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群体心理

上传人:哟*** 文档编号:252416879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16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群体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社会心理学--群体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社会心理学--群体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群体心理学通常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群体的群体心理,是指社会中的某一群体或者组织的心理;,二是集群心理,当我们把临时聚集的人群看做一个群体,考察这个集群的心态过程时,我们称作一种集群心理;,三是民族心理,它限定为一个人类共同体在同质文化下的相似心理活动倾向。,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一、社会群体及群体特征,二、群体心理效应,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一、社会群体及群体特征,1,、群体的定义,群体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相互作用,直接或者间接地使有效的相互作用在持续性、广泛性和融合性上达到密切的程度,并自身形成了内部的准则、指导价值的实现。,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一、社会群体及群体特征,2,、群体的特征,(,1,)群体必须首先是一群人,家庭、小组、公司、国家、民族都可以是一个群体;,(,2,)群体在这一个结构,比如角色分工,(,3,)有一定的目标;,(,4,)群体成员要明确意识到自己是属于某个群体,以及群体的界限;,(,5,)要有共同的价值,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二、群体心理效应,1,、什么是群体心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发现一个人单独必须的行为,与群体中表现的行为是爸爸一样的。这是因为群体心理存在的结果。人们在群体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产生了群体心理,如群体需要、群体规范、价值、情感等。它们对个人的行为发生制约作用,每个都有这种心理特征。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心理特征。,群体不等于个人心理,也不是个人心理的简单相加,而是每个成员个人心理特征的综合和概括,是成员间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二、群体心理效应,2,、群体心理对个体的作用,(,1,)群体归属感,这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确定,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为准则,进行自己的活动、认知和评价,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发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群体归属感由于群体的内聚力的不同而不同。群体的内聚力越高,取得的成绩越大,其成员的归属感也就越强,并以自己是这个群体的成员而自豪。,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二、群体心理效应,2,、群体心理对个体的作用,(,1,)群体归属感,所以先进群体成员的归属感比落后群体成员的归属感强烈。另外一个人一生中要参加许多群体,他对这些群体都会产生归属感,但最强烈的归属感是对他生活、工作后其他方面影响最大的那个群体。,一般来说人们对家庭的归属感要比对工作群体 的归属感强烈得多。,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二、群体心理效应,(,2,)群体认同感,就是指群体中的成员在认知和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由于群体中的各个成员有共同的兴趣和目的、有共同的利益,同属于一个群体,于是在对群体外部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原则上,都自觉保持一致的看法和情感,自觉地使群体成员的意见统一起来,即使这种看法和评价是错误的,不符合客观事实的,群体成员也会保持一致,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二、群体心理效应,(,2,)群体认同感,一般说群体中会发生两种情况的认同。一是由于群体人际关系密切,群体对个人的吸引力大,在群体中能够实现个人的价值,使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于是成员主动与群体保持一致,发生认同,这种认同是自觉的。另一种认同是被动的,是在群体的压力下,为了避免被群体抛弃或者受到冷遇而产生的从众认同,这种认同是模仿他人,接受他人的暗示而产生的,尤其是在外界情况不明,是非标准模糊不清,又缺乏必要的信息时,个人与群体的认同会更加容易。,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二、群体心理效应,(,3,)群体的促进和干扰作用,个人在群体中可以做个人单独时所不敢做的行为。这是由于在群体中,个人对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使个人把群体看作是自己的强大的后盾,在群体中无形地得到了一种力量的支持,从而鼓舞了个人的勇气和信心,唤醒了个人的潜在能力,并且如果成员做了与群体期待一致的事情就会得到群体的咱赞扬,从而使个体感到起行为受到群体的支持。这种赞扬和支持重要是个体心理上的感受。,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二、群体心理效应,(,3,)群体的促进和干扰作用,群体的这种鼓励作用,并不是等同地发生在每个成员身上,有的群体力量较大有的群体力量则较小,还有的则感受不到支持,甚至还会产生干扰作用,要受成员个人一定条件的制约。,第二节,社会影响,一、社会促进,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到有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他的活动效果,在一些场合会促进活动的完成,在另一些场合反而会干扰活动的完成。我们把这两种情况分别称为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也常常称为“他人在场”。,1898,年社会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N,Triplett,)在考察自行车选手的骑车速度问题时发现,选手们在有伙伴的情况下,比单独一个人骑车速度快。,第二节,社会影响,一、社会促进,奥尔波特的实验说明,社会促进是有条件的,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工作中,社会促进作用显著,而在难度大的工作中,社会促进现象不显著或者不存在。,社会促进的生理机制是,别人的工作表现和动机可以转化为自己的外界刺激,从而引起自己的同样的或者相似的心理反应和动作表现。比如看到别人动手很灵巧,会立即想到自己的动作。