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学生应该怎样写作文在语文学习上,最让学生头疼的莫过于写作文了,许多中学生都怕写作文。他们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罗罗唆唆写一大堆废话,或者是文不对题,南辕北辙。虽然现在指导写作的文章有不少,但是他们看了也是不得要领。归根到底,就是这些文章谈的都是一鳞半爪,学生今天读一篇应该这样写作文的文章,明天又读一篇应该那样写作文的文章,很难融会贯通。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的这篇文章,就写得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如果中学生看了后,能对作文的结构有个大概的了解,知道写作文应该从哪里下手,怎样去写,目的也就达到了。那么作文应该怎样写呢?第一步,确立中心思想。什么是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其实就是作者写作的动机,也是作者在写作时对写作对象所持有的感情:是爱还是恨,是赞成还是反对等等。任何人都是有感情的,有了感情就想抒发出来,而写作完全就是为了抒发感情,因为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就写起文章来,都是受到了刺激或者有了某种感受某种想法才开始动笔的。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就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高度热爱和赞扬之情;硕鼠则显示出了作者对统治者不劳而获且又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强烈不满。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文中的一切都要为它服务。文章如果少了它,就等于人没有灵魂,就等于一串珠子断了线,作者写这篇文章就等于白写,这就是中心思想的重要之处,因此,文章不能没有中心思想,当然,除了某些应用文之外。所以,中心思想的确立是最重要的,应该放在写作的第一步。只有确立了中心思想后,才能进行下面的工作。然而,对于中学生来说,确立中心思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方面,作家倒是比较自由,比较容易的,因为他们有某种感情就可以写,没有就可以不写,所以他们在动手写作时,素材早已积累很多了,感情也已酝酿很久了。而学生都是命题作文(不给题目,只提供素材的也算在此列),困难相对就大多了。因为学生拿到题目后,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感情要现培养,材料要现抓,短时间内要完成这些工作谈何容易?而如果没有充足的素材有力的素材,哪有强烈的思想感情?没有强烈的思想感情,又怎么能写出好文章?那些本来就持有与题目要求相反态度的学生,要想写好,就更困难了,因为他们尽要说违心话,要现造假素材。可见,平时多积累各方面的素材是多么重要。对于命题作文,还有一个很困难的事,就是有些学生对中心思想不能把握准,还有的干脆就不知道去确立中心思想,这个困难如何解决呢?关键是要好好分析题目。对于给定的题目,可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已经指定了明确的中心思想;一类没有指定,必须自己确立。对于第一类,正确地把握住所给定的中心思想是关键。在这类题目中,修饰词往往很重要,不能忽视。例如,记一次有趣的活动这个题目,重点应该放在“有趣”上,“有趣”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这次活动有什么趣,作者必须重点写。除了修饰词之外,中心词在有些题目中,也得非弄清楚不可。例如,我爱小花猫和可爱的小花猫这两个题目,虽然都有一个“爱”字,两个题目乍一看差不多,但是中心思想不一样。第一个题目的主要对象应该是“我”,中心思想应该是“我爱”,重点应该写我是怎样爱小花猫的,例如怎样逗它玩,怎样给它洗澡,怎样给它治病,小花猫的可爱之处应该略写。而第二个题目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小花猫,中心思想应该是小花猫的可爱,重点应该写小花猫是怎样的可爱,例如长相漂亮,动作好玩,忠于职守。对于第二类题目,先确立中心思想是关键。这类题目往往只给出写作对象,没给出明确的中心思想,所以,拿到这类题目后,首先应该确立中心思想。例如,记一堂语文课就属于这类题目。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一堂语文课,写作对象给我们了,可是没有给定中心思想,这就要自己确立。你对这堂语文课是喜欢的,还是厌恶的;它是有趣的,还是有教育意义的,使你受益非浅,还是很糟糕的,这就要靠自己先确立,然后才能动笔。但是,有些同学一看到题目,丝毫都不假思索,根本就不知道确立中心思想,立即写起来。从老师一进教室写起,一直写到下课,其间写到老师讲课是多么吃力,多么详细;学生听课和做练习是多么认真,多么刻苦。当中还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能做到前后呼应,点面结合,详略搭配,乍一看写得实在是太好了,而其实呢,它只能算是流水帐,因为它没有中心思想。要知道,这堂课,既然值得你记,多长时间一直念念不忘,肯定有它的特殊之处,要么很幽默风趣,要么很有教育意义,使你受到很大教育,要么很糟糕等等,写作时,应该围绕其中一方面来写才行。但是,上面同学所写的那篇作文,让人看起来却仅仅是千堂课万堂课中极普通的一堂课,根本不值得一提。然而,如果把这样的文章放在小学作文里去,就能算是好文章了,因为小学作文不要求有中心思想,只要会简单的描写和叙述就可以了。第二步,选材。确定了中心思想之后,就要想方设法选择一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不是无中生有,这就是选材。选材其实也是酝酿思想感情很好的方法,因为通过选材,你的某种感情可以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甚至由那一方(例如反对方)转到这一方(例如支持方)。要选择哪些材料呢?这当然要根据中心思想来决定。不管是写景的、状物的,还是说理的、叙事的,只要对中心思想有支持作用就能选,没有这个作用就不能选。例如说,写一篇我的学校,应该选哪些材料呢?写学校,无非是从环境、人物及发生过的有影响有意义的事件等几方面来着手。然而,环境、人物及事件等都有好有坏,究竟是选好的,还是选坏的?这就要看你对学校的态度了。如果你喜欢这学校,那么你必须净拣好的,让你自豪的来写。如写校园是多么整洁美丽、教学设备是多么先进、老师是多么和蔼、同学们是多么团结、某年曾发生过一件什么样的好事。如果你厌恶这学校,那么你就尽力施展你败坏的本领好了,可以写校舍破败不堪、厕所里蝇蛆成团、老师蛮横无理,同学们勾心斗角、某年曾出过一件什么样的丑闻等,写这么多还不能让你解恨吗?再拿鲁迅的小说故乡来作个例子。故乡写于20年代初,中心思想(也就是写作目的)是抨击当时的黑暗统治,所以在这篇小说里,作者通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展示了故乡二十年来由可爱到可憎的巨大变化,让人一看,自然而然就对当时的黑暗统治痛恨入骨,唤醒人民去摆脱黑暗,“适彼乐土”。