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彦夫先进事迹材料 演讲稿 发言稿 心得体会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022289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彦夫先进事迹材料 演讲稿 发言稿 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朱彦夫先进事迹材料 演讲稿 发言稿 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朱彦夫先进事迹材料 演讲稿 发言稿 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朱彦夫先进事迹材料 演讲稿 发言稿 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朱彦夫先进事迹材料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报道,一位重残的战斗英雄,是如何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时代的楷模,村支书的好榜样?让我们再次重温沂源县朱彦夫的传奇经历,共同感受这位特等伤残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和奋斗不止的人生。朱彦夫,山东省沂源县人,14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很快入党,1950年在朝鲜战场上,18岁的他失去了手脚以及左眼,成为特等伤残军人。1956年,朱彦夫离开疗养院,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在随后的25年,他被推选为村支书,带领全村百姓走上富裕路;辞去村支书后,年近古稀、从没进过学校的他,又亲笔写下了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如今已是81岁高龄的朱彦夫,依然在用顽强的意志拓展生命的极限。1956年,朱彦夫拖着重残之躯,回到生养他的张家泉村,经过一年多无数次的摔打磨练,朱彦夫终于重新站了起来。朱彦夫安假腿:“铁的(假肢),够17斤,学了好几个月吧。”随后,朱彦夫被乡亲们一致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首先拿出自己的抚恤金办夜校,晚上和乡亲们一起扫盲识字。白天,他又拖着沉重的假肢,带领大伙儿整山治水、填沟造田、打井挖渠。朱彦夫:“四种走法,一是立行,第二种就是跪行,跪着走,第三种就是爬行,第四就是滚行,滚行快一点,但是损失很大。”朱彦夫的大女儿朱向华:“走的路稍微多一点就磨破了,磨破了以后他就血肉模糊。”经过几个冬天的努力,张家泉村贫瘠的山地上造出了150亩良田,挖出了6口水井,修起了1500米水渠,群众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张家泉村村民徐圣中:“几辈子了,这个庄里又没有水,一听说有了水,都哄一下围过来看,那觉得乐的!”朱彦夫:“让广大群众能吃得上、穿得上,能过上温饱的日子,这也是我对广大群众的一种报答吧,有一种感恩的想法。”在朱彦夫的带领下,张家泉村在当地十几个乡村里第一个用上了电,第一个种上果树花椒让农民增加了收入。直到现在,当年种下的果树,仍是村民们重要的收入来源。村民:“你说这种共产党员,大家伙那是很佩服的了。”担任村支书25年,朱彦夫不仅没从村里领过一分钱报酬,还经常拿出自己微薄的抚恤金用在发展乡村事业和帮助困难群众上。张家泉村村民张吉才:“1977年左右,我的小孩有病,当时在医院里没钱治疗,有性命之忧了,老朱听说以后,给我送去20块钱。”村民蔡光生:“那时20块钱了不得啊,地瓜干子四、五分钱一斤,他对待只要是有病的、困难户,那照顾得真周到啊。”卸下村支书的重担后,朱彦夫牢记战友们的嘱托,以顽强的毅力,用了近十年时间,先后写下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作了上千场革命传统报告。朱彦夫:“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不管是说,不管是写,我尽上我的职责。因为共产党员呢,名实相符的话,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部队军人学习朱彦夫演讲稿我叫*,是*。朱彦夫当兵时就在我们一营。作为教导员,传承老英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满怀崇敬,我一次次走近朱彦夫,仰望这座精神高地,我越发强烈地感受到,他的残躯仍然保持着冲锋的姿态,他的革命理想就是我们这代军人的最高追求。从老英雄珍藏的三枚军功章,我读懂了革命战士铁心向党的赤胆忠诚朱彦夫家里有一样东西,他视若珍宝,那是他在战场荣获的3枚军功章。在他看来,军功章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最高奖赏,它像一面镜子,照射出革命战士对党忠诚的深度和纯度。朱彦夫10岁那年,父亲被侵华日军活活打死,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我要当兵!我要报仇!1947年,年仅14岁的朱彦夫参军入伍。在革命军队里,这个苦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平等和温暖:他忘不了,生病时战友们悉心的照料;他忘不了,老兵把口粮省下来让自己吃饱;他更忘不了,班长用血肉之躯为自己挡住子弹。