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七章 德育网络,第七章德育网络,第一节 德育网络概述,第二节 德育网络的组成及其实施,第三节 网络德育,一、德育网络的含义,德育网络是指实施德育的一种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德育组织体系(教育网)。也就是说,德育网络是整合校内外各种德育力量,由各种社会组织及其沟通渠道构成的组织体系。,德育网络与网络德育的区别,?,网络德育是围绕现代德育目标与内容,以网络媒介开展的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是德育现代化的一种形式。,学校德育组织体系,德育指导小组,班级(年级)德育小组,班级(年级)学科教师德育研讨小组,家庭德育组织体系,家庭教育互助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社区德育组织体系,居(村)委会社会教育领导小组,校外辅导员队伍,社会实践基地领导小组,上海市真如中学的德育一体化网络,学校德育指导小组,学校 班级德育小组,班级学科教师德育研讨小组,家长委员会,德育一体化网络 家庭 家长教育互助组,家长学校,居,(,村,),委社会教育领导小组,社会 校外辅导员队伍,社会实践基地领导小组,耒阳市,“,三维一体,”,德育网络系统,市委、市政府,市关工委 教育局 市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工会,妇联,团委等,),(文明办,公安,政法等,),家长委员会 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社区教育委员会,家庭德育系统 学校德育系统 社区德育系统,二、建立德育网络的必要性,(一)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的理论依据,1.,系统科学思想为德育网络的建构提供了科学依据,2.,人的主体性理论为德育网络提供了哲学和教育基础,(二)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的现实要求,1,、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改变,“,孤岛,”,状况,使学校德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3,、当今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4,、国家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和具体要求,德育网络化趋势,所谓网络化,系指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机构在学校德育中日益结成一个相互作用、不断协调的网络体。如美国战后已从单纯依靠历史课和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模式,演变为由学校教学、活动、家长联谊会、童子军等学生组织以及国庆等节假日的庆祝活动、文艺表演、宗教仪式来完成。菲律宾、丹麦、新加坡等国都采用各种手段来发展德育一体化网络,使学校同宗教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家庭、社区中心以及政府官方机构建立制度化联系。日本,1988,年的“加强道德教育全国大会”把建立德育网络作为评价德育工作,防范青少年失足在重要措施。在西方近,10,年来的德育改革中,德育网络化的趋势在日益增强。,(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63,、,464,页),学校是教育的孤岛,许多学校脱离了它所属的社区而完全孤立。就是说,学校是教育的孤岛。传统这一海峡使学校同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样,居住在孤岛上的人们,在学校求学期间敢于横穿这个海峡的是不多的。本来,这个岛上的居民们,只在书本中读到环境世界,直至从学校毕业,才回归本土生活。然而,在学校与社区之间架筑桥梁,使人人能自由往来期间的学校是微乎其微的。,(,日,筑波大学教育研究会主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出版社,1986,年版,第,233,页),三、德育网络的作用,1.,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2.,有利于保持整个教育在导向上的一致,3.,有利于增强德育的整体效应,第二节 德育网络的组成及其实施,一、德育网络中各要素的作用,1,、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基础,家庭德育的特征,:,(1),基础性,(,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2),深刻性,(,接触频度高与非正式成分高,),(3),互补性,有个同学在学校受了欺负,家长就说:,“,你没有长手,人家打你,你不能打人家,你打不赢人家,你不能找人帮你打吗?,”,。,某小学的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遭到家长的强烈不满,家长当着学生的面威胁班主任说:,“,我们孩子要是出走了,我非抄了你的家,”,,后来这个孩子真的赌气出走了。,思考:这些材料反映了什么呢?家长的行为带给孩子的是什么影响?,家庭环境的德育价值,:,(1),家庭的经济状况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学习年限及成就、自信心、自主意识及抱负水平等,但并无一对一的线性关系。,(2),家庭结构(独生子女家庭和离异单亲家庭)对学生的影响,(,3,)家长的职业类别与文化程度对学生的影响(民主型、溺爱型、专制型),(,4,)家庭气氛对学生的影响,2,、社会德育是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的补充和延伸,社会德育的特征:,(,1,)普遍性与开放性,(,2,)文化性与隐蔽性,(,3,)互动性与创造性,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1,)提供成长基地,(,2,)创造内在的需求,(,3,)左右运作模式,(,4,)社区对学生品德的影响作用(社区发达程度、社区文化环境),3,、学校德育在德育网络中居于主导地位,(,1,)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2,)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3,)学校对家庭教育具有指导作用,(,4,)学校主动、自觉地参与社会环境的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三维一体,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互动合作。