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252944759 上传时间:2024-11-26 格式:PPT 页数:250 大小:1,0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50页
《安全生产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50页
《安全生产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安全生产技术,考试说明,安全生产技术试卷由1组必答题和4组选答题组成,必答题为本科目第一章至第六章的内容,;4,组选答题分别对应各专业技术内容,即“矿山安全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和“综合安全技术”的内容。应考人员须完成必答题(占分值的90)和任意1组选答题(占分值的10)的内容。,考试内容,必答题:,机械安全技术,电气安全技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运输安全技术,选答题:,矿山安全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综合安全技术,第一章 机械,安全,技术,基本要求:,运用机械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机械安全隐患,解决转动、传动和加工等机械安全技术问题;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理论和知识,解决人机结合的安全技术问题。,第一节 机械行业安全概要,一、机械产品主要类别,机械行业主要产品(,12,类),农业机械,重型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石油化工通用机械,电工机械,机床,汽车,仪器仪表,基础机械,包装机械,环保机械,其他机械,二、机械的危险部位及防护对策,(一)常用机械的主要危险部位,机床上常见的传动机构有:,齿轮啮合,机构、,皮带传动,机构、,联轴器,的等。这些机构高速旋转着,人体某一部位有可能被带进去而造成不幸事故,因而有必要把传动机构危险部位加以防护。,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条和齿轮等。,旋转的轴,,包括连轴器、心轴、卡盘、丝杠和杆等。,旋转的,凸块和孔处,,如风扇叶、凸轮、飞轮等。,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如齿轮、轧钢机、混合锟。,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如飞轮和机床床身、,接近类型,如锻锤的锤体、动力压力机的滑枕等。,通过类型,如金属刨床的工作台及其床身。,单向滑动,如带锯边缘的齿、凸式运动带等,。,(二)机械传动机构安全防护对策,1,、齿轮啮合,传动的防护:两轮开始啮合的地方最危险。将齿轮装入机座内,使其,不外露,;如有外露的,加,防护罩,。,2,、皮带传动,机械的防护:皮带接头处和皮带进入皮带轮的地方最危险。采用,防护罩,加以防护。,注意,:,皮带防护罩与皮带的距离(不小于,50,mm,),,一般皮带传动装置离地面2,m,以下,要设置防护罩。但下列3种情况下,即使在2,m,以上也应加以防护:,1、皮带轮之间的距离在3,m,以上;,2、皮带宽度在15,cm,以上;,3、皮带回转速度在9,m/min,以上。,3,、联轴器等的防护:联轴器上突出的螺钉、销、键可造成伤害。安全要求是其上没有突出的部分,安全联轴器,螺钉采用沉头螺钉,不突出轴面。还应增设防护罩(套)。,三、机械伤害类型及预防对策,(一)机械伤害类型,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等14种。,(二)预防对策措施,1,、实现机械安全,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危险部件的机会;,使人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提供防护用品。,2,、保护操作者的安全,培训以提高操作者辨别危险的能力;,使用警示标志;,提高操作者避免伤害的能力和自觉性等。,(三)通用机械安全设施的技术要求,1、安全设施设计要素,(1)考虑,人的因素,,降低疲劳,正确地布置各种控制操作装置。,正确地选择工作平台的位置及高度。,提供座椅。,出入作业地点要方便。,(2)考虑,安全装置的性能,强度、刚度、耐久性,对机械可靠性的影响(固定装置散热不良,过热),可视性(不影响对危险部位查看),对其他危险的控制,2、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一般要求,安全防护装置应,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无锐利的边缘和突缘。,安全防护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以确保安全;安全防护罩、栏的材料及其至运转部件的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安全防护罩与设备运转,连锁,,保证安全防护装置未起作用之前,设备不能运转。,光电式、感应式等安全防护装置应设置自身出现故障的,报警装置,。,紧急停车开关应保证,瞬时,动作时能终止设备的一切运动(灵敏)。对有惯性运动的设备,紧急停车开关应与制动器或离合器连锁,以保证迅速终止运行。,紧急停车开关的形状应,区别,于一般开关,颜色为红色。,紧急停车开关的布置应保证操作人员,易于触及,,且不发生危险。,设备由紧急停车开关停止运动后,必须按启动顺序从新启动才能重新运转。,3、对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罩的技术要求,开启式防护罩,,在防护罩闭合前,活动部件就不能运转,。防护罩打开时或一部分失灵时,应使活动部件不能运转或运转中的部件停止运动。,固定式防护罩应牢固的,固定,在设备或基础上,拆卸、调节时必须使用工具。,防护罩与活动部件间有足够的,间隙,,避免防护罩和活动部件间的任何接触。,使用的防护罩不允许给生产场所带来新的危险。,一般防护罩不准脚踏和站立,必须作平台或阶梯时,应能承受,1500,牛顿,的垂直力,并采取防滑措施。,4、对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网的技术要求,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应满足,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对不同网眼开口尺寸的安全距离(防护罩外缘与危险区域,人体进入后,可能引起致伤危险的空间区域)间的直线距离的规定。,手掌,不同网眼开口尺寸的安全距离(,mm),四、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P7,机械安全:,包括,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拆卸,等各阶段的安全,。,机械安全设计:,在机械设计阶段,从零件材料到零部件的合理形状和相对位置,从限制操纵力、运动件的质量和速度到减小噪声和振动,采用本质安全技术与动力源;通过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尽可能避免或减小危险。