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章,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莱州市文峰中学:毛向明,讨论,qq,:,1061673404,文献与论文,1,、,唐,魏征等,隋书,,中华书局,,1975,。,2,、,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75183,,中华书局,,1956,。,3,、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六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4,、杨志玖,隋唐五代史纲要,,新知识出版社,,1955,。,5,、吴枫,隋唐五代史,,人民出版社,,1958,。,6,、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三联书店,,1961,。,7,、岑仲勉,隋唐史,,中华书局,,1982,。,8,、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9,、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990,。,10,、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1,、,(,英,),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2,、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77,。,13,、周振鹤主编,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4,、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地图出版社,,1982,。,第一节 隋朝的政治,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一)隋朝建立前的形势,孝文帝诗句“白日光天兮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北史,卷,35,),东魏,北齐,北魏,西魏,北周,第一节 隋朝的政治,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杨隋与周、唐皇室关系图,第一节 隋朝的政治,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二)隋朝的建立,公元,581,年、建元开皇、都城长安,赵翼在,廿二史札记,说:“得国之易,无有如杨坚者”。,何谓关陇集团,“八柱国家”: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三)隋朝的统一,统一的原因,第一,经过数百年的努力,南北方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需要统一环境;各族人民也备尝战乱之苦,要求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第二,南北朝以来,各族人民数百年的共同斗争,沉重打击了南北门阀士族,削弱了他们继续进行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各族人民逐渐融合,民族矛盾趋于消失。从而具备了国家统一的条件。第三,当时的南方经济不如北方,北朝经济、军事优于南朝。隋朝建立后,统治者又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使隋朝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远远超过了南方的陈朝。这就注定了北方战胜南方的趋势。第四,隋文帝和他的大臣高颎、崔仲方不断研究伐陈战略,不失时机地向陈发动进攻。陈不堪一击。,统一的意义,不仅在于再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全国统一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意识的形成,这同样具有深远意义。正是在隋朝统一的基础上,唐朝才获得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第一节 隋朝的政治,二、隋朝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一)隋朝立国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1.,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关陇集团、山东和江南世族、庶族地主等等,2.,地方统治秩序的混乱,汉代有,13,州,,150,郡;西晋前期,19,州,,172,郡;北周统一时仅北方有,221,州,,508,郡。,3.,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儒、佛、道三家并存,(二)改革的主要措施,1.,政治方面:,改革官制,在中央,废北周六官之制,恢复汉、魏旧制,设三公、三师等,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为最高权力机关。,在地方,把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制(炀帝改为郡县二级),(二)改革的主要措施,改革选举制,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正式下令停止州郡中正官品评人物之权,并令诸州每岁贡士三人。,开皇十八年,又下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德,),、清平干济,(,才,),二科举人”(,隋书,卷二,高祖纪,下)。,到隋炀帝时,不得不再行改革,“始建进士科”(,通典,卷一四,选举,历代制,中)。,武汉出土隋文官俑,(二)改革的主要措施,府兵制的发展,魏晋以来,兵和农是分离的。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下诏改变了过去兵民分治的现象,完成了“兵农合一”的过程。,关于府兵统率方面,沿用“魏、周十二大将军之遗制”(,通典,卷二八,职官,将军总叙,),设置十二卫,每卫置大将军,总隶于皇帝。各卫所统兵府,即府兵的基本组织单位,到隋炀帝时改称鹰扬府。,改定刑律,开皇律,计分,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盗贼,、,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等十二篇。