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身份与社会分层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52344568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39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身份与社会分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五章-身份与社会分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五章-身份与社会分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9/9/20,第四章,#,第五章身份与社会分层,第五章-身份与社会分层课件,1,第一节身份的概念与类型,第二节身份制度的形成、影响与变迁,第三节中国社会的身份分层制度,2,概 要,第一节身份的概念与类型2概 要,3,第一节身份的概念与类型,3第一节身份的概念与类型,一、身份的界定,身份等级,或者地位群体,实际上是一种区隔机制(),是针对特 定稀缺资源、权利和机会所做的排他性制度安排。其本质,是对成员资格的一种 结构化限制和封闭策略,是人类出于某些特定目的而设计发明的类型纯化手段,旨在区分哪些人有资格享受某种特定的资源、权利和机会。这里说的制度,既可 以是正式的成文规则,比如皇室公卿、世袭爵位、贵族门阀、种姓制度、荣誉头衔、户籍制度等;也包括非正式的社会评价、共识、惯例和习俗、社会地位和声 望、人品口碑等。“身份”对应的英文是 ,德文是 ,带有“身份”“地位”“等级”或“声望”等多重含义。与基于经济维度的阶级以及行政权力规定的层级不同,这里讨论的身份或等级,更多的是一种类别化()的分类体系,而不 是像社会经济地位等的连续性层级()划分。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在身份的意义上说“等级”时,一般是指基于资格限制的类别化等级,不 是连续性意义上的层化等级。,4,一、身份的界定身份等级,或者地位群体,实际上是一种区隔机制,身份和地位有交叉重合的地方,但两者本质上不是同一个事物:身份群 体是更加制度化、固化和排他性的,具有更浓厚的分封和血统色彩,更多地 和社会资本联系在一起;而地位群体是按照荣誉声望排列的,标准是社会的 评价,更多强调文化资本、生活方式等。例如,贵族身份既是一种先赋的、制度化的、固定的社会等级地位,也在相当程度上通过文化资本或生活方式 表现出来。,5,身份和地位有交叉重合的地方,但两者本质上不是同一个事物:身份,在很大程度上,身份具有先天性、排他性和固定性等特点。说身份是先天 的,是因为很多时候它表现为人的一种先赋特征,是一个人出生时就已经具备的 一些社会属性,例如,传统的种姓身份。讲身份是排他的,是因为通常情况下身 份资格是封闭的,如无例外,不对其他人员开放,例如,人们不能通过考试获得 某种贵族头衔。身份是相对固定的,即一旦被赋予某种身份类型,一个人很难通 过短时间的后天努力改变自己的类型标签。,6,在很大程度上,身份具有先天性、排他性和固定性等特点。说身份是,二、身份与社会不平等,人们普遍认为,和收入、阶级、职业等维度一样,身份是社会分层与社会不 平等的基本形式,有自己相对独特的作用机制。比如,美国社会学协会()前主席瑟希莉亚,瑞泽维()在年年会上的主席演讲,就以,为什么社会不平等研究要关注身份?,为 题,旗帜鲜明地指出,与基于资源和权力的分化一样,我们应该同样重视声望和 荣誉的差异性分配带来的各种不平等效应。,不同,的是,“赤裸裸的”金钱权力,决不会被承认为社会荣誉的基础。权力 也不是社会荣誉的唯一基础,财产本身并不会始终被认为是一种身份资格,身份荣誉未必就要与某种阶级状况联系在一起,恰恰相反,一般它都会与纯粹的 财产要求格格不入,身份秩序与纯经济秩序之间的冲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身份群体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荣誉感,即绝对憎恨市场的根本要素:赤裸裸的讨价还价,认为几乎任何公开参与经济获利的行为,都是绝对的耻辱。这种 身份的分层,总是会伴之以我们所熟知的某种典型方式的垄断:对观念、实物或 机会的垄断。