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495091 上传时间:2021-08-29 格式:DOC 页数:100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概念性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年11月 前 言花园口经济区位于大连市域的中南部,庄河市西部,地处黄海北岸,面向日韩,背靠东北,近邻京津冀,兼受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的双重辐射,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机遇。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契机下,花园口经济区被提升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中的重要节点,也是辽宁省北黄海沿岸开发战略的前沿阵地。花园口经济区的发展将引领、带动辽宁东南部地区的经济振兴,推进大连东南沿海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在此背景下,大连市规划局于2009年3月委托新加坡裕廊国际编制完成了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当前,花园口经济区正处于人口和经济集聚的起步阶段,区内生态环境本底条件较好。未来花园口经济区的发展,不但要避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还应当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大连全市资源环境效率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花园口经济区管委会于2009年5月委托清华大学开展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概念性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次评价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为花园口经济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发展思路,明确空间和产业发展方向,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政策建议,避免规划实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为将花园口经济区发展成为绿色产业的聚集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建成一个农村城市化的先导区、生态型海滨新城提供支撑。 目 录2第1章总 则11.1 指导思想21.2 评价范围与年限21.3 环境保护目标21.4 指标体系31.5 技术路线4第2章规划概述及其环境影响识别62.1 规划分析62.1.1 规划概述62.1.2 分期建设规划62.1.3 总体布局规划62.2 规划协调性分析72.3 规划环境影响识别92.3.1 规划环境影响矩阵92.3.2 规划环评重点识别13第3章区域开发与环境现状及回顾性评价143.1 规划区现状及开发建设回顾性评价143.1.1 区域位置143.1.2 自然地理条件153.1.3 开发建设历程153.1.4 社会经济现状163.2 资源环境现状及回顾性评价163.2.1 水土资源163.2.2 能源资源183.2.3 环境与生态质量183.2.4 基础设施213.3 关键资源环境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22第4章生态系统评价与生态控制性分区244.1 生态系统质量评价244.2 生态敏感性与脆弱性评价244.3 生态功能区划244.4 景观生态格局构建与评价25第5章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估275.1 土地资源分析与评估275.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75.3 能源供需平衡分析28第6章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306.1 水环境306.2 近岸海域环境承载力306.3 大气环境承载力30第7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27.1 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327.2 近岸海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327.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337.4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347.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评价35第8章规划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368.1 发展规模评价368.2 空间布局评价378.2.1 总体布局评价378.2.2 产业布局评价388.2.3 居住区布局评价408.3 产业结构评价408.4 环境基础设施评价428.4.1 综合交通428.4.2 供热系统428.4.3 供水系统438.4.4 排水与污水处理438.4.5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43第9章控制和减缓环境影响的对策及措施459.1 基于生态要求的空间管制策略459.2 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469.3 资源能源效率要求与准入479.4 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与对策489.5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求499.6 环境管理对策与措施519.7 跟踪监测与后评价计划53第10章结论与建议5510.1 结论5510.2 建议58 总 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快速城镇化和大规模产业聚集对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压力及其关键制约因素,以维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为前提,以规避中长期累积性重大影响和生态风险为目标,以环境综合承载力调控为手段,以环境优化产业发展方向,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构建以人为本、经济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格局,为建设绿色产业聚集区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提供支撑和保障。