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262815 上传时间:2021-08-24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案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专门研究新闻采写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是广告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新闻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技巧 教学难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技巧 的灵活运用 参考书目:1新闻采访学林如鹏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8.4 2新闻写作范例玉国 蓝天出版社 2004.13通讯范文评析丁柏铨 胡素华 新华出版社 2002.14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5新闻写作的艺术与技巧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1中国新闻采写内容与形式的变化:1、内容上不断拓展:政治社会经济文体娱乐2、报道方式日益丰富:事实概述细节描写本质分析影响预测3、社会影响日益深远宣传反映社会生活尊重受众知情权上篇 新闻采访学第一章 绪论一、新闻采访学在新闻学中的地位:理论新闻学 历史新闻学 应用新闻学边缘新闻学二、新闻采访的概念:采访: 采:手+木,访:言+方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了报道新闻而进行的各种搜集和分析新闻事实材料的职业性活动。、分析与搜集并行、特殊的调查活动 A、站在受众立场 B、有趣、有益 C、符合政策、法规司法调查:得出一个结论市场调查:为决策提供依据新闻调查:满足受众信息需要三、 新闻采访的特点:年 休曼(美)实用新闻学年 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采访的求实性:具体、现场感、采访的时限性:快捷、采访的突变性: A、新闻事实的不可预料性 B、情况的多变性 C、采访对象的日新月异性、采访的艰险性:生命危险、是非之 险、探险、采访的广泛性6、采访的连续性:不间断的作业状态某些题材的反复宣传某些重大事件的后续报道7、采访的公开性四、新闻采访的难点:“快”与“准”的矛盾“快”与“深”的矛盾材料的挖掘要生动,但不允许虚构四、如何学好采访学:、原理与方法并重、中外经验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端正思想,增强和提高采访 的自觉性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新闻采访?2、新闻采访的特点是是什么?3、如何学好新闻采访学?第二章 新闻记者重点与难点:记者思维方式的训练目的与要求:掌握采访工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明确新闻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和修养。 第一节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三、长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善于和各种人物沟通交流、善于从沟通交流中发现线索、善于与被采访者撞出思想火花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五、甘于艰辛第二节记者的思维方式新闻眼( 捕捉、角度) 新闻鼻(新闻敏感)新闻脑思考问题、观察事物(件)的方式方法一、 逆向思维(用于确定报道主题和思路)从相反的方向和角度考察问题,从而独辟奚径,出奇制胜。、 换质法改变报道主题、 换位法:爆冷门、 对立面归纳法:注意:、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 、突破传统的采写模式。 、克服“惰性思维”。二、发散思维(用于搜集素材)以一个目标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培养:1、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 2、培养不懈的探索精神 3、横串纵连,进行相关联想 4、不断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三、统摄思维:(用于分析和整理素材)统:集中、归纳、概括、凝聚1、变“乌合之众”为“战斗大军” 2、以一代十,高度凝聚摄:摄取、撷取相关信息1、同中观异法:用于典型报道 2、异中观同法:用于综合报道第三节 记者的修养一、 作风修养: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思想作风修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作风修养二、 知识修养:、 政治理论知识、 新闻专业知识、 基础知识三、 技能修养:、 语言技能、 社交技能 、实践技能(摄影摄像;通讯工具的使用;驾驶;辩向)四、职业道德修养:1874年,瑞典:舆论俱乐部1、职业道德滑坡的表现:、有偿新闻、收受礼金、贪图享乐、报道失真、导向错误2、职业道德的内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热点迎合病态)、遵纪守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F、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四节 记者采访工作的要求一、新闻采访必须严格坚持真实性原则、必要性、内容:(1)明显的事实材料一定要真实(要素)(2)非明显的事实材料一定要真实、人物的心理活动不能“合理想象”、人物的思想认识一定要真实、对事实的评价、解释和说明要符合事物的本来 面目。总体事实真实,不能以偏概全。