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构建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319371 上传时间:2021-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验式”教学,促师生共同发展 -浅谈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构建 论文摘要:在近几年的教学摸索与尝试中,我深切地感到了新课程给教学带来的变化,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进行“体验式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模拟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选择正确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认识提高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独立创造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从而达到过健康有意义的生活,做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目的。体验式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让教师与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本文试着就体验式教学对师生共成长的必要性以及思品课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做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关键词:体验式 学生 教师 成长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该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的确,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受。生活的体验、情感的体验,能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引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尝试运用体验式教学是符合新课标要求,也是新课标和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本文就试着从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促师生共成长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一、让体验充盈学生的课堂生活,促进学生的成长。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社会。体验教学倡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思考与体验,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体验式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化,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个性特征得到张扬和优化。体验式教学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加快知识经验的转换;有利于促进情感的生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1、立足生活体验:由“说教道德”转变为“体验生活”,有利于学生加快知识经验的转换。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社会。“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的体验活于课堂又跳出课堂,源于品德课教学又走向生活,让学生带着课堂上被激活的体验走进自己的现实生活,延伸到丰富多彩的新一轮实践体验,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发展素质,在生活中尝试求真、求善、求美。例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节礼貌显魅力一课时,在分析了什么是礼貌、人际交往中必须讲礼貌、无礼不立等问题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我让学生制定-1-中学生文明公约。活动规则是:让同学们从语言、态度、举止三方而来感悟和解读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并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并制定中学生文明公约。设计这样的活动是因为学生真实的生活是最好的课程资源,因为学生只有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世界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通过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对礼貌的具体表现进行总结、解读,从而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践行的目的。接下去再设计一个教学活动:评选礼貌之星,让学生根据刚刚制定的中学生文明公约的标准来评选礼貌之星。通过评选活动,使学生以身边的有“礼”行为为目标和榜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落实讲文明懂礼貌的具体要求。要求每位同学努力做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文明,知荣明耻,严格自律,做文明礼貌的中学生,做文明礼貌的中国人。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提取和开发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不断丰富和推进体验活动的进程,使课堂生活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促进学生在这种生活中体验、感悟。2、唤醒体验意识,强化情感体验: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体验”, 由“要我学”走向“我要学”,有利于促进情感的生成,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这不仅仅是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更是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传统教学以知识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追求统一的、普遍有效的操作模式,忽视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则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强调师生、生生间的生活联系和情感互动,关注学生生命意义的建构。为此,我们的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体验,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三框难报三春晖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活动:真情告白(激情)”的教学环节。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什么说小草那一点点绿意,难以报答三春阳光的温暖;做儿女的那一点点孝心,难以报答阳光般厚的母爱?在这里,我也想跟人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川南的一个小山村。救援人员饱出了一个小女孩儿后,按照小女孩儿的指示继续挖掘。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个子很矮的女人,全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项,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原来,矮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女孩儿直到最后泥石流凝固了他们的姿势,凝固了之个撕心裂肺又让人肝肠寸断的新情故事。”康德先生说,世界上有两样事物美好而具有震撼力,一是头顶的灿烂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法则。通过这个故事架起学生的生活与心灵之间的桥梁;这个故事也将在学生心灵最深处实现道德与内心的整合。产生父母崇高的爱这种认知,而这认知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情感是形成行为的前提。激情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的状态。生活体验不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认识、积累和加工,而是通过体验与反省,使知识进入人的内心世界,与学生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化在一起,实现道德情感的共鸣和升华。接下去我说:“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震撼心灵的世间真情,刻骨铭心的温馨感动。那么,接下来这个活动,也许能使你懂得其中的真正内涵。(多媒体显示:“父母的爱,你感受到了吗?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做的一件令我感动的事。)-2-屏幕上有四幅图片:一幅图片,爸爸小心翼翼地接住儿子空投的炸弹;一幅图片,妈妈打着哈欠仍然陪着儿子读书;一幅图片,爸爸在烈日下、考场外焦急地等候;一幅图片,妈妈看着女儿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送来的饭菜,笑得多开心啦。