,机械安全设计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本质安全、失效安全、定位安全、机器布置,。,(一)本质安全,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机械的危险的一种机械安全方法。(考虑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的问题),本质安全实质,:机器设备,不需要采取任何安全和防护装置,,就可以在预定条件下实现预定的功能,并满足自身的安全要求。,客观来说,本质安全是一种理想的安全状态。要真正达到本质安全,消除灾害根源,是十分困难而不现实的。要依靠科技、经费等各方面的投入,同时人们对危害、危险因素的认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在有限的范围内“本质安全”是可以存在的。,(二)失效安全,设计者应该保证当机器发生故障时不出危险,即不会对操作者造成伤害。(通过设置限制开关、限位装置、制动装置、预防下落的装置),(三)定位安全,把机器的部件(运动部件)安置到不可能触及的地点。,(四)机器布置,合理地机器布置可有效地减少事故。考虑如下因素:,空间,:便于操作、维护、调试和清洁;,照明,:全面照明和局部照明;,管、线布置,:不能妨碍通行。,(五)安全装置,P8,固定安全装置,(没有必要也不能随意拆卸,只能用改锥、扳手等专用工具才能拆卸;装置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固定的方法和开口的尺寸),联锁安全装置,(与活动式安全装置结合在一起,只有当安全装置闭合后,机器才能运转;而只有当机器的危险部件停止运动时,装置才能开启),控制安全装置,(使机器迅速停止运动),隔离安全装置,(阻止人体的任何部分靠近危险区域,如固定的栅栏 ),跳闸安全装置,(在操作到危险点之前,自动使机器停止运动 ),双手控制安全装置,(迫使操作者用双手来操纵控制器,两个控制开关之间应有适当的距离 ),五、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1、,采光,:自然光(白天)与人工照明(夜间及阴天)相结合;保证有足够的光照度。 2、,通道,:宽度(厂区干道、车间安全通道)符合要求;有醒目标记;危险地段设置限速牌、警示牌;道路土建施工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有红灯警示。,3、,设备布局,:设备间距(设备与设备、设备与墙之间的距离,操作者的空间),高于2,m,的输送线的防护网。 4、,物料堆放,:划分物料区域(毛坯、成品、半成品、工器具、废料);工器具放在指定位置;产品坯料限量存放(白班存放为每班加工量的,1,.5,倍,,夜班为,2.5倍,);物料摆放不得超高。 5、,地面状态,:平坦、清洁,无绊脚物。,第二节 金属切削机床和砂轮机安全技术,一、金属切削机床的危险因素,1,、机床的危险因素,静止部件,(刀刃、工件边缘锋利飞边)的危险,旋转部件,(轴、凸块、刀具)的危险,内旋转咬合,(对向旋转部件、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等咬合)的危险,往复运动或滑动的危险,2,、常见事故,设备接地不良、,漏电,;,旋转部位,没加防护罩;操作者清除铁屑无专用工具,操作时未戴护目镜,操作旋转机床带手套;零部件,装卡不牢,飞出,;砂轮有,裂纹,或装卡不合规定。,二、金属切削机床的安全技术措施,1,、机床运转异常状态,电动机温升异常,(超负荷或故障);,机床,转速异常,(负荷突然变化);,机床在运转时出现,振动和噪声,(安装缺陷,零件运转不平衡、 进入异物);,2,、易损件的故障检测,(1)检测重点:传动轴、轴承(滚动)、齿轮、叶轮。,(2)滚动轴承的损伤现象,损伤现象,:滚珠砸碎;断裂;压坏;磨损;生锈等。,检测参数,:振动;噪声;温度;间隙。,(3)齿轮装置的故障,损伤现象,:齿轮的损伤(齿轮和齿面损伤)、齿轮本体损伤;轴、键、连轴器的损伤。,检测参数,:噪声;振动;发热;齿轮箱漏油。,3,、常见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设备可靠接地,照明采用安全电压,楔子、销子不能突出表面,安全联轴器,操作中使用专用工具,零部件装卡牢固,及时维修安全防护装置,选用合格砂轮机,装卡合理,做好个人防护,三、砂轮机的安全技术要求,(一)砂轮机安装,安装位置,:应有专用的砂轮机房,或正面装设不低于,1.8,m,的防护挡板;,保持静平衡,:振动、破碎。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m,的砂轮安装后安装后进行静平衡调试,砂轮与卡盘的匹配,:卡盘直径不小于砂轮直径的1/3。,防护罩,:,最主要,的防护装置,不得随意拆除或丢弃不用;开口角度在主轴水平面以上不得超过,65,。,接地保护,:砂轮机的外壳有良好的接地保护装置。,(二)砂轮机使用,禁止侧面磨削(砂轮),不准正面操作(人员),不准共同操作(2人不得共用1台砂轮机同时操作),29,一、冲压作业的危险因素,设备结构,具有危险性:离合器接合后,一定要完成一个全环,才会停止。,动作失控,:零部件损坏后,发生连冲。,开关失灵,:由于人为或外界因素引起误动作。,模具危险,:系统能量集中释放的部位。模具设计不合理,使操作者手直接或经常性地伸进模具才能完成作业。,第三节 冲压(剪)机械安全技术,二、冲压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使用安全工具,:使用专门工具,如夹钳、吸盘等,避免用手直接伸入上、下模口之间,实现,模外作业,。,模具防护措施,:包括在模具周围设置防护板(罩);通过改进模具减少其危险面积,扩大安全空间。,冲压设备的,防护装置,:防护装置的形式较多,按结构分为,机械式,、,按钮式,、,光电感应式,等。,三、剪板机的安全技术,(,1,)工作前认真检查剪板机各部位是否正常,(,2,)不应独自一人操作剪板机,应有,2-3,人协助送料,并确定一人统一指挥,(,3,)应根据规定的剪板机厚度,调整剪板机间隙,(,4,)剪板机必须安装防护罩,(,5,)剪板机操作者送料的手指离剪刀口的距离应最少保持,200mm,一、木工机械的危险因素,机械伤害,火灾和爆炸,木材的生物、化学危害,木粉尘危害,噪声和振动危害,第四节 木工机械安全技术,二、木工机械安全技术措施,带锯机安全装置,圆锯机安全装置,木工刨床安全装置,第五节 铸造安全技术,一、铸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火灾及爆炸,灼烫,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尘毒危害,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二、铸造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一)工艺要求,1,、工艺布置,2,、工艺设备,3,、工艺方法,4,、工艺操作,(二)建筑要求,(三)除尘,第六节 锻造安全技术,一、锻造的特点,二、锻造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机械伤害、火灾爆炸、灼烫,有害因素:噪声和振动、尘毒危害、热辐射,三、锻造的安全技术措施,第七节 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一、定义与研究内容,研究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使三者在安全上达到,最佳匹配,,确保系统安全、高效、经济运行的一门应用科学。