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美术,文传系 何帅森,概述,秦王政征服了六国之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正式建秦至公元前,206,年秦子婴投降刘邦,秦政权只维持了十几年,汉承秦制,两汉四百多年的统一局面,为社会的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新兴地主阶段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是朝气蓬勃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秦汉时期,建筑、雕刻、工艺、绘画、书法等等,全面繁荣。,秦汉建筑实物虽多已不存,但通过文献记载及少量遗迹,可知其规模也是空前的。,西汉开国宰相萧何提出的“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思想,成为汉代以后二千多年来中国皇家建筑的最高的美学准则。,秦汉雕刻尤其是,秦始皇陵兵马俑、汉霍去病墓前石刻群,,成为秦汉大型纪念性雕刻的杰出代表。,秦汉工艺美术也鲜明地反映出时代精神风貌,华贵、粗犷、质朴。其中尤以,漆器、织绣工艺,最为突出。,秦汉绘画迈上了历史的新台阶。流传下来的大量的,画像砖、画像石,,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其真实性、广泛性是空前的。,汉墓帛画,更显示出汉代工匠高超的绘画技巧。,秦篆、汉隶,继商周金文之后,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第一节 建筑,一、建筑,从史书记载看,秦汉城市建设规模巨大,后代相形见绌。周代建筑已经奠定了中国木构建筑的基本特征。这就是,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布局、主体建筑居中、前朝后寝、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等等。,秦每破一诸侯国,就令工匠原样仿造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即咸阳城的北高坡上)。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木,修建万里长城,造骊山陵、盖大宫殿,至二世亡国,无时休息。,咸阳城的规划,仿像天宫。城中建信宫(即咸阳宫),象征天上的紫微帝居;引水贯通都城,以像银河,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星)。,渭水南岸修阿房宫,象征二十八宿的“营室”。咸阳城内建筑以阿房宫规模最大,“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像天阙阁道,绝汉抵营室也。”,秦咸阳宫复原图,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总体复原鸟瞰,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中心建筑复原,二、雕塑,1 .,对外文化交流与秦汉雕塑,秦汉雕塑规模之大、艺术之精前所未有。始皇陵陪葬坑内出现成千上万与真人差不多大小的陶塑作品,制作精美,形象个性鲜明。,除了一千多年来青铜工艺提供的经验而外,秦代工匠吸收了古希腊雕刻技巧也是重要原因。雕刻因是工匠的专职,故史书无闻。但西方魔术杂技、鸵鸟蛋已明载史册。,2.,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县东,5,公里处,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发掘的兵马俑坑距墓,1.5,公里,,1974-1976,年共发掘三处,最大的一号坑总面积有,12600,平方米。按,1,、,2,、,3,号坑出土的兵马俑排列形式复原,应有武士俑,7000,多个,驷马战车,100,余辆,战马,100,余匹。兵马俑差不多与真人马等大,按始皇生前的实际阵容排列。,秦始皇陵外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全景,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铜车马局部,3.,汉代雕塑,汉代陵墓雕刻与秦代的相比,简括雄浑,整体感强。,原因是多方面的:始皇陵兵马俑要求如实再现秦始皇统军征服六国的强大威势,写实手法最合适。秦集六国能工巧匠于咸阳,人才济济。陵修成后,大部分能工巧匠被坑杀,汉塑水平自然受到影响。其二,秦汉文化传统不同,秦继承中原周文化的朴实。