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研究与热现象有关的规律的科学,2,、宏观层次的热现象是微观层次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集体表现。,热学研究对象的特点:,1,、含有极大量分子的物质系统。,热学,(,Heat,),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热学的研究方法:,1,、宏观方法(,based on macroscopic view,),2,、微观方法(,based on microscopic view,),最基本的实验规律,物质的微观结构,+,统计方法,宏观方法与微观方法是相辅相成的。,优点:揭示了热现象的微观本质。,优点:高度的可靠性、普遍性。,逻辑推理,(,运用数学工具,),称为热力学,(Thermodynamics),称为统计力学,气体分子运动论,(,气体动理论,),是其初级理论,(Statistical Mechanics),缺点:可靠性、普遍性较差。,缺点:未揭示微观本质,不涉及物质自身的热学特性的解释。,第,1,章 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及状态方程,1,热力学系统及其状态参量,一、热力学系统,(Thermodynamic System),热力学系统按照其与外界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分为:,孤立系,封闭系(闭系),开放系(开系),(,isolated,),(closed),(open),包含大量的分子、原子,其数量以,阿伏加德罗常数(,Avgadro Constant),计,N,A,=,6.0210,23,(mol,-1,),例:以容器内水为研究对象(系统),,则其它均为外界,二、宏观量与微观量,1,、宏观量(,Macroscopic Quantity,),3,、微观量与宏观量有一定的内在联系。,2,、微观量(,Microscopic Quantity,),从整体上描述系统的状态量,一般可以直接测量。,例如:,压强,p,、,描述系统内微观粒子个体特征的物理量。,例如,气体的压强是大量分子撞击器壁的平均效果;,物质的温度是大量分子作无规则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宏观体现。,可以累加的量,广延量,强度量,质量,M,、,不可累加的量,体积,V,、,内能,E,例如:,温度,T,、,分子数密度,n,如:,分子的质量,m,、,直径,d,、,速度,v,、,动量,p,、,能量,等。,三、平衡态,(Equilibrium State),平衡态的基本特征:,无宏观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说明:,是,动态平衡(,Dynamic Equilibrium,),:,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称为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模型,也是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处在平衡态的大量分子仍在做热运动,而且因为碰撞,每个分子的速度频繁改变,但系统的宏观量保持不变。,又如:布朗运动就是一种可观测的涨落现象。,存在,涨落现象,(Fluctuation),:,此例中两侧粒子数不可能严格相同,这里的偏差即称为涨落。,例如:,处在平衡态的系统的宏观量,如压强、密度等量,,,总体上不随时间改变,但不能保证任何时刻大量分子分布与运动的情况完全均匀一致。,分子数越多,涨落就越小,宏观态就越稳定。,2,温度与温标,一、热力学第零定律,若两个物体均分别与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这两个物体间亦必处于热平衡。,(,The Zeroth Law of Thermodynamics,),热平衡(,Thermal Equilibrium,),:,发生热接触的两物体在不受外界影响时总会共同达到平衡态,则说:这两个物体之间处于热平衡状态,或曰:达到了热平衡。,热接触(,Thermal Contact,),:,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能够在某种情况下彼此发生能量(热量)交换。,热流(,Heat Flow,),且实验证明,:,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平衡定律),二、温度(,Temperature,),的宏观概念,温度:,思考:,我们常常称温度为“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这种说法是否严格?,三、温标(,Temperature Scale,),温度的定量表达。,处于热平衡态下的各个系统所共同具有的宏观性质。,在实践中,一般利用某种物质的某种热平衡状态(如:水的三相点和沸点)作为温标的,基准点,,再借助物质的某种,宏观性质,(如:体积、气压、电阻、光辐射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标定出温度的数值。,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标:,摄氏(,Celsius,),温标,华氏(,Fahrenheit,),温标,由此制成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Thermometer,),理想气体温标与热力学温标,理想气体(,Ideal Gas,):,从热平衡定律出发可以论证:,存在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具体物质特性的温标,称为,热力学温标,。,在同一温度下,体积与压强的乘积保持为常数的气体。,在,理想气体温标的有效范围,内,,热力学温标,与,理想气体温标,是完全相同的。,根据理想气体这一性质确定的温标称为,理想气体温标。,热力学温标下的温度又称为绝对温度,记为,T,。