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生心理承受力教育的研究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28322810 上传时间:2021-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中生心理承受力教育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职中生心理承受力教育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职中生心理承受力教育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职中生心理承受力教育的研究兰州旅游职业学校-段 丽心理承受力是我在职中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探索的系列研究之一,2009年对课题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就心理承受力教育的实践研究探讨如下。一、培养目标让学生了解有关心理承受力的基本知识,领会成才先成人的道理,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今后在社会立足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运用现代心理学成果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创设激励机制,培养主体意识,开发智力潜能,促进能力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心态,提高社会适应力。二、前期准备1调查研究,明确方向 课题组成员多次深入企业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到现代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既能正确对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挫折,又勇于去克服的员工,才能为企业所欢迎。为此,我校确定把心理承受力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和科研内容,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而提出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按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实际,策划实施教育活动的途径与手段,从而为开展专题研究奠定了基础。2协调统筹,明确职责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科研小组负责统筹工作,由课题组、学生处和专业部长等组成协调小组。明确职责要求,定期召开研讨会,协调共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校园文化,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3制订方案,分段实施 为使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标,在总体构思的前提下,分阶段编制方案。第一学期的研究重点是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明确目的意义,提高认知水平;第二学期是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访谈,从现实生活或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以达到在挫折中学会耐受挫折的能力。4考察范围与研究方法 本专题研究历时一年,采用点面结合的形式,重点跟踪考察对象是高一年级4个班,学生共200人。运用调查分析法,按照现代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设计好测试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十项指标,发放调查问卷,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通过对感知学生的外部表现来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变化过程,考察教育效果。三、实施过程第一阶段,专题讲座。初期召开课题组、学生处和专业部长研讨会,明确专题教育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基本要求。由科研组对全校教师作心理承受力及其培养途径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提高心理承受力,迎接社会竞争的专题讲座。主要内容是:心理承受力的内涵、培养的意义与培养途径。通过讲座,师生对心理承受力的涵义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高了认知水平,逐步形成共识,使教育活动开局良好。第二阶段,主题班会。各班开展以提高心理承受力为中心的主题班会,选好一个教学班先进行观摩试点,通过实例分析、案例剖析或大家谈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教育活动,逐步使学生认同以下观点: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产生挫折有外因,也有内因;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其程度及转化情况却是由自己控制的,应使各种挫折成为锻炼自己成长的摇篮。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产生认同心理。第三阶段,演讲比赛。由课题组制定演讲比赛活动计划,提出比赛的各项具体要求,各班选派一位代表上台演讲,并评出优胜者。通过演讲比赛,使心理承受力培养深入到每一位师生中。与此同时,科研小组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积累数据资料。第四阶段,营造氛围。在校内开辟宣传橱窗、各班出黑版报,运用广播、录像等多种媒体进行全面宣传。在教师指导下,各类活动均由学生自行组织,撰写稿件,开展班级黑版报评比等活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进一步提高自理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在校期间和毕业后参加工作时常遇到挫折问题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懂得,动机与目标,能力与期望永远存在差距,任何时候既要想到享受成功的喜悦,也要有遭遇挫折的心理准备,做到宠辱不惊,成败坦然,将成功和失败作为新的起点。第五阶段,个别疏导。由于职中生的自理性、自制性还不够成熟,许多心理障碍表现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所以,要重视对学生的个别疏导。个别疏导是一项长期性的心理辅导工作,需要耐心细致,在咨询活动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解析疑惑、提供建议、商讨对策,对一些有认知性障碍、适应性障碍或发展性障碍的学生,通过心理咨询双方的交流,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挫折和掌握挫折反应的策略,引导学生朝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不断修正自己,提高心理承受力。第六阶段,实践活动。能力只有通过实践锻炼才能形成。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知、情、意、行诸要素有机地形成合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优化和提高:组织学生对市区居民的住房情况调查;主动向厂长、经理索取名片;采访下岗职工和社会知名人士;组织登山活动;每周开展讲故事活动;学生干部竞选活动;参加社区劳动等。从课内到课外,从单纯追求安全保险到趋于敢于承担风险。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生活中还有逆境、坎坷和困难,亲身感受挫折锻炼,认识到挫折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挫折本来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应保持平常的心态,学会掌握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方法和途径,提高生存能力,做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第七阶段,研讨交流。专题研讨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研讨,老师们普遍认为: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是提高心理承受力的前提,自知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学会接纳自己是提高心理承受力的保证,既能容纳自己,也能容纳他人;养成控制自己是提高心理承受力的标志,会调控情绪,就能调控言行,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第八阶段,调查分析。本专题研究主要采用纵向对比法作数理分析统计,由科研小组设计问卷调查表和问答题,分别对考察对象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各个阶段的基本情况。第一学期初收集开展专题教育前的有关样本数据,第二学期末再进行一次对比性调查,同时,召开各类学生代表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按照客观性、科学性和可验证性的原则,收集信息,分析数据,探索规律。第九阶段,总结提高。经过一年实践活动,对专题教育进行总结,着重于理论上的提升,包括分析职中生的心理障碍特征,心理承受力教育的基本功能、教育目标和途径探索等。从调查统计可知,在开展心理承受力教育的一年时间内重点跟踪6个班306人,前后两次十项测评问卷内容和数据反映(见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调查的十项指标中,学生的耐挫力和抗压力均有提高,升幅在6.9个百分点至30.7个百分点之间。在衡量职中生心理承受力的十项指标统计中,学生的耐挫力和抗压力总体提高19.7个百分点,效果是好的,基本达到预期目的。四、几点体会1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前提 教师素质是教师稳固的职业品质,是学生最具体、最直观、关系最密切的心理形象,教师的正确引导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所以,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对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构建一个不断地接受教育、自我教育和不断提高的教研氛围,把教育科研活动视作一种凝聚力、开发力、引导力和提升力,促进教师素质的持续发展。这是本专题研究取得较好效益的原因之一。 2学生对心理承受力培养的认知与认同是开展本专题教育的基础 认知是对事物认识的开始,必须使他们知道有关心理承受力的基本知识、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认同就要使他们明确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内化为理念,外化为个人行为。通过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效的教育手段来达到认知,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切身体会,进一步产生认同。3实践是提高心理承受力的关键,能力是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许多研究表明,早年的挫折经验对成年后的影响甚大,一个从小经过磨炼的人,成年后就能更有效地适应环境。所以,为职中生在校期间多提供机会,参加社会实践,丰富经历,让他们在现场体验某种感受,自己在现实中寻找处理的方法,可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挫折耐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