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关系判别及空间类型研究

上传人:L****s 文档编号:26190995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关系判别及空间类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关系判别及空间类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关系判别及空间类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关系判别及空间类型研究 摘要:伴随着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重要开展战略,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研究以快速城市化的沿海工业大省山东省为例,通过非协调性耦合模型对1990年2021年山东省城市化开展水平、生态环境开展水平及其非协调耦合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GIS测度其空间分布状况,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来看,1990年2021年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开展水平逐步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与资源利用水平较低。21990年2021年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非协调性持续下降,由磨合非协调耦合阶段向拮抗非协调耦合阶段转变。3城市化水平、生态环境水平及其非协调性耦合度呈鲁东、鲁中地区优于鲁西地区的空间格局。区域自然环境、区域开展阶段、区域技术条件、区域产业结构、环境规制效率、区际关系结构是影响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探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状态,对指导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城市化;生态环境;非协调性耦合;空间类型;山东省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0引言城市化是区域开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开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人口迁移、经济开展、空间扩张、生活水平提高、社会文化开展等过程1-3。2021年国家新型城镇化开展规划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城镇化开展进入关键时期,各地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长期以来,城市化的粗放开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包括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能源等的消耗以及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4】。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化可持续开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协调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地理研究和区域开展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5-10。针对该问题,国内外学者展开大量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从经济学11-14、管理学15-16、地理学17、生态学18-19等不同学科视角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机制,探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开展的动态演变过程;2采用计量方法20-23、GIS24-25等不同研究方法探索资源环境问题对城市化开展的约束作用,探讨其分布的空间异质性。3从全球26-27、国家或地区28-30等不同研究尺度探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机理,探索促进城市化可持续开展的影响因素。尽管学者们从不同学科视角、不同尺度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的研究缺乏对“环境的广义考虑;从地理学角度出发的研究还集中在城市化与某类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研究,缺乏两者的综合分析。且已有研究多是针对两者耦合关系中的协调性状态的评价,很少涉足于其非协调性耦合状态评价。非协调性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征、作用效应及作用演变趋势所表现出的非良性互动现象31。山东省东临渤海、黄海,北接京津冀地区,南与长江三角洲毗邻,在南北经济链条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开展阶段与独特的东、中、西空间差异格局使其成为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研究区域。本文基于多学科融合的视角,以快速城市化的沿海工业大省山东省为例,对其近25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性耦合关系、空间类型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性影响因素展开分析,以期为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开展提供参考。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方法本文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非协调性耦合的判别,在借鉴诸多学者对耦合关系研究的根底上,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展开二者的非协调耦合关系判别及空间类型研究。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立足于山东省实际状况,遵循数据的代表性、综合性和可获取性的原那么,从人口、经济、空间三个层面构建城市化评价指标,从污染减排、资源利用、生态保护视角构建生态环境综合测度指标,并结合熵值法进行综合测度,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首先,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其中效益指标正向指标采用公式:uij=xij-?茁ij/?琢ij-?茁ij处理,本钱指标负向指标采用公式:uij=?琢ij-xij/?琢ij-?茁ij处理。其中,uij为标准化后的数值,xij为原始指标,?琢ij为某一指标中的最大值,?茁ij为某一指标中的最小值。本文采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然后,在已有的耦合协调函数根底上,基于逆向思维,构建出非协调耦合判别函数,以表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过程中的不协调状态,具体计算过程如下:1计算耦合度。