他打心眼里想成为党的人。战场上,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哪里最危险、就冲向哪里。攻打开封,朱彦夫第一个报名参加突击队,打开进攻通道;渡江战役,朱彦夫和全班战友俘虏了敌人一个营,立了集体大功;解放上海,朱彦夫1个人炸毁了3座碉堡,荣立战功,火线入党。站在党旗下,16岁的朱彦夫紧握右拳眼含热泪,发誓要永远听党话、一生跟党走。朱彦夫一辈子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浴血战场,纵使献出四肢和左眼,也无怨无悔;替党分忧,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架起了党和群众的连心桥。从老英雄用残臂敬的军礼,我领悟到了革命战士使命如山的历史担当在我们营荣誉室,记载着一场空前惨烈的战斗。1950年冬,抗美援朝战场,朱彦夫所在二连经过浴血奋战,成功拿下二五高地,3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来不及休整,他们就接到命令:死守高地。炮弹像雨点般砸在高地上。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二连既没有后勤补给,也没有弹药补充,渴了抓一把雪含在嘴里,饿了只能掏军被里的棉絮充饥。人在阵地在!朱彦夫和战友们舍生忘死,硬是打退敌人10多次进攻。但战士们却一个个倒下。第一天下来,全连仅存19人;第二天,活下来6人;到第三天,就只剩朱彦夫一个人了。朱彦夫眼里含着泪花,胸膛里燃起烈火,有我在,阵地就不能丢。他抱起机枪拼命扫射,小腿中弹,他就跪着开枪;左臂受伤,他就一只手射击;燃烧弹点着了衣服,他在雪地里一滚,继续厮杀。突然,一颗手榴弹落在身边,随着一声爆炸,朱彦夫昏死在阵地上。昏迷中,朱彦夫觉得还在与敌人战斗。他越打越渴,越打越饿,他不断地舔着干裂的嘴唇,一块黏糊糊的肉团顺着鼻梁滑到嘴边,他本能地一口吞了下去。朱彦夫哪里知道,他吞下去的竟是自己的眼球!昏迷93天后,朱彦夫终于醒了。我的枪呢?我们的阵地呢!我们的阵地呢!朱彦夫下意识地想要找枪,却从缠着眼睛的绷带缝里发现,两个手没了,他想站起来,却又感觉不到腿的存在,铁血战士变成了连自己都不敢看的肉轱辘。朱彦夫也曾痛苦万分,但很快又重新燃起了斗志。身体虽然残缺了,但我的心还是完整的,我要用一个火热的心报答党和人民。二五高地的硝烟虽然已经远去,老英雄的壮举已不可复制,但军人生为使命效力、死为使命献身的执着追求从未改变。当我们向老英雄汇报,全营完成40多项重大任务,打破15项军事训练纪录,老英雄吃力地举起残臂,郑重地向我们敬了一个军礼。我们明白,这个军礼饱含了一名老战士对新一代军人的信任和重托。从老英雄床头摆放的军号,我感受到了革命战士冲锋不止的铁血豪情老英雄告诉我,在朝鲜战场,美国兵最怕听到志愿军的冲锋号,那是他们的催命号。所以,他最爱听冲锋的号声。和着军号声往前冲,正是老英雄的人生写照!在荣军院,衣食无忧的生活让朱彦夫感觉不到生命的价值。他决定回乡务农,自食其力。失去四肢和左眼却要独立生活,谁都知道这有多难。朱彦夫却毫不畏惧:战士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绑上假肢学走路,摔得头破血流疼痛难忍,他想到了一个止疼的办法,大声唱军歌,他嗷嗷地唱,嗓子哑了,还唱,一直唱到不疼了。当上村支书后,他依然冲锋在前。每天清晨,朱彦夫带着司号员第一个来到田里,吹响军号,召集大家下地干活。乡亲们说,那军号就是奔向富裕的冲锋号。从村支书岗位退下来后,朱彦夫再次向人生极限发起冲锋。他要亲笔书写自己的经历,让更多人知道那段血与火的战斗岁月。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写成了小说极限人生。老英雄说,躺在床上这些年他经常听到冲锋号声,在耳边,在心中,在梦里。我懂得,他的心依然在部队。导弹发射了他激动,卫星上天了他不眠,航母下海了他高兴的要喝酒。每年建军节,他都会穿上旧军装、戴上军功章,一个人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或许他又想起了炮火硝烟的岁月;或许他想告诉长眠的战友,你们用鲜血凝聚的长城永远屹立不倒。也许,每个人眼里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朱彦夫。但在我们眼里,朱彦夫是永远冲锋的战士。作为当代军人,我经常会思索:当兵为什么、扛枪干什么、打赢靠什么。其实,老英雄已经给出了答案。面对新的历史使命,请老英雄放心,我们会接过你的钢枪,传承你的精神,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明天走上战场,我们还会像您那样,赴汤蹈火,一往无前。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村民代表发言1957年老朱干村支书时,让我干大队会计,后来又当了大队长,跟着老朱干了二十多年。他为民造福的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张家泉三面环山,周围都是荒山秃岭,是出了名的穷村、乱村,两年换了三任村支书。1957年春,老支书辞职,八名党员一致推举朱彦夫接任村支书。大家说,朱彦夫是国家功臣,战场上出生入死,回乡后自办夜校,拿出残疾金救助困难群众,这样的人当书记,信得过。在场的公社干部心疼地说,村支书是个苦差事,好胳膊好腿都干不好,怎么忍心让他受罪?朱彦夫说,大家伙信任我就干,我不信张家泉就这么一直穷下去!老朱上任第一天,就拄着拐杖,拖着假肢,到田间地头查看生产。身子骨好的村支书,抓起一把泥土,就能看出地刨得多深,种子种得深和浅。老朱得扔掉拐杖,趴到地上,用残臂扒开土看。