评价范围与年限评价范围:本次规划环评范围与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概念性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花园口经济区规划”)范围一致。大气预测范围适当扩展到周边地区,以规划区为中心60公里60公里的正方形。规划总用地26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8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85平方公里。评价基准年:2008年(部分数据为2007年)。评价水平年:花园口经济区规划年限为四个阶段:起步期,20082010年;成长期,20102030年;成熟期,20302050年;完善期,2050 年以后。根据以上内容,本次规划环评的评价水平年为2030年、2050年。环境保护目标依据评价区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确定本次规划环评的环境保护总体目标为:主要污染物排放在达到总量控制目标基础上,满足环境质量目标;资源利用水平、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不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不降低近岸海域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水平年的资源环境要素分目标如表1.1 所示。表1.1 评价期内的资源环境分要素目标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 水土资源、能源利用效率2030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5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境大气环境2030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类标准要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小于等于0.05mg/m3 2050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标的基础上,特征污染物达标排放。地表水环境老龙头河花园口污水处理厂下游河段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水体控制,其他地表水体满足III类标准。地下水环境保护水质不恶化,并且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类区标准。 海域水环境有功能区划的水质满足相应功能区划要求,其他海域水质满足二类标准。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全部实现资源化和无害化;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声环境区域噪声满足功能区标准。生态海陆生态生态功能不降低;滨海湿地面积不减小。指标体系本次规划环评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1.2 花园口经济区规划环评指标体系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能源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水资源人均用水量(立方米/人)、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万元)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比例(%)万元工业产值新鲜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岸线资源自然岸线占岸线总长比例(%)地表水环境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吨/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吨/年)城市集中供热率(%)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年入海量(吨/年)声环境声环境达标功能区比例(%)固体废物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生态生态保护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人)滨海湿地面积(公顷)技术路线本次规划环评的总体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图1.1 花园口经济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规划概述及其环境影响识别规划分析规划概述性质:辽宁沿海重要的新兴产业基地、大丹城镇带上的生态型综合新城、大连国际城市的重要功能组团。职能:国内外产业转移升级的承接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先导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现代化、生态型海滨新城,大连国际性城市的重要组团。规划目标:以高新产业为基础的,集居住、工作、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型海滨新城。规划规模:规划总用地为268平方公里,依据国家标准及规划区实际用地需要,规划期内可建设用地为86平方公里,容纳65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33.1平方米。远景控制建设用地为106平方公里,容纳80万人。分期建设规划一期总用地14.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1.92平方公里。二期总用地47.9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43.04平方公里。三期:总用地196.87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86.51平方公里。