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必 修,1,第,9,讲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2017,全国卷,,,15),(2016,上海卷,,13),(2016,天津卷,,6),(2015,江苏卷,,6),(2015,广东卷,,25),(2015,山东卷,,25),本讲试题多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及我国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考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有考查,以措施类和意义类为主。,在备考过程中,要结合党和政府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等重要精神,加深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措施的理解和运用;结合精准扶贫等热点问题,分析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分值:,4,考 点 一,考 点 二,栏目导航,1,生产决定分配,(1),生产决定,_,,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_,。,(2),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动分配为主体、,_,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_,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_,地位。,考点一分配制度,分配,分配方式,多种分配方式,公有制,主体,(2),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中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_,: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_,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科学技术,社会生产,两极分化,共同劳动,平等分配,资本,管理,合理性,合法性,知识,创造,居民收入,1,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经济效益不同,个人收入分配也存在差异。同样是在公有制企业中,不同企业付出了同等劳动的劳动者,劳动报酬也可能不同。,2,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我国农村分配的主要方式。,(,),解析,按劳分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分配方式。,3,农村土地流转入股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解析,农村土地流转入股所得是将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参与分配,所以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4,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解析,按生产要素分配,强调谁占有的生产要素多、谁获得的收入就多,可能拉大收入差距。,5,居民购买的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劳动收入。,(,),解析,劳动收入主要包括按劳分配所得和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所得,利息所得是按资本要素参与分配的体现。,6,公有制经济中的所有的分配形式都属于按劳分配。,(,),解析,按劳分配主要包括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公有制经济中的技术入股、股票分红等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7,按劳分配是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解析,按劳分配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说法正确。但是,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一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例,1,日前,我国居民收入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劳动型收入、资产型收入、劳动混合型收入和技能声誉型收入等。居民存在多种收入类型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B,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C,我国存在多种生产经营方式,D,我国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解析,生产决定分配,我国居民存在多种收入类型,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状况决定的,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B,二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类别,对应形式,适用范围,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公有制经济,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资本,要素,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技术,要素,技术入股、专利使用和技术转让的收入,管理,要素,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例,2,(2016,天津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B,解析,用股权激励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是股权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B,项正确;股权激励方式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并没有改变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A,项不选;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材料说的是,“,各类企业,”,,,C,项不选;,D,项夸大了科研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1,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而言的。它包括按劳分配收入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2,非劳动收入:,一般分为三类,即要素收入、政府转移支付和捐赠。要素收入是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其中包括分红、利息、租金、出售专利等获得的收入。,三正确认识各种收入,例,3,农民李某以自己承包的土地入股某民营企业,并到该企业打工,年终时获得老板给的,1,万元年终奖和,9,万元土地入股的分红。以下说法正确的有,(,),这,10,万元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得到的收入,这,10,万元都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1,万元年终奖属于按劳分配收入,,9,万元分红是凭土地所有权获得的,都属于非按劳分配收入,A,B,C,D,解析,1,万元年终奖是按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是合法的劳动收入,,9,万元分红是凭借土地使用权入股获得的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正确,,错误。故选,C,项。,C,各种收入的区分,(1),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如,私营、外资企业的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2),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都属于劳动收入。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私营和外资经济中,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3),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1,(2016,上海卷,)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最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A,按劳动要素分配,B,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技术要素分配,D,按惯例要素分配,解析,“,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体现的是按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分配,,C,项当选;,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我国现有的分配制度中不存在,D,项中的分配方式,,D,项不选。,C,2,(,江苏卷,),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A,B,C,D,解析,材料体现了投资的多元化,未涉及投资风险降低,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初次分配,排除,。故选,B,项。,B,3,(2018,安徽芜湖模拟,),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换股权,”,模式。该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农民所获得的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A,B,C,D,解析,分红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体现了按劳分配的作用,排除,;,“,土地换股权,”,模式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错误。故选,D,项。,D,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公平是,_,的基本内容,它要求收入分配,_,,既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又要保证人民的,_,需要。,(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_,的体现。,考点二效率与公平,社会公平,相对平等,基本生活,共同富裕,按劳分配,劳动所得,居民收入,劳动报酬,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公平,物质前提,保证,效率,公平,收入悬殊,奉献,回报社会,共同富裕,1,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关系。,(,),解析,通过财政补助提高医疗补助标准是再分配维护公平的体现。,2,逐步实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有利于缩小区域工资差距。,(,),解析,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3,(,全国卷,),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能够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解析,提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会减少企业收入,影响劳动者报酬的提高。,4,提高人民的幸福程度必须大力增加财政收入。,(,),解析,在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会导致个人收入水平降低,不利于提高人民幸福程度。,5,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解析,提高效率是维护公平的物质前提,维护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6,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解析,劳动报酬属于初次分配。,7,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解析,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意公平。,(,),解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1,多角度把握收入分配公平,一全面理解收入分配公平,角度,作用和意义,社会主义本质,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角度,作用和意义,分配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2,全面认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1),一个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2),初次分配,(,两个比重、两个同步,),: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3),再分配领域: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