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七年级下册简要介绍和教学建议,莱芜市教研室 王宪国,电话:06346220785,邮箱:,新理念 新教材 新教法,1,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知识体系的构建,知识内容的编排方式,教材的知识体系,几点教学建议,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七年级下册,简要介绍和教学建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新理念 新教材 新教法,2,核心力求体现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力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理念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理念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具有理性色彩的、自觉化程度高的观念,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能指导和影响实践的思想认识,是教育思想的具体反映。,理念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现实的深刻分析和未来的展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因此任何理念都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是两者的统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指导思想:一条宗旨,一个核心,四种理念,宗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理念,核心力求体现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力求,3,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教材编写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本册教材更多地关注如何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4,教材注重挖掘、运用文化传统资源和喜闻乐见的文学材料,将人文精神与生命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摆脱了传统教材对生物学知识的完全客观的描述,以与所述内容相关的名诗佳句或谚语等为切入语,不仅使文字生动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人文品味,还可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等。文字表述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做到亲切自然,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同时也是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教材注重挖掘、运用文化传统资源和喜闻乐见的文,5,“,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集中体现了回归生活的课程取向。课程不应当被压缩在学科与书本狭小的范围内,它要向生活回归,向社会回归,向人自身回归,实现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理智、经验与体验的美妙和谐,知识、价值与情感的统一。所以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尽量避免从理论到理论,十分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符合现代教学设计原理。,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集中体现了回,6,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不少知识没有给出结论;,有些活动的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并未作过死的规定;,设立知识拓展栏目“相关链接”和“课外阅读”;,检测体系分不同的层次:“思考与练习”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应用与实践”不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教师与学生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和接受者,他们在课程的实施中应当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知识的创新者。所以,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满足不同条件的学校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不少知识没有给出结论;,7,教材框架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出发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突出人与生物圈,意图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学会健康地生活。因此,打破学科体系,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个重大的突破。,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10健康生活,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生物与环境,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生物圈中的人,6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1科学探究,8生物的多样性,9生物技术,课程标准:,一主线十主题主线: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主题:,教材框架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课程标准:,8,健康生活,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空气质量与健康,关注心血管健康,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免疫与健康(安全用药),科学探究,生物圈中的人,健康生活,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二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四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五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六章 免疫与健康,第七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健康生活科学探究生物圈中的人,9,编排方式通过,“,任务驱动,”,加强,“,过程能力,”,的培养。,理论基础:构建主义教育理论。,基本特征: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本原则: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此任务来举一反三,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任务驱动是指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为线索,巧妙地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一个任务之中。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编排方式通过“任务驱动”,加强“过程能力”的培养。理,10,人教版,图IV-28 常见的几种大气污染源,请你通过查阅资料(包括访问一些环保网站,如 常见的几种大气污染源 请你通,11,济南版,分析与讨论,仔细观察图213,分析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空气质量。,济南版分析与讨论仔细观察图213,分析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空气,12,七年级下册主要栏目分布表,七年级下册主要栏目分布表,13,知识体系一个单元,共七章,23节,知识体系一个单元,共七章,23节,14,人的生活需要营养,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营养成分,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消化系统组成,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吸收,合理膳食,食品安全,人的生活需要营养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营养成分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糖,15,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举例说出人体主要消化腺的名称及作用;,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生理功能;,通过制作小肠模型,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举例说出消化道的名称及其作用;,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注食品安全,尝试识别过期食品。,教学难点: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教学重点:,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教学重点:,16,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人体怎样获得能量,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能量的摄取,能量的释放,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空气质量与健康,呼吸系统,的组成,能量的摄取 能量的释放,17,教学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能量的释放等知识内容,以及“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等实验或探究活动。,教学难点:呼吸运动、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能量的释放,实验“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探究活动“不同食物的热价”。,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节2课时,第二、三节各1课时。,教学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能量,18,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物质运输的载体,物质运输的器官,关注心血管健康,物质运输的途径,血液的 组成和功能,输血和血型,血管,心脏,血液循环的途径,血压 与脉搏,保持 心血管健康,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因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物质运输的载体关注心血管健康物质运输的途径,19,特点:实验内容较多,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技能等方面要求较高。,三个学生实验: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观察心脏的结构,两个探究活动: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一个演示实验: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课时安排:8课时。第一节3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1课时。,特点:实验内容较多,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技能等方,20,第四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第二节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重点:肾脏、皮肤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汗液的分泌。,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四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1,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激素调节,内分泌系统与激素,生长激素,的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胰岛素,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调节,的调节方式,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神经元,脊髓,脑,反射,反射弧,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视觉,听觉,其他感觉,远离毒品,参加运动,保证睡眠,科学用脑,人体生命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与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胰,22,特点:系统性强,概念较多。,教学重点: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激素的调节作用、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脊髓和脑的结构功能、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此外还有反射、反射弧、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等概念。,教学难点: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人体通过眼和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课时安排:9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2课时,第五节1课时。,特点:系统性强,概念较多。,23,后天获得的免疫力,生来就有,的免疫力,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与,健康,传染病及,其预防,艾滋病,安全,用药,计划,免疫,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安全用药,后天获得的免疫力生来就有常见的传染病人体的免免疫与传染病及艾,24,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计划免疫的意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课时安排:3课时。每节各1课时。,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计划免疫的,25,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人类对生物圈中,资源的合理利用,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人类对生,物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保护我们的家园,人类的生存依人类对生物人类对生物圈中人在生物圈人类对生人口增,26,在探究活动的要求上较前面六章有了提高。,教学的重点不是系统的环保知识,而是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及让学生在了解人类的生命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人类的活动会对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二节各2课时,第三节1课时。,在探究活动的要求上较前面六章有了提高。,27,关于课程标准的理解,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课程标准是给课程管理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教师阅读的,不适合学生阅读。,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课程标准是编撰教材的依据,也是组织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建议,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