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与生态文明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0492456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教文化与生态文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佛教文化与生态文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佛教文化与生态文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5卷第11期2009年11刀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Gi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 25 No. 11Nov. 2009佛教文化与生态文明张海山(赤峰学院 坏境与资源系,内蒙占 赤峰024000摘 要:阐述了佛教文化中所蕴含的生态文明思想,人类应对I然界牛起平等心、恭敬心,形成人与11然、人与人、人与补 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使壯界走向生态文明.关键词:佛教:生态伦理:生态文明中图分类号:B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260X(2009) 11- 0080- 0380-第25卷第11期2009年11刀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Gi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 25 No. 11Nov. 200980-第25卷第11期2009年11刀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Gi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 25 No. 11Nov. 2009任过去的几I年里,全球经济、社会、政治和科技都发 生了前所未冇的变化.引发了经济全球化和环境污染全球 化人类享受科技的便利和丰富物质的同时,也付出了沉 匝代价,处在严峻的环境之中:地球温室效咸,生命的保护 伞臭气厘坏了,酸雨从人而降,人气和水资源污染,热 带雨林危机,荒漠牝蔓延,固体废弃物泛滥,物种灭绝加剧, 粮食、能源和矿产等种资源短缺,以及电磁波辐射污染等. “一想到环境污染对子孙后代的影响,就有毛忙悚然的恐惧 感.”如何解决这一既具历史性,也是灾难性的问题成为全 球政治家、环境学家、科学家、哲学家们以及所有热爱地球 的环保人L的高度关注和不可回避的课题.佛教是-个充满 生命押惹和人文关怀的宗教,在苴广博深远的思想体系中 就含有系统的环境伦理观和生态意识,千百年来给我们提 供多元的参考和启示,对于构建现代生态文明具有車大理 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1生态文明的提岀1.1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人类对于文明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按照缕克 思主义的观点,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从社会形态的角 度看,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经历了奴隶文明、封建(中世纪)文 明、资本丄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人 类又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等.从生产方式角度來看 以往的文明,其着眼点主耍是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物 质生活的改善.因为在生产力水平很低或比较低的悄况卜人类对物 质生活的迅求总楚占第位的,所谓“物质中心的观念也肚 很11然的.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 的提髙:特别是丁业文明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沙漠 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杵问题的产牛和发展,人类越来越深 刻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提髙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梢神生 活:发展生产力是必嬰的,但不能彼坏生态:人类不能一味 地向门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生态平衡962年夬国生物学家 卡逊发现,人类对11然的破坏最终是损害人类门己,她的 寂静的春天成为环境革命的导火索.二1壯纪七八I年 代,86着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在 世界范圉内开始了关丁“增怏的极限的讨论,各种环保运动 逐渐兴起.