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 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1,油茶主要病虫害,一、油茶苗菌核性根腐病 二、油茶炭疽病三、油茶软腐病四、油茶毒蛾五、油茶尺蠖六、茶籽象甲七、蓝翅天牛八、油茶蛀茎虫,油茶主要病虫害一、油茶苗菌核性根腐病 二、油茶炭疽病三、,2,一、油茶苗菌核性根腐病(白绢病),1.病原菌 有性世代为担子菌亚门网膜革菌属的罗氏白绢病菌,学名Pellicularia rolfsii(sacc)west。有性阶段不常发生。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小核菌属的罗氏白绢小核菌属(齐整小核菌),学名Sclerotium rolfsii Sacc。,1、培养基表面的小菌核,2、菌丝上的锁状联合现象,一、油茶苗菌核性根腐病(白绢病)1.病原菌,3,2.分布、寄主及危害 油茶苗菌核性根腐病在我国南方油茶产区普遍发生。该病原菌除危害油茶外,也危害油桐、楸树、柑桔、苹果、梧桐、核桃、杨树、马尾松、草本花卉和多种农作物。茶苗受害后,引起根部及根茎皮层腐烂,造成落叶,苗木成片死亡。3.症状特点 病害多发生于接近地表的苗木基部或根颈部。先是皮层变褐腐烂,不久即在其表面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层,而后长出油菜籽状小菌核,初白色,后变淡红色、黄褐色,以至茶褐色。最终全株枯死。病苗容易拔起,其根部皮层腐烂,表面有白色菌丝层及菌核产生。,2.分布、寄主及危害 油茶苗菌核性根腐病在我,4,4.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株根部上越冬。翌年春当温度、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菌丝,在土壤中生长蔓延。病原菌借雨水流水传播,根据病原菌接种发病试验,病原菌入侵植株主要从伤口侵入。在长江流域,一般6月上旬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9月以后基部停止发生。5.防治措施 营林措施:避免在上年度有此病感染的圃地育苗,选择排水良好的山脚地育苗,平地要做高床,防止积水是预防此病发生的基本措施;结合苗期管理,清除圃地各种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来源是防治此病的重要环节;加强苗期管理,增施有机肥,促进苗木生长健壮,保护苗木免受机械损伤,防止茎部日灼,减少病原菌侵染机率是防治此病的关键措施。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7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的硫酸铜溶液,灌入病株邻近的苗木根部,每隔15天1次,连续23次,能有效地抑制病害蔓延。,4.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株,5,二、油茶炭疽病,1.病原菌 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小丛壳菌属的围小丛壳菌,学名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 et Schrenk。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炭疽属的茶赤叶枯刺盘孢菌,学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des penz。,2.分布、寄主及危害 全国各油茶产区都有发生。该病原菌不仅危害油茶,也危害杉木、柳、泡桐、苹果、梨、冬青、蔬菜和多种农作物。油茶受害后,引起落叶、落芽、落蕾、落果、枝梢枯死,严重受害植株,整株死亡。果实炭疽危害最大,引起大量落果造成减产。,1、病菌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2、子囊壳、子囊和子囊孢子,二、油茶炭疽病 1.病原菌 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6,3.症状特点 果实:感病初期果皮上出现褐色小点,后扩大成黑色圆形病斑,有时数个病斑扩大联合成不规形的大病斑,无明显边缘。后期病斑上出现轮生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在高湿的环境中,产生大量粉红色粘质的分生孢堆。病菌有时深达种仁内部,使病果的种子带菌。病果开裂易落。,叶片:嫩叶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叶缘,感病初期出现红色小点,扩大后呈棕色到褐色,圆形、半圆形至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常有波状轮纹,边缘紫红色,病斑上常密生深褐色小点,即病原的分生孢子盘。老叶病斑黑褐色,下陷,边缘有紫红色晕环,后期病组织坏死,变成灰白色,内轮生黑色小点。,3.症状特点 果实:感病初期果皮上出现褐色,7,嫩梢:病斑多发生在新梢的基部,少数发生在中部。