汉为楚国之后,而楚文化充满了对宇宙的奇异幻想,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中主题最为鲜明的,马踏匈奴,,高,168,厘米、宽,190,厘米。表现一匹肃立的战马踏倒仰卧在地、手持弓箭作垂死挣扎的敌人,像征性地歌颂霍去病的战功和他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霍去病墓前石刻之,马踏匈奴,跃马,是用整块大理石雕成的,只雕出马的大形,细部则用淡浮雕加阴线刻画,简练概括。,霍去病墓前石刻之,跃马,卧虎,,是用整块石头雕大形,虎的四肢及皮的斑纹,以深浅不同的阴线表现,让人感觉虎皮松软似可触摸。,霍去病墓前石刻之,野人搏熊,1990,年夏,陕西考古工作者在渭水北岸的阳陵(汉景帝陵),发现大规模陶俑群。,初步估计,阳陵埋藏陶俑在四万件左右,是迄今发现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西汉早期陶俑群。陶俑面部刻画细致,面型圆润,有一定个性,一反汉代雕塑类型化的传统,为汉代雕塑史增加了光彩的一页。,山东济南无影山出土的“,乐舞杂技俑,”。在一长方形陶盘上塑造了,22,个人物形象,计有杂技俑,4,人、舞俑,2,人、乐队,8,人(残缺,1,人)、指挥,1,人、观者,7,人、突出表现乐舞、杂技时的热闹气氛。这组陶塑制作手法古拙,但缺少精彩的细节刻画。在已出土的西汉小型彩陶俑中,这是首次出现的乐舞杂技俑群。四川出土的两件,说书俑,,非常精彩。一为站式、一为坐式。坐者赤足裸上身,左腋夹手鼓,右手握鼓棒前伸,屈左腿,抬右腿。方面大耳,满额皱纹,大鼻硕口,眉飞色舞。站立者赤裸上身赤双足,缩颈扭腰,一手捏鼓,一手持棒似在敲击。眯着双眼,咧嘴吐舌,神情滑稽。两件说书俑均头大身短,比例夸张,神态活现。,乐舞杂技俑,四川出土是站式说书俑,四川出土的坐式说书俑,铜奔马,它表现一匹飞奔的马,落地的后蹄踩住了一只展翼的飞鸟,马的动作轻盈,一点也没有伤着小鸟,倒像是飞鸟承托起奔马,一起翱翔在半空。马的体型完美匀称,整个重心都落在踩飞鸟的那只足上,完全符合力学。这件铜奔马个体不大,长,45,、高,34.5,厘米。称得上是一件杰作。,三、工艺,用来装饰生活的工艺美术,在秦汉时期也得到了大发展。其中青铜、玉器、陶瓷、纺织、漆器、造纸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绩。,铜器,战国以后,随着铁器的推广,铜器的神圣地位被打破,不再扮演主要装点礼制的大角色,而是充当装饰人们生活的小角色。正因为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制作得更加精致,如铜镜、灯、樽、炉、车、云南滇族的铜鼓、北方匈奴族的青铜工艺等。,斗兽纹镜秦直径,10.4,厘米,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昭,明透光镜 西汉 直径,16.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此镜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它能产生“透光”效应,故称透光镜。镜正面微凸,打磨光亮,当光照射在上面时,其相对的墙上会映出镜背纹样的影像。研究实验表明,这是由于铜镜在铸造冷却、研磨时,镜面产生与镜背花纹相对应的肉眼不易觉察的微小起伏造成的。透光镜亦被称为幻镜、魔镜,发现甚少。,鸟兽规矩纹镜 东汉 直径,15.8,厘米,重,566,克 河南洛阳谷水八十七号墓出土河南洛阳博物馆藏,骑马龙虎画像镜 东汉 直径,18.3,厘米,1975,年浙江绍兴五星公社新建大队出土,主纹为四只乳钉分做四区,分别为青龙、白虎、异兽和骑马羽人,它们形体颇大而地纹稀疏,故显得格外舒展。图示的铜镜出土在绍兴,这里汉属会稽,是东汉中期至魏晋时的铸镜中心。东汉时的主要产品是各式神兽镜和画像镜。神兽镜和画像镜以浮雕手法表现主题图案。改变了以前以线条为主的方式,令图案更加醒目,这在艺术是有意义的。,汉代灯具大多比较讲究造型,把实用和欣赏巧妙结合起来。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满城刘胜妻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浮雕鸟兽纹樽,西汉铜鼓,2.,玉器,秦汉玉石工艺,在传统基础上继续提高完善,其中最富特色也是空前绝后的是作为殓具的玉衣。,玉衣又称玉匣,是汉代的皇帝和高级贵族所特有的殓具。它是将玉片用金属丝缀合而成的。,金缕玉衣 长,188,厘米,,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3.,漆器,秦汉漆器工艺,是中国漆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制作之精远胜前朝。