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72年6月,联介国在斯徳 哥尔摩召开了有史以來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讨论并 通过了筑: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从而揭开了全人炎兵同保 护环境的序幕,也意味着环保运动山群众性活动上升到了 政府行为伴随着人们对公丫 (代际公平与代内公T)作为社 会发展I标认识的加深以及对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达成 共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随之形成.1983年11月,联合国成 工了壯界坏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负会在其长篇报 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992年联介国环境与发展人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更圧 髙度厭结了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人类文明经由 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发展到今天,其支持体 系出现了问题,三百年的匸业文明以人类征服口然为主要 待征.世界L业化的发展便征服口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 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匸业文明的继续 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來延续人类的 W,这就 是生态文明.1.2生态文明的含义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口然、祉会和谐发展这一 客观观律而取得的物质9粘神成果的总和:足指人号门然、 人与人、人切I: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緊荣 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 提,以人与人、人与口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 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 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它强调人的门觉与门律,强调 人与11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 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旦人与人的和谐是 人与口然和谐的询提M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 形态待別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来,足人类文明形 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匝大进步,足人们对可持 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 或缺的巫耍组成部分.人与口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80-第25卷第11期2009年11刀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Gi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 25 No. 11Nov. 200980-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4依存、和谐共处、平等恭敬、共同 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 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耍讲究代内公平,而 J1耍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 心其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2佛教文化包涵若生态文明理念r I lli:纪七|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因比教授曾讲过 一段话,他说,解决二1_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孔孟学说;另种是大篥佛法1988年75位诺贝尔 得奖主在巴黎发表了联合宣言,人类任二Int纪要继续 生存就要汲取2000多年前孔老夫子的智惹.孔孟学说的核 心是仁爱,大乘佛法的核心是无我、平等、慈悲.大乘佛法Z 所以在中上兴盛,是因仃孔孟学说做垄础佛教虽为外來文 化,但很好地实现了号中国本上文化的融介,故有中国特色 的夷过于禅宗.禅宗所体现出的东土大乘佛教粘神完全是中 国式的,它对天人合一观念的理解,对中华道徳礼义的吸 收,对简朴生活方式的认同无不反映出中国本I:文化的影 响佛教提出“佛性”为刀物本原,力物z差别仅是佛性的不 同农现,其本质乃是怫性的统一,众生平等,“山川草木,悉 皆成佛”.以消除“分别心”是佛家最根本的原则之一.2.1西方净土是理想的生态王国佛教重视个体生命及存心物的价值,认为“所有的自然 物具何内在价值” 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只何*认口然 界中其他生命物种的内在价值,才有利丁人类尊重生命、善 待生命,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运行.