的形成与生产企业的劳动分工(技术)、权威或权力关系(管理层)、分配群体(消费模式上的共同群体)的影响。系(管理层)、分配群体(消费模式上的共同群体)的影响。西方社会分层理论西方社会分层理论v5 5、伦斯基的分层理论、伦斯基的分层理论v结合了功能主义和冲突论的思想结合了功能主义和冲突论的思想v(1 1)社会现代化程度与权力成正比;)社会现代化程度与权力成正比;v(2 2)权力不仅与经济地位有关系,还与强大)权力不仅与经济地位有关系,还与强大的政治领导地位有关系;的政治领导地位有关系;v(3 3)有些不平等可以促进社会进化和良性运)有些不平等可以促进社会进化和良性运行。行。西方社会分层理论西方社会分层理论v6 6、布迪厄的后现代文化分层理论、布迪厄的后现代文化分层理论v(1 1)四种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教育)四种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教育证书)、社会资本(关系网)、符号资本证书)、社会资本(关系网)、符号资本(与言说者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有关系)(与言说者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有关系)v阶级冲突也体现在生活方式、生活空间、惯阶级冲突也体现在生活方式、生活空间、惯习和品味中,是在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领域习和品味中,是在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领域的表现。的表现。(六)我国学者关于于社会分层的理论(六)我国学者关于于社会分层的理论v1 1、“十阶层理论十阶层理论”(陆学艺教授等)(陆学艺教授等)v2 2、“社会断裂社会断裂”理论(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理论(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v3 3、“倒丁字型的社会结构倒丁字型的社会结构”理论(清华大学李强教授)理论(清华大学李强教授)v4 4、“四个利益集团四个利益集团”的理论(李强、沈原、孙立平)的理论(李强、沈原、孙立平)v 中央:使用的是高、中、低收入者的概念中央:使用的是高、中、低收入者的概念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扩大中等收入者在全社会扩大中等收入者在全社会的比例的比例”的战略。此后,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的战略。此后,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次重要文件中,都始终强调坚持这一战略。其核心思想是历次重要文件中,都始终强调坚持这一战略。其核心思想是要优化阶级阶层结构,扩大社会中间层,使社会从要优化阶级阶层结构,扩大社会中间层,使社会从“金字塔金字塔型型”转变为转变为“菱形结构菱形结构”或或“纺锤型结构纺锤型结构”。 思考:认识我国主观阶层认同思考:认识我国主观阶层认同“向下偏移向下偏移” 我国城市公众的自我阶层认同也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向下偏移向下偏移”倾向。而且,这种向下的“偏移”并不是一种整体结构的偏移,只是自认为处于社会中层的人偏少;自认为处于社会底层的人较多。例如,在美、法、德、意、澳、加、日等发达大国中,自认为处于社会“中层”的比例均在55%以上,连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大国也都在55以上,较高的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均达到了70%以上,即便是较低的韩国亦达51%;而这一比例在我国的大城市却仅为46.9%。与此同时,国际比较中的另一个明显差异是,我国城市公众中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下层”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都低于5,较低的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都低于3,较高的韩国为9%,意大利为8,印度为7.5%;但在我国的大城市,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群比例达到了14.6%。 (李培林:(李培林: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其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其分析)二、社会流动二、社会流动v(一)社会流动的涵义和类型(一)社会流动的涵义和类型v1 1、社会流动的涵义、社会流动的涵义v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指就一个人或一群体而言,从一种地位或社会阶级向另指就一个人或一群体而言,从一种地位或社会阶级向另一种地位或社会阶级的变化。包括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垂直流一种地位或社会阶级的变化。包括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垂直流动)(教材动)(教材280280页)页)v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的变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的变动。从。从发生的范围发生的范围来看,社会来看,社会流动既可能发生在一个阶层内部,也可能发生在各阶层之间,以流动既可能发生在一个阶层内部,也可能发生在各阶层之间,以至于整个社会系统内。一般来说,越是传统型的社会,发生的范至于整个社会系统内。一般来说,越是传统型的社会,发生的范围越小;越是现代型的社会,社会流动发生的范围越大。从围越小;越是现代型的社会,社会流动发生的范围越大。从发生发生的对象的对象来看,既可能是个人的,也可能是阶层或群体的,要视具来看,既可能是个人的,也可能是阶层或群体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体情况而定。就个人而言就个人而言,由于人的地位结构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由于人的地位结构是由多种因素构成,如职业、教育、经济等,其中如职业、教育、经济等,其中职业因素职业因素在个人地位结构中具有举在个人地位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讲社会流动通常是指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讲社会流动通常是指人的职业地位的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改变,也就是,也就是狭义上的社会流动狭义上的社会流动。广义的社会流动则包括了个人。广义的社会流动则包括了个人或群体社会地位变化的各个方面。或群体社会地位变化的各个方面。2 2、社会流动的类型、社会流动的类型v(1 1)根据流动的方向,可以把社会流动分为水平)根据流动的方向,可以把社会流动分为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流动与垂直流动v(2 2)根据流动的原因,可以将社会流动分为个人)根据流动的原因,可以将社会流动分为个人流动和结构性流动流动和结构性流动v(3 3)根据流动发生的时期,可以将社会流动分为)根据流动发生的时期,可以将社会流动分为一生中的流动和代际流动一生中的流动和代际流动(二)获得社会地位的两大因素(二)获得社会地位的两大因素v1 1、个人条件、个人条件v可以分为先赋条件与自获条件。可以分为先赋条件与自获条件。v先赋条件先赋条件是指先天具有的自然得到的或从父辈那里是指先天具有的自然得到的或从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社会地位。例如籍贯、性别、肤色、种继承下来的社会地位。例如籍贯、性别、肤色、种族、体质、容貌、家庭背景等。族、体质、容貌、家庭背景等。 v现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个人的现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个人的自获条件自获条件,即通过个人的努力而获得的生存与发展条件,如知即通过个人的努力而获得的生存与发展条件,如知识、经验、工作经历、捕捉机遇和面对各种困难与识、经验、工作经历、捕捉机遇和面对各种困难与风险的能力等。风险的能力等。 2 2、社会条件、社会条件v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社会条件有很多,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社会条件有很多,例如有社会发展水平、体制环境、发展机会、例如有社会发展水平、体制环境、发展机会、就业制度、教育制度、价值取向、文化理念,就业制度、教育制度、价值取向、文化理念,等等。等等。v思考:农民工社会流动问题?思考:农民工社会流动问题?(三)社会流动的社会意义(三)社会流动的社会意义v1 1、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发展、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发展v2 2、促进社会开放,提升文明水准、促进社会开放,提升文明水准v3 3、拓宽和加深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接触,加、拓宽和加深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接触,加强彼此间的了解和联系,提高社会的整合度强彼此间的了解和联系,提高社会的整合度思考:思考:我国当前我国社会流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当前我国社会流动中存在的问题?v材料:材料:v1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已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已经达到达到2.22.2亿之巨。亿之巨。v2 2、“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本地人本地人外地人外地人”的二元社会管理模式和制度,在制度上、社会福利的二元社会管理模式和制度,在制度上、社会福利上、利益结构上、观念上,作为强大的排斥机制,上、利益结构上、观念上,作为强大的排斥机制,仍然阻碍流动人口对城市社会的融入。仍然阻碍流动人口对城市社会的融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