,二、德育网络的实施,(一)德育网络的实施原则,1,、平等尊重原则,2,、主动参与原则,3,、协调统一原则,4,、,互动优化原则,(,二,),德育网络的沟通形式与实施途径,1.,三方联席会议,统一思想,协调一致,2.,学校与社区共建社区德育基地,3.,家校通讯、家长学校、家校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第三节 网络德育,人类信息交往的历史过程,第一次飞跃是出现的语言。,第二次飞跃是出现了文字。,第三次飞跃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第四次飞跃是电报、电话。,第五次飞跃是广播、电视。,第六次飞跃是电子信息与网络技术。,网络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1,)改变社会结构和地位,(,2,)改变社会生产方式的某些组成形式,(,3,)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4,)出现新的政治民主形式(广泛参与、即时、亲近),一、什么是网络德育,网络德育是围绕现代德育目标与内容,以网络媒介开展的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是德育现代化的一种形式。既包括德育的网络方面内容,也包括德育的方法与形式。,二、网络德育的特点,1,、教育主体呈现出非主体化特征。,2,、网络德育的内容从平面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时空趋向超时空,德育内容的广度、深度变得更丰富,更复杂和更全面。,3,、网络德育方法更富有启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4、,德育功能更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可选择性和不可控制性;德育实施更具仿真性。,三、网络德育的意义,1,、从依赖型道德向自主型道德转变。,2,、从封闭型道德向开放型道德转变。,3,、从一元化道德到多元化道德转变。,四、网络德育与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一)积极方面:,1,、网络德育资源丰富,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有利于广泛收集,迅速传播和及时提取,大大增强了学校德育的时效性。,2,、网络德育信息容量大,视野开阔,便于开展德育调查分析和研究,提高了现行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3,、网络交流沟通平等,自由,全面,及时,有利于网民进行自我道德教育,提升了德育主体的主体性。,4,、网络上各领域、各层次德育能互相联系与沟通,有利于德育系统整合,形成德育合力,增强了德育的系统性。,5,、网络容易实现德育理论与实践的互惠互动,使德育基础理论研究者,应用理论研究者和学校德育实践者三者之间可以自由交流和沟通,不再彼此脱离、封闭,克服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增强了现行学校德育的理论性,同时也强化了实践性。,总之,网络德育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变革了现行学校德育的运行模式,而且开创了学校德育的现代化方式,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内容,资源,优化了学校德育的环境。,(二)消极影响:,1、,对学生政治观、价值观的影响(政治观念淡化、民族意识虚化),2、,对学生道德观的影响(道德意识弱化),3、,对学生法制观的影响(法律意识淡薄),4、,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人际关系冷漠、人格畸型发展),讨论:,“,网瘾,”,真的存在吗?,何为,“,瘾,”,?谁有,“,瘾,”,?,网瘾有何危害?,五、网络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创新与发展,(一)德育观念的更新,由,“,教会顺从,”,转向,“,学会选择,”,的德育观,由,“,封闭,”,转向,“,开放,”,的德育观,由,“,他律,”,转向,“,自律,”,的德育观,(二)德育内容的更新,加强网络法律法规教育,普适的基础道德教育,网络道德规范教育,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三)德育方法的创新,六、网络德育实践,(一)网络德育课,(二)在网络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网络育人环境,(四)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功能,拓展学生视野,(五)建立家校联系电子信箱,(六)网上心理咨询指导,(七)就业指导热线 ,思考题,1,、德育网络与网络德育的联系与区别?,2,、联系实际,论述德育网络的必要性与作用?,3,、德育网络中各要素的特征与作用是什么?,3,、网络德育对学校德育有何影响?,参考资料,1,厉以贤,教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3,马忠虎,家校合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4,戴永明 蒋恩铭,网络伦理与法规,M,福建人民出版社,5,马和民 吴瑞君,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6,华继师,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新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4,月,7,张标,构建校外德育网络 优化整体育人环境,J,教育探索,2001,第,11,期,8,陈永渠,论学校德育的网络化建设,J,教学与管理,2005,年,2,期,9,马农,整合德育资源 建立德育网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8,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