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1.定向连续:提升区域品德学科教研实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120758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81.定向连续:提升区域品德学科教研实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181.定向连续:提升区域品德学科教研实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181.定向连续:提升区域品德学科教研实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向连续:提升区域品德学科教研实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不断调整,品德课堂赋予了师生广阔的探索空间,品德学科教学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课堂上以儿童体验感悟为主的活动多了,简单灌输说教的痕迹少了;教师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生成的问题多了,主观预设的成份少了;主动发掘课程价值和实效的多了,单纯追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外在形式少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生命力在逐渐萌发,但在平时的常规调研时,我们还是发现实际情况远不如各种公开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乐观。尤其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在小学各科中处于一种非常独特甚至有点尴尬的位置与语文、数学、英语相比,它与升学无关,引起不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重视;与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相比,它没有专职教师,教学时间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尤其是非常时期,常常以牺牲此学科为习惯使然。因此,在品德教师大多数是兼职,在精力和时间上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一、以课例研究为切入口,让老师们学会怎样教在目前的学校背景中,品德学科老师一般由三类人员构成,一是学校的主要行政领导,由于事务繁忙,已无精力承担语、数、英主要学科教学;二是即将退休的老师,由于身体原因,学校会照顾他们承担本学科教学,第三类是兼职老师,而这些老师一般心思和精力都在本学科上,因此,在品德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语文、数学课的痕迹,如何让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学科特性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起点。研究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教学目标设定是否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并且有效达成;二是活动开展是否贴近学生实际并为学生喜闻乐见;三是多元评价是否指向学生发展。例如:我是独生子女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对独生子女的评论,从而认识到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既有不利的因素,也有有利的因素。2、通过学习、反思,能够正确看待现在社会环境和背景下成长的自己,并且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3、树立成长的信心,能够正确对待家长的宠爱,并且明白通过努力,可以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有递度,并能贴近学生认识。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直面生活、反思自己;现场辩论,认识自己;制定方案,挑战自已三大主题活动。在学生们津津乐道于对分享的深刻认识并表示在生活中自己也会学会了分享时,老师机智的设计了一次活动“分发奖品”,并在每组的奖品中故意少放了一二个,当有些学生在争抡奖品时,老师语重心长的说明了活动意图,并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要言行一致,使评价真正起到了发人深省的作用,相信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影响。在教师刚涉及本学科的教学时,以课例为载体的实践探索是老师们对学科教学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二、以专题研究为载体,让老师们领悟教什么品德学科的教学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建立在个人认识、学校教育、学生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的过程。品德学科教学不是一堂课,一次活动就能结束,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不易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品德,因此,以专题为载体,让学生在系列的学习、活动、感悟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低年段我们进行了“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的系列专题研究,旨在通过创设系列有效的活动代替品德学科简单枯燥的讲解,因为对于低年段的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理解和感悟会更清晰。为此我们进行了活动课型的专题研究。 策略一:体验生活,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课堂向生活延伸,生活融入了学生的世界,才能达到情感和认识的和谐统一。在你是我的好朋友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片段:1、播放歌曲朋友。 2、请学生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后,老师建议好朋友三三两两的坐在一起,组成学习小组。再和好朋友一起回忆回忆“除了上课,你还喜欢和好朋友做什么呢?快乐吗?” 3、在好朋友回忆的时候,老师用数码相机捕捉学生诉说往事时神采飞扬的镜头,并在大屏幕中投放。然后通过老师的引语“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一起分享吗?”激发学生们深情地述说朋友间的故事,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快乐。策略二:模拟生活,在情境中升华道德品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在主题活动、小小辩论、故事续编、模拟的情境中学生担当一定的角色。这种准生活尽管是模拟的、仿真的,但神韵却相似,同样给学生以真切感,缩短了学生与老师、同学及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沟通师生情感交流。【案例】我心中的那颗“星”教学片段:当老师问学生最佩服的偶像时:生:(抢着说)我最佩服杨利伟,在超重失重训练中,加速度过载使人面部肌肉变形,呼吸困难。那时,航天员每人手边放置一个报警器,只要身体吃不消,按报警器,离心机就会停止运转。但是在多年的训练中,报警器一次都没有响过。