在描写二十年前的故乡时,作者选择了自己富裕的家境、月下西瓜地的美景、难忘趣事、活波可爱的少年闰土、漂亮的青年杨二嫂等材料;在描写二十年后的故乡时,则选择了自己破落的家境、枯草破屋、可怜愚昧的青年闰土、丑陋贪婪的中年杨二嫂等材料。这两个例子说明,选材一定要根据中心思想来选,中心思想一旦确定,就要选择各方面的材料来为它服务,而且应尽量从多方面来选择。但是,这不等于说材料选得越多就越好。这就牵扯到了选材要遵守的另一个原则:同一方面的材料应精练,应有代表性,忌重复。有时候,关于某方面的材料可能有很多,是不是都选呢?例如,在写我的学校时,在人物方面,有很多优秀老师,是不是每个都写?没有必要,一是因为文章的篇幅有限;二是因为选多了就等于叠床架屋,实在没意义。所以,只要把其中最优秀,最有代表性,最能突出写作对象特色的选出来就可以了。例如,要写我的学校这篇作文,学校里有三个池塘,都很美丽,是不是要把这三个池塘一个个都描写一遍呢?这就显得太罗嗦了,让读者感到厌烦,因为这毕竟不是画地图,也不是写说明文。所以,只要拣其中最美丽的一个或最有我的学校特色的,其它学校都没有的一个描写一番就足够了,或者把三个池塘的优点都集中在一个上写也可以。再例如,要表现某人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虽然他一生中做过很多好事,但是只要选择几个典型的即可。故乡在人物方面的刻画上,在正面描写上也只选择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做代表。第三步,编排顺序。珠子往线上穿,要一个一个地来,同样,材料运用到文章中去,也要分个长幼尊卑。但是,刚选择好的材料,通常是杂乱无章的一大堆,是不能直接搬到文章中去的,必须对它们进行整理,即给它们分类、编排顺序等,其中编排顺序最重要。一篇文章,如果顺序安排得适当,就不显得凌乱,最起码让人容易看懂。如果顺序不当,那简直就成一团糟了,让人摸不着头脑。什么样的顺序才算适当呢?记叙文一般以时间或空间的连续变化为顺序,如雨中登泰山就是以空间的连续变化为顺序的。说明文一般以物体的自然构造为顺序,比如从外到内,从上到下。论说文一般是按照由浅到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写作文除了要讲究顺序之外,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重要问题就是“过渡”。当从一类材料写到另一类材料时,为了使读者不感到突然,能弄明白两类材料之间的联系,中间通常要用“过渡”把它们衔接起来,这就好比电焊。过渡自然的文章,可以让人读起来一气到底,觉不出有丝毫的断点和接痕,就象摸一根滑溜溜的无缝钢管一样舒服;而过渡不好的文章,感觉上就象摸一根竹竿,疙疙瘩瘩的,让人难受,有时甚至不能让人理解。例如,在雨中登泰山里,当作者写到抵达“岱宗坊”时,接着写到“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这句话就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它把“虬在湾”和“岱宗坊”顺理成章地联系起来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作者的游览路线,即使从来没到过泰山的人,也能从只看出泰山的风景结构。如果把这句话去掉,味道就变了,给人的感觉就象作者会“云里翻”,一个跟头从岱宗坊翻到虬在湾,究竟岱宗坊和虬在湾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读者就弄不清楚了。上面说的是关于写作的几个基本步骤,如果中学生能严格地按照这几步来练习,定能收到很大的效果。然而,这还不等于就能把文章写好了,这是相当于搭了一副干巴巴的骨架而已,要想使文章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还必须在整体的布局上(例如,何时该呼,何时该应;哪里该描写,哪里该叙述;哪里该详,哪里该略)、表达手法的运用上(何时何处该用何种手法才最能说明事理、最能表达自己的心情等)、语言的锤炼上(语言要贴切、流畅、精练、幽默、富有变化及感染力等)等方面多下工夫才行,这正和大楼建好主体之后,还要经过装饰才能美观一样。还以故乡为例,它在对现实风景的描写上,仅用寥寥数笔“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就把故乡那种凄凉的景色,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自然而然地活生生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这真是略得恰到好处,不愧为大手笔,因为令人厌烦的东西,谁都不愿意多看一眼,细说又何从谈起?然而,这些毕竟都是写作的较高境界,初学者不必刻意追求。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光靠自己的努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和训练。但是,在这方面,许多老师因为不得法,就感到有力无处使。我根据上面的写作要求,想了一个我认为比较不错的方法,在此奉献出来,权当是一块引玉之砖了。首先,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上面所说的几步来写作。即在每个题目之后,在正文之前,必须先写出中心思想,列出选择的材料,然后才能开始写作。其次,采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战略方针。即不要求学生写得多,只要把一篇写好就行。收到学生的作文后,老师应先从上面要求的步骤来评判,看是否中心思想明确,选择的材料及安排的顺序是否合适,过渡是否自然等等。如果这些都合乎要求了,就判为及格。然后再从较高要求上看,看语言是否精练、表现手法是否恰当等,如果这方面也可以,就判为优。凡是及格的学生都可进行下篇的训练,凡是不及格的学生,给他们指出缺点后,应再让他们重写,一遍不行,两遍。虽然这和以前的私塾教学很相似,但是保证很有效。通过这样反复地训练,许多原来瞎写一气的学生都能摸出写作的门道,不会被优等生撇多远。大家都听过达芬奇画蛋的故事。达芬奇初学画画的时候,并不是贪多,什么都画,而是只画鸡蛋。等把一样鸡蛋画好了,就能摸出画画的诀窍,把其它的都能画好,所以写作文也不要贪多,能反复把一篇写好,就能明白写作的门道,一好百好。当然,这也要求教育部门要配合,不要强硬规定一个学生一学期必须写多少多少篇。向名篇佳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又一个好方法。在课堂上,每当遇到好文章,有特点的文章,老师都应该先让学生来分析、评论,先看中心思想是什么,然后看大师是怎样选材、用材的,是怎样造句的,是怎样过渡的,是怎样安排顺序的,并体会文中每一句、每一字的奥妙,这样做,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帮助,而且还能提高他们分析文章的能力,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不说是一石仨鸟的好办法。