四期:总用地26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06.49平方公里。总体布局规划用地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68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为10648公顷,水域及其他用地为16151公顷。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2991.7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8.09%,一类工业用地为893.39公顷,二类工业用地为2098.38公顷;规划居住用地1851.79公顷,占总建设用地17.39%;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1110.1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0.42%;规划仓储物流用地434.07公顷,占建设用地4.08%;规划弹性用地面积1266.7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1.90%。海岸线利用规划:海岸线利用类型由西至东为:旅游休闲岸线(3732米)、港口预留岸线(9417米)、人居生活及商业岸线(18275米)、旅游休闲岸线(4563米)及生态保护岸线(3521米)。保留大张渔港,高滩围垦并结合港池及航道开挖。填海造陆方案:近期主要对老龙头河等河口附近进行填海造陆,构建人工湖周围景观并设置水闸和泵站与外海连通。人工湖水面面积约为439公顷,承接上游4条河(陶房河、小马河、圣水河和老龙头河)的下泄流量。规划协调性分析通过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可以看出:1、从功能定位上看,辽宁沿海城镇带发展规划(20062020)、大连市城镇布局十一五规划将花园口经济区定义为一个工业区,该定位考虑了花园口园区的发展基础,即花园口园区必须依靠工业,做大做强产业,打造辽宁沿海重要的“点”,带动整个沿海城镇带的发展。花园口概念性总体规划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经济区的概念,并将规划范围调整为268平方公里。2、从人口规模角度看,本规划与大连市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大连城市总体规划、大连城市发展规划、大连市土地利用规划、庄河市十一五规划、明阳镇总体规划均有一定矛盾,最新修编的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对花园口的人口规模也小于本规划的规模。3、从用地规模和布局来看,本规划区规划期内可建设用地为8600公顷,远景控制建设用地为10600公顷;大连城市总体规划、大连市土地利用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用地规模,但土地利用规划明确提出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实行总量控制及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并且受评规划在规划期建设用地规模占到土地规划中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19.4%,与土地利用规划有一定的矛盾。4、从重点产业选择上看,本规划和各项宏观规划、专项规划在主导产业选择以及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上基本保持了一致;特别是各项规划均将作为花园口规划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并兼顾新材料、机械电子、汽车及零部件几大产业。但是关于精细化工行业,相关上层规划除了大连城市总体规划外其他规划均未提出发展精细化工的思路,因此从产业选择上本规划与相关上层规划存在一定冲突。5、从交通、岸线方面看,本规划提出建设轨道交通线路、建设万吨级港口,与大连港总体规划、大连市快速轨道交通及线网规划存在一定冲突。大连港总体规划提出重点发展庄河、皮口港,未提出建设花园口港口的内容。大连市快速轨道交通及线网规划中的5条线路最远远至金州,并未对县级市进行规划,轨道交通规划需要从全大连市角度综合考虑,如经济成本、运距、运量等诸多方面,本规划提出的轨道交通规划需与上层规划匹配,统一部署。6、从基础设施来看,本规划强调了污水资源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提出了明确的中水回用量,需要建设相应的中水处理功能;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并结合点采暖、海水水源热泵等清洁能源对规划区进行供热,符合各规划的要求,同时体现了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的整体思路;对规划区的生活垃圾的收运和处理进行相应的规划,但没有对规划区产生的工业固废的收运和处理进行相应规划,给经济区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绿化覆盖率也不能满足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45%、高速公路一侧防护林宽度200米的要求,同时未提出建设50-100米海防林带的要求。7、从供水、排水上看,水资源的规划目标及及具体任务基本上与其他规划一致大连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基本一致,但本规划缺少对生活节水、农业灌溉工程及灌溉节水等方面的内容,即总体上来讲,在水资源节约利用方面规划涉及较少。在雨水工程方面,主要提到雨污分流以及雨水排放工程,对雨水利用方面考虑较少。同时规划中没有对区域内水环境功能区划提出要求,对工业水污染物排放强度没有提出相关指标。8、规划缺少环境保护规划章节,没有明确花园口经济区未来发展的环境保护总体目标,环境指标也较为零散,对于制约区域建设发展的部分关键性的资源、生态和环境要素的考虑尚有不足。总体来讲,花园口的发展定位是“大连国际城市的重要组团”,“把花园口定位在城市的基础上去谋求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亲海型城市的要求”建设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现代化、生态型海滨新城”。以上分析表明,为了支持花园口经济区实现上述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规划在人口与用地规模、产业选择、交通系统等多个方面,已突破了现有的多部上位规划或全市整体性规划;另一方面,花园口经济区规划的基本意图和主要规划目标也没有为目前正在编制中的大连市贯彻辽宁沿海战略发展规划、大连城市总体规划、大连市土地利用规划、大连生态市建设规划等多部上位规划所完全采纳。