,分析机械设备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可靠性设计、维修性设计;,研究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机器的功能,构成最佳人机系统;,研究人机界面中信息传递的安全问题;,建立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原则。,(三)人机系统的类型,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人机共体,或机为主体,人操作控制器;如果人操作失误,机器会拒绝执行或提出警告。,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机器的本质安全性及人为失误。,全自动化,控制人机系统:以机为主体,人只是监视者和管理者,只有在自动控制系统出现差错时,人才进行干预。,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机器的本质安全性、机器的冗余系统和人应变能力。,二、机械设计本质安全,1、机械设计本质安全的定义,械化机械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机械危险的一种机械安全方法,包括在设计中消除危险部件,减少或避免在危险区域内处理工作需要,提供自动反馈设备并使运动的部件处于密封状态之中等。,2、机械失效安全,保证当设备发生故障时不出危险。包括操作限制开关,设置制动装置和限电开关当。,3、机械定位安全,把机械的部件安置到不可能触及的地点。包括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触及到的部件,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接触到的。,4、机器安全布置,安全布局考虑:空间、照明、管线布置等。,第八节 人的特性,一、人体测量,(一)人体尺寸测量基础,1,、被测者姿势,2,、测量基准面,3,、测量方向,4,、支撑面和衣着,5,、人体测量的主要仪器,6,、人体测量主要统计函数,(二)静态测量,1,、静态测量的方法,立姿、坐姿、跪姿和卧姿,。,2,、影响人体测量数据的因素,人体的结构尺寸随着区域、民族、性别、年龄和生活状况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差异。,(三)动态测量,1,、活动空间,2,、伸展域,(四)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准则,1,、最大最小准则,2,、可调节准则,3,、平均准则,4,、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5,、地域性准则,6,、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二、人的生理特性,(一)人的感觉与感觉器官,1、视觉,(1)常见视觉现象,暗适应与明适应能力,:暗适应需要30,min,,明适应只需1,min。,频繁出现明暗变化,会产生视觉疲劳,应采用缓和照明。,眩光,:由光源直射或光滑表面反射的刺激、耀眼的强烈光线。使眼睛不舒服,可见度下降。,视错觉,: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存在差异。常见的有长短错觉、方向错觉、远近错觉、色彩错觉等。工程设计时应考虑视错觉的影响。,(2)视觉损伤与视觉疲劳,视觉损伤,:切屑颗粒、飞沫、烟雾、热气流、化学物质造成视觉损伤;强光或有害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眩光)造成视觉损伤。,视觉疲劳,: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和精细作业,使眼睛的调节能力降低;长期和恶劣光照环境下工作,引起眼睛疲劳。,(3)视觉的运动规律,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一般机器外形设计成横向长方形。,视线运动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时针进行。,对物体尺寸、比例的估计,水平方向比垂直方向准确、迅速。,在视线突然转移时,只有3的视觉能看清目标。工作中如需突然转移视线时,可,利用箭头或颜色预先引起人的注意,。,对于运动的目标,只有双眼的焦点同时集中在同一个目标上,才能鉴别出运动状态。,2、听觉,(1)听觉特性,听觉的绝对阙限,:人的听觉系统感受到最弱声音的强度。在阙限以外的声音,不能产生听觉。,听觉的辨认阙限,:听觉系统能分辨出两个声音的最小差异。与声音的频率和强度有关。,辨别声音的方向和距离,: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强度和时间先后之差可以判断声源方向(声源在听者的左、右方)。如果声源在听者的上、下方或前、后方,转动头部,以获得较明显的时差及声强差。,(2)听觉的掩蔽,一个声音被其他声音干扰而听觉发生困难的现象。,3、人的感觉反应,(1)反应时间,人从机器或外界获得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分析发出指令到运动器官开始执行动作所需的时间,即,包括感觉反应时间和开始动作所用时间之和,。,一般条件下,反应时间为,0.1,s0.5s,;,对于复杂的选择性反应时间达,1,s3s;,要进行复杂判断和认识的反应时间平均达3,s5s。,机械设计中,,应使操纵速度低于人的反应速度。,(2)减少反应时间的途经,合理地选择感知类型,:听觉反应的时间最短(0.1,s0.2s),,其次是触觉和视觉。尽量选用反应时间短的通道去控制和调节机器。,适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机器的外观造型和操纵机构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则。,熟练的操作技术,:操作者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反应速度,应通过训练来提高人的反应速度。,(二)人体的特性参数,1、静态参数,人体在静止状态下测得的形态尺寸,如人体身高及各部分长度尺寸。,2、动态参数,在运动状态下人体的动作范围,主要包括肢体的活动角度和肢体所能达到的距离。,3、生理学参数,各种活动和工作引起的生理变化,反映在活动和工作时的负荷大小,包括人体耗氧量、心跳频率、呼吸频率。,4、生物力学参数,人体各部分(如手掌、前臂、上臂、躯干、大腿、小腿和脚)出力大小的参数,如握力、拉力、推力、推举力等。,(三)疲劳,1、疲劳的定义,分为肌肉疲劳(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脑力疲劳)。,肌肉疲劳:过度紧张的肌肉局部出现酸痛现象。,精神疲劳:与中枢神经有关,是一种弥散的、不愿意再作任何活动和懒惰的感觉,意味着身体迫切需要休息。,2,、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消除途径,(,1,)工作条件因素,劳动制度和生产组织不合理,机器设备和工具条件差,工作环境差,(,2,)作业者本身因素,劳动效果不佳,劳动内容单调,劳动环境缺少安全感,劳动技能不熟练,(,3,)减轻疲劳的途径,进行显示器、控制器设计时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改变操作内容,克服单调乏味的作业;,科学安排环境色彩、环境装饰及作业场的布局;,避免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注意劳逸结合。