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信息时代的载体,承担着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作用。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任务,“字、词、句、篇”的语文学习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课本)完成的,程度上渐进加深,范围上逐层加宽,内容上逐步加多,从而形成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性、系统性、科学性,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的能力和水平将伴随学生终身受益,因而人们普遍关注作文的水平,中学生如何写作文?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永恒的话题。根据新大纲、新教材的要求,题目共分为四类:一.命题作文。二.给材料作文(1.读后感、2.小小说、3.科普说明文、4. 议论抒情类文)。三.话题作文。四.看图作文。下面按类别给予辅导。第一讲 中学生如何提高作文水平 中学生如何写作文?中学生如何提高作文水平?许多学生和家长在苦苦的寻求答案,许多学生和家长在苦苦的探求出路。中学生如何写作文?如果仅从审题上,或从结构上,或从语言上,或从篇章上,去指导学生学习写作,并没有抓住提高作文水平的根本,并不能解决学生作文时的困惑。积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不断练笔的过程中,应抓住根本,重视如下训练: 感悟是关键: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进行的,学生的作文又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运用的。考察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学生自身的语文程度至关重要。学生作文时笔下的文字,要凭借学生自身的感悟去判断、去分析、去理解、去选择。语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有了较强的语感,读,则能感受语言所表达的丰富内涵,较充分领略遣词用语联句。写,则能为自己的思想捕捉到生动的词语,恰当的句式,恰如其分的表情达意。学生的语感能力在作文时是关键。学生的悟性来源于实践,有了知识的基础,多动手、勤训练,判断能力就会加强。学生的悟性来源于语言表达的体会,作文、阅读等语言训练,学生的体会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了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抓住关键,适时训练,水平能力,提高明显。 体验是条件:学生的作文是学生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知识积累的总体现,也是学生生活经历、体验实践的总检测。对学生而言,没有积累就没有提高,没有运用就没有进步。学生作文的过程,在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的前提下,必须依靠学生自己积累的“体味”、体会”、“体察 ”的经验。我们要教给学生怎样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爱生活,投入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学生作文的必要条件。生活就是这样,面对高山有人看到的只是一堆黄土,而有人就能吟出“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的诗句,就能树立“可上九天揽月”的理想。 阅历是保证:学生作文的命题面是很宽的: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有中国的又有外国的,有课内的又有课外的,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有抽象的又有具体的,有自然的又有社会的;学生作文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命题的又有半命题的,有供材料的又有看图的,有话题的又有读后感的。学生如果没有阅历的储备,肤浅的阅历,是无法完成高中作文的要求的。高考作文题是话题形式,话题宽泛,见解独到,观点新颖,没有丰富的阅历怎么能行?联系实际,反映现实,挖掘主题,没有丰富的阅历怎么能行?学生作文出现的东拉西扯,堆砌文字,“字不够事来凑,理不透人来够”的弊端,缺乏文章的哲理性、逻辑性、思辨性,究其根源是学生的阅历水平还没有达到。学生的阅历来源于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来源于语文学习的长期积累,来源于教师的潜移默化。指导学生写作,就要切实帮助学生,精心培养学生,积累厚重的阅历。 思维是根本:作文是表现学生的思维的能力和水平的,思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思维的差异则直接表现为结果的差异。面对作文考试的结果,家长说太粗心了,学生说太紧张了,实际是学生维的差异,思维的不严谨、不严密,必然出现作文中的败笔和破绽。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是作文成败的根本。我们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我们要特别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发现学生的思维潜质,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多种思维的方法:求同思维,(集中思维)这种思维可从众多信息,众多的资料中,筛选、归纳、提取逻辑的结果。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又称分散式思维,这种思维具有广阔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得出正确的答案。逆向思维,(逆向求异)可另辟蹊径,从一般看法中得出相反的结论。教会学生多种思维方法,还要教给学生面对考题如何进行思维,思维的角度,思维的层次,思维的步骤,学生处在积极的思维、理性的思维中,结论的推断往往就是准确的。思维如果出现偏差,就会出现2001年高考作文中部分学生误“把忠诚当诚信”,大谈如何忠诚,曲解了诚信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就会出现2000年高考作文中,部分学生狭义的理解题意,作文中批判地说:高考题第一卷题答案是唯一的,而作文又让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简直是不可思议,此次考试应该作废。可有的考生就能从“认识世界的多样性”,“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讲究包容性”,“承认差异性”,“尊重和发展个性”,“鼓励创新性”,“增强批判性”等多角度写文章。