我希望这四幅图片能勾起同学们对父母爱的回忆。”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因此,品德教育并不是一种由外到内的简单灌输过程,通过这四幅图片激发学生更强的体验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道德生活,亲身去感受、体验、思考和实践,才能使外在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内在的思想、情感发生相互作用,变为他们自己的需要和行为动机,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发展道德。后面的教学过程就水道渠成,我让学生敞开心扉,来一个真情告白,让大家共同分享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思想品德新课程中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改变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在实施过程中,教育者要以个体介入,引导全体学生参与,以点带面,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体验情境的主人,有效的激起学生认知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走出“要我学”的低谷,进入“我要参与”的积极状态,以取得明显的道德效果。二、体验式教学让思品课对思品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的成长当然实施“体验式教学”,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作为一线教师,笔者通过几年来思品课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体验式”教学能彻底改变“黑板上讲道德”、“书本上学道德”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的感受,这种伴随着丰富情感活动的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是对目前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坐而论道、包办代替的“人灌”教学方式的反叛;是与“做中学”、“做中悟”等思想品德教育、实践教育息息相通的,是一剂医治品德课教学缺乏实效性的良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的新模式。1、教师更关注、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课堂上采用体验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价值观。我在上八年级八年级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的内容时,为让学生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践约守信,诚实做人。我说:“为了学会如何诚信做人,皮诺曹(皮诺曹是个因撒谎长鼻子的童话故事人物)来到了慈溪,慈溪是个人杰地灵的宝地,皮诺曹来到了慈溪实验中学,学做人、学文化。其间,发生了很多的故事,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帮助皮诺曹达成自己的愿望。”同学们感觉很新奇,这时屏幕显示:“走进我们的故事新编木偶奇遇记之慈溪求学篇。”我说:“现在,皮诺曹来到了我们中间,请同学们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按照老师的提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用简短精练的语言进行故事的现场创作。故事新编:不就迟到了五分钟吗?,谁迟到了?为什么迟到?会有什么结果?同学样充分发挥想象,集体讨论创作剧本及角色分配,然后抽两组进行现场演示。” 之所以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是因为我知道体验的主体是学生,体验过程是教师无法代替的,因此,-3-体验式教学必须把学生摆在真正的主体地位上,也只有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上才能开展体验式教学。这就完全改变了灌输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状况。同学们积极思考,学生创作热情很高,创作剧本,分配角色,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当同学们将自己的故事展示出来的时候,表演的同学认真细致,当博得阵阵掌声时,表演的同学脸上有种满足的表情。观赏的同学也很开心,都融入故事情景之中。同学们创作得很精彩,5分钟,在很多人看来虽然是小事,但同学们通过这一活动知道了勿以恶小而为之,无论大事小事,要诚信就要做到对事负责,筑就诚信就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否则诚信的大厦就会轰然坍塌。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主,让学生在精神放开、无拘无束的学习过程中,敢于去尝试探索、乐于去交流展示,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积极学习、积极生活,并在不断地学习生活中产生更多的感悟,积累更多的体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2、教师都更注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教学的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每个学生的意见、接纳每个学生的体验,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到教师无比的亲切、温暖,使学生不但尊重老师而且从心底里喜欢老师。从而建立起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在愉快中进行学习。 3、优化了学习过程,提高了思品课教学的有效性。体验式教学,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进行体验、思考、讨论,小部分时间留给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规律,促进了知识的有效转化。另外,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体验,促使学生将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树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信念,提高了教学的德育效果。例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时,我设计“环游世界、说文化”这一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三至四个国家进行文化旅游考察。第一小组考察所选国家或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习俗。第二小组考察所选国家或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第三小组考察所选国家或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第四小组考察所选国家或民族最具影响力的运动项目。然后教师归纳。学生分组搜集并由小组代表介绍所考察国文化,小组成员可补充通过“环游世界说文化”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集体合作意识,以体验教学法突破重点。新课程改革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施展空间,教材只是作为上课的一个参考,不再是经典和考试的范本了。老师们要改变原来根据预先写好的教案,在课堂上“走”教案的现状,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能“设计”出不同的体验式教学情景。这样的“体验式教学”,能达到照本宣科所达不到的效果。为更好地提高思品课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应该从经下几方面入手:(1) 激活相关经验,让学生在联想中体验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展开联想,进行体验,温故知新,传授新知识。学生只有将新知识与头脑中原先积累的知识,形成非人为的本质联系,才有可能印进自己的头脑。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的现象和经验发生联想,进行体验,由此及彼,获得新知识。例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节礼貌显魅力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身边的无礼现象或事件”为主题,关注生活,回归生活,捕捉身边的无礼现象或事件,并合作探究:无礼行为会带来哪些伤害。通过这一活动唤起他们的记忆表象。讨论的内容提要可能接近学生的生活,然后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关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不和谐音-4-符,探讨不文明不礼貌带给他人、社会、国家的诸多伤害,感受无礼不立的道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生活经验往往蕴含着科学的道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把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知识在日常生活表现出的生物现象中作联想性投射,通过体验由此及彼,解释现象,获得新知。为激活相关经验,让学生能够在联想中体验,我们要往往采用以下方法达到:首先,应该用我们的“真诚”去打动、唤起学生参与体验的激情。