,3,、单调作业,Z,型作业:控制室人员的作业,Y,型作业:用机器和工具进行简单的重复操作,X,型作业:装配线上的作业,三、人的心理因素,(一)能力,能力是一个人完成一定任务的本领,或者说,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心理特征。影响能力的因素:,感觉、知觉和观察力,: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对感觉到的客观事物所做出的反应;观察力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观察事物的能力。,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或集中,能使人及时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变化。,记忆,:是大脑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下大脑中留下的痕迹。,思维,: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心,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应,实现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知识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括、判断和推理,,操作能力,:,(二)性格,人们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中区别于他人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道德品质和意志特点是构成性格的基础。,性格的表现形式归纳为:冷静型、活泼型、急躁型、轻浮型和迟钝型等,5种,。,(三)气质,(表现特征有4种),精力旺盛、热情直率、刚毅不屈易于性情急躁、主观任性;,灵活机智、善于交际、活泼好动易于情绪多变、轻举妄动;,安静、稳定、从容不迫、耐心谨慎动作迟缓、因循守旧;,孤僻寡言、行动迟缓、自卑退让谦虚谨慎、容易相处。,(四)需要与动机,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合理的需要能推动人以一定方式,在一定的方面去进行积极的活动。(要我安全,我要安全),(五)情绪与情感,情绪是由,肌体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属于人类特有的。,急躁情绪:干活利索但毛躁,求成心切但不谨慎。,烦躁情绪:沉闷、不愉快、精神不集中,器官不能协调。,(六)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它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第九节 机械的特性,一、机械安全的定义与特性,(一)机械安全定义,机器在按使用说明书的预定使用条件下,执行其功能和在其进行运输、安装、调试、运行、维修、拆卸和处理时,对操作者不发生损伤或危害其健康的能力,。包括,在机械产品预定使用期间执行预定功能和在可预见的,误用,时,不会给人身带来伤害;,机械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生可预见的,非正常情况,下任何风险事故时机器是安全的。,(二)机械安全的特性,系统性,:建立在心理、信息、控制、可靠性、失效分析、环境学、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基础上,并综合运用这些科学。,防护性,:,使机器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的功能,包括误操作时机器和人身均是安全的。,友善性,:,设计中通过减小操作者的紧张和体力,在人与机器之间建立起一套满足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提高人机系统效率的安全系统。,整体性,:,全面、系统地对导致危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整体寻求降低风险的最优方案。,二、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一)故障诊断模型,设备的状态向量(转速、温度等)是设备异常或故障信息的载体,是设备故障诊断的依据,通过传感器或其他检测手段进行状态信号监测。,(二)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及实施步骤,包括,诊断文档建立和诊断实施,两部分,诊断实施是故障诊断的中心工作,分为4个步骤。,信号检测,:选择最能表征设备状态的信号,进行检测、汇集,形成设备工作状态信号子集。,特征提取,(信号处理):提取故障特征,形成待检模式。,状态识别,:将待检模式与样板模式(故障档案)对比,进行状态分类。,诊断决策,:根据判别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三)故障诊断技术,1,、振动信号的检测与分析,2,、油液分析技术,3,、温度检测及红外线监测技术,4,、超声探伤技术,5,、表明缺陷探伤技术,三、机械的可靠性设计与维修性设计,(一)可靠性定义及其量度指标,1、可靠性定义,系统和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规定条件,:产品所处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压力、振动、冲击、尘埃等)、,使用条件,(载荷大小和性质、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维修条件,(维修方法、手段、设备和技术水平)。,规定时间,:产品随着使用时间或储存时间的推移,性能逐渐劣化,可靠性降低。所规定的时间是广义的,可以是时间,也可以用距离或循环次数等表示。,2、可靠性度量指标,可靠度,:,可靠性的量化指标,即系统或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常用,R(t),表示。,与可靠度相反的参数叫不可靠度它是系统或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未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即发生故障的概率,常用,F(t),表示(通过产品寿命试验测得)。,R(t) F(t)1,故障率(或失效率),:,工作到,t,时刻尚未发生故障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反映,t,时刻产品发生故障的概率,记为,(t),单位:1/106,h,平均寿命,(或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对非维修产品称平均寿命,发生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时间;对维修产品称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或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维修度,:维修产品发生故障后,在,规定条件,(维修工具、维修方法及维修技术水平等)和,规定的时间,内能修复的概率,用,M(t),表示。