作文可以考查出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思维的能力和水平是作文成败的根本。第二讲 命题作文如何写 命题作文是一个传统的作文训练和作文考试的方法。高中阶段一般采用老师出题或学生自己出题的办法,学生按照自己对这个题目的理解去写文章,能反映出学生语文学习的程度和实际水平。一个切中要害的作文命题,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它能打开启发学生心灵的窗户,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如几年前,我们在白银地区“铜城杯”作文竞赛时的命题作文假如教师的脚步根的联想,由于命题切中了学生的要害,学生对熟悉的、了解的生活,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学生的思绪纵横驰骋,主旨高远,文笔洗练,比赛大获成功。 面对着世界风云的变幻是一个综合考察学生全面素质的作文题。世界风云有何变幻:中国申奥成功;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举办;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足球冲出亚洲;“9.11”事件;“巴以冲突”学生必须有宽阔阅读面,了解世界风云的变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回避是回避不了,只能面对,怎样面对?没有政治理论基础,可能把中国入世后,形成的冲击(个别工厂破产,部分工人下岗),一叶障目,不知如何下笔?没有文学修养,怎样布局?怎样谋篇?可就驾驭不了,无法表情达意。我最喜欢的几条广告的原因、对“追星不成反自杀”的看法是贴切学生实际的命题,对于铺天盖地的广告,对于盲目的追星,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应从以下入手: 1确定文章的体裁:写什么文体?记叙文有记叙文的行文思路,议论文有议论文的行文思路,抒情散文有抒情散文的行文思路,如何构思行文,确定了体裁,就解决了“得体”的问题。 2 确定文章的范围:可写的事很多,可说的话很多,应该写些什么?确定在那个范围,下笔前务必心中有数,如:是写不喜欢的几条广告?还是写喜欢的几条广告?还是写喜欢几条广告的原因?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往往是学生写作的误笔之处。确定了范围,就解决了“内容”问题。 3 确定文章的中心:我们常说的主题、主旨,就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中心明确,重点就突出;中心明确,立意就高远;中心明确,寓意就深刻。表扬与批评;歌颂与针砭;讴歌与嘲讽。态度要端正,认识要明确,教育学生唱响主旋律,与时俱进。确定中心,就解决了“意境”的问题。 4 确定文章的角度:角度是看问题的出发点,命题作文的写作角度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多方位、多层次的看问题,必然会多角度的透视问题。如:对追星现象,从社会的角度;可从家庭的角度;可从影视宣传的角度;可从自身的角度;可从理想、信念的角度;可从文化底蕴的角度;可从教育的角度等等方面去谈,但是从哪个角度谈好,哪个角度谈自己得心应手,决定着作文的优劣,确定了角度,就解决了“文思”的问题。学生只要重视四个“确定”,加上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命题作文一定能够写好。 第三讲 “读后感” 写作指要 有感于新加坡禁售口香糖、读(琴诗)有感的命题导向,是因为中小学语文新大纲新教材明确规定:初中课外阅读不少于180万字,高中课外阅读不少于300万字。涉猎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具有活跃思维的中学生读后必然要有话想说,有感而发。于是,读后感的写作成为中学生表现思想,传达信息,交流情感的载体,写出内容丰富而深刻的读后感是中学生作文的迫切需求,如何写读后感?笔者认为可按如下原则进行。1择定“感点”。读后感的重点在“感”,属于议论性文体。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是“感什么”,“为何而感”,因为一本文学名著或一篇文章,读后可感的人、可感的事是很多的。阅读之后,你到底感动了什么?何处掀起你感情的涟漪?择定好“感点”是至关重要的。要选择论述范围大小适度的“感点”,“感点”太大,势必长篇大论,如有的学生才读了几本名著,就要谈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特点,显然是无法驾驭的。“感点”太小,势必展不开论述,如读了祝福只谈详写略写,显然是言之寥寥。要选择观点新颖、触点敏锐的“感点”,能使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为“感点”,切忌言之无物,言之无据;选择对读者、对现实,有启迪、有教育意义的“感点”,社会的热点、焦点,善于去掘取,善于去捕捉。确立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就打开了文章的窗口。有感于新加坡政府禁售口香糖、读(琴诗)有感的“感点”,从禁售为何?何处听琴声?等方面有感而发,展开联想即可。 2精巧谋篇。选定读后的感想要点后,要从全文的布局进行思考,设计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至少要有两部分:文章的起笔段落,必须告诉读者你读了什么?感从何而来?否则就成了无病呻吟。此段把握要阐明的,要引发的,要谈论的,要立意的,务必开宗明义,文章就得体了。务必言简意赅的概括,禁忌大量篇幅去复述原文,“喧兵夺主,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弊端,是中学生读后感写作常见的破绽和败笔。先写什么,不写什么必须作为规则去遵守。另一部分就是写为什么而“感”了,“感”了哪些,为了证明“感”的有理,就得摆事实,讲道理,也就是用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来证明论点。读后感的写作要准确、具体,所谓准确,就是联系的实际。所谓具体,就是联系的实际要有针对性。读后感的写作,实际是借题发挥,因而要联系个人、国家、社会现实的和历史的实际,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思想和学习实际,反映时代特点、折射社会生活。2001年高考作文许多考生采用了读后感的文体写作,考生的命题有:假如丢掉诚信、七个背囊渡人生、生命的感悟、少了什么?、是谁抛弃了诚信、关于诚信的思考、一大于六吗?、丢魂?悲矣!、请别这样权衡、守住精神家园、无言的书、人生断想等等,考生从阅读的短文起笔,巧妙引入,纵横人生,畅谈感受,针砭时弊,明辨事理,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篇篇都是优秀佳作。 3注重形式。读后感要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或论证方法,可采用夹叙夹议,以议论、抒情的综合表达形式为最佳。