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要用百分真心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这样,才能让学生愿意接近教师,愿意积极参与各项体验活动。教师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善于捕捉学生在体验活动过程中闪现的智慧火花、情感火花、德性火花,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其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教师欣赏的眼光、欣赏的手势、欣赏的语言,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的热情。其次,丰富参与体验的形式。我认为有效的体验活动形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强化其活动体验。尤其是初中学生,形象思维仍占优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体验活动时能重视学生自身的兴趣、经验、生活习惯和道德水平,确保活动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关注点而非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我在上七年级思想品德中情绪万花筒这一课时,导入时采用的是“抢凳子”游戏,上课过程中为了展示情绪的多样性既有图片,又有小品表演,也讲一些情绪小故事,最后还让学生写情绪箴言,形式非常丰富多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中采用故事、表演、游戏、制作、实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为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要关注参与体验的快乐。让学生体验到参与活动的快乐,不仅仅要求活动形式活泼有趣,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一方面,我们可以创设条件,把学生的体验成果如:自己收集的资料、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创意、自己的作品等等,用各种形式加以展示,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愉悦感。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发现自己的潜能 这一课时,我为了发掘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体验发掘潜能的方法,感受发掘潜能的快乐。我设计了活动:小游戏“口字加两笔可以写出多少个汉字?”要求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完成。活动过程是:请一位同学上台在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纸上写,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能写多少个字。给出明确的目标:至少写出12个字(具体字数根据现场学生情况可再调整),再给学生一定时间,看还能写出多少个字。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学生们有足够的信心,去开动脑筋,积极地去尝试,去发掘潜能。学生们在思考展示的过程中会产生成就感、愉悦感,而这种成就感、愉悦感又将成为一种动力,推动学生自主地投入到新的体验活动中去。另一方面,我们教师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惑、难题,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生活经验,自然就会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参与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又能大大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情感受到尊重,心理的满足会不断加深其对社会道德的理解,从而坚定不移地把它作为行动的指南,成为一种信念。(2)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的认识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而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内驱力和催化剂。因此,在活动教学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积极健康的-5-情感因素,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兴奋状态,激起主动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欲望。活动教学情境设计能否达到其本身所应有的功效,关键取决与教育者是否有效设置了生活体验情境。学生的知识不是“灌”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绝知此事须躬行”。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体验。在体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或者相关的音乐作品、故事诗歌小品等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境,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并能够从情境当中找出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发现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对情境提出看法谈出自己的感觉。例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节礼貌显魅力时我创设这样一教学情境:新来的校工,活动设计如下:假如我校新来了一位校工,请同学们以小品的形式表演新来的校工,并表现出同学们在与校工交往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矛盾或冲突?让学生讨论并设计小品,学生要猜想同学们在与校工交往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矛盾或冲突,并进行表演。从该活动中可以看出老师已变为平等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协作者,让学生在导演、猜想故事中,感受人际交往中无礼所造成的伤害,同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这时候,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感受情境,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其次融入情境,启发联想。引导学生融入到所创设的情境当中,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体验,从而深刻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唤起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后,教师可以运用图文、小品、游戏等手段,让学生在情感中通过想象来体察形象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脑海中已有的品德表象联系起来,把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在自己身上做想象性投射,通过想象感受自己生活在某种氛围中,设身处地设想自己成为体验的对象,产生与体验对象相一致的移情体验,并从中领悟和把握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最后超越情境,解决问题。当学生在情境中能够把自己的情与景结合,能够融入情境中学到教材的知识点后,还要能够将自己在情境之中体验到的情感、学习到知识点应用于情境,解决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能根据教材的要求创设有利于知识点学习的情境来,才能达到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提高能力的目的。马克思说:“人不仅在思维中,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在体验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有活力的,充满了生命的意蕴和情调,我们提出“体验式学习”,在教学中培养人的体验能力,它将学习的材料与学生个体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愉悦,使学习成为学习者自身的需要,使主体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是让学生在不断地自身社会实践和感悟中升腾体验、丰富体验,从而引起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共鸣,这也是符合人性自我发展的完善方向的。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体验式教学的生活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向教师与学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也将带来创新的新空间与契机。教师与学生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与新课程同行、携手共进,共创教育改革的多彩的春天。参考文献: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师大出版社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丛书上海教育出版社美丽的课堂情景体验教学模式的尝试 北仑区芦渎中学 孙静久-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