,温度的国际单位为:,K,(Kelvin),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K),3,状态方程,常常用,p,,,V,和,T,这三个宏观量即可完备地描述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称为,状态方程(或物态方程),。,但实验证明,它们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相互依赖的,且总可满足一定的函数关系(具体由物质自身的性质决定):,一、状态方程的一般概念,其中,为总质量为,M,的气体分子的摩尔数(,mol,),注意该状态方程的适用条件:,分子摩尔质量,温度足够高,,压强足够低,(分子密度足够小),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体膨胀系数,在一定压强下,体积随温度增大的相对变化率,三、描述物质状态变化性质的物理量,2,、等温压缩系数,由状态方程,可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体积随压强减小的相对变化率,对于理想气体:,3,、等体压强系数,在一定体积下,压强随温度增大的相对变化率,三、描述物质状态变化性质的物理量,由状态方程,可定义:,对于理想气体:,1,、体膨胀系数,2,、等温压缩系数,对于理想气体:,一般地,可以证明:,作业:,p39 1.1,,,1.3,,,1.10,,,1.14,,,1.21,1.28,4,理想气体的压强与温度,一、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1,、宏观的气体物质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组成,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气体分子的密度(标准状态),10,19,个分子,/cm,3,2,、分子不停地作无规则热运动,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z,10,10,次,/,秒。,3,、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v,10,2,m/s,。,长程力,碰撞力,气体分子的平均间距约为分子自身大小的,10,倍。,二、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1,、理想气体的分子之间的平均间隙远大于分子自身尺度,可作为质点处理。,2,、分子间的长程力可忽略不计。,3,、分子间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的,且分子运动可用牛顿定律处理。,存在的问题:,分子数目十分巨大,如果对每一个分子列出其动力学方程,则因联立方程的数量亦十分巨大,故对每一个分子的运动一一求解,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也不必要。,我们实际关心的不是每一个分子的运动,而是所有分子的运动在宏观上造成的总的(平均)效果。,对单个分子的力学性质的假设(分子模型),对平衡态下分子集体的统计假设,1,、,平衡态下分子按位置的分布是均匀的,即分子数密度,n,处处相等(忽略重力影响)。,2,、,平衡态下分子的速度按方向的分布是各向均匀的。,即:,三、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1,、,压强的微观解释(,The Microscopic Interpretation of Pressure,),压强的定义:,大量气体分子同时对器壁频繁碰撞所产生的冲力的总效果。,2,、,压强公式的推导,先,考虑任一个分子。设其以速度,v,i,向着器壁运动。,设单位体积内速度为,v,i,的分子数为,n,i,,,考虑在时间,d,t,内以,该速度碰撞于面元,S,上的,分子数,d,N,i,。,此次碰撞中器壁受到的冲量为:,x,(,器壁,的法向),S,F,v,i,则反弹后的,x,方向的分速度为:,x,(,器壁,的法向),S,F,器壁实际所受冲力应为以各种速度碰撞于面元,S,上的所有分子的总贡献:,v,i,d,t,所以,在时间,d,t,内以,速度,v,i,碰撞于面元,S,上的,分子给器壁的总冲量为:,显然有:,注意:,v,ix,0,设单位体积内速度为,v,i,的分子数为,n,i,,,考虑在时间,d,t,内以,该速度碰撞于面元,S,上的,分子数,d,N,i,。,所贡献的力:,设:单位体积内,运动速度满足,v,ix,0,的,分子数为,n,由统计假设:,器壁所受的压强为:,又由统计假设:,得:,2,、压强公式的物理意义,其中:,表明了宏观量(压强)与微观量(分子质量、速率、动能、个数,)的定量关系;,适用于平衡态;,是一条统计规律,极大量分子集体作用于器壁。,分子速率的方均值,分子平动动能的平均值,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分子数密度),四、理想气体的温度公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另一种形式:,结合压强公式,得分子平均平动动能:,或:,玻尔兹曼常数,(温度的微观解释),温度公式的物理意义,温度是物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量度。,可由,温度求出理想气体分子在平衡态下速率的“方均根”(,root-mean-square speed,,,或“方均根速率”):,或,其中,,为理想气体的摩尔质量,温度表征极大量分子集体的运动特征。,思考:如果问“某一个分子的温度有多高?”,应该怎样回答?,例,1,解:,我们将,0,下的氢气(,H,2,)和,氧气(,O,2,),看成是理想气体来处理,求出其分子的方均根速率。,2,)对氧气:摩尔质量为,温度,1,),对氢气:摩尔质量为,T,=273.15K,R,=8.31J/molK,作业:,p43 1.24,,,1.25,,,1.26,,,1.2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