,第二节,社会影响,一、社会促进,他人在场既可以是促进作用也可能是干扰,这种相互矛盾的作用曾经使许多研究者大惑不解,甚至丧失了探讨这一,问题的勇气。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齐,查荣克提出了优势反应强化说,才找到了一条协调上述矛盾的道路。,第二节,社会影响,二、优势反应强化说,研究发现是社会促进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重要取决于工作的性质。查荣克由学习理论中的动机原则想到,一个人在动机很强烈的时候,他的有时反应能够很轻易地表现出来,而较若的反应受到抑制。所谓优势反应,是指那些已经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的、成为不假思索就可以必须出来的习惯动作。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活动是相当熟练的,或者是很简单的机械动作,则他人在场使之动机增强,活动更加出色。相反,如果他所从事的活动是正在学习的、不熟练的或者需要费脑筋的,他人在场会使其动机增强,反而会产生干扰作用。,第三节,从众,一、从众现象的实验研究,从众是指他人从事某一活动自己也去从事这一活动。按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行事。,社会心理学指出,个体在群体中会不自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倾向,这就是从众现象。,或者称为从众行为。从众现象是一种较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是一种,4,自觉的心理反应,不能与丧失立场、没有原则这一问题混为一谈。,第三节,从众,二、影响从众的因素分析,1,、个体的特点,(,1,)获得正确信息的愿望,每个人都有获得正确信息以确定恰当的行为方式的愿望,而每个人所需要的信息大量的都是别人给提供的。人们都有想从他人获得信息的需要,相信他人和以来他人的心理,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第三节,从众,二、影响从众的因素分析,1,、个体的特点,(,2,)与群体保持一致,人们通常认为,他人对事物的认知是值得自己参考的。经验告诉人们,与他人在某些方面保持一致是对生活有好处的。如果别人表示的信息正好与自己的需要相符,情况就更是这样了。不愿意被人看作越轨者,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希望与群体保持一致。,但是,有实验研究表明即便是没有以上两中因素的影响,也会有从众行为。,第三节,从众,二、影响从众的因素分析,1,、个体的特点,(,3,)性别差异,人们通常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有从众行为,以往的研究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后来更深入的研究表明,有些刺激物,比如社会分工形成的男女差异,在从众上表现有所差异,有关政治女性则更多的从众,有关服饰男性则更多从众。在中性的刺激物方面男女没有太大的,差异。,还有研究认为人们之所以从众是因为他们采纳了他人那里得到的信息,他们信任别人,害怕偏离。还有就是个人面对某事物时缺乏自信。,第三节,从众,二、影响从众的因素分析,2,、群体方面,(,1,)群体的一致性,群体意见的一致性是导致从众行为的重要原因。当一,人不赞同群体一致的意见时,他会感到很大的压力,而如果群体中有人对这一致性意见也提出了异议,不管这个人是什么人,他都会感到鼓舞,降低从众的程度。即当群体的其他人不一致时,从众率会急剧下降。,(,2,)群体的规模,群体规模越大,意见越一致,从种越显著。,第三节,从众,二、影响从众的因素分析,(,3,)群体成员的身份,一个人把自己的身份与群体成员的身份进行比较,看谁的地位高一些,看谁更有“专家权威性”,其结果也影响从众行为。个体越是认为自己有能力有知识就越不容易屈服群体的压力。,(,4,)群体接纳个体的程度,第三节,从众,二、影响从众的因素分析,(,3,)群体成员的身份,一个人把自己的身份与群体成员的身份进行比较,看谁的地位高一些,看谁更有“专家权威性”,其结果也影响从众行为。个体越是认为自己有能力有知识就越不容易屈服群体的压力。,(,4,)群体接纳个体的程度,为群体接纳程度低的成员在公开表态时,表现出相当高的从众性,而私下里表态的从众性较低;而那些为群体接纳程度高的个体,无论哪种情况都表现出较高的从众性。,第三节,从众,二、影响从众的因素分析,(,5,)群体的专长,群体越具有专长性越容易发生从众行为。,3,、刺激物因素,刺激物模棱两可的情况从众越容易发生。,第三节,从众,三、服从的实验研究,在他人要求你做某事时,即使你不太愿意,但终究还是做了,这就是服从。,第四节,集群行为,一、集群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集群行为,是一种在人们激烈互动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的狂热行为。,集群行为的特征:,(,1,)自发性,(,2,)狂热性,(,3,)非常规,(,4,)短暂,第四节,集群行为,二、集群行为的理论,1,、反常行为理论,该理论认为集群行为是这样产生的:首先要有一群人集合在一起,当然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以达到无法辨认其地位和角色,又能直接互动为佳,而且这些人必须要受心理刺激,并且产生感染,使感情达到所有参与者所共有的顶点,个人感到自己成了身份不明的人,从而产生消除社会约束力的效果。接着高涨的情绪爆发出来,并转变为行动。两为学者认为,行为的发生是由于参加者感到打破社会规范,做出反常行为,会获得当场人的赞许,,第四节,集群行为,三、集群行为的理论,1,、反常行为理论,同时个人作为群体的一部分做出的反常行为,可以避免责罚。也就是说,个人感到和在场的人群精神一致,不会承担责任。这样就免除了自我罪恶感,于是放纵自己,抛弃通常的社会控制。这样的社会情境为破坏性的行为提供环境,最后必然导致集合在一起的许多人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爆发集合行为。,第四节,集群行为,三、集群行为的理论,2,、紧急规范理论,研究者认为,集群行为的发生,是在场的人群发现了指导他们的行为规范,这样才使整个人群的行为统一起来。这样的规范并不是通常的社会规范,而是在人群情绪激动的紧急的场合下,不知所措而临时出现的,它指导人们应对当时意外情境的行为。比如,在正放电影的剧院里突然着火了,观众一时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如果有人向出口跑去,他的行为就会成为指导其他人行为的规范,人们都学着他向出口跑去。他们认为,这种紧急规范一旦被参与者觉察,就会对他产生一种压力,使其执行。,第四节,集群行为,三、集群行为的理论,2,、紧急规范理论,紧急规范理论认为,集群行为的发生并不仅仅在于情绪感染和模仿,而是在于参与者的认知,人们认知到了在紧急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并用共同知觉来代替感情的扩散。但是,这种理论并没有解释清楚是什么因素决定出现紧急规范,为什么总出现破坏性规范,而不是其他规范等问题。,第四节,集群行为,四、去个性化,群体活动中有一种“去个性化”的现象存在,这种现象在集群行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球场球迷闹事等。,为什么人们不顾社会规范而做这样的事情呢?正像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的,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开题报告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