,有效度,:,可靠度与维修度的综合,。对维修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在规定维修条件下修理,在规定时间内具有或维持其规定功能处于正常状态的概率。,(二)维修性设计,1、维修及维修性,维修:为保持或恢复产品规定功能采取的技术措施。,维修性:对故障产品修复的,难易程度,,即产品在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完成维修任务的能力。,2、产品结构的维修性设计,产品设计时,设计者应从维修的观点出发,保证当产品一旦出现故障,能,易,发现故障、易拆、易检修、易安装,,即维修度高。,可达性,:检修人员,接近产品故障部位,进行检查、修理操作、插入工具和更换零件等作业的难易程度,包括安装场所的可达性、设备外部的可达性、设备内部的可达性。,零部件的标准化与互换性,:标准件质量保证,品种和规格少,可以减少备件库存。,维修人员的安全,:结构设计时还要考虑维修作人员的安全。,第十节 人机作业环境,一、光环境,(一)光的度量,1,、光通量,2,、发光强渡,3,、亮度,4,、照度,(二)照明对作业的影响,1,、照明与疲劳,2,、照明与事故,二、色彩环境,(一)颜色的特性,1,、色调,2,、明度,3,、彩度,(二)色彩对人的影响,1,、色彩对生理的影响,2,、色彩对心理的影响,三、微气候环境,(一)构成微气候的要素及相互联系,1,、空气温度,2,、空气湿度,3,、气流速度,4,、热辐射,(二)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感受与评价,1,、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2,、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受,(三)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第十一节 人机系统,一、人机功能分配,(一)人在人机系统中的功能,传感器,:通过感觉器官,将外界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信息处理器,:大脑对感知的信息进行检索、判断、评价,做出决策。,操纵器,:将信息处理的结果作为指令,指挥人的行动(如操纵控制装置、使用工具),最后达到预期目的(机器被开动运转、零件被加工成形、机器故障被排除等)。,(二)人机特性比较,人优于机器的能力,:信号检测、图像识别、灵活性、随机应变、归纳、推理、判断、创造性。,机器优于人的能力,:反应、操作速度、精确性、耐久力、重复性、完成多种操作、在恶劣环境下工作。,(三)人机功能分配原则,适合于机器做的工作,:笨重的、快速的、持久的、可靠性高的、精度高的、规律性的、单调的、操作复杂的、环境条件差的的工作。,适合于人承担的工作,:研究、创造、决策、指令和程序的编制、检查、维修、故障处理、应付不测等工作。,三、人机系统可靠性计算,(一)系统中人的可靠度计算,1,、,人的基本可靠度,:系统不因人的差错发生功能降低和故障时人的成功概率。,ra,1,a,2,a,3,式中:,a,1,输入可靠度,考虑感知信号,时有失误;,a,2,判断可靠度,考虑进行判断时失误;,a,3,输出可靠度,考虑输出信息时运动器官执行失误,如按错开关。,2,、,人的作业可靠度,:考虑了外部环境因素的人的可靠度。,R,H,1b,1,b,2,b,3,b,4,b,5,(1-r),式中:,b,1,作业时间系数;,b,2,作业操作频率系数;,b,3,作业危险度系数;,b,4,作业生理和心理条件系数;,b,5,作业环境条件系数;,(1,r),作业的基本失效概率或基本不可靠度。,(二)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R,S,R,H,R,M,式中:,R,S,人机系统的可靠度;,R,H,人的操作可靠度;,R,M,机器设备可靠度。,提高人机系统可靠度的方法:采用并联方法,,主要有:,并行工作冗余法:同时使用两个以上相同单元来完成同一系统任务,当一个单元失效时,其余单元仍能完成工作。,后备冗余法:配备两个以上单元来完成同一系统任务,当系统出现故障时,才启用备用单元。,1,、,二人监控人机系统的可靠度,系统(显示器)由二人监控,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切断电源。,异常状况时,相当于两人并联,(,发现异常进行控制,)可靠度比一人控制的系统增大了。,正常状况时,相当于两人串联,(,保证机器正常运行,)可靠度比一人控制的系统减小了,即发生误操作的概率增大了。,从监视的角度考虑,首要问题是避免异常状况时的危险,即保证异常状况时切断电源的可靠性,而提高正常状况下不误操作的可靠度是次要的。,2,、,多人表决的冗余人机系统的可靠度,由几个人构成控制系统,当其中,r,个人的控制工作同时失误时,系统才会失败。,基本要求:,运用电气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辩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电气安全隐患,解决防触电、防静电、防雷击和电气防火防爆等电气安全技术问题。,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第一节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一、触电,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一)电击,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使肌肉发生痉挛,严重时破坏人的心脏、肺部以及神经系统,甚至危及生命。,1,、电击伤害机理,2,、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电流通过人体时,其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电流大小、持续时间、电流种类、电流途径、人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1,)电流值,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室颤电流,(,2,)电流持续时间,(,3,)电流途径:左手到胸最危险,(,4,)电流种类,(,5,)个性特征,3,、人体阻抗,皮肤阻抗,体内阻抗,4,、电击类型,(,1,)根据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为正常带电状态分为:,直接接触电击,: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间接接触电击,: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2,)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分为:,单相电击,两相电击,跨步电击,2,、电伤,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烧伤: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眼,二、电气火灾和爆炸,1,、电气引燃源,(,1,)危险温度,短路、过载、漏电、接触不良、铁心过热、散热不良、机械故障、电压异常、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电磁辐射。