,秦汉墓出土的漆器以,饮食器和妆奁,(,lin,),器,为主,造型比较轻巧,较多使用薄板卷木胎和夹纻,(,zh,),胎,纹饰偏重,平面彩绘云气、圆点纹、波折纹和几何形勾连纹,。,秦代漆器品种据考古发掘可知有漆盒、盂、奁、壶、漆卮、漆樽、耳杯、漆勺、漆匕、漆木梳等器物,均为木质胎。大多是,里红外黑,。以湖北云梦睡虎地和江陵凤凰山出土者为代表。,彩绘鱼鹭纹漆盂 秦 高,8.8,,口径,29,,底径,16,厘米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一一号秦墓出土 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藏,云纹漆鼎 西汉通高,28,,口径,23,厘米,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云纹漆具杯盒 西汉 通高,12.2,, 口长,19.6,,宽,16.5,厘米,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彩绘三鱼纹漆耳杯 汉 高,5.9,,长,21.3,厘米 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出土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藏,4.,织绣、印染工艺,秦汉时代的织绣和印染工艺有很大的发展,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汉代纺织品,特别是西汉前期,有长沙马王堆、江陵凤凰山和河北满城汉墓的发现,所出资料尤为丰富。,马王堆,1,号汉墓所出织物,保存得异常完好。通过现代化科学手段测定,马王堆丝织品的原料是桑蚕,(,家蚕,),丝纤维。这些丝纤维的单纤很细,和近代缫出的最精细的纤度十分接近,说明当时的缫丝技术已相当进步。,素纱襌衣 西汉 身长,128,,通袖长,190,厘米,重,49,克,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湖南博物馆藏,香色对鸟菱纹绮 西汉 幅宽,51,,长,64,厘米,重,13.2,克,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永昌锦“ 东汉 残长,53.4,,宽,15,厘米,1980,年新疆罗布泊楼兰故城东七公里高台墓地二号墓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绢地“长寿绣” 西汉 长,57,,宽,40.5,厘米,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绮地“乘云绣” 西汉 长,50,,宽,40.5,厘米,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5.,陶瓷工艺,秦代日用陶器发现不多,但从陕西临潼秦俑坑出土的大量兵马俑分析,可以想象当时制陶技术的高超。,入汉以后,制陶工艺又得到进一步开拓,地面上的砖瓦、日用器皿以及地下坟墓里的明器,及各种陶俑,其中最典型的是施以彩绘或加黄绿釉的陶器,为后来的唐三彩打下了基础。,彩绘陶,在战国时期已较为流行,汉代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汉代的厚葬之风有密切联系,在中原地区出土了大量用于殉葬的彩绘陶器。装饰色彩丰富,有,红、黄、赭、黑、白,等色,装饰题材有,几何纹、人物故事、祥禽瑞兽,等,以仿制漆器装饰效果的彩绘陶较为常。,秦汉原始瓷,虽然在烧制技术、掌握火候、装饰等方面有所进步,但尚未发生质的变化。经过三百多年的经验积累,至东汉末年,终于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瓷器。,在浙江上虞、宁波、慈溪、永嘉等市县先后发现了汉代瓷窑遗址。在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安徽东汉晚期墓葬和江苏高邮邵家沟汉代遗址中,都曾发现过瓷制品,尤以江西、特别是浙江发现得更多。,彩绘陶壶 西汉 高,49,,口径,18,厘米 河南省洛阳市出土 河南省博物馆藏,彩绘陶鱼鸟纹盆 西汉 口径,55,厘米,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陵山窦绾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铅釉浮雕狩猎纹陶壶汉高,42.5,,口径,16.5,厘米 陕西西安郭家村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原始瓷双系罐 东汉 高,32.2,,口径,1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器体通施青釉,釉面均匀,胎质洁白致密。