佛教主张一切审 物皆有佛性,便是对各个生命个体生命体存在物的肯定,无 论是仔悄识的动物,还是无悄识的植物,乃至一微一尘都具 何佛性,有其存在的价值.涓净佛土是佛教的理想生态国,对 众生感官和轴神都仃至高无上的快感的世界.显冇代农性的 淸净之地正如佛说阿弥陀经所指出的:阿弥陀佛净土,亦 称两方极乐壯界.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徳水,七雨行数, 池中莲花人如车轮,白鹤、孔雀、鹦鹉、共命Z吗等,壮夜六 时,出和雅音,刚天曼陀罗华.宙此可见,佛教有一个理想的生态国,在这一生态国度 里,种样的生命体均冇Jt应处的位置和存在的价值佛 教的牛态伦理便是保持生命体的多样性以及毎个韦物的| 我存在的可能性.2.2众生平等是佛教生命伦理的思想核心佛教生命伦理的思想内核是众生平为和生命轮回浪据 缘起论观点,世界上没冇任何审物可以离开因缘而独立产 生和存在,毎个人都与众生息息相关,宇宙间的牛命实质上 是一个整体,众生具有存在的同一性、相通性.佛、菩萨观照 众生与己身典有同一的本性,由此生出与众生的绝对平等 心,生出为众生同乐拔苦的慈总心4头宗人说“行背翠竹, 尽是法少: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圆悟克妙的“青郁郁,碧湛 湛,百也头上漏天机:华(花)族族,锦簇簇,闹市堆边露貞 智“都是在表达此意.止所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 体“.也就是说,人与自然力物互相融合.这种观点与现在西 方某些仃识Z L的观点不谋而介英国历史学家、哲学家汤 因比发挥了佛教的无情有性说.他指出宇宙全体,还有其中 的万物都有尊严杵.它是这种意义上的存在.大地、空气、水、 岩石、泉,河流、海,这一切都有尊严性如果人侵犯了它的尊 严性,就等于侵犯了我们本身的尊严性”.主张人类应当成为 大I然生命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善良公民,而不应当足大 I然中死妄的“主宰” 许多宗教认为宇宙间的-切生命都是 平等的,包括人在内的毎一个生命个体既不要自卑,也不要 口傲如前面讲到的佛教主张一切皆有佛性实际上已包含 了各生命体平等的思想佛教认为构成藥个生命群体的个体 生命,彼此之间耍慈总戒杀生佛教的“缘起论”更圧把诸种 生物置于六道业力轮冋之中,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依因托缘即 关系和条件而生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植物都是息息相 关、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各种生物在求生方面,在追求安 宇幸福方面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在佛性上更是平等的佛教 生态伦理所包含的物种平等观念菲常契介现代社会-种新 的环境价值理念:生物中心主义的平等“生物中心主义的平 等”的基木要义或克觉是:“在牛物圈中的所有韦物都有一 种生存与发展的平等权利,有一种心更大的口我实现的范用 内,达到他们口己的个体伸张和口我实现的形式的平等权 利毎一种生命形式在生态系统中都仃发挥其止常功能的 权利,都有“生存和繁荣的平等权利巴2.3戒律之首一不杀生是佛教牛命伦理内蕴的实践梢神 为了做到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佛教提出了一系列戒律.大智度论卷十三说:诸罪当中,杀罪最重:诸功徳屮,不杀 第.杀生不仅总味着对人生命的伤害,而且也包含着对所 冇生物的伤害在戒杀文中说我们至少应在七种诸况之下 不易杀主:一是生H不宜杀生;二是生子不宜杀生:三是祭 先不宜杀生;四是婚礼不宜杀生;五是宴客不宜杀生;六是 祈療不宜杀生:七是营生不宜杀生在比人认为喜庆祝贺的 时候应杀生吃肉喝洒來庆贺,而在佛教看來则应当戒杀放 生以修功徳,才能使所行之步貞止的得到庆贺,而枣步吉祥 如意.沸教徒的独有的一些生活方式,也缁涵着环保的理念, 兽如索飮放生、佛化口然等行为索食是落实不杀生戒的有 力保证,肚慈息平等众生的H体体现.佛教上张的不杀生,从 某种童义上讲,就足侶导和谐,力行慈憑.所以,少欲知足,慈 悲平等,戒杀放生不仅能够让门己的内心淸净,而H.能够计 大自然的一切生命体和谐相容,并通过佛法的修刃,得到解 脱今天,野生动物资源I益受到破坏,动物种类止在以询所 未仃的速度消亡,其中很巫耍的一个原因就足被人类吃掉 了 这在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冬种媒体经常报道冇人在餐 馆中吞食珍稀动物.主张素食、不杀生对于保护动物多样性 具有直接的积极作用.古代一些高僧能够做到“入兽不乱样, 入鸟不惊飞,并以呼野鸟于掌中取食为修行境界的标志.这 种对生命的尊巫,止是佛教对生态的最人贡献在戒杀放生 的茶础上,佛教进一步提出的护生粘神,引导世人积极的参 与到保护动物的行动中去,保护濒危动物,关注动物受虎, 为苍生谋求福祉,使生态得以平衡.2.4慈悲护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亜耍途径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认为:“渚佛如來以人总心而为 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善提心:因善提心, 成等正觉”楞严咒中有:“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 恩:如一切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徂.