背景材料要真实、失真的原因:、怎样坚持真实性原则:思想上牢固树立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观念。改进采访作风,认真细致地做好核实工作。提高采访技能,在采访的各个环节上层层把关。二、广泛、深入地挖掘新闻事实材料1、 典型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2、具体的、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材料3、生动的现场情境和感人的细节材料4、能表现记者立场、观点和倾向的材料5、富有生活情趣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材料三、速战速决,力求新闻报道的时效1、先进的设备2、记者的主观能动性3、独特的策划,充足的准备新闻策划:新闻工作者对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活动进行的有创意的谋划和设计,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配置和利用新闻资源,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益。 四、记者的采访作风:1、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2、雷厉风行的敏捷作风3、不畏艰险的战斗作风4、深入实际的群众作风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逆向思维、发散思维、 统摄思维、新闻记者素质要求有哪些?、新闻记者采访的工作要求有哪些?、新闻工作者要注意哪些方面的修养?5、如何理解新闻真实性的具体含义?第三章 新闻采访活动的环节与方法第一节 新闻采访活动的环节重点与难点:报道主题的确定, 采访方法的灵活运用目的与要求:让学生明确新闻采访活动 的几 个环节和几种采访方法, 并能运用其进行实践。一、明确报道思想 (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 的范围、内容、方法) 总的报道思想:稳定性 长期性 方向性 (精神文明 经济建设 和平与发展) 具体的报道思想:阶段性 直接指导 (灾难 战争 阶段性工作 )、报道思想需要不断修正,并非一成不变、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报道思想要靠新闻工作实践完善和深化二、 确定新闻线索:1、含义及特点:新闻线索是指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新闻事实的一种信号或简要的信息。特点:A、新闻线索以某种客观事实为基础B、新闻线索的表现是简单的、零碎的、 不 完整的C、新闻线索具有突现性,稍纵即是逝D、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可信度不高2、新闻线索的来源:A、从上级领导机关和负责同志那里获取B、从编辑部获取C、从广大群众中获取D、从会议中获得E、从各种书面材料中发现F、记者耳闻目睹而得之3、新闻线索的处理:A、注重考证 B、尊重客观C、讲究时宜 D、合理安排三、做好采访准备:、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搜集相关的背景材料、制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 A、选定采访对象 B、选好采访角度 C、确定采访方式方法 D、确定报道的范围、重点、步骤和周期 E、 做好疏通采访渠道的准备、做好物质准备(采访工具、生活用品)四、开展采访活动迅速接近被采访对象(到达新闻发生现场)灵活运用各种采访手段搜集各种新闻事实材料五、考虑采写安排:、根据不同的新闻体裁的特点和要求来 搜集相关材料 消息:要素概括性材料 特写:集中表现某一片段,捕捉精彩瞬间 通讯:概括性材料细节矛盾冲突 采访记:现场气氛和原话 深度报道:大量背景材料、在采访中思考、提炼新闻主题并围绕 主题进行深入采访和补充采访第二节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难点:采访方法的灵活运用一、个别访问优点:灵活方便难点:善于抓要害问题和关键问题二、现场观察:优点:可以抓住具体的细节、生动的场景和现场气氛,获得第一手材料难点:眼见不一定为实三、召开座谈会:可同时听取多方看法,搜集各方面材料注意:1、根据采访任务的需要确定参加会议的人选和人数2、会前将座谈主题透露给与会者,让他们有所准备3、善于启发引导,牢牢抓住会议“缰绳”4、记者态度谦虚,不能自以为是,发号施令5、把座谈会和个别采访结合起来 四、参加会议:五、蹲点调查六、立体采访全方位采访、 上下结合、 点面结合、 今昔结合、 纵横结合、 多面开掘七、隐性采访:、 对先进单位(人物)进行检验性采访、 对配合不佳者的采访、 对阴暗面的采访、 对敌对分子和不法分子的采访、 对社会现象的体验式的采访注意:A、风险性 B、对敏感问题进行暗访时要增强自我防护 C、多观察思考,多分析比较,把事实弄清楚 D、最好把隐性采访和显性采访结合起来八、集体采访:、 合成采访、 联合采访、 新闻发布会:、事前做好充分准备、勇于抢机会,善于提出关键性问题、注意倾听善于从别人的提问和回答中抓取新闻素材、 现场会采访九、突击采访:沉着、冷静,处变不惊十、巡回采访思考与练习:1、新闻采访包括哪几个环节?2、新闻采访要做哪些准备?3、新闻线索获得的途径有哪些?4、新闻采访的方法有哪些?第四章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重点与难点:各种提问技巧的灵活使用目的与要求:掌握采访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提问,并把握各种技巧,灵活运用。第一节 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一、选准访问时机(不宜)、专心致志时、正处于连续性很强的工作中、思想情绪出现严重异常的时二、选好访问环境:、有利于谈话顺流直下,少受干扰、有利于采访对象触景生情、有利于表现新闻人物,烘托新闻主题三、重视“首因效应”、守时、守信、仪表风度得体大方、言谈举止自然庄重、热情亲切、 谦虚谨慎四、寻找共同话题:五、摆正双方的关系:平等、合作式的关系 谦恭不流于谄媚,庄严不流于傲慢六、穿插得体准确的形态语言七、穿插灵活的注意转换第二节 采访中的提问要求善问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一、提问要具体,力戒抽象笼统二、提问要简洁三、提问要自然四、提问要抓住要害五、提问要由易到难六、提问要有启发性七、提问时心理装着读者 华莱士:我把今天同你的交谈看成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象你这样的人物, 我们记者不太容易得到专访的机会. 