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的源流和赏析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52905588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书的源流和赏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行书的源流和赏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行书的源流和赏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课,行书的源流和赏析,第四课,楷书的特点,:端正,匀称,规范,行书的特点,:放纵随性,灵活洒脱,笔法流动,楷书的特点:端正,行书的形成,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辩认而产生。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的形成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行楷 与 行草的区别,赵孟頫陋室铭,米芾 尺牍,行楷 与 行草的区别赵孟頫陋室铭,思考问题,:与楷书相比行书的字体结构及用笔有什么特点?(笔画 结字 章法),1.,强调,运笔,的流动和点画之间的连带,对于重复排列的点画作省略处理,2.,呈现出大小、长扁、聚散、正欹的,姿态变化,,尤其重视字与字之间的顾盼和呼应,3.,章法,则讲究行气的纵向连贯,具有轻重虚实和快慢节奏的变化,而整体上又要达到和谐统一效果。,思考问题:与楷书相比行书的字体结构及用笔有什么特点?(笔画,行书的成熟与辉煌,魏晋南北朝,行书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一个辉煌的高峰。保留至今的大量魏晋简牍残纸墨迹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行书。这些虽然都是无名书手的书迹,但在技巧的把握运用上十分熟练充分体现了行书快速简便的优点以及使用的普遍。从帝王显贵到普通文人,对书法的爱好都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加上,王羲之,,王献之,的出现,,使之更为盛行起来。,行书的成熟与辉煌魏晋南北朝 行书在这一,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中秋帖,王献之中秋帖,唐代楷书的高度成熟和普及,唐代擅长行书的人很多,作品个性显著的有李邕、,颜真卿,及唐末五代时的杨凝式等人。其中,颜真卿,的行书苍劲洒脱,气势雄浑,看似随心所欲而用笔结字都显示出自己的规律法则。其价值在于能够摆脱魏晋行书的藩篱,在,“,二王,“,风格体系之外别树一帜,具有极高的水平和广泛的影响。,唐代楷书的高度成熟和普及 唐代擅长行书的,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思考问题:为什么这副字这么潦草,还能成为天下第二行书?,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思考问题:为什么这副字这么,宋代是行书艺术的又一个高峰期,当时的书法家不仅人人善写行书,连写楷书也基本带有行书的意趣。宋代人的行书大都技巧娴熟,气韵流畅,个性面目明显。他们一方面通过学习前人的风格来训练自己的技巧,同时更努力将个人的文化修养及生活态度融入其中。在法则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争取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这一特点反映了宋代文人普遍追求诗意化理想和闲适乐生活的心态而宋代“尚意书风”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都以人生态度与艺术风格的和谐统一而成为中国传统文人艺术家的典型,宋代是行书艺术的又一个高峰期,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诗贴,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诗贴,行书的源流和赏析课件,米芾尺牍,米芾尺牍,行书的源流和赏析课件,行书的源流和赏析课件,元明两代,绝大多数书法家都将主要精力花费在对前代大师及经典作品技巧的,学习模仿,上。在这种情况下,书法的发展自然很容易出现技巧程式化和面貌类似的倾向,只有少数天资过人和功力深厚者能够取得超凡脱俗的成功。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文徵明、董其昌、祝允明、唐寅、王铎,等,元明两代 绝大多数书法家都将主要精力花,元 赵孟頫,洛神赋,元 赵孟頫洛神赋,明 王铎书法,取二王,米芾笔法,注重个性的发挥宣泄,最突出特点是字形左右摆动和气势的连绵不断,明 王铎书法 取二王,米芾笔法,注重个性的,清代碑学兴起,许多人开始厌倦了楷、行书体程式化的沉闷局面转而向,秦汉魏晋的碑刻,中寻求新的营养来源。形成了一股大胆将石刻书法坚实奇纵特征引入行书的变革潮流。明末清初的,傅山、何绍基、赵之谱、康有为,等人都是这一潮流中卓有建树的名家他们的风格成就在当今的书坛上仍有显著影响。,清代碑学兴起 许多人开始厌倦了楷、行书体程式,何绍基书法,追求石刻书迹坚实凝重的效果,点画生涩老辣,干湿错落,何绍基书法追求石刻书迹坚实凝重的效果,点画生涩老辣,干湿错落,康有为书法,康有为书法,小结,魏晋时期,行书在魏晋时期成熟并以“二王”为代表达到高峰。,唐宋时期,行书创作呈现风格多样的局面但,宋代以后,出现了技巧程式化和风格化单调的弊病。,元明清时期,元明两代都以模仿为主直到清代“碑学”运动兴起才获得新的拓展和改变。,小结 魏晋时期行书在魏晋时期成熟并以“二王”为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