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26852850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1、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导1.研究缘起。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 美术教育也日惭趋于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 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水平, 促动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但是, 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却多置美术之美育功能与任务于不顺, 只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训练的应试教育; 而小学美术教育又多是片面夸大稚拙童趣的艺术性, 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使 “稚美”思想垄断整个小学发展阶段,造成儿童的审美素质与创造水平的长期“低幼化” 。2.现状略析。以上所述的“有术无美”的功利主义教育与“有美无术”的自然主义教育其本质都是一种与全面发展相背的、 残缺偏窄的、 停滞孤立的审美误导, 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 1 )与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区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一定建立于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与对拙美的静态依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 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中学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美术教学必须遵循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循序渐进等原则,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美育原则, 在教学中也需要采用直观、 形象、 情感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而前述两种顾此失彼的误导都与此相去甚远。( 2 )与学的矛盾美术学习是一种促动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技能教育忽视了动机与兴趣、 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 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 小学夸张稚美的教育则忽视了学生在右脑神经系能控制与其它神经系统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 忽视了发展的生理基矗两者都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另外,美术学习又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表现着“观察-思维(感 受)-表现(创作)-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而前述两种教育均切断了这个螺旋型过 程,不能实现视有所惑、脑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结合,也违背了学习规律。( 3 )与个体完善和社会需要的矛盾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除了对受教育者的审美结构的美育功能之外, 还具有伦理结构的德育功能、 智力结构的智育功能以及身心结构的健康功能。 只有这些功能的全面发挥, 方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完善个体。而且,随着文化科技的进步,艺术与生产、生活日趋融合,社会要求劳动者具有高层次的综合素质, 其中包括丰沛的艺术情趣与创造意识。 而前途美育的欠缺与片面都是美术教育功能的畸型发挥, 都将造成个体心灵、 精神和行动水平的巨大失衡, 使人格和个性平面化,使再生产劳动力的感官运动与审美创造相分离, 从而影响民族综合素质的提升, 影响社会的顺利发展。2、 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1.美术的教育目的与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 智力开发与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 目的总是依赖于过程。 如果说美术表现与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 社会感与创造性等持续成长提升的过程, 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2 .美术的学科特点与发展作为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学科,美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的直观性、 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 使用审美性方法, 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持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与创作方法,提升其美术的创造水平 (美化生活的水平、 美化环境的水平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 ,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水平的提升,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与创造水平。3 .美术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对艺术教育的持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 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 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 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 发掘并利用艺术、 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实行全面的审美教育。其次要增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研究,以适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适合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识、新技术持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合时代要求, 故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基本 要求。4 .美术的素质教育与发展作为普及型立体型的美术素质教育,围绕发展的核心表现出以下特征:科学性基础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即向学生实施具有辅德、益智、健体(心)的美术“双基”,具有全面整体的、优化结构的、层次递进的、有序发展过程的教育,实效性因材施教与以点带面的统一, 即以因材施教为根本,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达到以点带面的全局性教育效应;创造性-主体性与适合性的统一,即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能动性,做好相互间的合作与配合、促动教学活动从不适合向适合方面发展;规范性-有一 定的教育评量体系与活动,即对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综合评估并纳入教育、管理常规,根据甘一世纪学生美术素质的综合要求与表现, 建立健全一整套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美术活动的评量规则,并使之在实践中应用化;发展性-以人为全面发展和“教育是基础生产力”的统一为宗旨, 即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 促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 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审美方面的生产水平和美化生活的水平的教育任务, 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水平并能使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的教育目的。三、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1.树立“大美术” 观点, 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5 .增强美术教研,促动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 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 增大教改力度, 探索出一条适合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6 .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首先以基储应用和审美为前提,删缩一些功能单一、难度不适的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些作用显著、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其次, 教学方法力忌盲目随意的纯技术教育与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与创作结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使用。另外, 要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美有术,使学生的眼、手、脑都协调使用,对美术行为过程和结果(作品)都感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7 .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与展赛机制。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评量与展赛, 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 并能由此促动教育目标的实现。 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体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 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 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 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 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与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水平与造型水平三方面实行评量的标准与实施机制,以促动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