邓小平: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华:我希望我们在一起的一个小时对你是有趣的. 邓:我这个人讲话比较随便,因为我讲的都是我愿意说的,也都是真实的,我在我们国内提倡少讲空话. 华:你有没有接受过一对一的电视专访? 邓:电视记者没有,与外国记者谈的比较长的是意大利的法拉琦. 华:我读了那篇专访,感到非常有趣,法拉琦问了你不少很难答的问题. 邓:她考了我,我不知道她给我打了多少分.她是一个很不容易对付的人.基辛格告诉我,他被她克了一顿. 华:是的,我采访过法拉琦,我也问了她一些很难答的问题. 看见柴静柴静把新节目看见当做自己的作品,而不是作业。她变得宽厚了。从时空连线的主持人到新闻调查面对面的出境记者,几年前,央视新闻评论部副主任陈虻说:“柴静离一个伟大记者的标准,还差一点宽容。“宽容是什么?”柴静问。“宽容的基础理解。” 看见在播出药家鑫这一期节目时,柴静的一个举动又引发争议:节目二分十六秒,柴静正采访受害者张妙的父亲张平选时,忽然传来一阵嚎啕大哭,是张妙的母亲。“为什么不进去劝劝?”柴静问。“不劝,劝也没用。”柴静起身,对着镜头说:“我去看看,我去跟她说说” 她示意摄像师留在原地。不要拍摄,采访戛然而止。进屋后,柴静把手搭在张妙母亲的手臂上。那时,她忽然问自己:如果这是二十多岁自己呢?不会做这个动作。也许手足无措,也许很“粗暴”的给对方擦去眼泪,嘴里不断说着:“不要悲伤,明天会更好”之类的安慰话。就像8年前新闻调查第二期节目双城的创伤所做的一样:对那个孩子说:“不要哭了,去洗个脸。”然后握住孩子的手,试图让他平静。再往深点想,20出头的柴静肯定端着摄影机闯进去,拍下母亲崩溃的画面,或等女人停止哭声后,继续追问采访。可到了35岁这个年龄,她想了想,放弃了。 刚进央视时,柴静一心想着建功立业。镜头前:她短发,双手紧紧握着话筒,对采访对象发出连环式追问人。她那时的确喜欢短刀相接的新闻江湖,因为痛快,因为年轻。有观众写信:“冷酷的东方时空,冷酷的柴静”。在镜头前,柴静极富表现力:拎着高跟鞋去追一个孩子,或屈身近前握住当事人的手。这一次,走进张妙房间后的柴静没有出现在镜头中;最终呈现的画面是张家门帘背后模糊映衬出的柴静拉着张妙母亲的剪影。再没有任何具象镜头,只听到女人断断续续的哭声。 “我不想消费这件事。进去只是私人举动。没必要在镜头前强调和夸张。”柴静说,“年轻时,总意识镜头在盯着自己,必须夸张行为,取悦谁,来完成任务。到了我这个年龄,已经知道有些人承受的东西是他人无力改变也无法体会的。唯一能做的是在得到别人的允许后,陪伴于此。跟你一起,试图感受你的感受。陪伴也在传达一种无能为力。对不起,没办法,只能感受。”看见制片人李伦说:“央视十年,柴静的变化不是颠覆式的,是成长式的,以前她锋芒、灵动,强调现场的激烈感,在看见,她变得更宽厚了。” 刚进央视时,柴静有争议。2003年非典,她采访一个白衣天使,打开门,跟摄像招了一下手,微笑了一下,走进去。编导叶山看到这个画面,觉得“柴静的微笑很小资,闪进去的动作像一片树叶,很飘。这种状态呈现在镜头前是一种倾诉者的姿态。时空连线编导包军昊回忆:“她总好像要去跟人谈一些情感方面的问题。我观察她更像一个夜间谈话节目主持人。” 进央视前,柴静在湖南主持一档名叫夜色温柔的本地夜间广播节目。大学本科,柴静在长沙铁道学院学会计,1996年毕业后,父母安排她回山西老家省铁十七局做会计。她不肯,执意留在湖南。每月300块钱,一半用来租房,骑车上下班,自己做饭。当年做主持,她不为赚钱也没想成名,只是喜欢这个行业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生命往来”。她还记得有听众给她写信,一个湖南大学的女孩:说有一天自己去打水,边走边听柴静的节目,发现平时特别讨厌的一个女孩也在听。那一瞬,她忽然理解:原来每个人都有相似的部分。 三年后,柴静当上了湖南文艺广播台综艺部副主任,有专栏,出过一本书,叫用我一辈子去忘记。这些年,有出版社找柴静再版这本书,被拒绝。柴静说:“看不惯那时的自己,太矫情。”1976年出生在山西的柴静,从小没见过蓝天,童年印象最深的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听闻某个相熟的人在矿下又出事了。她沉默寡言,识字早,却没书看,手边读物是父亲的中医书和批判胡风的文件。写作文惯以“平地一声惊雷,四人帮被粉碎了”开头。高中时,成绩平平。高考结束后,柴静报了长沙铁道学院,她回忆“走得很急,恨不得把过去都抛掉。” 长沙铁道学院报到第一天,柴静穿了一件夹克,站在校门口,想:“十年后学校会不会请我回来呢?”她不喜欢会计,笔记本上一边是经济笔记,一边抄着亦舒的言情小说。在一篇文章中,她拿朋友罗永浩和冯唐出来说事:“我十七岁,还在读汪国真的书,老罗已经写了个挺魔幻的尿床故事,投给收获,冯唐投的是少年文艺。”1999年,湖南广电的前同事拜托柴静为新节目新青年招募“一个性格激进的主持人”。久寻未果,柴静第一次走上电视。第一期节目,她戴着假发套,穿着红西装,双手紧紧握着话筒,陪当时还是诗人的沈浩波站在舞台上,大声朗诵“在通往牛逼的路上一路狂奔”。台下,一个同事悄悄提醒她:“要站成丁字步,(上镜)才好看” 新闻调查6年,柴静从一个夜间谈话栏目主持人转变为新闻记者。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调整。在湖南卫视,她的风格被定义为柔软、华丽。做新闻后,她喜欢带有攻击色彩的采访。新闻调查一期飞越的极限节目播完后,有评论描述柴静:“这个记者语带嘲讽,步步为营”。她茫然:“我哪里嘲讽了,我是很善良的人啊!”一次采访因污染而被查处的工厂负责人。被访者面对证据死不承认。柴静问:“你是说这个工厂没有违规超标吗?”“绝对没有。”“那我们坐在这里闻到的是什么味道?”“没有啊,我闻不到。”“你是说你闻不到吗?”“我的鼻子没有你灵敏。”柴静笑了一下,节目结束。 陈虻教育柴静:“当你知道现实的复杂性时,你不会轻易的褒贬。”“你二十多岁,还早着呢。三十多岁,你才知道,什么叫平实。”“文如其人,为什么不从做人开始?” “你认识问题的方法太单一,没逻辑。” 