因此,本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与上位规划的衔接,为花园口经济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争取有利空间,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发展目标和年度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好花园口经济区建设与大连全市域整体发展的关系。同时,规划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将“生态宜居滨海城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将优良的生态和环境资源作为发展的重要特色和基础支撑,确保发展不突破环境容量和生态红线,从源头上避免重大环境风险、减轻区域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规划环境影响识别规划环境影响矩阵根据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规模、结构和布局等重大规划方案,基于花园口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特征,从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噪声、固体废物、资源、能源、生态系统、景观绿地、近岸海域等11个方面,分析规划方案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可能产生影响的方式、途径以及强度,在此基础上对规划方案实施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和筛选。本规划的环境影响矩阵核查表如表2.1所示。 表2.1 环境影响矩阵清单规划内容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文和水质地下水文和水质土壤侵蚀和污染环境噪声固体废弃物资源能源生态系统景观绿地近海海域产业布局规划农副产品深加工+1r-2r1r+1r-s2r-r-2r精细化工(生物医药)-3s-2r-1r+2r-2s-2r新材料-2s-2r+r-2s装备制造业-s-2r-2s-2s-r汽车零部件-s-2r-2s-2s-r电子信息及环保节能产业-1s现代旅游业-1r-1r-1r-1s-1s-2r-2r+3r-2r发展规模人口增加人口-2s+1r-2s+2s1r用地规模增加建设用地-1r-1r-1r填海造地-3r-3r-2r减少农用地-1r+1r1r-1r-1r空间发展规划居住用地规划+1r+1s-1s-1r+1r+1r公共设施规划-1r-1s-1s-1s科教文卫体设施规划-1s-2s-2r+1s绿地系统规划+1r+1r+2s+1r+1r+2r岸线利用自然岸线+1r+1r+2r+2r+2r公共岸线-1s-1s-1r港口岸线-2s-1s-2r-2r-2r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水资源与供水排水海水淡化+2r-1s新建净水厂+2r+1r提高中水回用率+3r+1r+2r+1r整治河流、渠道+2r+1r+1r+1r+1r+1r新建污水处理厂+2r+1r-2s+2r雨污分流+1r+1r英纳河引水工程2r2r2r供电建设输配电系统+2r电厂-2s-1s-2s+2r燃气燃气规划+2s+3s供热新建热电厂-2s-2s-1s发展多种供热方式+2s+1s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卫生填埋-1r垃圾焚烧-2s配套建设环卫设施综合交通规划完善道路系统-1s-1s-2s-2s-1s+2s-2r1r发展公共汽车、电车+1s+1s港口建设发展-1r-2s-1s+2s-2r-1s-2r旅游区建设-1s-1s+2r说明:“+”表示有利影响,“-”表示不利影响;“r”表示可逆或短期影响,“s”表示不可逆或长期影响;3、2、1分别表示强、中、弱影响。 规划环评重点识别在矩阵核查法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明确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规划方案,确定了具体的评价内容及其所相应的环境要素,即土地资源、能源、水资源、岸线资源四大资源要素,以及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近岸海域、生态等六大环境要素。本次规划环评确定的评价目标规划方案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2.2所示。表2.2 规划方案与环境要素对应表编号规划方案土地资源能源水资源岸线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近岸海域生态1发展目标2城镇布局3产业发展4综合交通5岸线与港口6基础设施7旅游发展8环境保护区域开发与环境现状及回顾性评价规划区现状及开发建设回顾性评价区域位置大连位于欧亚大陆东岸,辽东半岛南端,1205812331E,38434010N之间,西临渤海,东濒黄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与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是东北、华北的海上门户,是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旅游城市;处于环渤海地区的圈首,是环渤海的重要发展区域,堪称“东北之窗”,见图3.1。图3.1 花园口经济区区位特征图花园口经济区位于大连市域的中南部,庄河市西部,地处黄海北岸,面向日韩,背靠大东北,近邻京津冀,兼受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日韩经济圈的三重辐射,在辽宁省沿海对外开放五个重点发展区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西南距大窑湾港90公里,大连国际机场110公里,大连市区115公里;东北距庄河市区30公里,庄河港30公里,丹东市160公里,北距沈阳300公里;海上距离韩国仁川270海里,距离日本长崎560海里。201国道,丹大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滨海公路均穿境而过。作为大连的卫星城和东北亚航运中心临港产业布局的主要承载地。花园口将借助大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四大基地”发展“八大产业集群”的机遇,直接接受辐射,特别是大连市国际运输、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中心地位的逐步确立,新材料、汽车零部件、IT产业、电子、数控技术的优势将直接对花园口经济区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花园口经济区集青山、绿水、蓝色海洋、美丽海岛于一体。