耦合原为物理学概念,描述系统或要素相互影响的程度。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表现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及生态环境对城市开展的约束两个方面。借鉴物理学中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表达式为:C=uiuj/ui+uj1/21式中,C代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两系统之间耦合度,取值位于0到1之间。当C=1时,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到达最大,系统向新的有序结构开展;当C=0时,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度最小,两者处于无关状态,系统向无序开展。2计算非协调性耦合度。在以耦合度表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两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根底上,构建两者的非协调性耦合度模型:T=?鄣Ui+?茁UjD=CT1/2ND=1-D2式中,T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D为协调性耦合度;ND为非协调性耦合度;?鄣、?茁为待定系数,本文取?鄣=?茁=1/2。山东省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1990年2021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山东省17地市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1990年2021年山东省17地市统计年鉴、?山东城市统计年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统计公报及山东省环境状况公报。2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性耦合时序演变特征进入20世纪90年代,山东省依托铁路干线,以济南、青岛为中心,逐步形成“蓝区引领带动、“黄区高效增长、“省会圈融合开展、“鲁南带加速崛起的区域总体开展战略,加强城镇根底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带动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1990年2021年山东省城市化开展水平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其上升幅度可以将城市化综合水平划分为两个阶段:1990年2000年平稳增长阶段,城市化综合水平由1990年的0.111增长到2000年的0.260;2021年2021年迅速增长阶段,城市化综合水平由20212021年的0.889。不同开展阶段城市化内部三个子系统之间开展水平存在差异,1990年2000年人口城市化明显快于经济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该阶段山东省大力开展城市经济,积极推进非农化过程,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带动人口城市化的快速开展。2000年2021年土地城市化快于经济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2021年2021年经济城市化快于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图1。该阶段山东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打造制造业强省,经济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但受户籍制度的影响,人口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缓慢。在该时段内,山东省生态环境水平整体呈上升上下徘徊;2021年2021年平稳增长阶段,在该阶段生态环境水平增幅明显减小,2021年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到达0.703。20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处于大力开展城市化初期,生态环境承载力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1995年后山东省大力推进工业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三废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生态环境水平出现波动;2021年山东省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突出大气污染治理,提高污水处理征收标准,推动农业生态建设等举措使生态环境水平逐渐改善。不同开展阶段生态环境系统内部三个子系统开展水平也存在差异,研究阶段内污染减排水平、生态保护水平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资源利用水平呈下降趋势,且生态保护水平明显优于污染减排水平优于资源利用水平图2。随经济社会开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环保投入不断加大,生态保护水平明显提升,但因山东省经济增长过度依赖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工业,其资源利用水平持续下降。1990年20212021年的0.371,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非协调开展关系得到改善。根据曲线下降幅度可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度划分为三个阶段:1990年1994年迅速降低阶段,两者的非协调耦合度由1990年的0.699下降到1994年的0.599,年均降幅2.86%,处于磨合非协调耦合阶段。该阶段生态环境综合水平明显高于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开展相对缓慢,未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1995年2004年缓慢2021年的0.543,年均降幅1.05%,虽仍处于磨合非协调耦合阶段,但该阶段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对生态环境胁迫作用不断加强,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又对城市化的开展产生约束作用,两者的非协调互动关系明显;2021年2021年迅速下降阶段,两者的非协调耦合度由20212021年的0.371,年均降幅2.31%,处于拮抗非协调耦合阶段。该阶段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生态环境水平,但两者综合水平均在提升,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非良性互动关系减弱图3。1990年2021上升到2021年的0.497,处于拮抗耦合阶段,说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非协调开展关系仍较明显。