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1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52381635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问题探讨,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的大量物质亿万年来没有被生命活动耗尽,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一、碳循环,建立一个碳循环的简图:,请用箭头和简短的文字表明碳元素在下述各成分之间的联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大气中,CO2,(,一,),碳循环,1.,碳循环的形式:,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4.,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碳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途径:,1.,碳循环的形式:,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主要是,CO,2,;,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链(网),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碳循环的特点:,1,、图中,A,、,B,、,C,、,D,各指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2,、图中,又分别指什么生理作用,?,C,左图为碳循环的示意图,请分别回答如下问题:,D,A,B,生产者,大气中,CO2,消费者,分解者,3,、与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_.,4,、生物的下列过程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微生物分解作用,线粒体、叶绿体,C,练习巩固,二、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生态系统,(范围):,物质指的是:,循环过程发生在:,特点:,生物圈,,,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循环流动,反复利用,全球性,煤炭石油是概念中的“物质”吗?,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何会出现,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全球性,资料,巩固练习,:,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C,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减少的,D,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利用,c,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年 份,1860,1960,19,世纪末,浓度(,ppm,),283,320,375-400,思考:,温室效应的原因、危害、采取的措施,温室效应,1,、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主要原因),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2,、危害,3.,缓解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保护植被,增大绿化面积,极地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氮循环的过程,水体富营养化,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四,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特点,渠道,联系,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四、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反复利用,循环利用,,全球性,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特点,渠道,联系,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反复利用,循环利用,全球性,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 ,,3,)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四、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载体,动力,以下有关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但又具有不同的特点,C,、在物质循环中,无机环境的物质可被生物群落循环利用,D,、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伴随物质的循环而循环,D,巩固练习,五、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实验背景,土壤中生活着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丝状真菌,和,呈放射状,的,放线菌,数量是极其繁多的,,这些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可以将其他生物的,遗体或粪便分解掉。,表,1.,中国主要土类微生物数量(万个,/1,克土),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棕壤,1234,39,36,红壤,1103,123,4,砖红壤,507,39,11,磷质石灰土,2229,1105,15,黑土,211,1024,19,实验课题: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吗?,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探究性实验要遵循哪些原则?这个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应该要怎么控制?,供选实验材料:,土壤浸出液(含有土壤微生物)、蒸馏水、淀粉溶液、烧杯、试管、量筒、碘液、斐林试剂等,实验证明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碘液检测 斐林试剂检测,A1、A2,取,自加入土壤,浸出液的一组,B1、B2,取,自加入蒸馏水,的一组,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特点:具有全球性,往复循环。,实例: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泥炭、煤、石油,大气中的,CO,2,库,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