规划区地形较为复杂,总体上南低北高,最高点可达130米以上,最低不足10米,区内高差约120 米。规划区中南部大部分用地坡度小于5%,北部山体坡度较大,局部可达45%。规划区临海背山,全区三面环山,南濒黄海,在地貌上花园口经济区属于海陆相冲积阶地。气候:花园口经济区地处北温带,具有海洋性特征的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宜人,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165天,年平均气温10.0,最高气温34.5,最低气温-26。年均降水量800毫米,降水比较集中在夏季,其中69月份平均降水量为520.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3%。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水文地质:花园口经济区北为山地,南为滩涂,多条发源于山区的河渠从区内穿过入海,主要有老龙头河、圣水河、小马河、陶房河、碧流河等,水量丰沛,另有水产养殖区、水库和各级农灌渠等,水网密布,与海联通构成了经济区内特有的海河水网关系。工程地质:花园口经济区及周围周边地区地震活动明显,以中小地震为主,四级左右比较活跃。区内无断裂、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地质稳定。基底岩土主要由淤泥质粘土、淤泥、粉质粘土、中粗砂、全风化花岗岩和强风化花岗岩。开发建设历程花园口经济区始建于2004年,是庄河市政府(大连市属县级市)在15平方公里的国有废弃盐田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时称“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2005年被列为辽宁省鼓励沿海重点发展区域。2007年9月,中共大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花园口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作为大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2008年5月,大连市政府决定将庄河市所属的明阳镇成建制划归大连花园口经济区代管,同时将“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正式更名为“大连花园口经济区”。社会经济现状人口规模:规划范围内总人口6.6万人,主要集中在明阳镇镇区,其中户籍人口6.3万人,下辖一个镇,16个行政村;另外3000人为现有企业就业人口。产业发展:花园口经济区产业发展正处于大规模集聚的初期阶段。目前规划区内主要产业门类包括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加工制造、食品加工、制药等。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1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4.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0.4亿元,工业总产值33亿元,农业总产值8.4亿元。引进项目12个,实际利用内资20亿元,外资1.03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461万元,在职职工人均收入1.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万元。交通系统:公路主要包括丹大高速公路、鹤大高速公路,以及几条支线公路。丹大高速公路西起大连,东至丹东,从花园口经济区中部经过。鹤大高速公路连接着鹤岗至大连,为二级公路,位于丹大高速公路以南。城庄铁路西起大连,东至庄河,为地方性铁路,从规划区中部横穿而过,在花园口经济区内设有明阳站。水花园口经济区内已建成城市道路主要有“四横三纵”及滨海大道。基础设施:花园口起步于一片废弃的盐田,目前已完成8平方公里的“六通一平”工程,动用土石方2400万方。新修道路41公里,桥梁8座,橡胶坝1座。建成5万吨净水厂1座。完成19.6公里河道治理及生态恢复工程,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资源环境现状及回顾性评价水土资源土地资源:花园口经济区土地面积183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68.3%。其中,35平方公里废弃盐田全部为国有存量土地,以棕壤为主,地质条件稳定。土地利用现状以耕地为主,占土地面积61.3%,分布在整个陆域范围内(见图3.2);林地、园地分别占7.7%、7.9%。建设用地面积不大,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面积为137公顷、342公顷,分别占土地面积的0.7%、1.9%;其他建设用地2518公顷,包括公共设施用地、道路交通用地、广场市政用地、工矿用地以及农村建设用地,占土地面积的13.8%。未利用地1221公顷,约占4.6%,主要分布于明阳镇周边地区。图3.2 花园口经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水资源:规划区内主要有老龙头河、圣水河、小马河、陶房河、碧流河等9条河流穿境入海,其中较大的河流为老龙头河、圣水河。两条河道上均无大、中型蓄水工程但建有拦河闸,拦蓄河水灌溉农田。碧流河干流全长156公里,碧流河水库集水面积2085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74.1%。碧流河干流环绕花园口经济区整个西部,为规划区西北方向界河。明阳镇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0.8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023立方米/人。岸线资源:规划区海岸线东起大郑镇干岛子,西至碧流河入海口,全长38.4公里。海岸属岬湾型淤泥质岸线,岸线曲折,海域广阔,水质肥沃,初级生产力较高,全区滩涂面积约4000公顷,浅海面积约8000公顷。规划区内有四个渔港,都为内港池。能源资源花园口经济区一次能源极为匮乏,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基本全部依靠外地调入。根据2008年花园口能耗统计数据,区内工业综合能耗能源消费量为12.53万吨标煤,农业综合能耗消费量为4.88万吨标煤,消费业综合能耗消费量为0.44万吨标煤。