在立意上追求哲理性,内容上的思辨性,结构上的严谨性,必然表现在推理上的逻辑性。2001年高考写成读后感作文的考生,准确把握诚信的内涵,对古往今来的诚信扼要分析,诚信为何不能丢,诚信为何不能弃的道理清楚、明白,精到的见解,读后给人启迪,辨证的思维方法是正确认识事物,深入阐明事理的一把钥匙。 中学生读后感的写作常常有检讨式的,以例代理式的,以事代证式的,高谈空泛式的通病,感想深刻或肤浅决定着读后感写作的好坏,读后感的语言形式特别重要。用词生动,词语丰富,优美的文笔,才能富有文采。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感情真挚,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含义深邃,浓情似酒的语言流,以“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之势纵贯全篇,才能形成强烈的感染气势,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 供材料作文如何写 多年来,供材料作文一直是作文训练和作文考试的有效的形式,特别是高考。供材料作文从广义的上说,包括话题作文、看图作文等形式,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供给材料,按要求作文。供材料作文的取材还是相当广泛的,或自然的,或社会的,或学校的,或家庭的,或给以一幅蕴含的图画,或给一个特定事件,或提供一定的情境,或是一个格言、名句,或是一个富有象征性的物品、词语,或是报刊、文章中文段的摘取,. 供材料作文是一种读写结合,以读为基础,以读懂材料为先决条件的作文,属命意作文,大体分四类:阐发性的、评论性的,引申性的,续补性的。 阐发性的:供给的材料,为学生提供了文章的思路,学生由此深发议论,如:13题走进、走出的材料,指引了学生写作的范围,有与时俱进精神的学生是有事可写的,有话可说的,有情可抒的。评论性的:重点放在对供给材料的分析、评价上,指明优劣得失,分析因果教训,表明自己支持或反对,或赞美,或贬斥的态度。如11题面对诱惑的材料,诱惑有正面的,但更多的是反面的,可评可议、可圈可点的,不胜枚举,有敏锐思想的学生,汩汩文思,喷涌而出。 引申性:不需要对供给的材料做过多的分析、评论,而只是把材料作为一个引子,由此引出某种规律,某种道理,某种主张,再联系实际,展开论述,重点在联系实际,引申启发读者。如:7题“公园招聘”的材料,可任取“甲、乙、丙”一方的行为,即可作文,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可替公园选出最佳管理员的。 续补性:所谓材料是文章本身的一部分,或引子、或结尾、或过渡段,据此完成全文。如:8题落棋有声的材料,可作为引子,也可作为过渡语段,有丰富阅历的学生,能写出妙趣横生的小小说的。 供材料作文选择材料注重可读性,注重教育性 ,注重发散性。特别是富有以小见大的隐寓性。高中学生抽象思维已经形成,指导高中学生写作,应该让高中学生懂得点辩证法,应该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应该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哲学是聪明之学,融会贯通了作文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以高考为例:作文曾涉及许多辩证法:基础与提高,破与立,分散与集中,主观与客观,新与旧,主流与支流,理论与实践,多与寡,成功与失败,奉献与索取,全局与局部,绝对与相对,无限与有限,部分与整体,一般与特殊。(分别由“画蛋”、毁树容易种树难“、“挖井”、“近墨者黑”、“老树皮、新树皮”、玫瑰花与刺“、“办游泳训练班”“树木 森林 气候”、“打翻牛奶”、“吃鱼头”、“先天下之忧而忧”、“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七个背囊”中引出),高考的作文题就是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的实际,反映时代特点,折射社会生活,来检测学生的立场、观点、道德,品质、情操、思想感情,为高校选拔合格人才的。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要积累哲理方面的知识,议论文的写作要多练笔,写作时要力争做到: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典型;论证严密、科学。 五 话题作文如何写 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的,限制范围的一种命题形式。围绕一个话题,发挥想象力,广泛的展开联想,可记叙,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灵活自由,文体不限,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话题。宽泛的话题作文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能力和表现个性特色。高考近几年一直采用这种形式,2002年高考作文题仍然是话题形式,这说明话题作文能够检测出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够检测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检测出学生的思维品质。话题作文是开放式作文,给学生最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体裁。真正做到了内容开放,形式开放,思维开放,体裁开放。话题作文给考生一个充分展示个性,展示才华的舞台。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是要有丰富的联想力和创造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学生的生活积累,要靠联想的迁发,扩散,引申。联想,这是由当前的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联想力有助于解决作文的素材问题,由此事联想彼事物,可以丰富材料。话题作文的话题是学生思维逻辑的一个起点,由一点可作无数条直线,能够闪烁出创新思维的无数个火花。联想力作文时十分重要,10题“牵挂”的话题,谁没有感受过牵挂?谁没有牵挂过别人?这是一个联系实际,反映现实,驾轻就熟,纵横驰骋的话题,由己及人,由人及己,学生从生活积累中选取素材。见解的独到,观点的新颖,就要独辟蹊径,表现个性,学生作文的创新精神就是通过这些方面来表现的。 话题一般分两类:以具体事物为话题,以抽象事物为话题。5题以“四季”为话题,12题以“健康”为话题,分别代表了这两类。 写好话题作文又一关键是要找到文题的切入点,巧妙为文。这两个题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它宽泛到不分国界,不分老少,范围相当宽泛,要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一年四季的感受,健康的深层认识,学生都可以从自我写起,落笔于现实生活。学生作文最大困惑,是无话可说。一旦有话可说,生动丰富的词语,灵活多变的句式,文句深刻的意蕴,就显得十分重要。 