,(,2,)电火花和电弧,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汇集起来即构成电弧。电火花分为工作火花(接通、断开刀开关时产生)和事故火花(短路、漏电、断线时形成),2,、电气装置及电气线路发生燃爆,油浸式变压器火灾爆炸,电动机着火,电缆火灾爆炸,三、雷击危害,1,、雷电的种类,直击雷,闪电感应,球雷,2,、雷电的危害形式,电性质的破坏作用,热性质的破坏作用,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3,、雷电参数,雷暴日,雷电流幅值,雷电流陡度,雷电冲击过电压,四、静电危害,1,、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2,、静电的特性,静电的起电方式:接触分离起电、破断起电、感应起电,固体静电,人体静电,粉体静电,液体静电,蒸气和气体静电,五、射频电磁场危害,射频指无线电波的频率,泛指,100KHz,以上的频率。,六、电气装置故障危害,引起火灾和爆炸,异常带电,异常停电,安全相关系统失效,第二节 触电防护技术,一、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绝缘,: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封闭和隔离。,屏护,:采用护罩、箱闸、遮拦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离;金属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遮拦应挂标示牌。,安全距离,:带电体与人,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保持必要的距离。低压操作中,人体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小于,0.1,m,;,高压作业中,其距离见表。,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保护接地,IT、TT,系统;,保护接零,TN,系统,PE,阻抗,电源接地极,L1,L2,L3,建筑物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1,、,IT,系统,电源与地绝缘,而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系统,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其原理: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接地电阻,R,E,4,).,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2,、,TT,系统,低压配电网中性点直接接地(,R,N,工作接地),,TT,系统的接地电阻,R,E,也能大幅度降低故障电压,但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还需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适用于低压用户。,3,、,TN,系统,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网,负荷侧的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通过保护零线 (即,PE,线,包括,PEN,线)与该接地点连接的系统,即保护接零系统。,接零安全要求,在同一接零系统中,不允许部分设备只接地不接零的做法(只能接地的安装漏电保护装置,),。,重复接地合格。零线上除工作接地以外的其他点的再次接地(位置:电缆或架空线进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配电线路的最远端及每,1,km,处。,接地电阻:,R,S,10,)。,工作接地合格。减轻各种过电压的危险。,工作接地电阻,R,N,4,。,发生对,PE,线的单相短路时能迅速切断电源。(手持式电气设备不超过0.4,s,,固定式电气设备不超过5,s)。,PE,线和,PEN,线上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三、兼防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安全电压,:42,V、36V、24V、12V(,容器、隧道内)、6,V。,漏电保护,:单相电击保护,可配合其他电气安全技术使用。高灵敏度(动作电流30,mA,以下),防止触电事故;中灵敏度(动作电流301000,mA),,防止触电事故和漏电火灾;低灵敏度(动作电流1000,mA,以上),防止漏电火灾。,电气隔离,:工作回路与其他回路实现电气上的隔离。,双重绝缘,:工作绝缘和保护绝缘。具有双重绝缘的电气设备属于类设备,在其明显的部位应有“回”形标志。,第三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一、危险物质及危险环境,1,、危险物质,类:矿井甲烷,类:爆炸性气体,类:爆炸性粉尘,2,、危险环境,(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0区,: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除装有危险物质的密闭空间,很少存在0区);,1区,: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2区,:正常运行时不出现,或即使出现也只是短时间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2)爆炸性粉尘环境,20,区,:正常运行时,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21,区,: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22,区:异常情况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二、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电气线路,根据,电气设备,安装环境选型。防爆型电气设备有隔爆型、增安型、充油型、本质安全型、正压型、无火花型等。,电气线路,安装位置、敷设方式(防爆钢管配线)、导线材质(采用铜芯导线,井下不得采用铝芯电缆)等的选择。,第四节雷击和静电防护技术,一、防雷措施,1、防雷建筑物分类,(按火灾爆炸的危险性、政治经济价值),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制造、贮存炸药、火药等危险物质的建筑物,遇电火花会引起爆炸。,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对政治、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或制造、存放爆炸危险物质的建筑物,但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第一、第二类以外的建筑物。,2,、防雷技术分类,(,1,)外部防雷:针对直击雷的防护,(,2,)内部防雷:包括防雷电感应、防反击。,(,3,)防雷装置:用于建筑物防雷的整套装置。