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综合能耗能源消费量为4.07万吨标煤,耗煤2008.74吨标煤(28011.68吨)、耗油161.56吨标煤(约84044.82升)、耗电20520.97吨标煤(1.67亿千瓦时)。经济区采暖以分散采暖方式为主,燃煤炉为采暖热源,少数机关、医院、中学以小型锅炉房为供热热源;居民和公建大多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少部分以煤和薪柴为燃料。气源主要为本地的石油炼厂,尖山液化气供应站有2座30立方米贮罐,平均日供气量近400千克,用气户近1.5万户,主要为生活用气;电网以农电为主,有两座66千伏变电所。环境与生态质量花园口经济区为新建行政区,区内尚未设置常规环境监测站点,以往也未对环境质量开展过定期的系统监测。为客观、准确识别花园口经济区生态和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本次规划环评收集了庄河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8),以及区内若干重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2004-2008),整理出花园口经济区2001年2008年环境质量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区域开发建设情况和环境敏感目标分布,于2009年6月-9月开展了大气、水、噪声、土壤等环境质量的补充监测工作,补充监测点位如下图所示。在上述数据基础上,本次规划环评对生态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结论如下。大气环境:区域大气常规污染物历年浓度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SO2、NO2在采暖期出现最大浓度值,分别占标准值的20%、34.2%;由于基础建设导致非采暖期PM10出现最大浓度值,占标准值的92.7%。地表水环境:2004年老龙头河下游粪大肠菌群超标,超标倍数达3.6倍(可能是由于养殖畜禽粪便随意排放),其余监测项目各时段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V类标准。2008年枯水期圣水河BOD(可能有企业废水未经处理偷排)、粪大肠菌群(养殖畜禽粪便随意排放入河)出现超标现象,分别超标0.12倍、0.75倍。碧流河城子坦监测断面20012007年间,2004年和2005年出现总氮超标现象,其余各项均达到地表水类标准要求。根据2009年7月补充监测数据,浪窝庙水库总磷超标,其余各项满足地表水类标准;松树沟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类标准。图3.3 花园口规划环评补充监测点位分布图地下水环境:20012008年,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中类标准。2009年7月补充监测表明,4个监测点位的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均严重超标,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28倍、75.7倍,仅达到地下水类标准;2#、3#和4#的硝酸盐氮出现超标现象,超标倍数分别为0.99倍、0.75倍、1.415倍;2#点位高锰酸盐指数超标,超标倍数为0.12倍。初步判断,地下水质污染主要是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和禽畜养殖业废水等随意排放所导致。近岸海域生态环境:2004年、2006年近岸海水质量均达到功能区要求。2008年,5#、6#监测点位出现无机氮超标现象,主要原因与农村地区无组织排放废水有关。浮游植物48种,网采数量变化范围在49.98104833.07104个/m3之间,水采数量变化范围在5281041103.84104个/m3之间,其中优势品种为中肋骨条藻、尖刺菱形藻和丹麦细柱藻,数量密度均在正常范围值内。浮游动物14种,数量变化范围在273025813个/m3之间,调查海域均值为12890个/m3,生物量平均值为1598mg/m3。底栖动物16种,优势品种短角双眼钩虾,数量变化范围在30140个/m2之间,调查海域均值为75个/m2。生物量的平均值为3.05g/m3。2008年6月4号,对海水水质4#监测点位进行生物残毒检测,监测值未检出或远低于海洋生物质量标准(GB18421-2001)中二类标准,海域内生物质量较好。2004年1#点位、2008年4#点位监测海洋底质,结果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标准要求。图3.4 近岸海域水质监测与生态调查点位分布图声环境:除2009年2#点位昼夜超标外,其他监测点位历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3096-2008)中相关功能区质量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2#点位位于201国道旁边,2009年噪声监测昼间超标倍数为0.05倍,夜间超标倍数为0.26倍。土壤环境: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标准,2006年2#、3#点位pH超标,超标原因为西北侧1800m处有一废弃的化工厂所排废水污染所致;2009年9#点位六六六超标,农药使用过多,其余监测项目满足三类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较好。固体废物:主要企业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量、排放量依次为2.90万吨、2.34万吨、0.56万吨,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80.68%。危险废弃物产生量为277.655吨/年,以废油、废包装材料、废液等为主。区内总人口6.6万人,年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9272吨/年。生态质量:规划区地处乡村,地势平坦,耕地大面积分布,林地分布较少,多为人工种植,主要分布于水库周边及北部低山丘陵区,以针叶林为主,山坡下多为开垦的梯田。陆地生物多样性不高,主要为人工植被,人为干扰较为强烈。花园口湿地面积不小,大多改为水稻田和海产品养殖区,现存自然荒滩湿地很少。芦苇湿地分布面积不大,临近海滩,属于浅水滩涂,生物很少。滩涂生物主要是人工养殖的杂蛤虸和贝类,还有少量的野螠蛏、八碗鱿鱼及沙蚕(多为日本沙蚕)。基础设施供水:区内有松树沟、浪窝庙2座小()型水库和大秦屯、钟屯2座小()型水库,总库容约1065万立方米,其中松树沟水库位于圣水河上游,总库容4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01万立方米。碧流河干流环绕花园口经济区整个西部,区界内建有双胜、倪屯、东风3座大型提水站,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水库提水。