写好话题作文再一关键是语言的运用,表情达意语言是载体。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作文要注意语言规范、语言准确、语言连贯、语言得体,只有在实践中反复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才能提高;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才能做到语言规范准确,只有在写作过程中反复推敲斟酌,才能做到语言的连贯得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作文是一个系统训练的过程,环环紧扣,步步推进,不可焦虑,不必急躁。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途径,应当是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勤奋的学习,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 六 看图作文如何写 看图作文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种方法,高考也曾多次采用,如:“挖井图”、“截肢图”。学生有时喜欢写看图作文,有些漫画学生一看先是忍俊不禁(如:高考作文“截错了”),又看会对荒唐、荒诞发问,再看转而陷入沉思遐想,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心理认知过程,兴趣是学生作文的一种动力,学生在“我要写”的动力下是能成功的。15题的一组连环漫画只提供了两幅画,让学生根据这两幅想像并画出第三幅(用文字再现),然后以让天下“处处闻啼鸟”为题作文。说起“鸟”,春节联欢晚会上四岁的孩子都知道:老师说不让打鸟。学生看后一定会有许多事可写的,有许多理可讲的。 看图作文大致可分四类:一是就画写话,漫画引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二是就画写画,将一幅或几幅内容连续的图画的内容,用记叙性的文字有条理、有层次的再现出来;三是因画抒怀,就画面提供的内容抒发作者的感受;四是读画评画,运用文艺批评的标准,对画面的思想性、艺术性进行分析,以帮助观众正确理解图画的思想意义和表现手法。 选为作文的图画一般都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比较好的,由于画面是运用色彩、线条、明暗等诉诸视觉的形象来突出人物,反映主题的。因此,学生透过画面观察、体验、研究、分析,是看图作文最重要的前提。观察:作文要从画面引发的,必须对画面认真地观察,看懂画面的构图,画面有那些人、物等等;研究:画面的布局、构思,是画家的艺术创作,要在观察的基础上,仔细地研究,多问“为什么”发现隐含的信息。体验:画面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用已有的体验去理解。分析:要在观察、研究、体验后,全面地分析画面蕴含的意义,画中针贬了时弊,还是弘扬了正气。思考自己得到什么启示? 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生活,是看图作文最重要的内容。看图作文漫画比较多,画面总是捕捉社会生活的热点,笔锋触及社会的敏感神经,学生看后联想是很自然的,仔细想想现实生活中由那些与画面类似的现象,如能找到与实际、与现实的契合点,针对性、现实性就更强了,文章就会更有的说服力,文章就会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结合紧密,说理透彻,是看图作文必须突破的难点。拟题要小,学生先从漫画的主旨出发,选出一个自己感到写起来材料充实,又易于说深说透的题目来写。扣题要紧,根据自己的观点和所拟题目的需要,既要运用画面本身的内容作论据,又可以运用画面以外的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据展开说理,这样的看图作文就能显示出你的美术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收 藏 友 情 收藏友情,收藏的是春的萌动,夏的蓬勃,秋的喟叹,冬的沉寂。 四年的初中生活不能不让人流连,与同学们朝朝夕夕的一幕幕都历历在目,无法忘记他们爽朗的笑声,他们关怀的暖流,因为,我已将这一切收藏在心底。 初中生活的结束,标志着我们开始走向成熟。学校为我们举行了毕业典礼,我很荣幸的获得了“双学标兵”的称号。铃声又一次清脆的洒满整个校园,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此时,往日急忙回家的热情早跑到九霄云外,没有人愿意离开这可爱的学校、可爱的教室和四年同窗的好友。 终于,我们纷纷拿出笔,在同学录上为彼此留下最后的祝福。也许明天我们将各奔天涯,但我还是忍着泪水写下了这样的话语:朋友,相信我!别忘了地球是圆的,今天我们从这里分手,明日我们将从另一边团聚。一向沉默寡言的小A快步走上讲台拿起粉笔,挥动着有力的手臂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随即转过身,唱起了朋友那首歌。早已压抑不住的我,顾忌不了歌声是否优美,大声的唱了起来:“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在离别的歌声中,在迷离的泪眼中,同学们的背影渐渐远去。然而我双手捧着同学录,却走不开,我有点捧不起它,因为它珍藏了我们太多的友情;我走不出那间教室,因为我的心底沉积了太多的对它的爱,无论将来身在何处,都无法忘记的爱。 深夜,晚风透过窗帘拂动着风铃,我打开同学录,那清晰的字迹让我的心里一阵悸动,昔日的对手甲:“你虽然比我强,但别得意,我和你较量到底!”昔日相伴的朋友乙:“未来的路,我不可能再送你回家,一路保重吧,我的心会陪着你,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同学丙:“”朋友们的祝福太多太多。 终于明白,美丽不会为谁而停留,但我已将这美丽收藏,将友情收藏。 这篇作文共分6个自然段。题目是收藏友情,开头(第自然段)说“收藏友情,收藏的是春的萌动,夏的蓬勃,秋的喟叹,冬的沉寂”,这就是“点题定位”。“收藏友情”,是“点题”,同时也是“定位”。接着说“收藏的是春的萌动,夏的蓬勃,秋的喟叹,冬的沉寂”,这是对“定位”的进一步阐发(当然,这“春、夏、秋、冬”可看作是一种虚指,是一种比喻)。 中间4个自然段,都承接着开头的“定位”“收藏友情”去“承上详写”: 第段从总的角度写对初中生活的“流连”,对友情的“收藏”; 第段写毕业典礼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但没有人愿意离开的“流连”的情景; 第段则重点刻划了同学们纷纷在同学录上留言和大声唱朋友那首歌的情景,尤其是写“我双手捧着同学录,却走不开,我有点捧不起它,因为它珍藏了我们太多的友情”一处,在字面上便表现出了它的“承上详写”; 第段写深夜,“我”打开同学录,昔日同学间的“友情”历历在目 4个自然段,段段“承上”,段段体现“收藏友情”。 结尾(第段)“照应深化”。照应:“我已将这美丽收藏,将友情收藏。”深化:“终于明白,美丽不会为谁而停留。”结构非常完整。 初中作文怎么写?就是这样写。只要我们按规律去写,作文就会写得既快又好。