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在于减少务农人员

上传人:Wo****C 文档编号:25743031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在于减少务农人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在于减少务农人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在于减少务农人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在于减少务农人员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在于减少务农人员 从_市农民增收问题引出的思考 提高农民收入问题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决策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已经提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目的就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笔者到_市调研后认为:农民增收重要途径在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千方百计减少务农人员。 一、减少务农人员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发展历史证明城乡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社会政治经济就会变得动荡不安。_市现有人口170多万其中从事农业的人达150多万农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足0.7亩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减少务农人员就是把部分务农人员转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保持政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减少务农人员的客观需要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导致_市农民纯收入增收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务农人员数量太多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使相当部分的农民不再是农民。 (一)减少务农人员是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本质要求 减少务农人员的目的是富裕农民、缩小城乡差别让广大农民真正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走进第二、三产业走进工厂、城镇变农民为工人、商人、市民。减少务农人员的过程实质是提高农民、解放农民、致富农民的过程这既体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特征也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本质要求。 (二)减少务农人员是加快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据调查统计_市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05万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7亩远少于全国人均耕地数2.08亩同时有劳动力资源为100多万人其中实际剩余劳动力80多万人。人多地少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必然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局限于小农生产方式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难于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不相应减少务农人员,土地资源的减少将进一步阻碍农民的增收。因此要消除这些制约农民增收不利因素必然的选择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转移农民就业。 (三)减少务农人员可以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是生产发展使农民生活宽裕减少务农人员能较快解决农村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商品率低等突出问题加快致富农民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动态统一的。近年来_市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户逐年增加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的途径不断拓宽非农产业收入逐年增加从事非农创收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动力。20_年_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904元同比增长19.62 %其中劳务经济和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成为农民增加收入主力。农民有钱了道路、房屋、村容、村貌都会靓丽起来。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加快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减少务农人员才能较快地使农民收入增加。 三、减少务农人员的基本途径 减少务农人员既是一项经济工作也是一项民生工作。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培训途径不断提高务农人员素质多渠道转移农村过剩的劳动力把农村人力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一)推进城镇化进程把农民变成市民 城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能有效促进农村自然经济发展格局的瓦解形成区域性经济、人口和公共服务的中心不断加强对周边农村的产业和就业的集聚能力。一是抓好“核心集镇”建设。在集镇较密集的地方可培植1至2个“核心”通过在“核心集镇”实施城镇化战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促进农村人口就地、就近转移以达到农民增收和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二是以城乡路网为纽带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构筑城乡路网加快城乡“互融”步伐铺就农民进城、进厂、进市场的金光大道。三是确立以发展产业为中心的观念立足本地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将城镇建设与农村工业、农村服务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小城镇发展的产业基础。四是探索城镇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使农村人口转移与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同步进行加快、加大减少农民的速度与规模。五是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打破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封闭和分割的管理模式让那些进城务工经商多年的农民定居下来同时取消农民定居城市的一些相关费用;六是解决农民工子女读书问题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经验证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使务农人员转变成为“城里人”。 (二)壮大县域经济工业把农民变成工人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县域经济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方针,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支点和载体。发展县域经济能够为农民增收提供物质基础,也理所当然的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必须突出工业化大力培育大型企业通过新型工业化不断扩大县域经济工业的增量。一要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突出市情和自己的特色建立科学的县域工业长远规划、近期规划以及工业园区功能规划并建立健全配套保障体系;二要以开放为突破口以机制为动力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工业的重要措施坚持向上争项目、向外引项目、向内招项目通过内引外联引育结合以商招商做大做强县域工业以此弥补县域资源、技术、资金的不足;三要通过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改变县域初始工业的粗放生产和经营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牵动千方百计延长产业链尽可能使终端产品在本地产出;四要继续落实扶持政策加强信息引导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工业园区的发展建立健全非公经济服务体系形成全社会重商、亲商、爱商的良好环境。通过县域经济的壮大发展有效解决大批农民就业使农民变工人。 (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农民变成商人 加快农民增收步伐要把推进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依托本地资源以特色农业为基础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龙头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树立搞农业就是抓经济、上项目的理念。发达地区成功经验证明现代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没有农业产业化就没有现代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对现代工业化进程有加速作用。现阶段要大力推广“基地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特色大农业发展订单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和运销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做粗、做长农业产业化链条;二是通过引导、奖励措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和品质结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和循环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种植场、农业种植小区和农业种植大户通过农业基地化建设逐步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规范农机作业市场、销售市场打造农机化的服务品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机化服务市场体系从而提高农机化作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形成新型的农机服务产业链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使农民有更多的空余时间从事非农工作;四是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重视发挥农村专业协会、金融合作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的作用通过市场组织的发育、产业化的链条和各种新型合作社等农民自己的组织引导农民与国内外市场衔接提高农村的市场化程度;五是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城市建设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是城市开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可以直接获现金收入同时也接触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理念。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农民变为商人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带来了市场信息和管理经验更带来了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提高务农人员素质增强农民就业能力 减少务农人员需要抓住源头。职业技能教育是实现务农人员学习知识、掌握本领、跳出“农门”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务农人员素质、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拓展务农人员就业空间、减少务农人员数量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关键性举措。一要抓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切实抓好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使农村青少年普遍接受正规教育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资源的素质;二要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教育为务农人员走出土地重新就业创造条件。实施好“阳光工程”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发挥好各级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和民间各种学习培训班的作用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择业技能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使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务农人员到城市择业有更大空间;三要加强市、乡两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考核制度在乡镇一级建立规范的劳动服务工作机制专责从事组织劳务输出工作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序和有效进行。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