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第一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

上传人:靓*** 文档编号:26704374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第一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第一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第一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校名 推荐2015 届高考化学 (人教版 )一轮复习测试第一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1 (2014 唐山模拟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Na2O2 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BNaHCO 3 的热稳定性大于Na2 CO3C乙醇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D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解析: 选 B NaHCO 3 受热分解而 Na2CO3 受热不分解,故 Na 2CO3 的热稳定性强于 NaHCO 3。2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解析: 选 A钠的密度介于煤油和水之间,而B 项钠浮在煤油上,C 项中钠沉在水的底部, D 项中钠在水中间,这三项均不正确。3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到火焰呈黄色,下列各判断正确的是 ()A 只含有 NaB一定含有Na ,可能含有K C既含有 Na ,又含有 K D可能含有 Na ,可能还含有 K 解析: 选 B Na 元素的焰色为黄色,而K 元素的焰色为紫色,而且黄色会干扰紫色,所以不能判断是否含有K 元素。4 (2014 郑州模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Na2O 与 Na2O2 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Na2CO3溶液和NaHCO 3 溶液都能跟CaCl2 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钠在常温下不容易被氧化Na2O2可作供氧剂,而 Na2O 不行A 都正确B 1名校名 推荐CD 解析: 选 D Na2O2 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错误; NaHCO 3 与 CaCl 2 溶液不反应, 错误;钠在常温下易被空气中的 O2 氧化成 Na2O, 错误。5 (2014 岩模拟龙 )下列关于过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过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B可用 Na2O2 除去 N 2 中的水蒸气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解析: 选 D Na2O2 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A 错误; Na2O2 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O2,则 N 2 中又会混入 O2,B 错误; Na2O2 与水反应时, Na2O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不作还原剂, C 错误。6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 Na2CO3溶液 (NaHCO 3),选用适量的NaOH 溶液BNaHCO 3 溶液 (Na 2CO3) ,应通入过量的CO2 气体CNa 2O2 粉末 (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D Na2CO3溶液 (Na2SO4),加入适量 Ba(OH) 2 溶液,过滤解析:选 DBa(OH) 2 与 Na2 CO3 和 Na 2SO4 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符合除杂的要求。7某固体物质只含有钠和氧两种元素,将它放在足量的水中产生两种气体,这两种气体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则原固体物质的组成是()A Na2O2 与 Na2O B Na 和 NaOHCNa 2O2 和 Na D Na 和 Na2O解析: 选 C将固体放入水中能产生两种气体,这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这两种气体是H2 和 O2。即原固体物质为 Na 和 Na 2O2。8下表中, 对陈述、 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选项陈述陈述判断碳酸钠、碳酸氢钠能用澄清石Na2CO3 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A生成白色沉淀,而 NaHCO 3 不对,对,有灰水鉴别能B向 Na2O2 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Na2O2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对,错,无变红色C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对,对,有D酚酞溶液在碳酸钠溶液中的颜CO32 水解程度大于 HCO 3对,对,有2名校名 推荐色比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深解析: 选 DA 项,因二者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都会有白色沉淀生成,陈述 、 均不正确,它们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B 项,陈述 应为先变红后褪色,错,陈述 对,两个陈述无因果关系;C 项,两个陈述无因果关系。9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1)只根据图、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填装置序号 )。(2)图、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与实验相比,实验的优点是_(填选项序号 )。A 比复杂B比安全C比操作简便D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不行(3) 若用实验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 填化学式 )。解析: (1)图 中 Na2CO3、 NaHCO 3 均与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能鉴别 Na2CO3 和 NaHCO 3;图 中利用 NaHCO 3 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快而达到实验目的。