初中生写作文的技巧初中生写作文,技巧多多。日常作文运用好几种开头和结尾的方法,考场上写考文,就会得心应手。*有这么一个作文的开头他让我明白了作为父亲的坚强:一颗流星,只有熬过了焚身的痛苦,方能划破黑暗;一粒种子,只有承受了泥土的压力,方能指向光明;一只虫子,只有冲破了黑暗的包围,方能羽化成蝶。一位父亲,只有真正做到了坚强,方能令人感动和敬仰。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位强者。 其实,这个作文的开头,多半是儿子事先背好的。儿子说,同学们也背了,只有他运用得天衣无缝。 于是,我也让我的学生,比葫芦画瓢地为自己的作文,寻找一些优美的结尾。下面是我讲课的一些内容。 初中记叙文开头结尾技巧 一、开头的5个常用技巧 万事开头难,作文也是如此。起好头,能为顺利地展开文章打下基础。古人写文章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是很有道理的。一个能让人“一见钟情”,引发别人无穷遐思的开头,往往能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特别是在应试作文中,“凤头”更能牵引阅卷者的目光,让你的文章脱颖而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往往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并为文章增添色彩。作文开头的方法很多,在此谈谈常见的5个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也叫一步切题法,起笔点题,或直截了当地切入话题,或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这种方法,朴实自然,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引起下文。一般来说,这种开头方法,随信手拈来,但毕竟出彩儿不多,如果是记叙文或者抒情散文,建议选用其他方法。 不过,就考场作文而言,假如你没有把握把别的技巧玩得娴熟,不建议在开头上采用过多的技巧,最好就用开门见山的方法。 心灵的镜子的开篇:“一个人看世界犹如照镜子,镜子中照出的不是人妍媸美丑的外表,而是他那形形色色的灵魂。” 青春无价的开头:青春是人的生命中最灿烂最宝贵的季节,它的价值不能用金钱去衡量。 第一次当家中开头:很巧,爸爸和妈妈同一时间被单位安排出差,家里只剩下我和妹妹,作为大哥,自然挑起了当家的担子。 二、设置悬念法。指在写作中提出疑问,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并探究事情原委的一种方法。此法能启发读者思索,激发阅读兴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一次精彩的课外活动:“上个周六,我们7中的8年级二班发生了“轩然大波”:一个女生哇哇地在课堂上哭,而我们的班主任朱老师却微笑着站在讲台上,最后,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起来。至今,同学们还在津津有味地谈论那天的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学生哭,老师笑,而最后同学们都哄堂大笑呢?读者感到好奇咦,怎么会那样呢?就很想阅读下去。 三、情景渲染法。也就是描写一个情景,让这个情景牵引出故事的开头。这类开头方法,是记叙文的常见开头方法,建议同学们采用。在故事中间或者结尾,要适时加上“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以便于呼应开头。这种开头方法,其实跟上面的设置悬念有一定的联系。只是,情景描写悬念的浓度不大,偏向于情景的渲染,而设置悬念,偏向于一个出人意外的结果,使人好奇。 如胡小鹄我对网络的悔和爱: “啪”,一记清脆的耳光。 男孩子坐在床上,护着那半边红脸,低头哭泣,内心充满了愧疚。旁边的父亲正在大声严厉地训斥,愤怒涨红了他的脸。 那个男孩就是我。此事要从头道来 防洪的开头:突然,“轰隆”一声,一个罕雷直轰天顶。顷刻,黑压压的云层就吞噬了火辣辣的阳光,天空像是被炸开了无数个洞,大雨没头没脑的倾盆而至。很快,整个宇宙像是淹没在水的海洋中。此文开头描写了突降暴雨的情形,形象逼真,为下文记叙防洪的动人场面作了铺垫。 四、修辞排比法。在开头的时候,用上几个修辞排比句,把文章主题的内涵,用排比句的形式写出来。这种修辞方法,可用于夹叙夹议类的记叙文。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就是:连续把有几个象征意义的句子排比起来,最好把几个比喻句排比起来。而且建议同学们的比喻句不要太长。 如胡小鹄:他让我明白了作为父亲的坚强:一颗流星,只有熬过了焚身的痛苦,方能划破黑暗;一粒种子,只有承受了泥土的压力,方能指向光明;一只虫子,只有冲破了黑暗的包围,方能羽化成蝶。一位父亲,只有真正做到了坚强,方能令人感动和敬仰。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位强者。 五、景物开篇法。指开头用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心理,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应于在某种环境下发生的某类事情,在开头的时候,不能牵强附会地硬搬环境和景物。具体到写作的时候,要灵活运用。 如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淅淅沥沥的秋雨一个劲地下着,呜呜咽咽的唢呐不停地吹着。”文章一开始就给我们烘托出了一种悲伤的氛围。 二、初中记叙文结尾一个小窍门 同学们要记住,写什么作文,最后的结尾一般来说是要抒情的。结尾的时候要注意三点?一个再次切题,二是首尾呼应,三是抒情语言的优美。 再次切题,其实很简单,把标题内容换汤不换药地重复一下,甚至先说一句:“这就是XXXXXX”,接着再抒情就行了。 首尾呼应,要看是什么开头,结尾的时候,如果能把开头的内容回顾一下,就显得更舒畅了。 语言优美的道理很简单。语言优美了,抒情才能更动人。这种结尾,最好也用比喻排比句。见下面的示范结尾。同学们可比葫芦画瓢地模仿一下。 精美散文结尾 1、光影魔术:人生总是需要一些这样的片段,纵使时光走过了再不复年轻的容颜,纵使光阴老去了不再激情的色彩,我依然愿意相信,这些在光与影中衍生的美好愿望,早已在心中蔓延成一片绿洲。就像沙漠中跋涉,遇见一场海市蜃楼;就像走过风雨后,看见挂在天边的彩虹;就像在暗夜里独行,发现遥远的一盏灯火;就像喧嚣的街角突然飘出的一曲清音;就像书中一个引人回味的故事,就像一个美妙的梦境。虽然无法触摸,但是心会在那一刻,荡起层层涟漪。 2、别让亲情等太久:世上最持久最永恒的感情是亲情,不管是否有伤害,有动摇,有忽略,因为那一份绵久敦厚的情在那里等,总是会等到谅解,等到坚定,等到在乎的。因为这种感情,不是两人相遇后产生的,而是从一开始,就主动了血浓于水。 3、他让我明白了作为父亲的坚强: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位坚强的父亲。他以责任和奉献,以勤劳和忍耐,向我诠释了什么是坚强。那股坚强,是我终生都会珍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4、在乐都大街上泪流满面:我在今天,站在命运的梯田上,与幸福的云朵近距离接触,长久地接受安逸清风的熏陶。