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道路设计

上传人:xin****ome 文档编号:31896891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区道路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区道路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区道路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区道路设计目录一道路设计的一般规定(共7 条)二消防车道设计1应设环形消防车道的建筑2宜设环形消防车道的建筑3消防车道设计要求4消防登高面设计三基地内道路的技术标准四山区道路五公园园路设计公园设计规范六道路构造设计七道路构造参考八透水路面九嵌草砖路面十丙烯酸聚氨路面一道路设计的一般规定:1道路系统应有利于各类用地的功能分区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功能的合理布局,并有利于雨水排泄和管线敷设。2居住区道路系统应保障内外连系畅通、安全、避免走回头路。便于消防车、救护车、货车、垃圾运输和居民小汽车通行。3居住区内的道路应人车有序。主要道路至少有两个出入口。规模较大的小区应有两个方向与外界道路相连接。机动车道路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防行车交叉)。4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m。并应设置不小于12*12 (m)的回车场。5基地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连接的方位应符合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条件,并符合一下规定:与城市道路交接时,平面角度不宜小于75;距城市干道交叉口自道路红线交叉点起不小于70m;与人行道、过街天桥、人行地道的边缘线不小于5m,若有条件的最好为 30m;距地铁出入口、公交站边缘不小于15m,若有条件最好 30m;距学校、公园、儿童及残疾人等使用的建筑出入口不小于20m;距立交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由当地主管部门确定。6人员密集建筑应至少有一面直接临城市道路,并保证人员疏散时不影响城市交通。17有货物装卸的公建应设置装卸车位。 尺寸为 3.5*7.0(m),装卸车位不得占用道路及影响环道通行。二消防车道设计1应设环形消防车道的建筑: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一座占地面积超过 1500 的甲类库房;2宜设环形消防车道的建筑:超过 3000 座位的体育馆;超过 2000 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超过 3000 的展览馆;一座占地面积超过 3000 的甲、乙、丙类库房;一座占地面积超过 1500 的乙类库房;当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 可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或设置宽度不小于 6m 的平坦空地。3消防车道设计的要求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 4m。转弯半径轻型车不应小于 9-10m,重型车不应小于 12m。与城市道路丁字路或十字路交接处 9m。消防车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消防车通行的道路上空, 4m 处不能有障碍物影响消防车通行。供消防车通行的道路最大坡度10%,坡度 9%时,其车道长度不宜超过 150m。适宜坡度应 7%。供消防车停留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 3%。登高操作面地面坡度2%。2环形消防车道至少有两处与其他道路连通。 尽端式消防道路应设回车场或回车道。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 12*12(m),高层建筑不应小于 15*15(m),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不宜小于 18*18(m)。当建筑物(不论多层或高层)沿街长度大于150m 或总长度超过 220m 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有环形消防车道的高层建筑可不设穿过建筑物的的消防车道。 但沿街建筑应设联通街道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 ,其间距不宜超过 80m。建筑物(不论多层或高层)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 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应避免与铁路平面交叉, 如必须平交时, 应设置备用车道,两车道的间距不应小于一列车的长度。消防车可利用公交道路, 但应符合消防车道与建筑物距离的要求。利用街区道路作环形消防车道时,两条车道的间距不宜超过160m。消防车道与建筑物的距离“ S”,高层时大于 5m,其余 3m,登高面宜 5mS10m。附:深圳市消防相关管理办法【 2003.09】最大坡度 10%,坡 9%的车道长不应超过 150m。登高面车道宽 6m,坡 2% 转弯半径(内径) 12m。(高层)操作面内边距建筑物高层主体外墙间距:H=2430m 距离 8-9mH=30 35m 距离 7-14mH=35 40m 距离 8-13mH=40 45m 距离 9-12m45m 距离 10-11m建筑物距登高面边建筑越高越应靠近。3大型体育建筑消防车道不能靠近建筑物时应采用如下措施:a.直接开入建筑物内部;b.从平台下部空间靠近建筑物主体;c.到达平台上部以接近建筑物主体;d.在平台上设置消火栓。消防车道路面荷载与消防车型号重量有关。 高层建筑使用的大型车,最大载重为 35.3t (标准荷载 20KN/ )。设计中考虑的最大载重量需与当地主管部门商定。 