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27017941 上传时间:2021-08-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同时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开展的重要组成局部。高职院校积极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强国的需要。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局部,必须要担负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职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33-0292-02 培养社会需要、企业满意、家长满意和学生满意的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开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开展模式及创新越来越受到更多专家和企业的重视。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随时根据国家教育政策、专业开展方向等相关理论导向更新高职教育观念,深化高职根底课教育教学的全方位改革创新。高职院校的根底课教师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懂是比拟容易做到的,但是想要做到借助传授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创新能力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高校学生在之前的十二年学习生涯中,始终接受的是灌输式、填鸭式和保姆式教学方法,因此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和懒惰的学习习惯。这与目前的教育教学体制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对学习兴趣的追求与迷失从他们接受教育时就开始了,因此想通过大学三年的教育时完成改变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必须要根据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与时俱进地研究并创新制定教学质量的标准,来及时地引导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努力方向。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构建一个通道,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观念、习惯和能力,在整个系统中这个通道必须是宽敞的,必须实现的是大多数高职学生通过自己艰苦的努力能够独立完成的。 一、目前高职院校根底课教育开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爱因斯坦曾经讲过:科学创造像一座大山,根底越宽,高度越高。随着各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专业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快,根底课的课程体系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教学评估中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使得各院校对实践教学环节更加重视。但是在此根底上,却无视了学生理论素养的养成,无视了根底课程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尤其在多媒体教学普及化、教学内容图片化和图像化的范围和程度逐渐扩大和深入的情况下,某种程度上就在不断地削弱理论知识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局部教师减少甚至删除了根底算法的教学内容以不断适应现阶段学生的“需求。而我们都知道,高职院校的根底理论课知识,只有在懂得算法理论、熟知运算技巧的根底上,才能有效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运算;只有掌握根底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实现灵活变通,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工具,从而解决后续专业课程和日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浅谈几点提升根底课课堂授课效果的方法 首先,夯实根底,拓展内容,增加理论知识的吸引力。 在完成课程根本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地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加新颖感,丰富想象、活泼思维,同时也扩展了计算的方法,提高了计算的技巧。数学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数学到底和我们今后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联,让我们一直以来的学习都脱离不了这门枯燥的学科?这一直是困扰学生的难题,因为教师不断在解释学以致用,可是他们却看不到,从心理上他们就有抵触。而我们明白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才是数学这门学科得以开展的强大动力,每一个数学理论的背后都有蕴藏着复杂的背景。只有理解并且掌握了这些背景知识,学生才能理解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只有了解了数学知识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开展的,学生才会用相应数学知识去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只有知道数学家的生活学习背景,了解他们发现、研究理论和公式的有趣过程等等,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这个枯燥的理论背后的故事,从而愿意去接触他、研究它进而去喜欢它。而这一点,正是我们所有教学工作的核心。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把一些数学概念、内容产生的实际背景以及它的应用指出来。使同学感到充实而又满足,认识到数学知识产生、开展的过程。这样,当学生们遇到实际问题时,就能够从理论高度认识和研究,创新思维的火花便产生了。 其次,创新方法,换位思考,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讲授过的众多内容、方法中,要善于分析比拟,指出其局限性,并在原有的根底上加以拓展。教有法而无定法,我们要确保教学方法的变化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营造“创新的情境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兴趣,防止单一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枯燥感和重复性,如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实际尝试性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师应采用相应的富有自身独特风格的教学方式。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课程对不同对象教学过程中,甚至是就在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生情绪反映的变化,随机应变地更换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给学生提供新鲜感,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兴奋点,能够始终保持听课的兴趣,创造出高涨的课堂情绪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另外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时刻注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在充分考虑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根底上,充分研究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钻研教材内容创新教法,在课程标准规定范围内合理地设计教学场景,逐步引导学生接受课程,喜欢课程从而愿意去探求课程知识,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比方在讲解倒数概念的时候,我们可以借鉴学生中学时期初等函数中的经典案例,也可以采用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的其他学科的实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再将解决方法和中学的解决方法做比拟,使学生感受到各局部内容之间的联系,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后来的学习中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教师,使整个教学的过程更加顺利、和谐。 第三,整合内容,结合专业,凝聚专业特色的理论化。 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使学生易于接受,增强求知欲,让学生了解数学和专业是如何衔接的。根底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大的问题。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数学是先导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程难以有一个很恰当的衔接,有的专业课程与其同步,专业课教师难以在用到数学理论知识的时候将其讲解清透彻,所以处理方法是直接给出数学公式让学生“套公式,在这过程中首先学生不知道该公式的由来,其次不知道该公式如何求解;有的专业课设置与数学课的开设有一个时间差。不少学生在这一时间差里,把所学的知识遗忘了,在专业学习中生疏了。这一切导致数学方法在专业课中无法灵活引用,在数学课中一知半解失去探究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在教学中主动与专业课程中的实际案例相联系,把后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例题引进数学课堂进行教学。例如,对电子类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及性质学习过后,即可引入电路的S域模型,把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上的时域电压电流关系取拉普拉斯变换得到复频域上的电压电流关系,而专业课教师在讲授这局部内容时只需简单地进行复习就可顺利引入,使得两个局部的内容能实现顺利衔接【1】。 第四,渗入问题,结合现实,加强竞赛比赛的常态化。 目前对于数学方面的竞赛主要有两种形式:纯数学理论的高等数学竞赛以及与实际结合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该竞赛每年9月举行,竞赛面向全国大专院校的学生,不分专业。建模大赛就是利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数学模型就是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表述。具体一点说:数学模型就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标,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结构可以是数学公式,算法、表格、图示等。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2】。它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训练快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锻炼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训练人的逻辑思维和开放性思考方式。 目前应对这种比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组织校内选拔赛,通过集中培训分组参加比赛,这种方式对于取得竞赛成果无疑是比拟好的,可以挑出最优秀的学生来参与,但是这种方法也忽略了很大一局部有潜质的学生【3】。因为前面说过我们的学生在过去十二年接受教育的模式造成了他们中的很大一局部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所以在校内比赛中他们是茫然的、却步的、被忽略的。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可以适当地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在学生一年级的时候开设相应和比赛相关联的选修课程,例如数学建模选修课、趣味数学史等课程;另一方面大力支持相关学术性学生社团,为这些社团的良性开展创造更大的空间,选派这方面优秀的教师定期到社团进行指导,让更多的学生基于各种原因去接触这门竞赛课程,激发自身的潜能。 教育部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中,将教学评价的标准确定为学生“学得好。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课程教学过程的全局掌控为重点,时刻保证数学教育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对工程数学及其相关专业课程能够有较多的了解与掌握,最终实现各个知识点的融会贯穿。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注重教育教学信息的反应,以学生“学得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重考察每位学生平时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加以指导,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为开展与创新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文军,等.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程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 【2】王军涛,等.谈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21,. 【3】倪兴龙,等.建模思想在高中数学课堂的表达与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