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通论第三章 翻译的标准

上传人:ra****d 文档编号:252564602 上传时间:2024-11-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通论第三章 翻译的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翻译通论第三章 翻译的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翻译通论第三章 翻译的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 翻译的标准,中国翻译学代表人物及翻译标准思想,西方翻译流派及其翻译标准,中国翻译学代表人物及翻译标准思想,严复“信、达、雅,傅雷“神似,钱钟书“化境,严复“信、达、雅,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其父是乡间儒医,在他14岁时去世,家境转穷。他便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语与航海术。1877年被派到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大学留学两年。,1897年发表译著?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后又译了?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等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名著,共约法200万字,成为中国近代翻译大家和系统介绍西方思想、文化、制度的第一人。,19世纪末,严复:“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雅(elegance).,Faithfulness being faithful to the,original;,Expressiveness being explicit and smooth;,Elegance being elegant in words;,“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那么达尚焉。译文取明深意,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那么不倍本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那么当前思后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以为信也。?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严复18541921,?天演论译例言?,关于“雅的争论,Elegance:the words,or the expression in the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in the old Chinese language style,to be more exact,the style before the Han Dynasty.,其实严复的“雅的标准有特定的背景:他所译的多是外国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的“精理微言,这类著作的翻译,确实不太适宜用“利俗的文字;而且他译著的读者多为19世纪末的士大夫,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及官僚。因此,必须应用这类读者所心折的古雅文体。,傅雷“神似,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是神似。,译书要认清自己的所长所短,不善说理的人不必勉强译理论书,不会做诗的人千万不要译诗,弄得不仅诗意全无,连散文都不像,傅雷主张“重神似不重形式,指的是当原文意义和语言形式不能在译文中同时保存或同时兼得之情形下,译者必须作出选择,必须甩开原文语言形式,以便将意义和形式这里指风格形式融合产生的整体效果传达出来而非仅只传译单方面的意义或内容。,即使最优秀的译文,其韵味较之原文仍不免过或不及。翻译时只能尽量缩短这个距离,过那么求其勿太过,不及那么求勿过于不及,傅雷?高老头重译本序?,1998,傅雷十分重视翻译上再现原作风格,他提出的“神似说也局部施形于保持原作者的风格效果。但是,在他看来,翻译上追求重现原文风格甚或追求“传神 的关键在于“我的风格能否适应原作的风格。,钱钟书“化境,化境,指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为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译者应有极好的语言功底,使译文符合译文读者的口味。,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好译本的作用是消灭自己;它把我们向原作过渡,而我们读到了原作,马上掷开了译本。倒是坏翻译会发生一种消灭原作的成效,拙劣晦涩的译文无形中替作者拒绝读者;他对译本看不下去,就连原作也不想看了。,-钱钟书,西方翻译流派及其翻译标准,“翻译思想指翻译者关于翻译的主张或理念,这种主张和理念,通常是译者基于自身经验同时也基于志在身体力行的翻译体悟。另外,翻译思想又通常是某种哲学的、美学的、文艺的、语言的学术思潮在翻译领域中的反映。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翻译思想的人或群体所形成的理念认同或风格认同,就是所谓的“翻译流派。,西方主要翻译流派,语言学派Linguistics-based School,语文学派Philological School,释义学派Hermeneutic School,文化学派Culture-based School,功能学派(Function-based School),解构学派Deconstruction School,女性主义学派(Feminist School),后殖民学派(Post-Colonial School),语言学派Linguistics-based School,翻译思想:以语言为核心,从语言的结构特征出发研究翻译标准的对等问题。,代表人物:,语言学派分布的地域较广,主要集中于英美,代表人物有奈达,卡特福德J.C.Catford、纽马克Peter Newmark、哈蒂姆(Hatim)等,除此之外,捷克布拉格学派的雅克布逊Roman Jakobson,前苏联的费奥多罗夫,法国的乔治穆南Georges Mounin,以及德国的斯奈尔-霍恩比Snell-Hornby,也都是当代国外语言学派的突出代表人物。,雅克布逊在1959年发表的论文?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了语言和翻译的关系、翻译的重要性以及翻译中存在的一般问题,为当代语言学派翻译研究的理论方法作出了开创性的奉献,被奉为翻译研究经典之作。这此篇论文中,他首次将翻译分为三类: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这一分类准确概括了翻译的本质,在译学界影响深远。