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流动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52425812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59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社会流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六章-社会流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六章-社会流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9/9/23,第四章,#,第六,章社会流动,第六章社会流动,1,第一节基本概念与类型,第二节三代比较代际流动研究,第三节代际流动模式与机制的变迁,第四节中国的社会流动,2,概 要,第一节基本概念与类型2概 要,3,第一节基本概念与类型,3第一节基本概念与类型,社会流动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其中最主要的维度有三 种:方向维度、距离维度和时间维度,。,在,方向维度上,社会流动 可以分为水平流动、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三种类型,后两者又可以统称为垂直 流动。水平流动多指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在同一地位层级中的横向变化,例如行 政干部的同级调动;向上流动指的是个人社会地位的上升,例如职位的升迁;向下流动指的是社会地位的下降,例如破产的老板、被免职的官员等,都可以 被视为社会地位的向下流动。,在,距离维度上,社会流动可以分为短距离与长距离两种类型。短距离流动指 的是个人社会地位在垂直方向上流动到邻近的地位层级。与之相反,长距离流动 多指个人跨越多个地位层级的流动。举例来说,按照阶级分类模式的框架,可以将从农民到工人的地位变动称为短距离流动,而从农民到高级管理者的地位 变动则为长距离流动。,在,时间维度上,社会流动可以划分为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两种类型。代内流 动指的是个人在一生中社会地位的变化,例如一个人从第一个职业到当前职业的 变动,因此代内社会流动又被称为职业流动;代际流动指的是父代与子代之间,或是几代人之间的社会地位的变化,例如“寒门出贵子”的现象,就是一种代际 流动。,4,社会流动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其中最主要的维度有,上述三个维度的社会流动并不是分立的,而是常常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比 如,当考察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体的代际流动或代内流动时,通常既要知道这一流 动的方向,也要清楚这一流动的距离。举例来说,京东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出身 于农民家庭,但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了身家过百亿的企业家,这一过程便可以称 为代际间长距离的向上流动。,与,社会流动相对的是社会不流动()。社会不流动简单来说 就是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的社会地位始终保持不变。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与社会不 流动紧密相连:社会固化()和代际继承()。社会固化指的是社会地位结构的一种封闭状态,各地位层级之间 如同存在着一道道无形的壁垒,阻碍社会成员的跨层级流动。代际继承指的是父 代与子代之间的社会地位传承,例如上文中提到的“二代”现象。社会固化与代 际继承之间密切相关。一方面,当社会固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个人的社会地位将 越来越取决于他的社会出身,并且在其以后的生涯中都无法改变,此时代际继承 便成为社会成员获得社会地位的主要形式。另一方面,社会地位的代际继承又会 使得父代的社会不平等结构在子代中被复制出来,从而不但加剧了社会固化,而 且使其得以延续。,5,上述三个维度的社会流动并不是分立的,而是常常相互交织在一起的,6,6,7,7,8,第二节 三代比较代际流动研究,8第二节 三代比较代际流动研究,代,际流动是反映社会结构开放(或封闭)程度以 及社会机会结构状况的重要指标。但是,仅研究某一个国家在某一时间点的社会 流动并不具有太大的意义,。,首先,,如果没有比较,很难判断某一代际流动水平的 高低。举个例子,如果某一国家中的代际流动率为,也就说有的人在社 会地位上不同于他们的父代,但这一水平究竟是高还是低呢?如果其他国家的代 际流动水平为,那么这个国家的代际流动水平便是高的;相反,如果其他国 家的代际流动水平为,那么这个国家的代际流动水平就较低了,。