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觉得从头到尾都被挑剔:每天高兴不行,说没思考;不高兴也不行,说不成熟。她和陈虻吵,急了摔电话。“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 “因为这是我的生活” “可是你要成为一名伟大的记者” “我不要伟大。” 。 2008年汶川地震,柴静被派往前线,偶然碰到一家人,决定跟他们回家。没有通讯,放弃直播,主编在电话里问:“你想要做什么?”她第一次答:“不知道。”山中几日,有什么拍什么,没有就不拍。拿回来的素材没有连续的情节,只是每天的日常琐事。杨柳坪七日播出后,观众写信:看一遍哭一遍,平实的叙述和人文的关怀打动人心。央视的一个老人看过杨柳坪七日后说:“以前柴静是一个漂亮姑娘。她自己也忘不了这点。但这个节目,她忘了。她跨入成年了。” 柴静说:“从这期节目,我开始转变。以前会害怕发生什么。但现在却很踏实这种“不知道”的状态。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敬畏。那年,我三十二岁,经历过亲人去世,了解死亡,知道人都是怎么活过来的。经验告诉我:生活就像水,自己会长出来。你能做的是没有任何预设的放下,看着水流迎岸拍上。我更这种喜欢春雨绵绵的感觉,像人生一样,说服和解释,很累。”成为柴静李阳家暴事件后,看见采访了李阳和他的妻子。重播时,柴静窝在家里的沙发,以观众的角度重看,突然觉得不舒服。节目中,李阳问她:“你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女人,你也不可能兼顾家庭吧?”柴静答:“家庭应该有很重要的价值。” 回答当然没问题,观众也不觉得唐突。但柴静嗅到了“攻守”的气息。她觉得自己在那一瞬间“水花四溅”。柴静说:“李阳的节目我唯一不满的是自己不够宁静。我完全可以呈现我的生命,而不用带着一两分的激动。我不满自己有道德优越感,天然觉得爱是好的,同情是好的。可是,“善”不能强加于人的。强加的结果是普遍虚伪。” 范铭说:“以前柴静锐,节目目的性很强。这些年,柴静不评价任何人,不做简单的逻辑判断,她学会感受,试图呈现事物本真的状态。”问柴静为什么不离开央视?她答:“只有中央电视台能把根扎在中国最深层的土壤,能触及普通人的生活。” 她是真心喜欢这行。一年365天有200天在出差。去乡下,她闻见雨点子溅在土里的味道,冬天采访车陷在泥里,人冻得哆哆嗦嗦的,一抬头,她高兴:“满天星斗,亮得吓人啊。”柴静说:“现在是我最轻松舒服的状态。年轻时,觉得节目是作业,要做得漂亮。现在,看见是作品,工作对我也不重要,我不是以央视记者的身份与人交往。是以一个人的状态去跟人交往。有时想,自己真幸运。我怎么能这么幸福呢。然后又带着点傻乎乎的天真,觉得其他部分少给我点吧,这样我可以抱有这种幸福。不能奢求一个人可以匹配太多幸福。” 前些天,范铭拿到柴静对新一期节目解说词的修改意见:讨厌拔腿(批注)这样的词,拿去,太恶劣了;怒不可遏删掉,不要滥用形容词;我们纷纷我受够了这些小学生惯用语句。“好的文字,是要用来听的。说到底,是不装。写文章用副词、连词是想吓唬人。告诉别人,我成年人了,你们要重视我,其实是虚弱。我也是花了好多年才学会平常说话。”柴静说。 第三节 采访中的提问技法一、开门见山法:直截了当地从正面提出问题。适用于:1、记者熟悉的采访对象 2、领导、学者、名人 3、广播、电视的现场提问 4、突发事件的提问注意:A、可以用一些得体的语言 作铺垫, 但不宜罗嗦 B、沉着冷静、从容不迫 C、注意深入引导1、X市长,您好。明天上全省税法宣传月第一天,我们准备办一个税法宣传专题节目。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市政府在抓好税收工作,振兴我市经济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2、X教授,好久没见面了,您身体还这么硬朗!听说您最近完成的领导科学艺术已作为社科优秀成果出版,我们向您表示祝贺!今天,我们想请教这样一个问题:领导决策的依据是什么?3、您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什么?4、你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什么作用?二、反言激将法:1、激问:提出比较尖锐的问题,刺激对方 说出真实情况。2、错问:故意说出一个错误的结论, 迫使对方辩白,说出事实真相三、迂回包抄法:不是直接对准目标发问,先避开被采访对象最敏感或有压力的问题,而从对方容易接受的事物叹气,然后逐渐进入主题。适用于1、有顾虑、不愿谈的采访对象 2、不习惯接受记者采访,紧张、害羞, 不事张扬的对象四、层层逼进法:记者紧紧围绕采访主题,刨根问底、穷追不舍的提问方式。1、逼迫被采访对象承认(印证)已有的观点 2、帮助被采访对象将谈话内容步步深入五、抛砖引玉法:记者采访时,首先抛出一 个通俗的话题,引出对方谈出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个人意见,这是一种启发诱导式的提问技巧。1、要掌握一定的材料2、抛的“砖”要自然第四节 采访中提问的语言艺术一、语言艺术在新闻采访中的作用:、融洽感情的黏合剂、 新闻素材的挖掘机、 采访成败的显示仪二、语言艺术在新闻采访中的一般运用:、 态度坦诚、感情丰富、 话语亲切,多用尊称、 幽默风趣,寓庄于谐、 言辞准确,直截了当、 具体实在,通俗易懂三、语言艺术在采访中的特殊运用:1、反客为主2、 借题发挥3 、含蓄委婉4、宽泛模糊中奥两国虽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有着长期交往的历史,中国一贯重视同奥地利的友好合作过去,你们厂经济效益不好,不少职工想调走,有的人想停薪留职,近年来,厂里改造了很多设备,引进了一批技术骨干,厂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思考与练习:1、如何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2、提问的具体要求有哪些?3、采访提问有哪些方法?4、语言艺术在采访中有哪些特殊的运用?5、自选两个采访对象,分别围绕一个主题对其进行提问采访,设计5个左右的问题,至少运用两种提问技巧。如果非公众人物和公共事件,要交代背景。