经测定,该器的胎质、釉色和烧成温度等已达到瓷器的标准,烧成温度达,1200,以上,吸水率低,可微透光,胎釉结合牢固。它标志着我国瓷器的烧制成功,是已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青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瓷绳纹罐 东汉 高,17.6,口径,11.1,厘米,1978,年浙江省奉化县白杜熹平四年(,175,年)墓出土 浙江省文物局藏,第二节 秦汉绘画,一、壁画,秦汉绘画的发展,与统治者的重视和社会风俗密切相关。,汉统治者把美术作为表彰功臣、激励后生的宣传工具。史书记载,汉代不止一次地进行图绘功臣的活动 。,汉厚葬风气极盛,修帝王灵寝,耗资巨万。造功臣陵墓,树纪念性石刻,以示褒宠。墓室多以砖石为之,墓壁雕饰绘画,棺椁多加漆绘。出殡时高举画幡(铭旌),形象复杂,色彩斑斓。,宫殿、墓室壁画,1982-1985,年对秦都咸阳城宫殿区进行发掘,发现了大批壁画,内容有,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神怪,等。色彩有红,、黑、白、朱、紫红、石黄、石青、石绿,等。,70,年代在秦宫遗址灰烬中曾发现过两块壁画残片。汉代墓室壁画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截止到目前,已经发掘汉代壁画墓,30,多座。分布于辽宁、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江苏、山西、陕西、甘肃、广东等省区。,东汉 河北望都一号墓壁画,(,局部,),东汉 内蒙古和林格尔墓壁画,(,局部,),汉墓壁画题材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七类:(,l,)表现墓主庄园,生产活动,的农耕、桑园等。(,2,)表现墓主仕宦经历的,车马出行,等。(,3,)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燕居、庖厨等。(,4,)宣传,伦理道德,的经史故事如孔子、老子一类的古代圣贤,荆轲、伍子胥一类的忠臣义士等。(,5,),神话故事,类主要有东王公、西王母一类仙人和表现天上世界的仙禽、神兽等。(,6,)在天人感应论影响下产生的,祥瑞图,等。(,7,),天象类,如日月星宿、云气和象征四方星座的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东平县境内的汉代墓葬进行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一批国内罕见的汉代彩色壁画。,这批壁画包括斗鸡、宴饮、舞蹈等场面,反映了汉代画匠高超的艺术水平。这些汉代彩色壁画是山东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彩色壁画。,虎吃女魃图,洛阳老城西北烧沟第,61,号汉墓壁画之,二桃杀三士图,局部,讲述的是齐景公杀开国武将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的故事,洛阳老城西北烧沟第,61,号汉墓壁画之,鸿门宴图,局部,西汉中期(昭、宣时代)的,卜千秋墓室壁画,,是又一处高水平的汉画实物。根据墓室砖上有编号和砖缝间的排接痕迹来分析,画是在室外完成的。,壁画分布在墓门内上额、后壁和墓顶。内容分三部分:(,1,)天空、始祖;(,2,)吉祥、驱邪;(,3,)升仙;,壁画主体在墓室顶壁,描绘女墓主乘三头的凤鸟,捧三足金乌;男墓主乘龙(蛇)持弓,在仙女、仙翁的导引和神异动物的护卫下,前往“仙山琼阁”的场面。对线描的出色运用,是该墓壁画的一大特色。,作者通过运笔的疾徐、顿挫、虚实、转折等变化,巧妙地使线条疏密、长短、方圆等不同韵律恰当搭配,造成流动感。该墓壁画使用的颜色只有,朱砂、淡赭、浅紫和石绿,四种,以朱砂为基调,热烈而奔放。,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室壁画之,伏曦女娲,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室壁画之朱雀,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室壁画宴饮观舞,二、帛画,帛画,按照古代丧仪,应称之为“铭旌。据研究,帛画起源于战国中期的楚国,消失于东汉。帛画的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1,战国中期为兴起期,现有,1,幅。,2,战国晚期为成长期,现有,3,幅。,3,西汉初期为鼎盛期,现有,13,幅。