我们几个村干部都劝他在家里出出主意指指路子就行。老朱火了:“蹲在家里指手划脚,能干好吗?”从1957年冬到1982年春,老朱的支部书记,干了整整25年。他带领村里人在山坡上种下几十万棵果树、松树,父老乡亲过上了好日子。之前俺村穷得多少年都娶不来一个媳妇,老朱干书记后,有一年娶进了10个。村里人穷,老老少少识字的没几个。老朱决定在村里建个图书室。没有书架怎么办,他就找母亲商量,能不能用寿材板打个书架,老人一开始不答应,跟他说:“什么都依你,这个不依!”老朱跟娘动心眼儿,他憋在屋里,不吃不喝,谁叫也不理。娘心疼儿子,答应了他的要求。老朱弯腰低头,在床上给娘磕了一个响头。图书室开张之后,他又在村里办起了夜校。现在村里上了年纪的人,凡是识字的,几乎都是在夜校里学的文化。七十年代,俺们那里开始推行火葬,村民们想不通,工作很难做。老朱的母亲去世后,他就安排我去办火化手续。我曾亲眼看见老人家拉着老朱的残臂嘱咐“千万别把我烧了。”老朱当时应了,咋又变了卦?老朱说,咱是村干部,又是党员,咱不带头谁带头!送葬的时候,老朱用残臂捧着骨灰盒,哭了不知多少次。他母亲在全村第一个火化之后,火葬在俺们那里才推广开。从那以后,全村形成了一种新风俗,婚丧嫁娶,一切从简。老朱不干村支书已经30多年了,但是俺村的老老少少都记得他,挂念着他。过年过节好多人还去看他,有急事,有难事,还登门去县里找他。大家心里都觉得,老朱还是俺们的老支书,还是俺们的带头人。学习朱彦夫先进事迹一心为人民心得体会 学习朱彦夫,我们首先要了解朱彦夫的先进事迹,他是山东省沂源县人,14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很快入党,1950年在朝鲜战场上,18岁的他失去了手脚以及左眼,成为特等伤残军人。1956年,朱彦夫离开疗养院,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在随后的25年,他被推选为村支书,带领全村百姓走上富裕路;辞去村支书后,年近古稀、从没进过学校的他,又亲笔写下了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可以想象,一个正常人,想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变成富裕村,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何况一个在战场上失去手脚和一支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只有朱彦夫自己和村里的乡亲们知道。正像乡亲们所说的那样,老朱心里装满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一点从朱彦夫的四种“走法”就可见一斑,一是立行,第二种就是跪行,跪着走,第三种就是爬行,第四就是滚行,滚行快一点,但是损失很大。可他从未叫一声苦,说过一声累。没日没夜的为乡亲们奔忙。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不管是说,不管是写,我尽上我的职责。因为共产党员呢,名实相符的话,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朱彦夫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生。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自己入党时的庄严誓言,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可以说,朱彦夫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沂源,感动了山东,感动了中国。省委书记姜异康说,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 和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他的事迹值得全社会学习。特别是在当前正在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这样的典型、这样的榜样,将成为激励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的强大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相信,朱彦夫的事迹经过媒体和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宣传,一个学习朱彦夫等先进人物的热潮肯定会在齐鲁大地兴起。学习朱彦夫,一心为人民,再也不会是口号,而会实实在在的转化为全体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学习朱彦夫,不是一阵风,而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解;学习朱彦夫,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并形成群ti放大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做到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像朱彦夫那样,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地去拼搏、去奋斗,去开创山东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