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什么是生命体征,(vital signs),?,体温,(temperature),脉搏,(pulse),血压,(blood pressure),呼吸,(respiration),什么是生命体征(vital signs)?体温(temp,2,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二、异常体温评估和护理,三、体温的测量,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3,体温的形成,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体温的形成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而产生,4,产热与散热,散热过程,物理方式散热,散热部位:,皮肤:散热量70%,呼吸:29%,排泄(尿、粪):1%,产热过程,化学方式产热,产热部位:,肝脏 骨骼肌,体液因素和神经因素参与产热调节,产热与散热 散热过程 产热过程,5,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人体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主要的散热方式,散热量同皮肤与环境温差、有效辐射面积有关,散热量与物体接触面积、温差和导热性有关,散热量与气体或液体流动速度、温差大小有关,温水、酒精拭浴,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的主要散热方式,散热方式人体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主要的散热方式散热量同皮肤,6,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同名71)课件,7,体温调节,体温调节,自主性(生理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8,体温的生理变化,成人正常体温,部位,平均温度,正常范围,口温,37.0,36.337.2,97.399.0,肛温,37.5,36.537.7,97.799.9,腋温,36.5,36.037.0,96.898.6,换算公式:,9/532 (32)5/9,体温的生理变化成人正常体温部位平均温度正常范围口温37.0,9,体温过高,体温过低,二、异常体温评估及护理,体温过高二、异常体温评估及护理,10,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发热,),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原因,感染性 非感染性,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发热),11,发热程度的判断,低热,37.537.9,(99.5100.2),中等热,38.038.9,(100.4102.0),高热,39.040.9,(102.2105.6),超高热,41.0以上,(105.8以上),(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的判断低热37.537.9(99.5100.2,12,发热过程及症状,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体温过高,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皮肤干燥,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快,头痛、头晕、尿量减少,发热过程及症状体温上升期体温过高皮肤苍白颜面潮红、皮肤灼热、,13,常见热型,体温过高,稽留热,(continued fever),弛张热,(remittent fever),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常见热型体温过高,14,体温过高的护理,降低体温,: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降温后30分,钟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加强病情观察,:生命体征;伴随症状;原因,及诱因;治疗效果;出入量、体重。,补充营养和水份,:流质或半流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多饮,水(3000 ml/日)。,体温过高,体温过高的护理降低体温: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15,体温过高的护理,促进患者舒适,休息,: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适当休息。,口腔护理,:早晚、餐后漱口,防止口腔感染。,皮肤护理,:及时更换衣服、床单,防止压疮等。,心理护理,体温上升期,:了解心理反应,给予精神安慰。,高热持续期,:解除身心不适,满足合理要求。,退热期,:清洁卫生,补充营养。,体温过高,体温过高的护理促进患者舒适体温过高,16,体温过低,(hypothermia),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体温低于35称为体温不升,原因,散热过多,产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体温过低(hypothermia)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17,临床分级,临床表现,轻度,:,3235,中度,:,3032,重度,:,3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致死温度,:,2325,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减慢、皮肤苍白冰冷、躁动不安、嗜睡、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迷。,体温过低,临床分级 临床表现轻度:3235发,18,体温过低的护理,环境温度,2224,保暖措施 提高机体体温,加强监测 生命体征,病因治疗,积极宣教,体温过低的护理环境温度 2224,19,三、体温的测量,水银体温计,三、体温的测量 水银体温计,20,摄氏体温计和华氏体温计,摄氏体温计和华氏体温计,21,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同名71)课件,22,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23,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24,可弃式的体温计,可弃式的体温计,25,可弃式的体温计,可弃式的体温计,26,体温计的消毒,目的,防止交叉感染,时间,体温计测量体温后,方法,水银体温计消毒法,电子体温计消毒法,体温计的消毒目的,27,体温计的检查,目的,保证体温计的准确性,时间,使用新体温计前,定期消毒体温计后,方法,体温计甩在35以下,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40以下水中,3分钟后检视,若误差0.2或玻璃管有裂缝,不能使用。,体温计的检查目的,28,体温测量的方法,目的,判断体温有无异常,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体温测量的方法 目的,29,体温测量的方法,用物准备,体温表,记录本,笔,体温测量的方法用物准备,30,腋 温,腋 温,31,肛 温,肛 温,32,注意事项,1.测量体温前检查,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2.不宜测口温,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禁忌口温测量。,3.不宜测腋温,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者禁忌腋温测量。,4.不宜测肛温,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者禁忌肛温测量。,5.特殊病人专人守护,如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动患者,防止意外。,注意事项1.测量体温前检查 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33,注意事项,6.不慎咬破体温计,首先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若病情允许,可服用粗纤维食物,加速汞的排出。,7.避免影响测量的因素,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若有上述情况应休息,30分钟后,再测量。,8.新入院患者体温的测量,每日测量体温4次,连测3天,3天后体温仍正常改为每天测2次。,9.手术患者体温的测量,术前1天8pm测量体温,术后每天测4次,连续测3天,体温恢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注意事项6.不慎咬破体温计 首先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34,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体温监测的重要性,学会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介绍体温的正常值及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会对体温的动态观察,提供体温过高、体温过低的护理指导,增强自我护理能力。,健康教育,35,总结,体温的散热方式,成人正常体温值以及影响因素,体温过高的发热过程以及表现,高热病人的护理,测量体温的注意事项,总结体温的散热方式,36,1、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时,应立即,A.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B.口服蛋清水或牛奶,C.请医生处理,D.食含纤维丰富的食物,E.立即饮水,(A),习题,1、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时,应立即习题,37,2、高热病人退热期提示出现循环衰竭的症状是:,A.皮肤苍白、寒战,B.脉搏细速,四肢湿冷,出汗,C.大量出汗,疲乏无力,D.脉搏增快,面部潮红,E.血压升高,皮肤潮红,(B),2、高热病人退热期提示出现循环衰竭的症状是:,38,3、患者张某,58岁,诊断为菌痢,护士测量口温时得知其5分钟前饮过热水,为此应该,A.嘱其冷开水漱口后再测,B.暂停测一次,C.参照上次测量值记录,D.该测直肠温度,E.告知患者30分钟后再测口腔温度,(E),3、患者张某,58岁,诊断为菌痢,护士测量口温时得知其5,39,下课了,下课了,4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