,外部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内部防雷装置,屏蔽导体,避雷器,等电位连接件,3,、防雷措施,直击雷防护:,建筑物、输电线、变电站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感应雷防护:,建筑物内不带电的金属设备、结构连成整体并接地。,雷电冲击波防护:,变配电装置、架空线安装阀型避雷器。,人身防雷:,雷暴时,减少在户外停留;在户内离开电源线、照明线、天线等,关闭门窗。,二、静电防护,1,、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2,、工艺控制,材料的选用,限制物料的运动速度,加大静电消散过程,3,、静电接地,4,、增湿,5,、静电中和器,6,、抗静电添加剂,第五节 电气装置安全技术,变配电站位置,:避开易燃易爆、容易沉积粉尘的环境,设在企业上风侧,不应设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建筑结构,:耐火建筑。门为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向外开启(或两边开启)。,间距、屏护和隔离,:变、配电装置与建筑物具有防火间距,充油设备要进行隔离。,通道,:根据通道长度,设置出口。,标志,:重要部位设“止步,高压危险”等标志。,封堵,:门窗及孔洞设置金属网,通向站外的孔洞、沟道应封堵。,安全用具和灭火器材,:备有各种绝缘器具,可带电灭火的器材。,管理制度,: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工作监护制度等。,生产用设备,配电柜,的主要安全要求,P44,机械设备的动力柜(箱)是车间配电系统的末端,具有电力接收、分配、保护、控制功能。,选型,符合作业环境要求(触电危险,封闭式箱柜,易燃易爆场所,密闭式或防爆型),柜体,PE,可靠(,接地、接零保护);,各种电气元件及线路,接触良好,;,柜体内,插座安装,符合要求(相线、零线的位置);,保护装置,(熔断元件、自动开关等)齐全,与负荷匹配;,外露带电部分,屏护,完好;,编号、识别,标记齐全、醒目。,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基本要求:,掌握火灾、爆炸机理,运用防火防爆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辩识和分析火灾、爆炸安全隐患,采取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内容:,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第二节 消防设施与器材,第三节 防火防爆技术,第四节 烟花爆竹安全技术,第五节 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技术,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火灾与燃烧,(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燃烧:,物质与氧化剂之间放热反应,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火灾,:火失去控制蔓延而形成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点火源(火三角,切断火三角就可灭火),(二)燃烧和火灾过程,气态可燃物,扩散燃烧,燃料与氧化剂边混合边燃烧;,液态可燃物,先蒸发为可燃蒸气,再与氧化剂结合燃烧;,固态可燃物,先通过热解等过程产生可燃气体,再与氧化,剂结合发生燃烧。,(三)火灾分类,GB/T4968-2008,火灾分类,规定六类火灾:,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C,类火灾,:气体火灾;,D,类火灾,:金属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四)火灾基本概念及参数,闪燃,:可燃物(多为液体)表面或上方在很短的时间内(1秒)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点,:发生闪燃时的最低温度。,燃点,:可燃物质被点燃时的最低温度。,自燃,:自加热(内部发热反应)引起的自发引燃。,自燃点,: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燃烧的最低温度。,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五)火灾发展规律,初起期,。主要特征:冒烟、阴燃。,发展期,。主要特征:火灾热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是轰燃的发生阶段。,最盛期,。火势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熄灭期,。熄火的原因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作用等。,(六)燃烧机理,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链反应理论,二、爆炸,(一)爆炸及其分类,(按照能量的来源),物理爆炸:机械能或电能的释放或转化过程,参与爆炸的物质只是发生物理状态或压力的变化。,化学爆炸:通过化学反应,将物质内的化学能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来,反应产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核爆炸:核裂变(原子弹爆炸)、核聚变(氢弹爆炸),核爆炸释放的能量极大。,(,二,),爆炸破坏作用,1,、冲击波,2,、碎片冲击,3,、震荡作用,(三)可燃气体爆炸,分解爆炸性气体爆炸,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3,、爆炸反应历程,(四)爆炸浓度极限,1,、爆炸极限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爆炸极限,:,可燃气体(或蒸气、粉尘)与空气混合,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爆炸下限: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可燃气体的浓度小于爆炸下限时,可燃物的浓度不足,空气过量,反应无法持续。,爆炸上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可燃气体的浓度超过爆炸上限时,过量的可燃物因缺氧而不能反应,反应无法持续。