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扬州慢,姜夔,扬州慢姜夔,1,姜夔,扬州慢,序,上片,下片,姜夔扬州慢序上片下片,2,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创制的词。,慢词:,扬州,慢,词牌,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创制的词。慢词:扬州慢词牌,3,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常常浪迹江湖、寄食诸侯,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重,名声却震耀一世。姜夔词的风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江湖雅士,江湖雅士,4,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5,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6,佳句赏析,“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何在呢?,佳句赏析“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7,“自,胡马,窥江去后”,“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四十年(1160)、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隆兴二年(1164),金兵屡次南侵之事。,尤其是绍兴四十一年那一回。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在瓜洲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还题诗壁上:“万国东书久混同,江南何尚隔华封。援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姜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借代,“自胡马窥江去后”“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8,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拟人手法,9,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通感,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10,上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之悲。,上半阕主要写实,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上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11,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立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杜牧应牛僧孺之召,任职于淮南节度府,和判官韩绰一起寻佳访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等。从这些诗句的表层意思看,它表现了当时文士狎妓的轻薄行为。妓女,在我们看来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心目中,则是都市繁华的象征。词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出,,当然说它带有自况的意味也未尝不可。,衬托,,有时比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1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绝。,“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杜牧寄扬,1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称红药桥。,作者面对清冷的景色,看到桥边依然盛开的红花,不禁悲从中来,向芍药发问:你们寂寞地开在这里,无人来观赏,你们为谁而开呢?这里将无情的花儿赋予了情感,意蕴至深、悲痛已极。花且如此,人何以堪?到这里,,全词结句,但词意绵长,余音缭绕,久久不绝,词人的悲怆之感达到了高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十四,14,下半阕运用杜牧故事,处处设想,抒写黍离之悲,。,下半阕作者运用杜牧的典故,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月”、“波”是眼前景物,是实写。将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带出,用来进行今昔对比,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这样就使主题更加突出了。,Come on,下半阕运用杜牧故事,处处设想,抒写黍离之悲。Come,15,词作主旨,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词作主旨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16,写作特色,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虚实相济,情景交融。,纵观全篇,布局严密,由少驻,写到观景,由景的荒芜,写到原因,由眼中所见到耳中所闻,再到心中所思所想,有声、有色,情景交融;采用点染法渲染,揭示主题,通过对比手法进一步深化主题。音调谐婉,辞句精美。,写作特色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17,写作特色,清雅空灵的词境,清雅空灵不但表现在词语上,如“清”“寒”“空”“波心”“冷月”,而且还表现在造境上,如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之后的残破,用杜郎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用“桥边红药”表现“寂寞开无主”的荒凉。,写作特色清雅空灵的词境,18,写作特色,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波澜起伏,余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之一。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有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写作特色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1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