病斑椭圆形成梭形,略下陷,边缘淡红色。后期病斑呈褐色,中部稍带灰色,上生黑色小点,皮层纵向开裂,若病斑环梢一圈,病梢即行枯死。叶芽和花芽:病斑多发生在苞片的基部,呈黄褐色或褐色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病苞片后期呈灰白色,生有黑点,严重时芽枯、蕾落。(5)枝干:3年以上的老枝及树干呈梭形溃疡病斑,下陷不规则,削去表皮,木质部呈黑色。,嫩梢:病斑多发生在新梢的基部,少数发生在中部。病,8,4.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感病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当温度、湿度适宜时,病原菌生长、产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或混虫传播,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潜育期517天。一般4月初开始发病,先是危害嫩梢和新叶,5月上旬出现病害小峰。5月中旬至6月病原菌侵染果实,78月是果病的发病高峰期,9月以后气温下降,病情趋向缓和。10月病原菌危害花蕾,但是开花晚的品种受害较轻。病害发生和蔓延与温度、湿度有关。早春旬平气温上升到1520,相对湿度70%以上开始发病,春雨越早发病则早,春雨多则发病重。当气温上升到2430时,夏秋间的降雨次数和持续期与病害蔓延和严重程度关系密切,雨日长、雨量大的年份、病害严重,反之则轻。,4.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感病组织中越冬,次,9,5.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品种:油茶不同物种对炭疽病的抗性有很大变异,不同物种中同样存在着抗(感)性不同的类型和单株。因此,在新发展油茶林区选育和推广适合本地区抗病品种(株系),改造病劣株,是炭疽病防治上的根本途径。营林措施:一是合理施肥,避免单施氮肥,要注意增施磷、钾肥。二是林地套种忌用高秆作物,以免林地湿度过大。对于不能套种的林地,要加强林分的抚育管理,促进林分健康生长。三是对过密林分应适度整枝修剪、适当疏伐,淘汰病劣株,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四是清除病部,减少病原。在冬季至早春前,剪除病枝、病梢,摘除病叶、病果,刮除大枝和干部溃疡斑,伤口涂波尔多液保护。药剂防治:根据病原菌侵染规律进行,于冬前10月底至11月下旬和次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喷40%福美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34次,能有效的减少病原菌越冬基数,推迟发病期,降低病果率。,5.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品种:油茶不同物种对,10,三、油茶软腐病,1.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伞座孢属的油茶伞座孢菌,学名Agaricodochium camelliae Liu.Wei et Fan。,2.分布、寄主及危害,油茶软腐病在南方油茶产区普遍发生。,该病除危害普通油茶外,也侵害小果油茶、攸县油茶、越南油茶、浙江红花油茶、红山茶等山茶属树种,还侵害其它14个科的50多种子植物。油茶树受害后,,引起大量落叶、落果和芽梢枯死。茶苗受害严重时,叶片落光,整株枯死。,1、蘑菇型分生孢子座,2、瓶状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3、,分生孢子,三、油茶软腐病 1.病原菌 2.分布、寄主及危,11,3.症状特点 叶: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开始,侵染点初期出现针尖大的黄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大成圆形或半圆病斑,呈棕色或黄色。侵染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病斑迅速扩展,边缘不明显,叶肉腐烂,呈淡褐色,形成“软腐型”病斑。侵染后如遇天气转晴,病斑扩展缓慢、呈棕黄色至黄褐色,中心褐色,边缘明显,形成“枯斑型”病斑。,1、,枯斑型,2、软腐型,3.症状特点 叶: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开始,12,芽、梢:幼芽和嫩梢受害后初呈淡黄褐色,很快凋萎枯死,呈棕褐色,可留树上越冬。条件适宜时其上可产生大量蘑菇型分生孢子座。果:感病果实最初出现水渍状淡黄色斑点,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土黄色至黄褐色圆斑,与炭疽病初期症状相似,但软腐病病斑色泽较浅。侵染后如遇阴雨天,病斑迅速扩大,圆形或不规则形,病部组织软化腐烂,有棕色汁液溢出。如遇高温干旱天气,病斑呈不规则开裂。条件适宜时病部产生大量蘑菇型分生孢子座。果实感病后常在23周内脱落。