(2)图 、 Na 2CO3 加热不分解, NaHCO 3 加热分解生成 CO2 气体,能够鉴别 Na2 CO3 和 NaHCO 3。其中图 进行对比实验的效果更明显。(3)为了说明 Na2CO3 的热稳定性强于 NaHCO 3,最好将 NaHCO 3 装入小试管 B 中。这样可以保证 Na 2CO3 的受热温度高于 NaHCO 3,更易说明问题。答案: (1)(2)2NaHCO 3=Na2CO3H 2OCO2CO2 Ca(OH) 2=CaCO3 H 2OD3名校名 推荐(3)NaHCO 310 A 、 B、 C、 D 、E、 F 六种物质有如下变化关系,E 是淡黄色粉末,判断:(1)写出 A、 B、 C、 D、 E、 F 的化学式:A _; B._ ; C._ ;D _; E._; F._。(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直接写出离子方程式)BC:_ ,EB : _ ,C F: _ ,F C: _ 。解析:因 CCO2 H2OF 推测 C 为 Na2CO3,F 为 NaHCO 3,淡黄色粉末 E 为 Na2O2,依据框图中的转化关系,推知A 为 Na、B 为 NaOH 、 D 为 NaCl 。答案: (1)NaNaOHNa2CO3 NaCl Na 2O2 NaHCO 3(2)2OH CO2=CO32 H2O2Na2 O2 2H 2O=4Na 4OH O2CO32 H 2O CO2=2HCO 32NaHCO 3=Na 2CO3 H2O CO211 (2014 南昌调研 )纯碱在工业上非常重要。(1)取一定量纯碱细小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可以得到颗粒较大的晶体A 。烧杯温度升高,理由是_ 。(2)从上述烧杯中得到干燥纯净的晶体A ,实验顺序为_(填序号,可重复使用)。蒸发结晶放入干燥器中转移到过滤器中用水洗涤23 次用乙醇洗涤加热灼烧(3)取 13.92 g 晶体 A,进行热重分析, 直到质量不再改变,生成物质Z,具体数据如下:物质样品 AT1 时 得 到T2时得到600 时 得 到物质 X物质 Y物质 Z质量 /g13.9211.757.456.36通过计算确定样品A 的化学式是 _。解析: (1)温度升高,说明Na2CO3 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4名校名 推荐(2)先过滤出晶体,再用乙醇洗涤,最后干燥即可。(3)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物质乙为Na2CO 3。设样品 A 的化学式为Na 2CO3nH 2O则 Na2CO3 nH2O=Na2CO3 nH2O106 18n10613 926.36(106 18n)106 13.92 6.36解得 n 7,故 A 的化学式为Na2CO37H 2O。答案: (1)发生反应: Na2CO3 nH2O=Na2 CO3nH2O,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出热量。(2)(3)Na2 CO37H2O12如图所示,两圆圈相交的阴影部分表示圆圈内物质相互发生的反应。钠及其氧化物的物质的量均为0.1 mol ,水的质量为100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丙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 2H2O=Na 2OH H 2C丙充分反应,能产生0.05 mol O 2 ,转移电子 0.1 molD甲、乙、丙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w1、 w 2、 w3,则 2w1 w2 w 3解析: 选 C 乙表示的反应为Na2OH 2O=2NaOH ,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A 错误;B 项中的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B错误; D 项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2w 1w 2w 3,D 错误。丙表示的反应为2Na2O2 2H 2O=4NaOH O2 ,当生成 0.05 mol O 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2 0.1 mol , C 正确。13 (2014 州模拟杭 )下图是 Na2O2 和 CO2 定性、定量实验的装置示意图。注射器 1 中抽取了100 mL CO 2, U 形管中装有适量小玻璃珠和约1.5 g Na2O2 粉末。实验开始时,打开K 1、 K 2、 K 4 止水夹,关闭K 3 止水夹,推动注射器1 活塞,缓缓将CO2 压至 U 形管中,注射器2 活塞缓缓向外移动。回答下列问题(本题不考虑注射器内壁的摩擦阻力) :(1)U 形管内的玻璃珠并不参与反应,其所起的作用除防止过氧化钠粉末被吹走外,另5名校名 推荐一个重要作用是_ 。(2)U 形管中可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_ 。(3)注射器1 活塞推到底后,注射器2 中收集到的气体大于50 mL ,其原因除可能仍还含CO2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_ 。(4)为了使剩余气体中二氧化碳能反应完,接下来的操作是_ 。(5)要证明反应产物之一为氧气,最为方便的实验方法是_ 。(6)本实验结束后固体产物板结,难以从U 形管中取出,为了要证明固体产物中含有碳酸盐,实验时还需要从如下图所示仪器和试剂中选择_(填字母 )。当装置和药品都安装完毕后,接下来的操作步骤是_ 。解析: (1)玻璃珠还可起到增大 Na2O2 与 CO2 接触面积,使之反应完全的作用。(2)U 形管中 Na2O2 与 CO2 反应生成 Na 2CO3 和 O2,故 U 形管内淡黄色粉末渐渐变白。(3) 由 2Na2O22CO 2=2Na2CO3 O2 可知 100 mL CO2 理论上应产生 50mL O2,收集到的气体大于 50mL ,除部分 CO2 没反应外,还可能是反应放热,气体受热膨胀。(4)为了让 CO2 反应完,可把注射器 2 中的气体再推入 U 形管中,反复数次。 (5)可利用 O2 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性质证明。 (6)要证明有 CO23,可利用 H 与 CO23 反应产生 CO2,检验 CO2 即可。故选 A 、 D、 E 或 C、D 、E。操作时,需要关闭 K 1 、K4 ,打开 K2、 K 3 止水夹,通过分液漏斗 ( 或胶头滴管 )将盐酸滴入 U 形管中,观察试管内现象即可。答案: (1)增大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完全(2)淡黄色粉末渐渐变白(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后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变大(4)将注射器 2 中气体再推入 U 形管中,反复数次(5)打开胶塞,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U 形管中,木条复燃(6)DEA( 或 DEC) 关闭 K1 、K 4 止水夹,打开 K2、 K 3 止水夹,通过分液漏斗 (或胶头滴管) 将稀盐酸滴入 U 形管中,观察试管内 Ca(OH) 2 溶液是否变浑浊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