第五章 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重点与难点: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注意事项目的与要求:明确观察采访的作用, 掌握观察采访这一重要的采访方法 第一节 观察采访的作用、有利于获得第一手材料,增强新闻 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有利于记者获得现场感受和切身体会, 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 有利于采写“视觉”新闻,克服新闻报道 “假、大、空”的弊病、有利于通俗地解释复杂的事物和专业 知识,增强报道的可读信、有利于鉴别新闻新闻事实的真伪, 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第二节 观察的方式方法一、 观察的方式:、 旁观式观察、 隐蔽式观察、 体验式观察二、注意事项:1、选好观察的位置和角度:能见度好, 适宜的视角2、把粗看和细察结合起来3、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4、把现场观察与背景资料相结合5、把观察和其他采访手段相结合第三节 观察的主要内容一、观察新闻现场的典型环境、 典型的生存、生活环境、 生动的现场情境二、观察新闻事件的完整过程三、捕捉生动的有特点的细节四、观察新闻人物的外貌神情五、观察新闻人物的语言动作思考与练习:1、观察有哪些作用?2、观察要注意哪些事项?3、观察的内容有哪些?第六章 新闻采访的其他技巧重点与难点:记录的内容、 座谈会的技巧目的与要求:掌握记录,开座谈会等几种常用 的采访方式,并能在采访中实践一、 记录:1、采访记录的方式:A、 心记: 有利于边听边记边思考 边观察边思考; 注意抓紧追记B、 笔记:要求快捷、准确、全面C、 录音机记录:结合了笔记和心记的优点 a、不利于谈话的深入 b、依赖一定的设备 c、环境要安静,口齿清楚 d、增加了整理的工作量适用于采访政治性、政策性较强的稿件;一些重大活动;比较棘手和复杂的事件。2、采访记录的内容:A、 关键性的材料:要点B、 容易忘记的材料:人名、地名、 时间、数字、专业术语等C、 有疑问的材料D、 有特色的现场材料E、采访对象个性化的语言和思想F、 记者自身的感受和联想3、记录的注意事项:A、 善于倾听B、 笔记的行与行之间多留白C、 尽快进行追记和整理D、 定期对采访记录进行分类和整理二、召开座谈会:、 作用:、节省时间、相互启发、及时验证、 技巧:、事先通报主题、精心选择座谈人员(代表性、知情)、不要轻易下结论 D、善于捕捉新闻线索思考与练习:1、采访要记录哪些方面的内容?2、召开座谈会应注意哪些事项?第七章采访的后期工作重点与难点:材料的验证和多余材料的整理目的与要求:掌握采访后期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一、 注意深入采访:、 悉心抓特点:、看准形势抓特点、通过比较抓特点、选择角度抓特点、 悉心抓本质、 克服思想弊端:、盲目自满、追求数量、怕苦畏难、先入为主、轻视理论二、 仔细验证材料:、 智力验证、 实践验证三、迅速整理笔记:、 通读笔记、 标出重点、 分门别类四、积累多余资料:、作用:、有利于了解过去、指导现在、预测未来、有利于使你的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有利于记者产生联想,获得新闻线索、原则:、指向原则、优选原则、价值原则、求新原则、持久原则 思考与练习:1、怎样进行深入采访?2、 积累多余资料的原则有哪些?第八章 新闻采访的重点重点与难点:新闻采访的内容目的与要求:让学生掌握新闻采访的 内容,自觉地将注意力放在这些方面一、抓新动向:、 政治新动向、经济新动向(市场物价金融股市外贸)、社会思想新动向 (思想观念、社会传闻)、 国际新动向二、抓新事物:、 要善于发现新事物、 要敢于支持新事物三、 抓新成就:、 以小见大、 以大见大、抓第一个、抓特点、抓报道时机、抓后续报道四、 抓新风尚:(好思想新关系优秀品质美德)1、同中求异,异中见新2、抓树新风的典型3、用对比的方法五、 抓新经验:、发现新经验 (时代感强、针对性强)、传播新经验(经验创造者、经验接受者)注意:经验报道既要理论化,又要通俗易懂六、 抓新人物(先进人物)1、要识别真伪2、要有典型性、针对性七、 抓新问题:1、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新问题2、对生活具有影响的新问题3、对社会具有警钟意义的新问题思考与练习:新闻采访应重点抓哪些方面的问题? 下篇 新闻写作学第九章 新闻报道体裁重点与难点:新闻报道体裁的种类目的与要求:掌握新闻报道的体裁和分类依据新闻体裁:新闻报道、新闻评论一、 新闻报道的体裁:消息、通讯、述评新闻消息、通讯、特写、深度报道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共识与力量 从2012年两会看中国未来走向举国关注,世界聚焦。在5000多位代表委员连日的审议讨论、激辩思考中,在会内会外民意的互动和交流中,一个声音越来越响亮抓机遇、促改革、谋发展。这是两会凝聚的共识,这是全国人民的心声,这是预示中国未来走向的鲜明信号。 一种意识更加迫切在应对挑战中抓住机遇,在全球变革中用好机遇,在稳定和谐中创造机遇去年来北京参加两会时,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的头衔还是“河南辉县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而今年已变成“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寨,坐落在距北京600多公里的太行山深处。仅仅6年,这个昔日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如今户户住上两层小楼,家家有自己的产业,人人成了股东。 “几千年的小山村变成新农村社区,祖祖辈辈想都不敢想,在我们手上实现了。这一方面靠努力,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机遇。”裴春亮说。 而今年两会上,这位裴寨新村的领头人仔细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又发现了新机遇“提高小麦、稻谷收购价,推广农业科技,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些举措既有真金白银,又有政策空间,多大的机遇啊。” 5日晚上,他激动地给村里两委班子和村民打电话,一条一条地分析报告,从中寻找裴寨发展的新机会。 “电话整整打了一小时四十分钟,耗光了两块手机电池。”裴春亮说,“乡亲们都盼望我回去和他们好好谋划。这么好的机遇,抓住了是功臣,错失了就是罪人。” 历史的长河中,个体的机遇,从来都是国家和民族总体机遇的缩影。当时光的列车驶进2012年,中国发展又处在一个关键节点: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已经过半,前半段“赛程中”,从乡村到城市,从个体到国家,一扇扇机遇之门被打开,紧紧抓住机遇的中国人,不断创造发展奇迹:中国经济实现年均10%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居世界首位。 与此同时,困难和挑战迎面而来环顾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主要发达经济体仍然深陷泥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审视国内,经济增长下行与物价上行压力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缓解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 “我们还有没有机遇”,“还有多大机遇?”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两会内外,“中国机遇”成为人们关注、讨论和思考的话题。 “从发展的要素看,中国潜力巨大。只要发挥出来,足以支持我国经济20年快速增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基于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定量分析,拿出一份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账本”支撑中国发展的内需潜力巨大。单从城镇化来看,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通常达到70%才稳定下来,而中国的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0%。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增加1000万城市人口;而每增加一名城市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至少需要10万元。这还不算变成城镇人口的消费升级。 中国有110多万亿元银行业总资产,有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巨额的民间资本。“钱袋子”很充盈。 中国申请专利数量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申请的国际专利数量可能赶上或超过美国,蕴含着自主创新的巨大技术潜力。 中国农业劳动力还有2.8亿。发达国家1个劳动力可以耕种几百上千亩,如果我们平均1个劳动力耕种6.4亩,18亿亩耕地几千万农业劳动力就够了,至少还能转移2亿劳动力。土地还有巨大潜力。全国城乡建设用地22万平方公里,镇村占1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3亿亩土地。根据村庄整治经验,整治后可节约出50%的土地。 历史发展证明,抓住机遇,就能争取主动,赢得发展;丧失机遇,就会陷于被动和落后。失去的将不仅仅是时间和财富,也可能是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尊严。 “在当代中国,稳定和谐是最大的机遇。”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教授胡鞍钢认为,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不仅能创造巨大的机遇预期,也是实现一切机遇的基础。反之,社会大局不稳,已经抓住的机遇也会失去。 “经济上不能大起大落;政治上不折腾;社会上不折腾;生态上不折腾;国际上不折腾别人,别人折腾我们要理性回应。”胡鞍钢说,“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守住这五个底线,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创造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 “今天我首先来谈谈改革,这也是很多记者让我回答的问题。”9日下午3时,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经济界别的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学家厉以宁第一个发言,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和厉以宁委员一样,两会期间,改革成为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中出现频率最高、触及面最广的话题之一。 “现在评审太多,比如科技项目、建设项目、人才计划、某些奖励大家都把心思花在争取项目上了,很累,也容易形成不良风气。”全国人大代表、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萍呼吁,“大学很希望推进改革,改变资源配置方式,让大学真正安静下来,教书育人做学问。” “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70次改革。改革就是要有政治勇气,下定决心。要想找一个所有人都赞成的改革是不可能的事情。经过充分论证后,多数人认为正确,就是下决心的问题了,下决心后改革是可以推进的。”郑新立说。 破解难题,需要更科学周密的谋划和设计 “30多年前的改革,无论是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改革还是股份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由民间自发、自下而上式的改革。”