,芽、梢:幼芽和嫩梢受害后初呈淡黄褐色,很快凋萎枯死,13,4.,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未发育成熟的蘑菇形分生孢座在病部越冬。冬季留于树上的病叶、病果、病梢以及林地的病落叶和病落果是病菌的越冬场所。叶片在3月下旬开始发病。45月间的阴雨天气,病害蔓延迅速,68月间发病严重,10月后才逐渐停止。果病在6月开始发病,78月间发病严重。病害在气温13、相对湿度85%以上开始发生。以气温1525、相对湿度95100%时发病最重。若气温低于10或高于35,相对湿度小于75%时,发病轻或不发病。油茶林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林间湿度增大,有利用软腐病的流行,苗圃地潮湿,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发病较重。5.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品种:对现有油茶林不同物种、品种、类型和单株抗软腐病的情况应进行认真调查,发现丰产抗病良种,及时加以推广,并注意立足本地培育抗病良种是控制软腐病发生的重要措施。营林措施:一是改造过密林分,适当修剪,使林内通风透光。二是清除越冬病部,结合冬季整枝修剪清除感病树上的病叶、病果、病梢,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来源。三是加强圃地管理,应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圃地育苗。圃地要加强松土、除草,促进苗木生长,发病苗立即清除。(3)药剂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一般4月中旬喷1%的波尔多液保护春梢和叶片,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在病害蔓延,发病严重的68月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2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连喷2次,每隔1015天1次。,4.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未发育成熟的蘑菇,14,四、油茶毒蛾,又名茶毒蛾、茶毛虫、茶辣子。属鳞翅目毒蛾科,学名Euproctis pseudocomspersa strand。1.分布、寄主及为害 我国各省油茶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寄主植物主要为油茶及茶树,有时亦取食乌桕、油桐、柑桔、樱桃、柿、枇杷、梨、玉米等。幼虫为害油茶时,先取食嫩梢、后食叶片、嫩枝皮、果皮等,造成茶籽减产。连续多年为害,引起茶树枯死。,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2,前翅中部有2条弯曲的黄白色横带、翅顶角黄斑内有2个黑色圆点。雌成虫黄褐色,雄成虫深褐色。,卵:圆形、淡黄色、每,卵,块有,卵,粒3050粒,上覆有黄色绒毛。,幼虫:从前胸至腹部第九节,各节背部及侧面有8个黄色(前期)或黑色毛瘤,上生黄色毒毛。,蛹:短圆锥形,密生黄色短毛,末端有钩状臀棘一束(20根),外披黄色薄茧。,卵块、卵粒,茶毒蛾 Euproctis pseudocomspersa strand,四、油茶毒蛾 又名茶毒蛾、茶毛虫、茶辣子。属鳞翅目毒蛾,15,3.生活习性 我国南方油茶产区一般一年发生23代。以卵越冬。两代发生区,幼虫为害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8月至9月。3代发生期的幼虫为害期分别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初龄幼虫群集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呈薄膜状。4龄幼虫成群分散取食全叶。幼虫能吐丝结网,受惊即吐丝下垂,烈日高温下,幼虫常躲到茶丛下部荫蔽处。老熟幼虫喜在阴暗潮湿茶根际附近枯落叶层下或土隙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喜择生茂盛的油茶林产卵,卵产于叶背。4.防治措施 营林措施:结合抚育管理,蛹期垦复,把根际枯枝落叶层化蛹的幼虫翻入土壤中,阻止成虫羽化外飞具有一定的作用。物理措施:人工采摘越冬卵块和3龄以前群集为害的初龄幼虫;利用成虫趋光性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生物防治:在初龄幼虫期喷洒每毫升含1亿孢子的苏云金杆菌,或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流行年份,收集病虫虫尸的稀释液喷洒防治,每亩用虫尸3050头。化学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期喷洒20%除虫脲悬浮剂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等。,3.生活习性 我国南方油茶产区一般一年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