长期以来,明阳城镇生活和生产用水水源均为地下水井。为解决工业区发展初期用水需求,建设花园口净水厂,水源为松树沟水库。花园口净水厂设计制水能力为2000立方米/天,计划扩建5000立方米/天,供水范围为工业区;镇区及村屯简易自来水供水安全可靠性差。供电:现有明阳变电所、尖山变电所2座,均为66千伏安。供热(汽):经济区以分散采暖方式为主,少数机关、医院、中学以小型锅炉房为供热热源,大部分住宅以燃煤炉为采暖热源。工业园区现有临时锅炉房14座,供厂区和办公管理用房采暖。小型锅炉房锅炉容量均在2吨/小时以下。污水收集与处理: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排水系统不完善。明阳镇区没有污水收集系统,只有少量雨水管道,雨、污水均靠自然沟渠排除,污水未经处理经沟渠排放入海。工业区建有雨水排水系统,而无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函待加快建设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垃圾固废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存放,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在低洼地段以简易填埋方式处理;炉渣集中收集后,出售给建材单位,不排放;边角废料等杂物送至物资回收部分进行处理或者部分回用;粉尘和废包装等一般工业固废,集中收集送至区外工业固废垃圾填埋场;废油、废液等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单位集中处理,不排放。关键资源环境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1、大规模土地开发建设将对以农田为主的景观生态系统格局产生剧烈扰动规划区地处乡村,地势平坦,耕地大面积分布,林地分布较少,多为人工种植,主要分布于水库周边及北部低山丘陵区,以针叶林为主,山坡下多为开垦的梯田。西南角有零散的湿地分布,周围分布着水田和养殖区。随着开发建设,使区内的土地改变了用途,植被减少,由原来的农业用地改为工业用地,使原农业半自然生态系统遭到彻底破坏,被城市人工生态系统所取代,使原来的物质流、能量流发生改变,从而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加重、空气净化能力降低等等。2、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有限且季节性特征突出,对于未来经济区发展的支撑能力较为脆弱花园口经济区内水系发达,水网密布,但河道径流呈季节性,降雨季节洪水暴涨暴落,滞留时间短,旱季大都干涸。河道出海口受潮汐涨落影响较大,据了解,高潮位时,老龙头河感潮段可抵201国道附近;养殖区多居于河口,无组织围海使河道被延长、走向呈多重弯曲状。上述原因造成河渠下游水利条件不佳,当降雨遭遇高潮位时,受潮水顶托排水受阻,极易产生内涝。现状区内河道设防标准较低,淤积情况普遍且较严重,河道岸壁尚需整治。3、大规模岸线开发面临合理利用海洋环境容量和保护海洋生境的双重挑战花园口经济区临海建区,岸线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海动力条件好,生境基础条件好。随着开发建设,将破坏海洋生境,导致海洋内生物资源量减少,改变海洋流场方向。4、人口和产业大规模集聚将对现有优良的大气环境构成威胁多年监测数据表明该区域环境质量良好,各项大气常规污染物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且有较大环境容量。随着开发建设后,人口和产业的大规模集聚,将对区域大气环境构成威胁。5、环境基础设施薄弱,对未来经济区发展和环境保护构成制约区内环境基础设施落后,尚无完善配套设施。区内供水管网不能覆盖整个区域,部分企业和居民仍使用地下水作为用水水源。同时尚无完善的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区内企业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无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垃圾简易填埋或随意填埋在河边、坑、塘和低洼地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存在着不安全隐患。区内现有企业自建小锅炉,尚无大型热源实现集中供热,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控制。环境基础设施的落后局面,将成为未来花园口经济区建设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制约因素。生态系统评价与生态控制性分区生态系统质量评价从花园口陆地生态质量来看,北部山区、松树沟水库汇水区和浪窝庙水库汇水区生态质量较好,而花园口工业区和明阳镇区的生态质量较差。建议规划过程中充分保护北部山区、松树沟水库汇水区和浪窝庙水库汇水区的林地和基本农田,提高上述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同时在花园口工业区和明阳镇区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花园口海岸线的生态质量来看,规划区内海岸线长38.4公里,港口和围海养殖在内的人工岸线比例已经高达52%,池塘养殖开发对岸线资源造成的严重的破坏,由于养殖池塘的修建,花园口滨海湿地改变或消失。从近海域生态质量来看,区域目前受陆源污染影响程度较低,且海水交换条件良好。建议规划调整围填海区域,以达到保护该鱼类产卵场不受破坏的目的。生态敏感性与脆弱性评价通过上述分析,花园口经济区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河流、水库、基本农田、自然湿地和鱼类产卵场等区域。这些区域均处较高敏感性,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建议规划过程中,在上述地区减少建设用地占用,减少对这些地区的人为干扰。生态功能区划在生态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各生态功能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与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规范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方向,通过对不同区域生态功能的准确定位,划定花园口经济区的生态保护分级控制性分区,为划分花园口经济区生态主导功能区提供分析研究基础,如图4.1所示。