,其次,,仅根 据某一个社会在特定时间点的流动率,也很难得知某种代际流动模式形成的原因 及变化规律。正因如此,社会流动的比较研究逐渐兴起,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 为社会流动研究的主流。年,英国社会学家格拉斯()基于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调查数据,写成了,英国的社会流动,一书,掀起了比较社会流动研究的热潮。在格拉斯等 人的带动下,国际社会学会社会分层和流动专业委员会成立,很多国家都进行了 大型的社会调查,为社会流动的跨国比较奠定了基础,比较社会流动研究由此如 火如荼地展开,。,比较,社会流动研究主要关注的问题包括:在不同的经济水平和社 会制度下,代际流动的水平、模式是否存在差别?如果代际流动状况在不同的国 家或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这种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循?如果代际 流动状况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影响代际流动变迁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迄今 为止,比较社会流动研究已经开展了余年,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9,代际流动是反映社会结构开放(或封闭)程度以 及社会机会结构,一、第一代社会流动研究,上文提到,比较社会流动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代际流动的水平、模式 是否会随着经济水平、社会制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要回答这一问题,首 要的步骤是计算出每一个国家的代际流动模式和水平。在这方面,三代社会流动 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其中,第一代社会流动研究的计算方法被称为流动表分 析()。在这一方法中有两个概念最关键:流入()和流出()。流入与流出是流动表分析的两种基本模式。流入指的是在给定某个职业后,列出本职业中所有人的家庭出身(父亲的职 业),并计算百分比。举个例子,如果把职业分为“体力”和“非体力”两种,现在要计算非体力职业的流入,只需要在所有从事非体力工作的被访者中,分别 计算父亲的职业为体力和非体力的人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如表 所示,在从 事非体力工作的人中,有的人出身于体力家庭,有的人出身于非体力 家庭;同样,在从事体力劳动职业的人中,有的人出身于非体力家庭,有 的人出身于体力家庭。,10,一、第一代社会流动研究上文提到,比较社会流动研究关注的核心问,11,11,12,第一代流动研究简单、明了,但存在明显不足,。,首先,是社会地位测量的问 题。用职业来测量社会地位是比较社会流动研究者的基本共识,因为职业是一个 可以代表收入、声望等社会经济地位要素的综合指标。但是,在不同的国家,职 业分类结构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给跨国比较带来了困难。为此,研究者 只能把各国最初的职业分类压缩成三种比较普遍的职业大类:农民、体力劳动者 和非体力劳动者。部分研究甚至仅将职业区分为体力与非体力两种。这种粗糙的 职业分类,无疑会掩盖掉许多代际流动的信息,可能导致对代际流动水平与模式 的估计偏误。,其次,,在流动表分析所观察到的流动率中很难剥离出由职业结构的变动所导 致的流动率变化。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在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人从事农业 工作,只有极少数的人从事非农工作。而到了他们的子代,由于发生剧烈的工业 化,农业近乎消失,非农职业大幅度增加,由此子代中的绝大部分人从事非农工 作,仅有极少数人从事农业工作。如果用流动表分析法计算,所得出的代际流动 率会接近,但是这一极高的代际流动率却并不意味着在该社会中不存在社 会地位与资源的代际传递,而是因为此时所观察到的流动率是由职业结构的变动 导致的。,12第一代流动研究简单、明了,但存在明显不足。,二、第二代社会流动研究,布劳和邓肯计算出了图,-,中每一条路径的系数,并进行了比较。他们发 现尽管父亲的职业对子代的职业具有一定程度的显著影响,但是其影响效力却低 于子代的教育程度,由此他们得出结论:在世纪中期的美国,自致因素对个 人地位获得的影响要比先赋因素更强。这一结论有什么意义呢?上文提到,在一 个地位层级结构十分封闭的社会中,代际继承是个人地位获得的主要方式,子代 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其家庭出身,即先赋因素。相反,在地位层级结构较为开 放的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自身后天的努力,即自致因素,。