长期以来,唯GDP的“一维开展方式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压力,加剧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间的非良性互动,如何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减少对资源环境的胁迫作用,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开展将是山东省在开展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3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空间类型研究本文截取1990年、2000年、2021年和2021年作为时间断面,分析山东省17个地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状况。综合测度模型测评结果显示:山东省17地市城市化开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一直存在,且差异逐渐变大。山东省城市化水平呈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半岛地区高于内陆地区、胶济铁路沿线高于其他地区的空间特征。1990年鲁中地区处于较低城市化水平阶段,其他区域处于低城市化水平阶段,呈中部地区优于东、西部地区的空间格局;2000年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变小,只有聊城市、菏泽市两市处于低城市化水平,其他地区均为较低城市化水平,呈东、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的空间格局;2021年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性增大,开始出现较高、高城市化水平,其中济南市、淄博市、青岛市进入高城市化水平阶段,东营市、烟台市、威海市处于较高城市化水平阶段,但菏泽市仍处于较低城市化水平阶段,其他地区均为中等城市化水平阶段。2021年山东省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区域进一步扩展,但主要分布在鲁东、鲁中地区图4。由此可见,城市化与经济开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开展水平较高的鲁东、鲁中地区,人力资源丰富、科技创新能力强,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促进人口城市化。同时,产业开展、根底设施、人居空间用地需求促进土地城市化,进而促进城市化综合水平的提高;而经济欠兴旺的鲁西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工业化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第一产业仍有一定占比,城市化转型对产业、就业转型相对缓慢,从而阻碍城市化水平提高。生态环境综合测度模型测评结果显示,山东省17地市生态环境开展水平空间分布与城市化开展水平空间分布有一定的相似性:17地市生态环境开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开展水平由低生态环境水平向高生态环境水平不断转变,高值区域不断强化,覆盖范围不断变广,同时区域差异一直存在,且差异逐渐变大。生态环境水平呈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半岛地区高于内陆地区的空间特征。1990年山东省生态环境水平呈现出鲁北地区、鲁南地区优于中部地区的空间格局;2000年生态环境水平空间差异性变动大,呈现出鲁中地区、鲁东地区优于鲁西地区的空间格局,其中菏泽市、德州市、滨州市由较低生态环境水平降为低生态环境水平;2021年山东省生态环境水平空间差异性猛增,涵盖生态环境水平的四个阶段,其中济南市、淄博市、莱芜市、东营市、威海市进入高生态环境水平阶段,德州市、菏泽市为较低生态环境水平阶段,呈现出鲁中地区优于其他地区的空间格局。2021年山东省生态环境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生态环境水平、较高生态环境水平区域进一步扩展,呈现出鲁中地区、鲁东地区优于鲁西地区的空间格局图5。生态环境开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鲁东地区作为沿海平原地区,自然条件明显优于内陆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强。二是人类开发行为的差异性,鲁中、鲁东地区开发早,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开发状态已经由牺牲生态环境,转变为保护生态环境,而鲁西局部地区仍处在“毁青山要金山的阶段。在对山东省17地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开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的根底上,对山东省17地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关系进行判别并展开时空格局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17地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性耦合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两者的非协调耦合度由高度非协调耦合向拮抗非协调耦合不断转变,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得到改善。1990年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度分高度非协调耦合、磨合非协调耦合两种类型,呈现出鲁中、鲁东地区劣于其他地区的空间格局。鲁中、鲁东地区城市化开展明显优于生态环境状况,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脱节现象明显、非良性互动关系明显;2000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度仍为高度非协调耦合、磨合非协调耦合两种类型,呈鲁西地区劣于其他地区的空间格局,鲁西地区加快城市化建设,城市化明显优于生态环境,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状况突出;2021年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度分拮抗非协调耦合、磨合非协调耦合两种类型,其中济南市、淄博市进入拮抗非协调耦合阶段,其他地区均为磨合非协调耦合阶段。济南市、淄博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且城市化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率起到良好促进作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间非良性互动关系得到改善;2021年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度分拮抗非协调耦合和磨合非协调耦合两种类型,且拮抗非协调耦合区域减少,呈鲁中、鲁东地区优于鲁西地区的空间格局,此时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明显优于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开展滞后图6。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性耦合空间分布的异质性,不仅仅取决于区域城市化开展水平的上下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更取决于影响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状态的一系列因素。