,7,二、身份与社会不平等人们普遍认为,和收入、阶级、职业等维度一,三、身份的主要类型,身份时刻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按照划分的标准和逻辑不同,身份和等级 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具体表现也复杂多样,形式不一。基本上任何一个群体 特征,都有可能成为身份区隔的标准,只要该特征能够被某些集体用来达成他们 对“特定的、通常是经济性的机遇的垄断”。概言之,身份等级主要有以下几 种表现形式。,(一)贵族身份,首先是基于社会地位和荣誉评价的身份体系,这在欧洲封建社会表现得尤其 明显。在欧洲封建社会时期,贵族身份和世袭爵位主要来自封号恩宠、血统门 第、军功荣誉、财产世袭和声望特权等非经济标准,强调高贵品德和神圣荣誉。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霍布斯,就认为他们不仅出身高贵,还具有许多普通平民所 没有的“德行”,比如荣誉感、优雅的仪表、丰功伟绩、享有权威以及气度宽 宏。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同样对贵族赞誉有加,认为其“精于立法科学,具有 自我控制的能力,不会被一时的冲动所驱使”,有长远的计划,善于在有力的时 机使其实现,并且办事考究,等等。,8,三、身份的主要类型身份时刻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按照划分的标,9,知识链接,:,亚历西斯,托克维尔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AlexisdeTocqueville,1805,年,7,月,29,日,1859,年,4,月,16,日)是法国的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他最知名的著作是,论美国的民主,(,DeladmocratieenAmrique,1835,)以及,旧制度与大革命,(,LAncienRgimeetlaRvolution,,,1856,),在这两本书里他探讨了西方社会中民主、平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并检视平等观念的崛起在个人与社会之间产生的摩擦。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里,托克维尔以他游历美国的经验,从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出发,探索美国的民主制度及其根源,这本书成为社会学的早期重要著作之一。托克维尔提出以私人慈善而非政府来协助贫穷人口的主张,也对于日后的保守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有着深远影响。,9知识链接:,10,10,(二)种姓身份,其次,是基于血统和出身的身份等级,比如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孟加拉国和 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种姓制度。印度教根据严格的血统主义,凭借 父母是否是印度教徒来决定子女是否为教徒。这种成员资格具有强烈的“排他 性”:除开血缘,没有任何其他方法可以获得这种成员资格()。这 种封闭性,也体现在“不同种姓间的共同生活,有仪式上牢不可破的屏障”,夸张的情况下,“婆罗门的食物光是被一个较低种姓的人瞄上一眼就会受到仪式 性的污染”,不同种姓之间的通婚,就更难以置信了。具体而言,第一等级为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第二等级刹帝 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 利安人,主要是商人;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贱民。各种姓 又派生出许多副种姓(或称亚种姓、次种姓),衍生出更多分支。尽管在法律上 现在已经被废除,但几千年来种姓制度造成的各种歧视或区隔在印度不少地区,尤其是农村仍相当严重。,11,(二)种姓身份其次,是基于血统和出身的身份等级,比如南亚次,(三)职业身份,最后是建立在社会(职业)分工基础上的身份等级制度,以东亚儒家文化圈 最为典型。其中,传统中国社会的身份体系,主要是以“士农工商”分殊的“四 民说”。