而我人生的背景、命运的全部是默默坐落在梯田底部的父母、母亲、哥哥、姐姐所支撑着。他们是天空,是大地,是河流,是我灵魂聚力前行的核能。 5、愧疚:生命怎么这般脆弱?我们的老师曾经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坎坷,承受了那个年龄所不能承载的生命之重。而后,阳光出来了,难道在月亮的温情的对语里,没有属于他的那句?偌大上海滩,你是一滴水,一粒沙,还是一丝粉尘? 6、祖母祭:这是我亲爱的故乡,我知道从此后,山一层,水一层,故乡和祖母是我心中永远的风景;从此后,春夏交替,岁月更迭,有一份念想地老天荒。 7、在每一个时间的转弯处:此刻,我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坚信一点:就算时间的列车骤转多次,仍然打不碎我们曾经的聚合;就算时间的列车骤转千次,我仍会在每一个不期的转弯处,耐心地等待着,属于我的机缘。 8、月亮上的蝴蝶:我真想见见朱丽亚,那个美丽得炫目的美国少女,那只“月亮上的蝴蝶”。这天晚上,我做梦了。梦中,西双版纳的每一棵红豆杉上,都飞舞着一只美丽的“月亮上的蝴蝶”。 上述文章结尾的技巧特色: 各种修辞多排比, 优美语言写短句。 标题意蕴要点缀, 实在不行梦里去。切割话题。写作时将“大话题”进行切割,使之变成若干“小话题”,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一个去写。比如“尊重”可以切割为以下小话题: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才会有尊严;神圣的尊严在捍卫正义的斗争中得到升华;科学的尊严不容侵犯;尊严不仅是个人价值的象征,更是民族、国家的立身之本;产生尊严的是理性对正义的执著,而不是冲动对虚荣的追求,等等。这样,就使缩小后的题目更贴近生活,更贴近考生,从而使话题作文的内容既不显得空泛又不失之单薄。 2限制定向。话题的限制越少,留给考生思维的空间就越大;话题的字越少,词语的外延也就越大。写作时,必须加以限制,宽题窄作,切口过大,中心就不集中。限制的方法很多,可在前面加修饰语,可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前后都加,甚至在中间加。如“父辈”话题可限定为艰辛的父辈、父辈的遗憾、父辈的辉煌、父辈执着的一代、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等等。再如“面对缺陷”这一话题,可以在中间加以限制:面对生理的缺陷、面对个性的缺陷、面对文化品位的缺陷、面对艺术品的缺陷、面对劳动产品的缺陷、面对人类自身的缺陷,等等。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内容也基本确定了,立意就不会有偏离题意的危险。 3以问领写。面对宽泛的话题,可以以问领写,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范围。如以“压力”为话题写作时,就可以进行如下的思考: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再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方面来写文章。 此外,还必须善于扩大。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的主题,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使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精神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文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4理解话题概念。准确理解话题的概念是做到切合题意的基础。比如写心灵的选择,“选择”是核心所在。如果考生不认真审题,仅仅就协作、互惠、双赢等作发挥,那就很可能写成一篇“给材料作文”,偏离题目的要求。当然,“心灵”也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它规定了这种“选择”,必须是震动心灵、震撼灵魂的,必须是心灵承受一定压力的;这是一种思想经历升华的选择,是一种面对大是大非或者关涉良心、尊严、人格的选择,甚至有可能是面对生与死的选择,因此,这种选择常常是痛苦的,是经过激烈的思想冲突的,而最后证明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5把握话题范围。准确把握话题涉及的范围,有利于对话题的切分,有利于考生在话题的范围之内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切入点。如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话题中的“和谐”大体上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和谐,独立的个体之间的和谐等;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人与自然界里的各种动物之间的和谐。很显然,“和谐”是一个大话题,写作时要能把握“和谐”的范围,就其中的一个方面的“和谐”来写。 6辨明话题关系。如果话题由几个概念构成,如“自信与他信”、“诚实与虚伪”、“人性人情与内心体味”、“树木森林气候”等等,要求考生在写作前要辨明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心灵的选择”,审题时要注意:话题中的“选择”,是指在两种或多种可能中,经过思索、掂量,作出的自觉(或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取舍(放弃也是一种选择)。这种在双向或多向中进行的选择,可以是尖锐的矛盾或对立,如生与死、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得与失等等;也可以并不表现为尖锐的矛盾或对立,如情与理、正确与正确、善与善等等。但选择的结果必须或合情,或合理,或合法,或合度。“心灵”包括思想和情感两个方面。因此“心灵的选择”必须区别于一般的选择:选择的内容、选择的过程必须有着思想或情感的矛盾、斗争或触动。再如2003年全国高考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就是一种关系式话题。根据话题和引语解说会发现这种复杂的关系之中包含了四种关系:一是感情性质,即亲近与疏远;二是认知性质,即正确深刻与错误肤浅;三是对待方式,即认识事物与处理问题;四是情知方向,即由情到知与由知到情。“虚题”要“实”写。对于“虚题”,写作时要首先考虑话题或命题中包含什么思想、什么感情、什么理念,再从这些思想、感情、理念入手,发掘或选择具体材料,以具体详尽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作者对话题或命题的独到见解或感悟。如“追求”这个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