根据山东省经济社会开展实际情况以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耦合文献梳理,研究认为影响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性耦合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有区域自然环境、区域开展阶段、区域技术条件、区域产业结构、环境规制效率、区际关系结构等不同类型因素和影响机制共同驱动,形成沿海工业大省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性耦合空间格局的综合驱动机制整体框架图7。4结论与对策11990年2021年,山东省城市化开展水平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增幅逐年增大。但是不同开展阶段城市化内部三个子系统之间开展水平存在差异。山东省生态环境开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其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期间经历“上升阶段-波浪式的上升和下降阶段-平稳上升阶段三个开展阶段。不同开展阶段生态环境系统内部三个子系统开展水平也存在差异。人口城市化与资源利用水平需进一步加强。21990年2021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非协调性耦合度持续下降,降幅为46.92%,研究阶段内两者的非协调耦合关系明显改善:由磨合非协调耦合阶段转变到拮抗非协调耦合阶段。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处于拮抗耦合阶段,说明二者非协调开展关系仍较明显,需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3山东省17地市城市化、生态环境开展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高值区域不断强化,覆盖区域不断变广,呈鲁东、鲁中地区优于鲁西地区的空间格局。山东省17地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性耦合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由高度非协调耦合阶段向拮抗非协调耦合阶段不断转变,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得到改善,呈鲁中、鲁东地区优于鲁西地区的空间格局。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性耦合空间格局主要受区域自然环境、区域开展阶段、区域技术条件、区域产业结构、环境规制效率、区际关系结构等因素影响。首先,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山东省现阶段大局部地区属于生态环境滞后地区,要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化质量,加强济南-青岛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效劳化的新型模式。使城市更具能力进行环保投资。其次,强化环保意识,增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增大鲁中地区污染减排力度,落实鲁西南地区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生态环境效益。再次,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协调开展。根据山东省东西部城市化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状,按照各地市的比较优势,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合理进行产业分工。鲁东地区要加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强化科技创新,集中开展耗能低、出口竞争力强的绿色产业。鲁西地区要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经济技术根底和产业结构特点,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同时加强与东部地区的专业化协作。最后,完善资源环境管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山东省作为传统工业大省,造纸、钢铁、水泥、电解铝等污染严重企业众多,要加严环保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倡导开展“高、精、尖工程。严格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区管控措施,加强对渤海、黄海海洋生态红线区的管理和保护修复,促进区域绿色开展。参考文献:【1】陆大道,陈明星.关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21编制大背景的几点认识J.地理学报,2021,702:179-185.【2】狄乾斌,周琳.我国沿海地区城市化与海洋效劳业时空耦合协调开展评价J.世界地理研究,2021,242:88-95.【3】姚士谋,张平宇,余成,等.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21,346:641-647.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21,355:118-125.适宜城市化进程测度理论与实证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10.【6】RodewaldAmandaD,RohrRudolfP,FortunaMiguelA,etal.Community-leveldemographicconsequencesofurbanization:anecologicalnetworkapproachJ.JournalofAnimalEcology,2021,836:1409-1417.【7】BronwynIsaaca,RayleneCookea,DanielIerodiaconoub,etal.DoesurbanizationhavethepotentialtocreateanecologicaltrapforpowerfulowlsNinoxstrenua?J.BiologicalConservation,2021,1768:1-11.8HorvathRoland,MaguraTibor,TothmereszBela.Ignoringecologicaldemandsmaskstherealeffectofurbanization:Acasestudyofground-dwellingspidersalongaruralurbangradientinalowlandforestinHungaryJ.EcologicalResearc,2021,2716:1069-1077.9SarmaB,SarmaAK,SinghVP.OptimalecologicalmanagementpracticesempsforminimizingtheimpactofclimatechangeandwatersheddegradationduetourbanizationJ.WaterResourcesManagement,2021,2711:4069-4082.10FilloyJ,GrossoS,BellocqMI.UrbanizationalteredlatitudinalpatternsofbirddiversityenvironmentrelationshipsinthesouthernNeotropicsJ.UrbanEcosystems,2021,183:777-791.