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 应能承受消防车重的压力。4消防登高面设计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 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直接落地,或仅布置高度小于 5m,进深小于 4m 的群房。登高面的面宽宜连续计算,确有困难时,可累加计算,但累加次数不应超过 2 次。当建筑物凹入部分的进深不超过 4m,该凹入范围可计入 1/4 周长作登高面。当凹槽长度不超过 2.5m 时,该凹槽可不计入建筑周长边总长度。(周边长度越长,登高面应越长)在登高面范围内必须有直通室外的的楼梯或出口。登高面处,消防车道宽应 6m,当确有困难时,可利用绿化带做登高面,但绿化带下应铺设硬地, 并能承受消防车 30t 的重量(隐形消防车道的路基同此要求) 。登高面范围内不能不知停车场、 建筑小品、树木等妨碍消防车运作的设施。登高面处,消防车地面坡度宜9%。4三基地内道路的技术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版)1居住区道路纵坡: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道最小纵坡0.2%,最大纵坡如下:机动车:纵坡 8%且 L 200m。多雪严寒地区 5%且 L 600m。非机动车:纵坡 3%,L 50m,多雪严寒地区 2%,L 100m。步行道:最大纵坡 8%,多雪严寒地区 4%。2基地机动车道与城市道路车行道相接,最大纵坡值为 8%时,车速限定在 20-30km/h.3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困难地段,道路纵坡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于 80m,路面应有防滑措施。4当地形高差大,其道路纵坡在10%以上,且坡长超过30m 时,应在道路一侧设步行梯道, 每段梯步不少于 3 级,梯道没升高 1.2-1.5m宜设宽不小于1.5m 的休息平台,梯道连续升高5m 时,应设置转折平台,宽梯道宽,并在坡道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5居住区各级道路应考虑无障碍设计,人行通道纵坡不宜大于2.5%。在人行通道设台阶应同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6道路横坡:机动车、非机动车为1.5-2.5%,人行道为 1.0-2.0%。7道路宽度、转弯半径及沿墙停车宽度: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级道路路面宽度宜为6-9m。建筑控制线之间需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管线的不宜小于10m。组团级道路宽3-5m。设管线的不小于10m,无管线的不小于8m。宅前路 2.5m。5道路单侧或者双侧设人行道路,人行道宽不宜小于1.5m,其他地段不宜小于0.75m。基地通行轮椅坡道的宽度不小于1.5m。居住区活动中心无障碍设计通道宽度为2.5m。道路最小转弯半径:小汽车为6m,大型车(车长8-9m)为10m,消防车为 12m。沿墙停车(垂直停车时),停车带与道路总宽度宜为12m(7+5=12)。8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道路级别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及宅前与建筑关系无出口高层 5.0m建筑物面多层 3.0m3m2m向道路有出口5m2.5m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 4.0m多层 2.0m2m1.5m围墙面向道路1.5m1.5m1.5m四山区道路1山区道路应合理利用地形,防止水土流失和塌方、滑坡,并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对挖方做护坡处理。2主干道宜在平缓坡地或谷底。道路纵坡应力求均匀,不应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坡度。 更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加短距离的缓6坡的纵线型。次干道可采用比较大坡度。 山区道路线型宜采用迂回敷设或其他特殊处理,以降低道路坡度。3车行道与人行道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4居住区的一般道路应满足自行车行驶要求。坡度宜为3%以下 ,达 3%时,连续行距应 50m。5山区道路可根据不同地形,采用不同标高的道路断面,尽量节约土石方。五公园园路设计 公园设计规范 CJJ48-921公园路宽宜按下表执行:陆地面积( hm2)园路级别22-1010-5050主路2.0-3.5m2.5-4.5m3.5-5.0m5.0-7.0m支路1.2-2.0m2.0-3.5m2.0-3.5m3.5-5.0m小路0.9-1.2m0.9-2.0m1.2-2.0m1.2-3.0m2园路线型应与地形、水体、建筑物、植物、铺装场地及其他设施结合,想成完整的风景构图。路的转折衔接通顺,符合人的行为规律。3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小于 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 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 12%应做防滑处理。主园路不宜设梯道, 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 36%。楼梯的适宜坡度23-38%,接近 45。74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过 15%的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宜设台阶。梯道台阶数不得少于2 级,坡度大于58%(45-60之间)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宜设置护栏设施5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园路在险要地段应设安全防护设施。