,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爆炸极限随外界条件(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混合爆炸性气体的初始温度(温度升高,爆炸极限变宽,爆炸危险性增加),可燃性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压力增大,爆炸极限变宽),点火源的影响(能量越大,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爆炸极限范围越大),惰性气体含量(含量增高,极限范围变窄),容器尺寸和材质(管道尺寸小,且材质传热性能好,爆炸极限范围缩小),2,、爆炸反应浓度、爆炸温度和压力的计算,(,1,)爆炸完全反应浓度,可燃气体或蒸气的化学当量浓度,C,H,O,+,n,O,2,CO,2,+1/2,H,2,O,(,n,参加反应的氧气个数),在,空气,中可燃气体完全反应的浓度,X,20.9/(0.209+,n,),%,在,氧气,中可燃气体完全反应的浓度,X,o,100/(1+,n,),%,如:,H,2,0.5,O,2,H,2,O,X,(H,2,) 20.9/(0.209+,n,) 20.9/(0.209+,0.5,)29.48,X,o,(H,2,) 100/(1+,n) =,100/(1+,0.5,) =,66.7%,如:,C,3,H,8,5,O,2,3CO,2,4H,2,O (,丙烷),X,(C,3,H,8,) 20.9/(0.209+,n,) 20.9/(0.209+,5,)4.01%,X,o,(C,3,H,8,) 100/(1+,n),100/(1+,5,),16.7%,如:,CH,3,OH,1.5,O,2,CO,2,2H,2,O (,甲醇),X,(CH,3,OH) 20.9/(0.209+,n,) 20.9/(0.209+,1.5,)=12.23%,X,o,(CH,3,OH) 100/(1+,n),100/(1+,1.5,),40.0%,2、爆炸温度计算,根据反应热计算爆炸温度(步骤),(1)列出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2)计算燃烧各产物的热容;,(3)求爆炸最高温度。,3、爆炸压力的计算,可燃性混合物爆炸产生的压力与初始压力、初始温度、浓度、组分以及容器的形状、大小等因素有关。,4、,爆炸上限和下限的计算,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所需,氧原子数,估算碳氢化合物的爆炸极限,爆炸下限,L,下,100/4.76(,N-1)+1,爆炸上限,L,上,400/4.76,N+4,N,每摩尔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所需氧原子数,如:乙烷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和上限,C,2,H,6,3.5,O,2,2CO,2,3H,2,O,L,下,100/4.76 (,N-1)+1,100/4.76(,7,-1)+13.38%,L,上,400/4.76,N+4,400/4.76,7,+410.7%,根据完全燃烧时的摩尔数确定爆炸下限和上限,L,下,0.55,X,o,L,上,4.8X,o,1/2,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爆炸极限的计算,由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可根据各组分的的浓度和爆炸极限进行计算,P85,L,m,100,/,(V,1,/L,1,+ V,2,/L,2,+ V,3,/L,3,),L,1、,L,2、,L,3,各组分的爆炸极限,,V,1、,V,2、,V,3,各组分在混合物中的浓度。,例:某种天然气的组成:甲烷80,乙烷15,丙烷4,丁烷1;各组分的爆炸下限分别为:5,3.22,2.37,1.86,则天然气的爆炸下限:,L,m,100,/,(80/5+ 15/3.22+ 4/2.371/1.86)4.37,(五)粉尘爆炸的特点,爆炸机理,:,粉尘(铝粉、煤粉、火炸药粉尘)粒子受热,表面温度升高,达到粉尘粒子分解的温度和蒸发温度,形成,粉尘蒸气或分解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就容易引起点火。,1,、爆炸特点,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爆炸感应期较长,爆炸过程复杂,要经过尘粒表面的分解或蒸发阶段及由表面向中心延烧的过程。,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初次爆炸的冲击波会将堆积的粉尘扬起。,粉尘有不完全燃烧的现象,燃烧后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CO,,伴随中毒事故。,2,、粉尘爆炸极限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分散度,、可燃气体含量,、氧含量,、火源强度,、初始温度,、粉尘粒度,、湿度,、惰性粉尘,、灰分,,爆炸极限范围,,粉尘爆炸的危险性,2、粉尘爆炸压力和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因素,粉尘粒度,:粒度对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比对粉尘爆炸压力的影响大得多。,容器尺寸,:容积0.04,m,3,时,爆炸强度与,V1/3,成正比。,初始压力,:初始压力增大,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增大。,第二节 消防设施与器材,一、消防设施,(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消防系统包括:探测、报警、联动、灭火、减灾等功能。,1,、系统分类,2,、火灾报警控制器,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适用范围,(二)自动灭火系统,1,、水灭火系统,2,、气体自动灭火系统,3,、泡沫灭火系统,(三)防排烟与通风空调系统,(四)火灾应急广播与警报装置,二、消防器材,(一)灭火器,1,、灭火剂,水灭火剂:冷却、窒息(水受热汽化)。直流水和开花水(固体、重油火灾)、雾状水(粉尘、电气设备)、细水雾。,气体灭火剂: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剂:高倍泡沫灭火灭火剂用于石油化工等。,干粉灭火剂:化学抑制作用是灭火的基本原理。,2,、灭火器种类及其使用范围,清水灭火器:,A,类火灾,泡沫灭火器:脂类、石油产品等,B,类火灾以及木材等,A,类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600V,以下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的初期火灾。,干粉灭火器:,ABC,干粉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可燃气体、一般固体和带电设备火灾。,(二)火灾探测器,感光式火灾探测器:红外火焰和紫外火焰火灾探测器。,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点型和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式火灾探测器:定温式、差温式和差定温组合式。,可燃气体火灾探测器,复合式火灾探测器,第三节 防火防爆技术,一、火灾爆炸预防基本原则,1,、防火基本原则,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密闭和负压,通风除尘,惰性气体保护,控制火源,阻止火焰的蔓延,2,、防爆基本原则,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严格控制火源,及时泄出爆炸开始时的压力,切断爆炸传播途径,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的损坏,检测报警,二、点火源及其控制,1,、明火,加热用火的控制,维修焊割用火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