,正是,基 于这一逻辑,布劳和邓肯认为美国是一个相当开放的社会,并进一步给出了推 论:一个社会的工业化程度越高,先赋因素对于个人地位获得的影响越弱,而自 致因素对于个人地位获得的影响越强。,这一推论得到了一些经验研究的支持,如特雷曼等人通过跨国比较研究发现,在越发达的国家,父代的社会地位对子女 的职业和教育的影响力越弱。,13,二、第二代社会流动研究布劳和邓肯计算出了图-中每一条路,14,14,三、第三代社会流动研究,率先开启检验研究的是埃里克森与戈德索普,他们基于对英、法等国家的研 究提出了代际流动的核心模型(),用以描绘所有发达国家中共同的阶 级流动模式。具体来说,核心模型考察了四类可能增加或减少特定阶级之间的代 际流动的效应,分别为:层级效应()、继承效应()、部门效应()和亲和效应()。层级效应测量 的是地位距离()对于代际流动程度的影响,地位距离越大,流 动可能性越小;继承效应测量的是各阶级中不流动()的倾向以及不 同阶级之间的不流动程度差异;部门效应所反映的是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之间的 流动难度;亲和效应则被用来测量一些特定阶级之间不成比例且不能用上述三种 效应来解释的流动。在建立了核心模型之后,埃里克森与戈德索普又对德国、荷兰、瑞典、波兰等国家的代际流动进行了比较,他们的结果印证了 假 设,即各国虽然在代际关联程度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关联模式上是相似的,即 代际继承要比代际流动更多,而在代际流动中,短距离流动要比长距离流动更 容易。随着更多的国家加入,第三代流动研究如同第一代流动研究一样,对不 同工业化水平(如对美国、日本、巴西、智利)、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如 世纪年代的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和中国)进行了比较,结论均支持了共同社 会流动模式。,15,三、第三代社会流动研究率先开启检验研究的是埃里克森与戈德索普,16,知识链接,:,21,世纪初,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民经济外贸依存度不断攀高,,2008,年竟高达,59.8%,。劳动者在分配体系中逐渐被边缘化,,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11.7,个百分点,生产税净额占,GDP,的比重为,14.2%,,比,1995,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营业盈余占,GDP,的比重为,31.3%,,比,1995,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房价特别是大中城市的房价,在,2002,年之后像断了线的氢气球,一路扶摇直上,住房基本需求竟然需要靠花费,2,3,代人一生储蓄的“六一模式”来解决。随着高校扩招之后的毕业生陆续进入社会,大学生也慢慢由“天之骄子”向有光明、没前途的“蚁族”进化。体面的工作机会不再是靠个人努力就能获得,升学、参军、就业、升迁等人生重要机遇背后越来越充斥着权力和金钱的背影,比例日益提高的机会被金钱所垄断,社会底层出身的大学生们再也难以像十多年前那样靠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向上发展的通道加速收窄,16知识链接:,17,第三节 代际流动模式与机制的变迁,17第三节 代际流动模式与机制的变迁,一、现代化理性逻辑,18,现代化理论认为,在工业化的影响下,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不但代际 流动的数量会显著增加,而且代际流动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平等化,通俗来说就是“英雄不问出处”,不管家庭出身如何,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较高的社会地 位。另外,现代化理论还预言,在内在的工业化逻辑影响下,所有的国家都将殊 途同归,拥有相似的社会流动数量与模式。,(一)结构变迁效应,(二)社会选择效应,(三)构成效应,构成效应的解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对上面两种解释的综合。构成效应认 为,不同的经济部门对绩效原则的遵循程度是不同的。比如传统的农业部门就不 太看重绩效,这一部门中的代际继承性也最强。相反,在技术水平越先进的产业 和部门中,绩效原则就越受重视。工业化的发展使得传统农业部门在劳动力市场 中的比例越来越小,最终使得绩效原则成为劳动力配置的主导原则。如此一来,社会流动的水平就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而增长。,一、现代化理性逻辑18现代化理论认为,在工业化的影响下,现代,二、不平等再生产逻辑,19,假设的提出对上述现代化 理性逻辑的解释提出了巨大挑战:为什么工 业化社会中的代际继承没有像现代化理论所预测的那样大幅度消减,而仍旧是代际关系的主导模式呢?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