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君子博学,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过矣,子不语怪、力、乱、神。,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阅读橱窗:,五经四书和十三经,君子博学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过矣子不语怪、力、乱,本课目录,八佾,十四,述而,十七,述而,十八,述而,二十一,述而,二十五,述而,三十三,子罕,二,子罕,六,先进,三,子张,二十二,本课目录八佾十四述而三十三,314,八佾,【,原文,】,子曰:“周,监,(1),于二代,(2),,郁郁,(3),乎,文,哉,吾,从,周。”,【,注释,】(1),监:音,,同鉴,借鉴的意思。,(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其表达的内容),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314 八佾【原文】子曰:“周监(1)于二代(2),分析:本章孔子清楚地提出,文化制度的继承和发扬的关系,主张后人应学习、继承前人的的优点并加以发扬。这种思想为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分析:本章孔子清楚地提出文化制度的继承和发扬的关系,主张后人,717,述而,【,原文,】,子曰:“,加,(1),我数年,五十,以,学易,(2),,可以无,大过,矣。”,【,注释,】(1),加:这里通“,假,”字,给予的意思。,(2),易:指,周易,,古代占卜用的一部书。,【,译文,】,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才,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717 述而【原文】子曰:“加(1)我数年,五十以,【,评析,】,孔子自己说,“五十而知天命”,可见他把学,易,和“知天命”联系在一起。他主张认真研究,易,,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天命”。,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他非常喜欢读,周易,,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很多次。,这表明孔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刻苦钻研精神,值得后人学习。,【评析】孔子自己说,“五十而知天命”,可见他把学易和,718,述而,【,原文,】,子所,雅言,(1),,,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注释,】(1),雅言:周王朝的京畿之地在今陕西地区,以陕西语音为标准音的,周王朝的官话,,在当时被称作“雅言”。孔子平时谈话时用鲁国的方言,但在诵读,诗,、,书,和赞礼时,则以当时陕西语音为准。,【,译文,】,孔子有时讲,雅言(普通话),,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普通话)。,718 述而【原文】子所雅言(1),诗、书,分析:本章是讲述孔子,对待方言和普通话,的态度和做法。平时为了方便交流,孔子使用方言,但在比较庄重的声合,孔子就用正规的普通话。,这可看出孔子对语言学习的,兼收并蓄,的态度,以及,既有灵活性又有原则性,的作风。,分析:本章是讲述孔子对待方言和普通话的态度和做法。平时为了方,721,述而,【,原文,】,子不,语,怪、,力,、乱、神。,【,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721 述而【原文】子不语怪、力、乱、神。【译,【,评析,】,孔子大力提倡“仁德”、“礼治”等道德观念,从,论语,书中,很少见到孔子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精神污染),,如他“敬鬼神而远之”等。但也不是绝对的。他偶尔谈及这些问题时,都是有条件的,有特定环境的。,在今天看来,抵制精神污染是很有必要的。,【评析】孔子大力提倡“仁德”、“礼治”等道德观念,从论,725,述而,【,原文,】,子,以,四教:文,(1),、行,(2),、忠,(3),、信,(4),。,【,注释,】,(1),文:文献、古籍等。,(2),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3),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4),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译文,】,孔子,以(用),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725 述而【原文】子以四教:文(1)、行(2),【,评析,】,本章主要讲孔子,教学的内容,。当然,这仅是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全部内容。,孔子注重历代古籍、文献资料的学习,但仅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从,论语,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经常带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一方面向各国统治者进行游说,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但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仍不够,还要养成忠、信的德行,即对待别人的忠心和与人交际的信实。概括起来讲,就是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和道德修养三个方面。,【评析】本章主要讲孔子教学的内容。当然,这仅是他教学内容的,733,述而,【,原文,】,子曰:“,文,,,莫,(1),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注释,】,莫:约摸、大概、差不多。,【,译文,】,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这些)。”,733 述而【原文】子曰:“文,莫(1)吾犹人也,【,评析,】,对于“文,莫吾犹人也”一句,在学术界还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此句意为:“,讲到书本知识我不如别人,”;有的说此句应为:“,勤勉我是能和别人相比的,。”我们这里采用了“,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这样的解释。他从事教育,既要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他说自己在身体力行方面,还没有取得君子的成就,希望自己和学生们尽可能地从这个方面再作努力。,【评析】对于“文,莫吾犹人也”一句,在学术界还有不同解释,92,子罕,【,原文,】,达巷,党人,(1),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2),。”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注释,】(1),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这是说达巷党这地方的人。,(2),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译文,】,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92 子罕【原文】达巷党人(1)曰:“大哉孔子!,【,评析,】,对于本章里“博学而无所成名一句”的解释,还有一种,即“学问广博,可惜没有一艺之长以成名,。”持此说的人认为,孔子表面上伟大,但实际上算不上博学多识,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对此说,我们觉得似乎有些,求全责备,之嫌了。孔子在这是对别人的称赞而为自己的不足感到 惋惜,非常自谦。,【评析】对于本章里“博学而无所成名一句”的解释还有一种,,96,子罕,【,原文,】,太宰,(1),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2),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3),。,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译文,】,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的,。”,96 子罕【原文】太宰(1)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评析,】,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才,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的。,但孔子这里否认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少年低贱,要谋生,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艺,这表明,,当时孔子并不承认自己是圣人,。,【评析】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才,是上天,113,先进,【,原文,】,德行,(1),: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2),:宰我、子贡。,政事,(3),:冉有、季路。,文学,(4),:子游、子夏。,【,注释,】(1),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2),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3),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4),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译文,】,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113 先进【原文】德行(1):颜渊、闵子骞、冉,分析:这章是孔子对自己部分学生的评价,孔子弟子三千,贤士也有七十二人,这里只举十人,他们是孔子最为优秀的学生,实际上是孔门群贤的缩影。,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学生学习内容广泛,即,博学,。而且,在博学的基础上能学有所长,学有所重,努力发展自己的专长,,这种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启发性。,分析:这章是孔子对自己部分学生的评价,1922,子张,【,原文,】,卫,公孙朝,(1),问于子贡曰:“仲尼,(2),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译文,】,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大的方面,,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没有什么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1922 子张【原文】卫公孙朝(1)问于子贡曰:“,【,评析,】,这一章又讲到孔子之,学问何处而来,的问题。子贡说,孔子承袭了周文王、周武王之道,并没有固定的老师给他传授。这实际是说,孔子肩负着,上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并把它发扬光大,的责任,这不需要什么人讲授给孔子。表明了孔子“不耻下问”、“学无常师”的学习过程。,【评析】这一章又讲到孔子之学问何处而来的问题。子贡说,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