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范式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872927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范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开题报告范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开题报告范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台州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探析课题来源教师科研课题类型理论研究指导教师杨供法姓 名王 娇学 院人文学院专业年级思想政治教育2004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选题背景:自从2005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已成为学者关注的问题,而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学界和政府部门还有诸多争论。(研究现状,现有观点现有anchan)国内有些学者如曾建民、彭玮认为政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一些发达国家新村运动取得成功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第一,各级政府在宏观政策上给予保障。如日本,农村建设的展开通过国家强制力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体制保障农村建设的展开。第二,要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扶持。但国内大部分专家学者们认为“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认为,拥有真正的主体性,正是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分别所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传统农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处于依附和依赖的地位,一切经济活动由国家和集体来组织,农民缺乏必要的自主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缺乏必要的独立判断和创造性思维,也缺乏竞争压力和利益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从事商品生产、扶持农民兴办乡镇企业、鼓励农民搞多种经营和基层民主管理活动,农民的主体性逐渐增强,在勤劳致富愿望的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主体性力量,为从整体上向当代新型农民过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但是新型农民的主体性还是极不充分的。(作者观点)1、何所谓新型农民的界定并不清楚,有文化,到底有什么样的文化,小学或初中还是高中;懂技术,懂什么样的技术;会经营,会怎么样的经营,这些含义并不能清楚的表达出新型农民的新的特征;2、各种不合理的制度存在及农民自身的素质使主体性无法得到实现。3、对土地的高度依赖,经营活动比较单一,技术水平多年不变;4、留在农村大多为老弱病残的或妇女,而年轻力壮的青年则大多不在农村,农村的建设缺乏劳动力;5、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建设形式已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从以上的几点综合:分散的个体的新型农民无法担负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组织,有领导的以新型农民为主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它们可以它们ozhe更便捷、更快速、更及时地获得市场的信息,能较快地面对市场作出反映,能把分散的劳动力以及农作物整合起来,适合规模化了的市场经济,提高了市场的竞争能力,承担由市场的不稳定性和竞争性所带来的风险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样的经济组织才能使农民真正获益,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选题意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与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共命运。首先,培养和造就亿万新型农民,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使他们能够持续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紧迫而又根本的任务之一。培育和发展现代新型农民,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也是增强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民,确认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也是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固本之策。其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明确主体性,只有主体明确,主体的特征才能表现出来,新农村建设才能顺利地展开。自从2006年新农村建设以来,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或者成就,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原因在于主体不明确。因此研究的目的在于弄清主体,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后,作为一个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应时刻关注社会,关注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把所学应用到社会实践中。第三,对新型农民的主体性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加深社会主义新农建设的理论、政策和实践,也有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熟练运用理论和实际结合的技能。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对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主体性及以新型农民为主组织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研究的范围:新农民新在哪及主体性和经济合作社主体性的表现及其可能性。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新型农民不具有主体性的表现和主体性无法实现的诸多因素。研究的预期目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启示,更快地建设新农村。研究方法及措施: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措施:分析yi1 从新型农民的三个界定要素“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进行分析和阐述。2 对主体性的含义以及主体性的体现进行阐述。3 新型农民的主体性应体现的四个方面以及现实生活中主体性无法体现的原因的阐述(现实的各种不合理的制度存在和农民自身的因素)4 新型农民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由农民组成的经济合作社才是建设的主体及其原因。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材料的收集:第 学期第 周第 学期第 周初稿的写作:第 学期第 周第 学期第 周文稿的修改:第 学期第 周第 学期第 周主要参考文献:1伍山林.农民、农村与农业发展:制度分析与实证考察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侯建新.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并与英国乡村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法)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徐浩.农民经济的历史变迁:中英乡村社会区域发展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6.5程昆,熊启泉.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A2006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孙亚范.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8(韩)朴振焕.韩国新村运动:20世纪70年代韩国农村现代化之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指导教师意见: 新农村建设主体定位和培育问题,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目前,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虽有明确的界定,但现实中,新型农民还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独立阶层,其主体性也不明显,而学界对这个问题也存在很大分歧。王娇同学有心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探讨,值得鼓励。从其前期的准备看,虽然材料的积累还不够丰富、不够全面,有待于继续收集,但其切入点选择得不错,研究方法正确,思路也清晰。而且通过平时几次与她的交谈,我觉得她目前的知识结构、写作能力和掌握的现有材料等方面,可以支持其写作论文,可以开题。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专业系、部意见: 专业系、部领导 (签名) 年 月 日 二级学院审核意见: 二级学院领导 (签名) 二级学院(公章) 年 月 日 课题来源:教师科研、企业生产实际、学生自立、其他。课题类型:理论研究型、实验研究型、技术开发型、工程设计型、应用型、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