厉以宁说,“今天的改革,更需要的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这就要求改革的决策者要具备战略家的眼光,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将整个战略布局做得更好。” 破解难题,需要更清晰的路径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价格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理顺五大关系,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处理好这五大关系,体现了顶层设计的思路。”吴焰说,“核心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共识已经凝聚,动力不断积蓄,路径更加清晰。 一条道路更加清晰用科学发展破解“发展瓶颈”,避免“发展陷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0.5个百分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数字,两会期间吸引了海内外关注的目光。 政府工作报告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定为7.5%,这是8年来首次低于8%。 站在更宽广的历史背景下审视,GDP增速只降半个百分点,绝非无关紧要,在发展的坐标上,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中国走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 在厉以宁委员看来,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有四大区别:传统发展观重物轻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传统发展观重生产轻生活,科学发展观生产是为了人,人不是为了生产,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传统发展观只重视GDP、GDP至上,科学发展观认为GDP是重要的,但绝不唯GDP是从,总量固然重要,结构更重要,增长是有质量的;传统发展观不重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视社会的可持续性,走的是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之路。 在59岁的农村妇女辛喜玉眼里,科学发展就是她正在做的“清洁养殖、清洁种植、减农药、减化肥”。已经当了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她,来自湖北丹江口市丹赵路办事处茅腊坪村三组。为建设南水北调库区,当地老百姓忍痛放弃了不少好田好地。库区既要发展,还得保持环境,不污染水质,怎么办?反复谋划之下,辛喜玉承包了几百亩荒山种核桃树,在林间养土鸡。鸡粪进沼气池,不污染地面;沼气做饭,沼渣肥地;沼液用于给核桃树打虫子。 “化肥农药都不用,去年光这一项就省了6万块钱。”辛喜玉说,她正在推广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既为保证一湖清水进北京做贡献,又让大家都能富起来。 一位农民的生态实践,折射出国家推动发展转型的现实图景。 走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 “下一步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转型。”郑新立说,“要调整需求结构,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第三产业;要调整要素结构,通过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来推动经济增长;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来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内外经济关系,由引进来为主转变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走科学发展之路,必须更加凸显“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更需要妥善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征地拆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道德诚信等方面问题还很突出。”吴焰委员说,“解决这些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更需要科学发展,真正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和目的,解决好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保障好基本民生,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走科学发展之路,必须由“单向推进”走向“整体协调” “一条腿再长,也走不好路。要改变单纯发展经济的思路,下大力气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胡鞍钢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浩荡春风中,承载亿万人民心声和嘱托的两会胜利闭幕。再过几个月,我们将迎来又一次盛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抓机遇、促改革、谋发展从两会凝聚的共识出发,中国必将迈好稳中求进的步伐,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坚定地奔向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1、 消息: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A、 动态新闻:时效性最强B、 综合新闻:点面结合2、 深度报道:A、 解释性报道:侧重揭示和说明新闻事实的原因和结果B、 述评新闻: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进行分析和评说叙利亚局势尴尬僵局仍将持续 因陷入深度“国际化”,叙利亚政治动荡的“革命性”正悄然发生变化,即国家政权更迭的主导权或将不在本国民众手中,而是由外国操控。