在训练中的坚持,这是因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理念和圆千年飞天梦想在支撑。师:我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英姿飒飒的航天员。同时,我还从网上下载了一段他们进行失重训练的场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点开课件,同学们惊奇地看着)师:看起来,他们旋转自如,十分轻松自在。我们不妨也来进行一项基础模拟训练前庭功能训练,好吗?生:(纷纷举手,站起来嚷着)好!师:听清楚要求。教师边讲要求,边示范。学生开始模拟训练,旋转二十圈后,有同学摔了,体验者在老师和同学的搀扶下,颠颠撞撞地回座位。老师询问他们活动后的感受。生: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天旋地转”。生:转了大概十五圈,我感觉地板都凹凸不平了,小圆心一直在跟我捉迷藏。师:其实,我们刚才体验的训练只是航天员训练中难度最小的训练项目。他们的训练有八大类,五十八个转业项目,每一项都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生:我还知道,有一种很寻常的低压呼吸训练,相当于把体重8-8.5倍的重量压在身上,也就是说宇航员身上压着一千斤左右的重物还要能均衡呼吸。每次训练,航天员被压得面部肌肉变形,眼泪直流。(通过学生真实的体验,学生真正感受到航天员训练的艰辛。)策略三:知行统一,让课堂溶入生活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知行统一,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小小的“课堂”已无法承载课程学习的容量,满足不了德育的需要,薄薄的一本教材,短短的课堂时间也远远达不到育人的效果,品德课要以课堂活动为中心,向四周激起涟漪,课内的行为训练只有延伸到课外,才能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由偶然性变为必然性。在上完我的课余生活后,老师为学生布置了课后延伸作业:(1)请每位同学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合理的要求,自己设计星期日一天的安排。(2)请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假日方案带回家给爸妈看,如果父母能接受,就与他们一起去实现自己的方案,如果父母不能接受,就请他们说说不接受的理由。布置这样的作业,一方面是担心学生在课堂中虽能把自己的课余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是一旦下课铃声响起后,一切又成为“纸上谈兵”;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后或假日期间品德教育容易出现盲区,这就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者,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中,利用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促成学生道德的形成,这比教师唱“独角戏”要有效得多。为此,老师特意设计了以下的反馈意见书:1.我的假日是这样安排的: 。2.爸爸妈妈对我的假日安排是这样评价的: 3.家长反馈意见: 在家长的反馈意见中,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课后活动,孩子们更合理地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时间,家长参与其中的这种亲子活动也让家庭的氛围更温馨,家长和孩子一起享受了健康积极的周末时光,这种活动应该多多开展!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让老师们明白教的策略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做人是教育的第一要务,有大德才有大智,道德境界的高度,决定人才对社会对他人价值的高度。道德教育的效果,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高低和全面发展水平。然而,相当长时期以来,社会和家庭对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要获得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惟有将“慢热”的道德教育束之高阁,转而寻找教学质量提高的捷径。教育目标的急功近利性,抑制了对德育的投入,德育队伍建设难以保障。高、大、空的道德目标和德育内容的滞后性,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教育的规律,不可能产生持久的德育效果。品德学科教学在经历了课例研究、专题研究后,如何让老师们进一步理性认识本学科的价值所在,区域与学科中心组成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始追寻教学的真谛。2005起学科中心组成员开始进行省级课题提高中学生道德自我选择、自我规范能力的研究的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改变班主任工作的抽象化、空洞化和说教化,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教育帮助受教育者通过已有的道德基础辨别是非,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2、改变德育教育工作老师包办代替偏重于理论教育的现象,充分调动社会、家庭的力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即重视思想教育,又要重视健全人格的培养,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要进行有伦理道德原则、规范的教育,又要把德育推及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使学校德育贴近现实生活,更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3、改变德育工作的封闭型特征,体现德育教育的“实践化”。勇于面对现实,敢于面对社会,及时主动抓住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正面教育学生,敢于针对社会上的消极现象引导学生,善于寻找学生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开导学生,提高他们道德的判断和选择能力。4、改变政治课堂的简单说教,注重平等民主的交流,体现德育“民主化”。教师要走近学生,再从走近学生到蹲下来看学生,甚至师生心理上达到角色互换,即达到一种人格地位的平等。师生之间有一种科学的“亲情”之爱,使教育在平等和谐中发挥效应。使学生的行为从原来出于外在强制,经过一定自由心灵空间调整后,内化为内在的道德需要。课题组成员由区部分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和骨干政治教师组成,根据课题的研究进程,组织全区部分学科老师开展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沙龙研讨等系列活动,由于话题集中,目标明确,研究中我们初步探索了如何提高学生有效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基本策略。本课题已在今年五月顺利结题,成果参加了常州市优秀教科研成果评比。作为一名品德学科教研员,承担着指导学科研究的重任,要让课堂充满智慧,要让学生真正知行统一,任重道远,相信在区域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通过老师们的努力,用五彩缤纷的生活来丰富课堂,定能使学生不仅能理解道德知识,提高判断能力,更能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注:本文部分案例由我区上课老师提供。-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