刑名分死、流、徒、杖、笞五等。,(二)改革的主要措施,2.,经济制度方面:,继续实行均田制,(开皇元年),自,诸,王已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顷,,少者至四十,亩,。京官又,给职,分田。一品者,给,田五,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五品,,则为,田三,顷,,六品二,顷,五十,亩,。其下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顷,。外官亦各有,职,分田。又,给,公廨田,以供公用。,其丁男、中男永,业,露田,皆遵,后齐,之制。,隋书,食货志,大业五年(,609,年)春正月,炀帝“诏天下均田”。在这次均田中隋炀帝免除了妇人及奴婢部曲之课。,隋书,食货志,对隋朝均田制记载很简略,隋朝实际上较北齐之制补充了两点:,一是露田奴人四十亩,奴婢依良人,炀帝取消奴人,奴婢受田之制;,二是府兵兵士与民一样还受土地,但身死王事者所受露田不退还,由子孙继承。,整顿赋役,丁男一床,租粟三石。桑土,调,以,绢絁,,麻土以布,绢,。絁以匹,加,绵,三,两,。布以端,加麻三斤。,单,丁及仆,隶,各半之。未受地者皆不,课,。,每丁每年服役,30,天。(后改为,20,天),隋朝赋役制度沿袭北朝的租、调、力役制度而有所改革,并同均田令一起颁布。,隋书,食货志,大索貌阅,隋朝进行的全国性户口清查。,开皇五年(,585,年),文帝下令“大索貌阅”。政府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相貌与本人核对,检验是否以丁壮诈老诈小,还鼓励居民互相,检举揭发,如户口所居不实,,正长,要受罚流,放远方。其目的是要把浮游民及世家豪门的,荫附户搜括出来,载入国家户籍,增加赋税,收入。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又一次“貌,阅”。,整顿户籍制度,输籍定样,文,帝在整顿户籍的同时,又采纳宰相高,颎,的建议实行输籍定样。由朝廷制定统一的税收,将各户所输课税,依家产定额写入册籍,所以称“输籍定样”。,每年正月初五,令百姓三党或五党(每党一百家)共为一团,依定样确定户等,这样百姓无法逃税、漏税,地方官吏也难从中作弊,租收得以直输朝廷。,大索貌阅与输籍定样的影响,政治上: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均田户的增多,,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军事上:扩大了府兵兵源。,“,隋氏之盛,实由于斯。”,通典,食货志,通典,食货志,整顿钱币和度量衡,高祖既受周禅,以天下钱货轻重不等,(,关东地区,通行北,齐旧钱,常平,五铢钱,,,关陇地区,通行北周的五行大布和永通,万国,等,钱,,梁益,地区还杂,用古,钱,交易。,)乃更铸新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銖,”,。,在整顿钱币的同时,也整顿了度量衡,隋書,食貨志,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三代以来,权量之制,自隋文帝一变。”,1,农业的发展,户口增殖:,北周大象二年(,580,年),,3590000,户,,9009604,口。,隋 大业二年(,606,年),,8907536,户,,46019956,口。,兴修水利:(大运河的开通),仓廪丰实:,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通典,食货典,三、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2,商业的繁荣,商业大都市,东京(东都),西京(大兴城),著名的商业城市,对外贸易,(四川的蜀郡,吴郡、会稽、余杭等),西北陆路,东南海路,3,手工业的进步,纺织业,:,河北、山东为丝织中心,四川为织锦中心,麻布以豫章郡为中心,瓷器业:(青瓷、白瓷),造船业,:,五牙大战船,龙 舟,造桥技术:,李春设计的安济桥(又名赵州桥,),跨度,50.82,米,今仍在,4,隋 炀 帝 营 建 东 都,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病死,太子杨广即位(隋炀帝),。即位四个月后,就开始营建东都。,4,营建东都的原因,政治上:洛阳便于对关东,和江南地区的控制。,经济上:有助于解决关中 物资不足。,5,、,开通大运河及其意义,隋朝运河:,通济渠 (汴水渠),邗沟 (山阳渎),永济渠 (御河),江南河,广通渠 (富民渠),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政治上:,加强对东方、南方的统治。,经济上:,转运江南物资以供应北方。,军事上:,运输物资和军队。,其他方面:,隋炀帝巡游作乐,。,桑 干 河,涿郡,渭 水,大兴城,广通渠,黄,河,东都,永济渠,淮,河,通济渠,长,江,江都,邗沟,余杭,江南河,大业元年(,605,年),钱塘江,大业元年疏通,大业六年(,610,年),大业四年,(,608,年),开皇四年,(,584,年),(隋炀帝即位后),2,、大运河开通情况图,(富民渠?),一,条运河,历经,两,帝,三,个中心,四,大水系,五,条水渠,开通大运河的意义,政治方面:,将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联系起来,经济方面:,保证了南北物资的交流与国家经济命脉的畅通,对外贸易:,大运河连接着古代东方世界的主要交通线。,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为多。,晚唐,皮日休,汴河直,进,船,汴水道,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東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晚唐,李敬方,通济渠又称汴水道,四、社会矛盾的激化和隋朝的灭亡,(一),社会矛盾的激化,(二)隋末农民大起义,1,、,隋末农民大起义发生的原因,2,、,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经过,3,、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意义,“,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隋朝的灭亡,隋书,高祖纪,33,隋末农民起义图,李渊,军阀势力,李密,农民领袖,对隋朝的评价,“,隋朝消灭了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英)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设计者;李春,设计者;李春,赵州桥及其设计者,隋朝的大龙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