种种迹象显示,在强大的“外力”(美欧、阿盟等)推波助澜之下,持续动荡的叙利亚局势险象环生,危机四伏。不排除未来叙内部因素(如军队、复兴党高层等)在高压下骤然生变,反对派则在外部支持下羽翼逐渐丰满,反对派武装由弱变强并与政府军势均力敌,从而增大滑向内战并最终招致外来军事干涉的可能性。 首先,在目标上,无论是美欧、阿盟、还是叙反对派主流,推倒巴沙尔政权的心意已决,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对巴沙尔政权采取的修宪并交由全民公投等“改革”措施嗤之以鼻。在强大利益集团裹挟下,且不说巴沙尔仍掌握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单就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和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场的“前车之鉴”,就使巴沙尔难以痛下决心拱手交权,而是要千方百计“死抗到底”。可见,对立双方矛盾尖锐,难以调和。其次,在手段上,在阿盟力促“阿拉伯框架”内解决叙问题难以奏效、以“也门模式”为基点的涉叙决议草案在联合国安理会遭到否决后,美欧迅速推出在安理会框架外解决叙问题的“B方案”。 反观俄罗斯,尽管目前仍摆出“死保”巴沙尔政权的架势,但实际上,俄一直也没有放弃“两面下注”,即在反对通过制裁、强制推翻和军事干涉叙现政权的同时,也与叙反对派保持接触。再者,其实俄罗斯的真正心思并不在于维护巴沙尔政权,而是要争取对叙利亚变局的主导权,达到确保俄在叙利益之目的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只有在叙利亚内部条件(如军队高层哗变、阿拉维派内讧、复兴党高层分裂及叙国内外反对派强大到足以与现政权分庭抗礼等)成熟时,美欧等西方大国才有机会乘虚而入,促使叙利亚政局发生实质的、戏剧性变化。在此之前叙利亚局势只能是目前这种尴尬的僵局。3、 通讯:特点:A、新闻性:真实时效 B、文学性:写作手法 C、评论性: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A、 表达方式:消息:叙述; 通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B、 时效性: 消息:强; 通讯:稍弱C、 结构:消息:程式性强; 通讯:没有固定格式D、 篇幅:消息:短小精悍; 通讯:一般较长通讯的类型:A、 一般纪实性通讯(人物事件工作风貌)B、 新闻故事C、 访问记D、 散文体通讯4、 新闻特写:二、 新闻报道体裁的分类依据:1、 表现手法:消息(叙述) 特写(描写) 深度报道(叙述为主,说明、议论为辅) 通讯(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2、 口吻与人称3、 结构布局思考与练习:1、新闻报道的体裁有哪些?2、指出通讯与消息的区别。第十章 新闻主题与材料重点与难点:主题的提炼,材料的选择目的与要求:掌握新闻主题的特征和提炼方法,掌握新闻材料的选择标准第一节 新闻主题一、 新闻主题的含义与特征:1、新闻主题是观念性与客观性的统一A、先有事实,后有主题B、新闻主题受人的思想认识的影响和制约2、新闻主题基于事实,高于事实3、新闻主题集中明确二、 新闻主题的选择与提炼:1、 根据所掌握的材料,选择合适的角度, 确定新闻主题2、 深入挖掘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时代精神 来提炼主题3、兼顾读者的阅读心理,但不能一味迎合, 要注意正确的导向4、见微知著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意义重大 的主题5、 对比联系,追根溯源纽约时报四川地震报道主题设置:5.125.141灾情及有害影响2 善后报道3 地震对中国发展的影响4 灾情反思的报道5 中国军民如何抵抗灾难的 报道6 各地的支援脑往高处想 脚往低处走 第二节 新闻材料一、概念及种类第一手材料(原始材料)第二手材料第三、四手材料二、 新闻材料的鉴别:1、新闻来源2、 材料的性质3、 材料形成的时间4、 材料产生的原因与条件5、注意对同一内容不同材料的比较分析二、 新闻材料的选择:1、 选择真实明确的材料2、 选择新闻价值大的材料3、 选择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4、围绕新闻主题选材5、选择新颖、生动有特色的活材料思考与练习:1、新闻主题有哪些特征?2、怎样提炼新闻主题?3、新闻材料的选择有哪些标准?我国7月1日将进行闰秒调整:7点59分将延长1秒中广网北京3月17日消息(记者王宇)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近日宣布,我国将在北京时间7月1号的7点59分59秒和全球同步进行闰秒调整,届时会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闰秒调整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解释说,闰秒调整是因为原子时与世界时之间,存在着微小的差异。朱进:我们现在的民用时间标准,叫做协调世界时,这个时间标准是和地球自转有关系的。而我们同时还有一个时间标准,叫做原子时,原子时和地球自转没关系,完全是按照原子钟这么走来定义的。现在由于地球自转有长期减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时间系统就会出一个差异。回应:确保稳定供应广东江苏浙江民众抢购碘盐稳定供应朱进表示,闰秒调整对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不会产生影响,更不会出现千禧年千年虫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CAD图纸下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