唐代慧能坛经: “譬如雨水,不从无何,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 木,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介为一体,众生般若之 智亦复如是”大慈大悲是大乘佛教的辂神旗帜-所i旷慈 悲”,概括讲就是对众生“拔苦与乐“.拔苦,就是除掉潜伏在 人生命Z中苦的根本原因与众生深感同受,将心比心,产生 对其他生命的关怀,进行根除痛苦的实践.所以,对其他个体 的痛苫而感到强烈的痛苦,帮助其他生灵解除痛苫JIJ -种 坚定的、持久的帮急和行为,给别人带來幸福和快乐.送去爱 的温情和貞情,让一切生灵亨受快乐、除去痛苦,才有A己 真止的幸福.佛教的这种爱,是面对一切时空的所有生灵的, 息悯何悄,是佛教從也是人类全体人们必须具备的高贵品 质.既耍救其死,又要护其生,佛教提AT放生”的粘神就在于 此爱惜和保护-沏生物,对今天防止生态恶化、维护生态平 衡,维护壯界和平,很有现实意义.人类生存主要在人与人之 间,人与自然Z间的和谐相处,维护生命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C成为一个車耍的现代环境价值理念.1992年通过的联介 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开宗明义地指出:“缔约国总识到生物多 样性的内在价他和生物多样性及苴组成部分的生态、遗传、 补会、经济、科学、教厅、文化、娱乐和类学价值,还意识到生 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全人类的共同关切事项生态系统的多 样性关系到人类生死存I二2.5和谐相生是生态文明内涵所任华严经卢舍那佛品第二之三:“法界不可坏,莲华世 界海,离垢广庄严,安住于虚空.此壯界海中,刹性难思议,善 住不杂乱,各各悉自在.”佛说无量寿经:“国中万物,严净 光叭形态殊特无呈色树,行行相植,茎星相望,枝叶相 向,华实相当,荣色光榷,不可胜视;涓风时发,出五音芦,微 妙宫商,门然相和泉池交流,湛然芥洁又众宝莲 花,周满世界”看到万物相亲相融,天人相应,心息相 通,一派祥和的气彖,我们为Z动容.深切体会到认识壯界认 识口然的U的,是虫于揭示宇宙万物Z间的运动规律,求 人类以及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介理和谐的生存方式,共生 共荣.如实地认识和体味门然、感受门然,维护门然万物的生 存权利和生命尊严,不以人类的分别,喜好为标准,对千山 万水怀有深深的报恩心和敬畏心,认识到人只是其中的一 分子,应该成为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2.6心灵环保足生态文明的至髙境界佛讲“境由心逍”,所渭“心净则国土净”.我们人类所生 存的环境,不只是牛物的门然它是同时反应出人的道徳| 觉与宗教实践的“人化n然” 佛教的教义,历來重视净化我 们的内心,扫除贪、嗔、痴三毒,使心灵解脱自在,达到“无 我”的境界“心於环保的环保理念,是建立在维摩经(佛 国胡)中的净上思想z上的,佛教对净上的描绘体现了佛教 的理想生态观苴中最冇代表性的是阿弥陀佛净上净上是 喜萨善行的果报,它的实现在根本上依赖众生的努力.中国 佛教舞别車视提升A身的道徳修养,改善A己的行为,创造 人间净上,这就是维摩诘经所倡9的众生心净则佛上净 的理念禅宗更将其发挥为净上在肚间,臾向西方求的思想, 重视现实世界的价值及其改造.佛教的生态意识,使得我们跳出人类中心的窠臼,向生 命中心乃至生态中心的坏境伦理的方向更有信心地边进, 从闻将人类的道徳关怀从人类口身扩展到等种生物找至是 整个口然界环保理念的落实到位,还须从家庭环保、社区环 保等做起,而佛教“心净则行净,行净则众生净,众生净则国 1:净”的思想则启示我们生态意识最终要|丿I向于毎个人的 心灵环保在当卜这一刻,我们应该不断地门我告诫:人类不 应该定全停留金征服14然、利用口然和改造口然的思想框 架下,更需要加强贯彻落实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建设口然 的环保理念.只有如此,人类才有希望.1983年壯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递交的报告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明确指出: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 科学和技术的,科学方面我们有知识,技术方向我们何工 八”.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并不是生态系统11身的原 因适成的也不足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适成的,科学技术本 身对11然没有善恶的观念和功利的追求.它听命于发现和 制造它们的人类.今天的生态灾难是人类无节制的贪欲和企 图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的行为造成的,人类的行为则来源F 他们根深蒂固的理念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 极大的影响,并引导人们的一系列行为所以“我们需要新的 补会、道徳、科学和生活概念.这些概念应由今壯和后代人新 的生活条件所决怎.“生态文明”便是人类在面对环境污染和 生态危机时,对人与|1然关系的反思结果.倡导文明生产、绿 色消费、厉行节约、历事练心,才能创造出生态文明.参考文献:(1)( 0 池出大作,(總啾尔鲍拉夫(Josef Derbolov).走向 21世纪的人与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303.(2陆群.宗教伦理视野中的生态大系统.宗教学研究,2( M )2 (2):72.8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