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第七讲,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地理考前夯实基础回归教材,第七讲 高考地理考前夯实基础回归教材,1,名师解读:,名师解读:,2,名师解读:,名师解读:,3,知识梳理:,生物进化,知识梳理:生物进化,4,知识梳理:,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知识梳理: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5,知识梳理:,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知识梳理: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6,知识梳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梳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知识梳理:,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知识梳理: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8,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例,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9,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表现1:,10,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表现,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表现2:“牵一发而动全身,11,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表现,3,:,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全球降水、干湿状况变化,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变化,水,地貌,大气,植被,淹没沿海低地,大气,CO,2,增多,砍伐森林,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气温升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表现3:全球降水、干湿状,12,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为避免温,13,1,、成土母质与土壤,区别和联系:,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岩石,成土母质,粒度,质地,土,壤,化学成分,养分,风化作用,物质基础,矿物养分(氮除外),具有肥力,不具有肥力,成土母质:,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影响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土壤概念:,知识梳理:,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区别和联系: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14,2,、气候与土壤,通过,土壤与大气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其水热状况;,间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来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其形成发育过程。,知识梳理:,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2、气候与土壤 通过土壤与大气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15,3,、生物与土壤,排泄物、分泌物、残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生,物,草类,森林,根系密集集中地表,枯枝落叶,有,机,质,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搅动土体,改变土壤结构、空隙度,土,壤,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生物与土壤排泄物、分泌物、残体植动微生草类森林根系密集集,16,4,、地形与土壤,土壤深厚,气候带,植被带,温度,降水,湿度,坡向,坡度,辐射多,温度高,地,形,陡坡,平地,侵蚀多,沉积多,土壤浅薄,蒸发少,水分状况好,地势,阴坡,阳坡,土壤,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4、地形与土壤土壤深厚气候带温度坡向坡度辐射多,温度高地陡坡,17,人,类,活,动,不合理利用,合理耕作经营,收获,施肥,灌溉,耕耘,结构、保水性、通气性,水分、湿度状况,养分循环状况,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微生物活动,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土壤退化,耕,作,土,壤,土壤肥沃,改,变,土,壤,5,、土壤与人类活动,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人不合理利用合理耕作经营收获施肥灌溉耕耘结构、保水性、通气性,18,知识梳理:,世界主要的陆地自然带,知识梳理:世界主要的陆地自然带,19,知识梳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知识梳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20,知识梳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知识梳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21,知识梳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规律,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2,)成因,随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的变化,,导致自然带的变化。,知识梳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22,知识梳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4,、,地方性分异规律,影响因素,实例,成因分析,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南半球同纬度是广阔的海洋,地形起伏,赤道附近东非高原呈现出热带疏林草原带,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及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洋流,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河流、地下水,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三江平原沼泽,气候冷湿,蒸发量小,低洼地带积水成沼泽,知识梳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影响因素实例成因分析海陆分布南,23,难点突破:,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难点突破: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24,难点突破:,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2)“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3)“一因多果”的推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例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难点突破: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25,难点突破:,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生物,赤道附近为雨林气候,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气候,动物耐寒,植物,气候,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难点突破: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26,难点突破:,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水文与生物,水文,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生物,水文,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土壤,生物,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生物,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难点突破: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27,难点突破:,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难点突破: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28,难点突破:,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在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中,以下几点需要同学们注意:,(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基本一致,的是热带雨林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带与热带草原气候。,(2)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带的对应中,气候使用的是“,沙漠,”,自然带使用的是“,荒漠,”。,(3)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5)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在各地的降水特征不同,对应的植被可能是,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种类型(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上为森林,200400 mm为草原,在200 mm以下为荒漠)。,难点突破: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29,难点突破:,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难点突破: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30,难点突破:,自然带垂直分布的特点,(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3)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4),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难点突破:自然带垂直分布的特点(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31,难点突破:,雪线的分布,难点突破:雪线的分布,32,难点突破:,影响山地雪线和林线的因素,项目,影响因素,过程原理,雪线,纬度(温度),山地降水,坡度、坡向,人为因素与环境变迁等,纬度越低(高),0,温度出现高度越大(小),雪线越高(低)。,同座高山湿润气流迎风坡固态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坡度大,冰雪重力作用强,不利于冰雪储存,雪线高。,人为因素与环境变迁通过影响气温、降水影响雪线高度变化,林线,纬度,坡向,海陆位置、大气环流中的位置,风、土壤状况等,纬度越低(高),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少),热量越充足(缺乏),山地林,线分布越高(,低)。,一般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阴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一般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同纬度相比,沿海(内陆)地区降水丰富(不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低),难点突破:影响山地雪线和林线的因素 项目影响因素过程原理雪线,33,难点突破:,地方性分异规律,难点突破:地方性分异规律,34,思维导图:,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总结,35,典例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短尾猴,也称红面猴,是体型较大的一种猕猴。主要栖于原始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竹林地带。食性较杂,既取食野果、嫩叶、竹笋。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其喜食嫩叶、花芽和野果,近年来,黄山地区人们种植茶园、薪材需求及道路建设等活动对短尾猴的栖息地产生较大影响。下左图虚线内为我国短尾猴主要栖息地分布范围,下右图为黄山短尾猴各季节(其中1、2、3、4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典例探究:,36,典例探究:,(1)据材料推测短尾猴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特征及除喜食食物外的主要生活习性。,(2)据上右图说明春季与冬季相比,黄山短尾猴活动范围的差异及原因。,(3)说明协调黄山地区人类活动与短尾猴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典例探究:,37,典例探究:,(1)据材料推测短尾猴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特征及除喜食食物外的主要生活习性,。,【解析】短尾猴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特征结合材料“主要栖于原始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竹林地带”和左图来推测,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川西高原以东南岭以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多分布于中低山山地森林地区。结合右图可看出短尾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