图4.1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生态功能控制区景观生态格局构建与评价花园口经济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应采取“以生态控制区为基础,通过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加强生态控制区之间的联系,改善区域生态结构,提高区域生态功能”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策略,构建了“一带、三区、四廊、五节点”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即1条海岸带、3个生态控制区、4条河流廊道、5个生态节点。如图4.2所示。图4.2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图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估土地资源分析与评估花园口经济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影响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的减少,建设用地的增加,弃置地的开发利用,绿地的增加与建设以及陆地面积的增加。规划建设改善了现状用地布局凌乱,功能设置单调,道路交通网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的同时,城市化建设也为该区带来一定影响,农业用地的损失、城市“热岛效应”、大气和噪声污染的加剧以及对周围海域养殖和鱼类产卵场的影响,需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防护和补偿,使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用地规模和布局角度来看,花园口经济区规划用地布局中有51.13平方公里适宜开发建设,其余35.38平方公里的规划用地与生态敏感区有一定冲突,主要侵占了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及填海造陆占据的一部分河口鱼类产卵区,需针对冲突区域调整规划用地布局或进行相应的补偿措施。从用地经济产出看,花园口经济区的地均生产总值偏低,土地利用潜力巨大;同时工业用地经济产出也偏低,应对工业用地增加投资强度,提高工业用地附加值。目前花园口经济区企业投资强度处于较低水平,土地利用效率低,建议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对入驻企业的土地投资强度提出要求,至少应达到辽宁省国土资源厅颁布的关于土地平均投资强度的要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社会发展规模对水资源造成巨大压力,花园口经济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8407万立方米,依据规划2050年人口规模为65万人,人均水资源量为129立方米,远景最终达到80万人口,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05立方米,依据水利部水资源紧缺指标,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立方米/年的地区为极度缺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率提高、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与工业供水不断扩大,可能引起当地水资源的调节能力下降。(2)花园口经济区的发展主要依靠境外调水。规划设计从英那河水库引水1.46亿立方米/年,即为兴利库容的70%。本节提出优化供水与用水方案,合理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则从英那河引水量降低为1.0亿立方米,即为兴利库容的48%。英那河水库为大连市的应急水库,年供水能力2亿立方米,主要满足大连市金州以南地区的需水要求。未来发展的用水冲突明显。(3)未来花园口经济区的规划目标是消减农业,最终达到全域城镇化,但是在未来的较长时间内(根据规划,2030年仍保留部分农田),农业用水仍然占据较大比重。因此,节约农业灌溉用水是规划初期缓解用水压力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量(主要是城镇用水)增长幅度大,且为主要用水,呈现城市化发展的显著用水特点,2030年工业需水3550万立方米,约占总需水的46%,2050年需水7600,约占总需水的54%;2030年生活需水2500万立方米,约占总需水的32%,2050年需水6200,约占总需水的44%。工业中主要耗水行业为精细化工,按照规划发展规模,精细化工用水占总工业用水的1/2以上。(4)规划2050年再生水供给能力不足,仅为4380万立方米。依据前面各用水单位可利用再生水的潜力,得出2030年需再生水2260万立方米,2050年需再生水5610万立方米。再生水的利用,一方面缓解花园口经济区对外调水的依赖,另一方面缓解大量污水对水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规划中没有涉及雨洪利用,雨洪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应对花园口道路、小区、公园等建设提出相应的收集雨水的要求,详细雨水利用措施见11.3.1,雨洪水的利用有助于生态用水的保障以及地下水的补给。能源供需平衡分析(1)考虑到技术进步和节能水平的提高,花园口经济区2030年、2050年单位GDP 能耗根据大连生态市建设规划提出的2020年单位GDP能耗指标分别下降10%、20%确定,到2030年单位GDP能耗0.42吨标煤/万元,到2050年单位GDP能耗0.38吨标煤/万元。与现有单位GDP能耗相比,分别下降了62%和66%左右。(2)根据确定的单位GDP 能耗核算花园口经济区能源需求,到2030年花园口经济区能源需求量为423万吨标准煤, 到2050年将达到1880万吨标准煤,与现有能源消耗相比分别增加405.15万吨标准煤、1862.15万吨标准煤。花园口经济区2030年、2050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37、0.34。(3)花园口经济区未来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可再生资源量利用率不高。由于规划时限较长,因此未来能源利用结构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花园口概念性总体规划并未对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总量的比例、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进行规划。环境承载力分析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