6通往孤岛、山顶等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必须沿原路返回的,宜适当放宽路面。应根据路段行程,适当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息的场所及护栏设施。7公园出入口及主要园路宜设置无障碍通道。六道路构造设计1路面构造为面层、基层、垫层和土基。面层:为直接承受外部作用的结构层,有一层或数层组成。面层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与温度稳定性。景观建筑路面面层种类繁多,应根据功能和景观要求合理的选用面层。基层:路面的主要承重部分, 和面层一起把荷载作用力传至土基。基层由一层或数层组成。一般上基层应采用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材料。底基层可就地取材。垫层:为介于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在土基水、 温状况不良时,用以改善土基的水、温状况,提高路面结构的水稳定性和抗冻游能力,并扩散荷载,以减小土基变形。 垫层厚度可按当地经验确定,8一般宜 150。土基:即路基。地面垫层应铺设在均匀的密实的地基上。对淤泥、冲填土及条填土等软弱地基,应根据生产特点、使用要求、土质情况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利用与处理,使其符合建筑地面的要求。2路基设计的原则与规定: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设计的回弹模重宜20mpa,特殊情况不得小于15mpa,否则应采取提高土基强度的措施。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与工业废料。对特殊地质、 水文条件的路基, 应结合当地经验按有关规范设计。(多向掌握更多办法)3路基土压实要求:填挖深度范围压实度( %)类型(cm)快速路及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填0-8095/9893/9590/92方8093/9590/9287/89挖方0-3095/9893/9590/92表中分子为重型击实标准,分母为轻型击实标准。表中深度范围均由路槽底算起。沟槽回填土的压实度达不到上述要求时,近期铺筑路面时必须采取防止沉陷措施。4土基加固及稳定措施:掺无机结合料: 生石灰粉 4-7%,消石灰 5-9%,水泥 3-6%。(掺9加量为干土的百分数)。换土:部分或全部换合格土,厚度800mm。设置承托层: 不能碾压的湿软土层, 又无换土条件或其他加稳条件的,可使用砂、沙砾、碎石、矿渣等材料设置承托层,厚度宜为150-300(mm),必要时其下可设土工布隔离。湿软地基上土层较厚时,可设置生石灰桩或砂桩及排水砂层,加速排水固结,保证路基稳定。七道路构造参考 (华北标准图)1现行路面材料:混凝土整体路面。预制混凝土路面砖,砼连锁切块材。花岗石路面,小料花岗石。透水路面透水砖、透水砼。中粒式沥青砼路面、沥青石膏路面。(透水沥青的采用,增加了路面的种类)嵌草砖路面等102不同荷载时的路面厚度参考: (华北 08J)厚度材料荷载透水砖( mm)透水砼路砼整体路面花岗石沥青路面面层基层面面层基层80 5T805-8T8-13 T100人行道60a.WC20100+T30060-10050 厚中粒WC20120+C25厚板面石沥青砼b.K150+K1T300120100a.WC20130+T300a30 厚 1:6+200 厚WC20180+C25干硬性碎石垫层b.K200+K1T300180H300水凝砂+300 厚100浆a.WC20180+T300300 厚3:7 灰土分WC20220+C25bH-3:7两步夯实b.K250+K100T300220T2501K200 或 T300WC1560+C25H15030 厚板30 厚沥青T10060+T150石屑 +100厚碎石+H150注: W无砂大孔砼; K 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 T天然级配砂石;K1开级配碎石; H3:7 灰土。八透水路面 :透水路面是环保的地面材料。1透水路面砖路面:面层采用60-80(100)厚的透水砖。垫层依荷载采用 C20 无砂大孔砼 +天然级配砂石碾压。或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开级配碎石,厚度依荷载不同详见上表。2透水砼路面:面厚依不同荷载采用不同厚度的C20 无砂大孔砼,垫层采用天然级配砂石,甬道100 厚,其余 300 厚。3透水路面砖或透水砼路面,依纵横坡要求做排水。大雨时,路面大部分顺利排除,一部分通过透水构造渗入地下,小雨时,路面水渗入地下,使路面无积水现象。同时沟通地下水,形成对环保有利的土质环境。11九嵌草砖面1嵌草水泥砖:用于居住区停车场,行车荷载5T。面层80 厚C20 预制嵌草水泥砖, 30 厚黄土粗砂。基层150 厚碎石碾压 +300 厚3:7 灰土或 100 厚 C20 无砂大孔砼 +300 厚天然级配砂石(浇筑砼前先将天然级配砂石用水润湿) 。南方地区 3:7 灰土可改用水泥石灰渣。2草坪保护垫渗水路面: 适用于草坪保护时用500*500*25 草坪保护垫 +200-300 厚原土翻动过筛上植草。 适用于居住区隐蔽式消防车道(非日常交通道路)时,采用90*325*72 草坪保护垫 +30 厚黄土粗砂( 1:1+200 厚 C20 无砂大孔砼 +400 厚天然级配砂石。草坪保护垫系强化强化树脂制品, 具有耐候性能好、耐压强度高、耐磨损等优点。12十丙烯酸聚氨酯路面 :该材料耐候性、 耐磨性好、耐水耐碱、防滑。可应用于操场、小区、公园、小广场等有较高要求的场地及路面。构造: 1.5-2.0 厚丙烯酸聚氨酯涂层。环氧腻子层。封闭底漆。 60 厚 C20 砼糙打糙抹平。 150 厚 3:7 灰土。素土夯实整平。附: C20 无砂大孔砼:(重量比)水泥:水:碎石 =1:0.38:5.3 C15 水泥:水:碎石 =1:0.38:6水灰比小,需强制式搅拌机,先加入骨料和水泥预拌,再加搅拌 1-2 分钟,水泥均匀包在碎石料表面,形成一层水泥浆膜,砼成型需采用压实法,切忌振捣。 其压力大小以不导致骨料破坏为准。砼应每层 150 厚分层浇。13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