,尤金奈达是语言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对西方当代翻译作出了很大的奉献。他提出了“翻译的科学这一概念,是“翻译科学说的倡导者;他在语言学研究的根底上,把信息论应用于翻译研究,认为翻译即交际,创立了翻译研究的交际学派;他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并进而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的观点出发提出“功能对等的翻译原那么;他还就翻译过程提出了“分析、“转换、“重组和“检验四步模式。这些观点都在西方翻译理论开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纽马克主要从事德英互译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在许多翻译理论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因此,他较多针对其他翻译理论家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由于尤金奈达的理论研究是建立在?圣经?翻译根底之上的,所以,他提出的动态对等原那么乃至功能对等原那么都过于注重内容而无视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纽马克提出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概念,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直译和“逐行翻译这两类翻译方法互为参照。,语文学派Philological School,翻译思想:这一学派主张翻译是艺术,把翻译视为原作者用译入语进行再创造,译者注重神韵,要求译文和原文一样能够给译入语读者带来美的感受,该学派将原文置于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心地位。总之,语文学派主张译者应当以原文为权威,积极追随原作者的脚步,追求译文与原文全方位的契合。,代表人物:,德莱顿(Dryden),和泰特勒,(Tytler),。,德莱顿是十七世纪英国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译者是原作者的奴隶,奴隶只能在别人的庄园里劳动,给葡萄追肥整枝,然而酿出的酒却属于主人。从他对译者“奴隶的身份定位明显可以看出,他的翻译思想是以原文、原作者为中心的,译者这个“奴隶的使命就是遵从主人原作者的使唤,将原文的思想、风格用另一种语言完整地再现出来。他还提出了全面而系统的翻译观,将翻译粗略分为三大类,即逐字翻译、意译和拟作。他对翻译的这种三分法突破了传统的直译和意译的二分法的樊篱,推动了西方翻译史向前了一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西方的翻译标准,最常引用的是18世纪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翻译理论家泰特勒Alexander F.Tytler在?论翻译的原那么?(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中提出的三条翻译根本原理:,1 译文应该完全传达原文的思想。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 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一致。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3 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释义学派Hermeneutic School,翻译思想:即对原义的解释,是关于理解、及其方法论的学科。,代表人物:以施莱马赫F.Schleiermacher与狄尔泰W.Dlethey的主张为源头,以胡塞尔E.Husserl、海德格尔及伽德默H.Gadamer“三巨头的阐释为理论根底。,施莱尔马赫是德国著名的神学家、哲学家,也是探索释义学理论的第一位学者。1813年6月24日,他在柏林德国皇家科学院做了题为?论翻译的不同方法?的演讲,这篇演讲整理成文字后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一篇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论文,在文中他表达了如下一些翻译观点:,首先,施莱尔马赫区分了“真正的翻译和“纯粹的口译。作为西方第一个做此区分的人,他认为“纯粹的口译主要指从事商业翻译,是一种十分机械的活动,可以实践,但不值得为之付出特别的学术关注。,其次,施莱尔马赫将“真正的翻译进一步区分了“释译和“模仿。前者主要指翻译科学或学术累文本;后者主要指处理文学艺术作品。两者的主要区别是:释译要克服语言的非理性,这种翻译如同数学的加减运算一样,虽然机械但可以在原文和译文之间到达等值。而模仿那么利用语言的非理性,这类翻译虽然可以将文字艺术品的摹本译成另一种语言,但无法做到在所有方面都与原文精确对应。,再次,译者在翻译时,必须正确理解语言和思维的辩证关系。,最后,施莱尔马赫认为翻译有两者不同的途径,要么使作者向读者靠拢,要么使读者向作者靠拢。他的这一思想后来被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所采用,开展出了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理论。,文化学派Culture-based School,翻译思想:从文化层面进行翻译研究,将翻译文学作为译语文学系统的一局部,重视史料的搜集、描述和分析,其研究方法属于实证性描述性研究。,代表人物: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翻译教授霍姆斯(James Holmes,1972)、比利时学者、后移居美国并任教于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勒菲维尔(Andr Lefevere,1978)和英国学者、沃里克大学教授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功能学派,(Function-based School),翻译思想:针对翻译语言学派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借鉴交际理论、行动理论、信息论、语篇语言学和接受美学的思想,将研究的视线从源语文本转向目标文本。,代表人物: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贾斯塔霍茨一曼塔里Justa Holz-Manttari,功能派翻译理论最早是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于1971年在其?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提出。莱斯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