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发病因素分析

上传人:L****s 文档编号:26593319 上传时间:2021-08-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腔隙性脑梗塞发病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腔隙性脑梗塞发病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腔隙性脑梗塞发病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腔隙性脑梗塞发病因素分析 腔隙性脑梗塞发病因素分析 【摘要】 腔隙性脑梗塞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变,临床症状不典型,不易发现,易反复发作,形成多个区域的缺血灶,最终影响生活、工作能力,可能导致痴呆。根据目前研究发现,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已经确认的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同时一些报道发现年龄、高血脂、高粘滞血症、血栓形成、免疫异常、代谢因素等亦成为腔隙性脑梗塞的高危因素;近些年来对基因的研究,对脑梗塞发病因素的研究也有很大进展。为防治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生,认识其发病因素及早期防治其高危疾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塞;危险因素 腔隙性脑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变,约占缺血性脑卒中20%【1】。虽然其致残率、致死率较低,但由于症状轻、不典型,不易引起患者重视,往往不能及早发现,从而易于反复发作,形成多个区域的缺血灶,最终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能力,甚至可能导致痴呆。因此,明确其发病危险因素十分重要,对早期预防及减少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早在1965年Fisher就把“小而深的脑部梗塞”定名为腔隙性梗塞。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深支动脉闭塞后,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引起的小软化灶,直径为2-20mm,用CT或MRI技术可检查出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腔隙性脑梗塞发生的部位主要在基底节、脑室旁、内囊、丘脑,主要累及穿通支小动脉,而非脑的大血管【2】。 目前流行病学已确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是脑腔隙性病变的易患因素。文献报道,高血压在腔隙性脑梗死中平均占75%,吸烟占40%,糖尿病占31%【3】。而实际影响脑部小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还有多种,如年龄、高血脂、高粘血症、局部血流改变、血栓形成、免疫因素等。 1 高血压与腔隙梗塞的关系 高血压是脑卒中患者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Tuszynski在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2859例尸检病人中发现的腔隙患者中占64%。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颅内细小动脉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沉积在细小动脉壁并与修复增生的基底物质混合而形成透明变性,血管腔逐渐变狭窄,最终闭塞,致血管责任区域缺血、坏死,最终发生梗塞。同时透明变性使管壁局部对血管内压力抵抗力下降,易形成微小动脉瘤,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容易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形成小梗塞或腔隙性脑梗塞。另外杜俭等【4】经研究提示,高血压及合并脑腔隙性病变者存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升高导致的潜在高凝状态,亦成为高血压患者患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的危险因素。 2 糖尿病与腔隙梗塞的关系 Mast等检查了1237例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资料发现腔隙性梗塞病人184例,其中多发性腔隙40例,单发性为144例。经对数回归统计分析,确认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塞有关。文献报告血糖异常代谢可加速小血管的粥样硬化,合并高血压时更易促进脑深部血管闭塞产生腔隙性脑梗塞。糖尿病可引起脂质代谢障碍,促进胆固醇合成,从而加速、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时血糖蛋白浓度增高,伴有补体,纤维蛋白原,肝球原蛋白及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同时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凝固性增强,黏滞度增高,血小板对血管壁的粘附机能或血小板相互间的凝聚机能增高,这些血液成分的变化极易导致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生。夏惠治【5】等的资料表明糖尿病所致的弥漫性血管病变,大中血管弹性降低,舒缩功能减退,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增生性病变致管腔狭窄,因此,糖尿病患者脑梗塞以腔隙性小片状梗塞为主,这些梗塞常由小的深穿支闭塞所致。 3 栓子与腔隙梗塞的关系 血栓脱落是脑梗塞常见原因,主要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或非风湿性心脏病的附壁栓子脱落或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脱落。Fisher在连续切片检查了基底节和内囊区腔隙的血管改变后,除发现动脉硬化外也提出血栓可能是腔隙发生的另一机制【6】。Tuszynski在有较详尽资料的56例病人中,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作为唯一明确腔隙病因的占30%,这些病人的血压正常,但有全身性的动脉硬化,脑动脉也有轻-中度的改变,考虑他们主要通过升主动脉或颈部主要动脉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的栓子引起了腔隙性脑梗塞。 4 年龄与腔隙梗塞的关系 Dozono研究了1086例尸体大脑后发现,腔隙脑梗塞均发生在40岁以上的病人,之后每例患者脑中的腔隙灶数目随着年龄上升,在60-70岁的年龄组中达到高峰【7】。腔隙灶数量随着年龄发生变化可能是因为老年人易患高血压病和心血管疾病,及其这些疾病的并发症如心衰和肾衰等,这些均可能是发生腔隙的危险因素,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腔隙的发病率。 5 高脂血症、高黏血症与腔隙梗塞的关系 研究表明LDL-C、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升高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8】,Apo A、HDL-C水平与卒中危险负相关【9】。高脂血症伴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加重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更加明显10。高黏滞血症可使微循环阻力增高,促使局部血流缓慢淤滞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不同程度的梗塞;由此可见,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均是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之一11。 此外研究发现,常期吸烟可加重动脉硬化,影响脑血管的舒缩功能,并有加速脑动脉硬化的作用。嗜酒可使血液浓缩,血压增高,同样增加脑梗塞的危险。BOS等12研究认为血尿酸水平升高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肾病和自身免疫病可致血管损伤,同时还与血液粘滞性增高或继发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亦成为腔隙性脑梗塞的高危因素。 综上,影响脑腔隙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最终导致病变发生。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预防和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的高危因素,对于家族中有脑血管疾患的老年人,尤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黏滞血症等疾病的患者,应戒烟、戒酒,控制高血压、高血糖,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不全,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有效地降低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预防或延缓痴呆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You R Ncneil JJ,Omalley HM,et al.Risk factors for lacunar infarction syndromes.Neurology,1999,45:1483. 【2】 Mohr JP.Lacunar and Stroke.Shock,1998,13:3. 【6】 Mast H.et al.Stroke,1995,26:30-3. 【7】 Dozono K,et al.Stroke,1991,22:993-6. 【8】 Smith EE,Abdullah AR,Amirfarzan H,et al.Serum lipid profile on admission for ischemic stroke:failure to meet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NCEP-ATPIII)guidelines.Neurology,2007,68(9):660-665. 【9】 Traissac T,Salzmann M,Rainfray M,et al.Significance of cholesterol levels in patients 75 years or older.Presse Med,2005,34(20Pt1):1525-1532. 12 Bos MJ,Koudstaal PJ,Hofman A,et alUric acid is a risk factor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the Rotterdam study.Stroke,2006,37:1503-15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大学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