消耗对湖南省城市化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CD生产函数和误差修正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经济地理,2021,3312:61-67.12JofreMonsenyJordi,MarinLopezRaquel,ViladecansMarsalElisabet.Thedeterminantsoflocalizationanderbanizationeconomies:evidencefromthelocationofnewfirmsinSpainUriNDJ.JournalofRegionalScience,2021,542:313-337.方法研究J.经济地理,2021,344:166-170.14McKendryCorina,JanosNik.Greeningtheindustrialcity:equity,environment,andeconomicgrowthinSeattleandChicagoJ.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Agreements:Politics,LawandEconomics,2021,151:45-60.2021,313:489-492.2021,3312:1450-1457.17方创琳,鲍超,乔标,等.城市化过程与生态环境效应M.科学出版社,2021.18Maynard,CarlyM.Accessingtheenvironment:DeliveringecologicalandsocietalbenefitsthroughknowledgeintegrationThecaseofwatermanagementJ.AppliedGeography,2021,58394-104.19DeplazesP,HegglinD,GloorS,etal.Wildernessinthecity:theurbanizationofEchinococcusmultilocularisJ.Trendsinparasitology,2021,202:77-84.20刘耀彬.江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资源科学,2021,306:829-836.21王少剑,方创琳,王洋.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定量测度J.生态学报,2021,357:2244-2254.22王长建,张小雷,杜宏茹,等.近30a-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中国沙漠,2021,326:1794-1802.2021,3411:1337-1343.24孟岩,赵庚星,程晋南,等.基于MODIS遥感数据和GIS的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21,164:1020-1024.25聂艳,雷文华,周勇,等.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时空变异特征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2111:56-62.26解利剑,周素红,闫小培.近年来中国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21,298:952-960.27GozgorGiray,KablamaciBaris.Whathappenedtourbanizationintheglobalizationera?AnempiricalexaminationforpooremergingcountriesJ.TheAnnalsofRegionalScience,2021,552:533-553.28刘耀彬,陈斐,李仁东.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开展模拟及调控策略: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21,261:187-196.29刘艳艳,王少剑.珠三角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胁迫关系及耦合协调度J.人文地理,2021,303:64-71.30刘洋,杨文龙,李陈.基于DAHP法的长三角城市化与城市人居环境协调度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21,232:94-103.31孙平军.1994年2021年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性耦合关系的判别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308:1051-1056.32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等.东北地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研究J.地理科学,2021,324:450-457.Abstract:Withthenewurbanizationandthe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hasbecomeamajordevelopmentstrategy,therelationshipbetweenurbanizationandecologicalenvironmenthasattractedalotofattention.Thisarticlemadeanidentificationofnon-coordinationbetweenurbanizationandecologicalenvironmentinrapidurbanizationofcoastalindustrialprovincesShandongprovinceduring19902021,tostudythespatialdistributionwithGIS.Theresultsshowedthat:1UrbanizationlevelandecologicalenvironmentlevelofShandongprovincecontinuedimproving.Theurbanizationlevelandthelevelofresourceuilizationarelow.2Thenon-coordinationbetweenurbanizationandecologicalenvironmentinShandongprovincecontinuedtodeclinein1990-2021,changedfromthethirdstageofnon-coordinationtothesecondstageofnon-coordination.3Thelevelofurbanizationandecologicalenvironmentandthedegreesofnoncoordinationbetweenurbanizationandecologicalenvironmentofthecentralregionandtheeasternregionisbetterthanthewesternregion.Regionalnaturalenvironment,regionaldevelopmentstage,regionaltechnicalconditions,regionalindustrialstructure,environmentalregulationefficiency,inter-regionalrelationsstructuresarethemainfactorsofspatialdifferentiation.Howtoexplorethecouplingstatebetweenurbanizationandecologicalenvironmenthasimportantsignificancetoguid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hinasurbanization.Keywords:urbanization;ecologicalenvironment;nonconformingcoupling;spacetype;Shandongprovin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大学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