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八)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414116 上传时间:2021-08-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八)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八)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八)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福建专用):(八)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朱光潜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其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但要真能欣赏文学,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故事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如果只就故事说,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和崔颢的长干行里面也都有故事,但这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从表面看起来是那么容易,而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容易而实际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工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各人的天资不同,对于诗的趣味的感觉也不尽相同。但是趣味是可以培养的。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虽然这件事实在不很容易。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味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真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真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趣味是对于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化,趣味也就要时时刻刻在进展和创化。水停蓄不流便腐化,趣味也是如此。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必有创造性,都必时时刻刻在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围在一个狭小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自然会僵死,会腐化。一种艺术变成僵死腐化的趣味的寄生之所,它怎能有进展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与滥调是死对头。诗要说的话都必定是新鲜的。因为宇宙生命变动进展的过程中每一时每一境都是个别的,新鲜的,有趣的。所谓“诗”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诗人的眼睛是点铁成金的眼睛。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功用在于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节选自朱光潜全集第三卷,有删改)1下列各项对原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对诗没有兴趣,也就难以完全领略其他纯文学作品的佳妙之处。B诗之为诗,在于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表现这种情趣的艺术本领,因此故事于诗是可有可无的。C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于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于培养出纯正的趣味。D诗人的本领在于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诗”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2第段画线句中“葛藤花卉”的含义是什么?(3分)答:_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培养出纯正的文学趣味?请根据第段简要概括。(3分)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警惕文化的“过度商业化”文化的“过度商业化”,是指当前文化领域内一种一味追求商业价值,而不考虑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唯利是图攫取文化市场超额利润的做法。改革开放之初,许多文人下海经商,其中有人因此被冠以“儒商”的雅号。文人与商人之间,似乎不像从前那么泾渭分明了。再接下来,许多地方为发展经济,提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虽然文化本身不能赚钱,可是,当地的名人、名胜等文化资源,却能够大大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为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更紧密了。再后来,文化本身也成了一种产业,许多文化产品都名正言顺地有了它的商业属性。应当说,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不是一件坏事。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改革开放给文化领域带来的勃勃生机,是思想解放和市场经济使文化领域呈现出的繁荣景象。如果文化与商业结合有度,这将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可惜,好景不长。本世纪以来,随着文化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变,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越来越被忽视,“过度商业化”却愈演愈烈。与价值失范、信仰崩解、金钱崇拜与娱乐至上的风潮相伴,许多人精神空虚,偏爱感官刺激。“过度商业化”就迎合了人性中的这些欲望,把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糟粕汇于一笼,打着“怎么都行”的旗号,颠覆一切权威,否定一切传统,主张玩世不恭,恶搞一切。各种文化垃圾由此催生,低俗、恶俗充斥文化生活。以文学论,阿托尔斯泰说:“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的前面,就像它是在拖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然而,在“过度商业化”的潮流中,文学逐渐迷失方向,主动弃置精神属性。一些写作者为迎合低级趣味,不断制造各种刺激感官的垃圾文字作品。窃以为,互联网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是必然的。但是,把假恶丑的东西搬出来放大,视作自然,当做时尚,无视是非,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它可能引发的社会道德水平的大滑坡,恐怕是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大众文化领域如此,学术教育领域也不容乐观。“过度商业化”催生出学术产品低水平重复,甚至剽窃抄袭。本应属于文化发展高端、起引领作用的学术教育文化领域被如此侵蚀,后果令人担忧。“过度商业化”,正使“象牙塔”充满铜臭味,使耐得住寂寞、潜心守护学问的真学者愈加艰难,而使急功近利甚至品行低下者耀武扬威。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和教育使命。真善美是人类判断是非的底线。巴尔扎克说他写作的最高使命是:用笔深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民众的呼声,反映大众的疾苦和不幸,替他们呐喊;揭示社会的美与丑,唤醒正义感和良知。我想,这应该是每个文化工作者都时刻牢记的。珍惜文化的羽毛,勿使其因“过度商业化”而被织成一团垃圾,空耗了精神,也容易消磨观者对文化的信心。(选自人民日报2011 年11 月5 日)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改革开放之初,许多文人下海经商,虽然文人与商人之间,似乎不像从前那么泾渭分明了,但还未走向文化的“过度商业化”。B文化本身成了一种产业,许多文化产品有了商业属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思想解放和市场经济使文化领域呈现出的繁荣景象。C文学应该追求“精神属性”,“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的前面”,而不是去迎合低级趣味。D把假恶丑的东西搬出来放大,视作自然,当做时尚,无视是非,必然引发社会道德水平的大滑坡。5根据文中信息,请概括文化的“过度商业化”的成因。(3分)答:_6作者为什么提出要“珍惜文化的羽毛”?(3 分)答:_”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福建专用):(八)1B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B项“因此故事于诗是可有可无的”强加因果,原文并没有这样的信息。2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即故事外的诗。(如回答“小说中的诗”,给1分)解析 “葛藤花卉”在文中显然是一种借喻,其本体即小说中“故事”之外的东西,即前一句所说的“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3培养广博的趣味,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避免坐井观天和门户之见。注意趣味的进展和创化,时刻开发新境界,避免局限在狭小圈套里。通过读诗感受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摒弃滥调。(每点1分,能从正面回答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答题的区间就是段,主要的难点在于原文没有明确的中心句,作者对“培养文学趣味”的具体做法,阐述得比较分散,考生要善于抓住语段的关键词来组织答案,如第段的“广博的趣味”;第段的“创造性”“开发新境界”;第段的“点铁成金”“新鲜有趣”等。4D解析 D项属于改变原文判断,原文是“可能”而不是“必然”。5文化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变,忽视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1分)价值失范、信仰崩解、金钱崇拜与娱乐至上的时代风潮;(1分)迎合某些精神空虚的偏爱感官刺激的欲望。(1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对应原文信息区间在第段“好景不长”之后,筛选时应注意“成因”这一要求,主要从社会氛围、文学本身、写作者等三个方面去归纳概括,不能将“过度商业化”的结果误答在内。6提出“珍惜文化的羽毛”是因为大众文化领域逐渐迷失方向,迎合低级趣味,主动弃置精神属性;(1分)学术教育领域也不容乐观,表现为低水平重复,甚至剽窃抄袭,(1分)观者对文化的信心已受到消磨。(1分)解析 “珍惜文化的羽毛”一句出现在文章结尾,是对全文的总结,因此,其成立的原因应从前文中去寻找。其实质是要求回答“过度商业化”可以带来的后果。由于原文第段有“大众文化领域如此,学术教育领域也不容乐观”这样的过渡句,因此建议考生可从“大众文化”“学术教育”以及读者等三个角度去组织答案。-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