,4,汉武帝时期为扩展期,现有,4,幅。,5,西汉末至东汉为衰亡期,现有,3,幅。而汉墓帛画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是,70,年代在湖南长沙、山东金雀山出土的三幅西汉早期墓室帛画。,马王堆,l,号墓帛画,马王堆,l,号墓帛画局部,三、漆画,长沙马王堆出土,漆棺画,,画工利用漆本身光润流动的特性,在棺板上画了奇异的神怪,有怪兽食蛇、怪兽驯豹、豹与猫头鹰、羊头怪射鹤、怪兽拉鹤、怪兽奏乐、人面怪骑鹿、怪兽斗牛、怪兽噬羊等。,形象间以卷动的流云作衬托,充满了动感和神秘色彩。如“怪兽噬蛇”,从神鸟叼蛇、送入怪兽口中、怪兽抓蛇欲吞、怪兽挟蛇、怪兽吃蛇等的全过程以连环画形式表现。南方多蛇,人死安葬之后,恐蛇伤害墓主人的灵魂,故幻想有怪兽噬蛇,以保护墓主不受侵害。,长沙马王堆漆棺,长沙马王堆漆棺画局,长沙马王堆漆棺画局部,长沙马王堆漆棺画局部,第三节画像砖、画像石,汉代美术遗物,留存数量最多、内容形式最丰富的是画像砖和画像石。,秦汉时期由于大量使用砖石为陵墓、祠庙、门阙等的建筑材料,画像砖、画像石艺术得以集中展示。,一、画像石的代表作及其艺术特征,画像石的艺术手法主要有:,1,平面阴线刻,,即将石面磨平,在光面用金属工具凿刻阴线组成形象。此种手法简便,但效果欠佳。,2,凹陷平面阴线刻,,即将正面铲成凹平面,在凹面内用阴线刻绘形象,形象四周留出加工时的粗疏线条,与凹面的平整和流动的线条形成对比,效果颇佳。,3,减底凸起薄肉雕,,即将底子铲去一层,使形像凸出画面,犹如浮雕,再用阴线加工细部,再配以几何纹的边框,效果华丽而庄重。,4,减底平面加阴线刻,,即将底子减去一层,形像部分凸出,凸出部分亦磨平,所需形象刻在上一层平面上,远看好象剪影,整体感强。汉画像石多在形象四周加刻一个几何纹或花枝纹边框,对画面起到限定和装饰作用。,山东武氏祠楼阁人物车骑画像石,泗水取鼎,荆轲刺秦王,沂南西八里北寨村画像石,乐舞百戏图,从左到右分四组排列;第一组杂技三人。第二组分上下两部,描写庞大的乐队演奏金石丝竹匏土革等乐器。第三组描写走索、鱼龙曼衍之戏及伴奏者。第四组描写百戏的高潮。画面采取减底阴线刻的手法,但减底时留下不规则的刀痕,造成闪烁流动感。对突出乐舞百戏的热闹气氛起到了烘托作用。,河南南阳出土的,车骑出行图,在狭长的石面上,刻有两乘贵族轺车外出游猎。画中所有马的姿态近似。但侍卫头顶冲破画面的上边框线,有的马蹄越过下边框线,从而打破构图的平板。在平静的行列最后,二骑手回身射杀扑来的一只猛虎,打破了画面的平静。形象虽是剔地浅浮雕加阴线刻,形象留下有规律的刀痕,也起到了活跃画面的作用。“,乐舞百戏图,最富特色。吹打弹唱、摇鼓、击鼓、长袖飞舞、弄丸、顶碗、弹筝、各显其能。上边框为双层纹饰,如帷幔下垂,把人们一下子带入豪华的厅堂中去。,二、画像砖的代表作及其艺术特征,汉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多。山东、陕西、江苏、湖北、江西、云南等省也有少量发现。,画像砖艺术始自战国,延续到宋金时期。画像砖上的形象大多是印模压印的,也有用锐器刻画成的。砖便于加工,所以图像大多精致。,艺术手法大体有浅浮雕式和阴线刻式两种形式。表现内容与画像石相近。流传至今的秦代空心画像砖,形象刻画精致,服装线条繁复、细长匀净,五官具体,细如笔绘。,画像砖的构图形式有长条形和方形两种。其中描写日常生活的最为精彩。洛阳出土了一种长条形空心砖(高,45,厘米、长,130,厘米),阴线刻狩猎场面,动态刻画颇为生动。线条粗犷有力,四边为菱形几何纹装饰。另有一种长条形空心砖,全部由图案组成,华丽庄重。由于几何纹图案压印时不够规范,所以单元图案间错落不齐。,杂技画像砖,东汉,四川成都扬子山,2,号汉墓之,弋射、收获画像砖,第四节秦汉书法,秦汉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秦篆汉隶体现博大的时代精神,永昭史册。,一、秦小篆,秦建国后,丞相李斯统一文字。,泰山刻石,相传是李斯所书。,琅琊刻石,仅存秦二世昭书,86,字。,秦,泰山刻石,秦,琅琊台刻石,二、汉隶,汉代书法遗迹非常丰富,有碑刻、帛书、简牍等。汉隶的形式很多。,张迁碑、衡方碑属于,粗犷敦厚,型;史晨碑、乙瑛碑属于,端庄典雅,型;曹全碑、礼器碑、朝侯小子残石等属于,清丽秀逸,型。石门颂则属于,潇洒多变,的代表作。而在汉墓中发现的帛书和简牍,自由随意,行笔流畅,透露出一股帅气。,汉,石门颂,汉,乙瑛碑,汉,礼器碑,汉,衡方碑,汉,史晨碑,汉,西狭颂,汉,曹全碑,汉,张迁碑,汉武威仪礼汉简牍,魏,孔羡碑,小思考题(,2,选,1,):,1.,你怎样看待秦始皇兵马俑?,2.,分析马踏飞燕(铜奔马)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作业要求:不要抄写理论,谈谈自己的见解即可;,200,字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