受中国影响,在王公贵族和公卿之下,日本整个社会也分四个世袭等级,其顺序是士(武士)、农、工、商。此外还有贱民,包括从事各种污垢工作的“秽多”和丧葬从业者“非人”。每种职业都有专属的道德伦理,士有“武士道”、农有“农人道”、町有“町人道”,各司其职、各得其所。“每一户的家长必须在 门口张贴有关其阶层地位和世袭身份的标志,衣着、食物以及可以合法居住的 房舍,都要依照世袭身份的规定。”这种严格的身份等级制度不可逾越,“就好 像日本全国几千万人民,被分别关闭在几千万个笼子里,或者被几千万道墙壁隔 绝开一样,简直寸步难行”,。,类似的,古代朝鲜和高丽也有“四民”等级,只不过其身份之首,是(文 武)两班。两班不仅限于在位的官吏,还惠及他们的子孙和家门,并通过“荫叙 制”“私学”和相互封闭的婚姻关系,日益成长为门阀贵族。两班的下面,则是 良人(又分中人和吏校)和贱人。为防止两班数目过于庞大,保持血统纯正,规 定正妻以外的女性所生的子女,不属于两班而为中人,其身份也是世袭的。,12,(三)职业身份最后是建立在社会(职业)分工基础上的身份,13,知识链接,:,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由于该体系中的不平等与近代西方兴起的民主制度与人权思想大相径庭,因此常被批评为反现代化的落后制度,甚至被视为妨碍印度社会进步的毒瘤。,1947,年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其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13知识链接:,14,第二节,身份,制度的形成、影响与变迁,14第二节,一、身份制度的形成,通常认为,身份和等级,是前工业社会的一种社会分层和不平等机制。人们 曾经从各个方面探讨了身份的来源和形成过程。例如,韦伯认为,等级的真正故 土在社会的制度里,即在荣誉分配的领域里。布尔迪厄则认为,在晚期资本主 义社会中,“国家精英”主要通过教育这个手段,从文化,尤其是审美、品味和 生活方式等方面,来建立自己有别于大多数人的身份区隔机制。他特别强调文 化资本、符号资本在身份形成中的重要性,认为那种一般构成社会精英身份标志 的审美偏好和鉴赏品味(),更多来自一个人的家庭出身,经过几代人沉淀下来,并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这些身份标志不 是光靠后天努力或者经验积累就能获得的。概括而言,两个方面的独特机制对身份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15,一、身份制度的形成通常认为,身份和等级,是前工业社会的一种社,(一)社会封闭,根据某个组织、机构或者团体是否对外部人士开放成员资格,韦伯把社会关 系区分为“封闭的”和“开放的”,两种。,在开放关系中,一个共同体不排斥任 何需要加入的潜在成员,比如市场。相反,封闭关系则倾向于积极制定各种规 则、限制条件,以便把某些特定人群排除在共同体之外,比如垄断。,社会,封闭()就是这样一种垄断机制,具体是指各个社会集 团,尤其是优势地位群体,都试图将获得资源、权利和机会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限制在具有某种资格门槛的小圈子里。门槛和资格条件的设置,通常都是有利 于圈子内的既有成员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选择某些社会的或者自然的属 性,作为排斥外部人群的正当理由。是故,形形色色的标准,比如成员资格、组 织归属、种族、出身威望、血统、生活方式等,就都有可能被作为垄断或封闭的 基础和依据。,16,(一)社会封闭16,(二)排斥与篡夺,帕金()发展了韦伯的单向度社会封闭思想,认为社会封闭既 包括对外群体的排斥(),也包括被排斥群体对优势群体的策略性回应,他称之为篡夺(),因此,社会封闭是一个双向的博弈过程。就社会排斥而言,现代社会主要有两种制度安排:一种是基于收益、报酬、经济权利等的财产或私有产权制度,即所谓“神圣不可侵犯的产权”,目的是阻 止其他人获得产权产生的收益;另一种是专业资格证书制度,又被称为“文凭主 义”(),是“为了维护某一特定职业的收益和荣誉,而对候选者的 供给数量实施限制”,即使用教育资格证书,来对社会分工中核心职位的获得实 施控制和监视。韦伯曾有一段精彩论述:学历证书证实了它们持有者的社会地位,有了它,一个人就有了与贵族联姻的资格;就能够被接纳进入一个坚持“以荣誉为 其行为准则”的社交圈子;也才能要求在工资报酬之外,获得“他人的尊重”作为 额外的回报;最重要的,是能够要求对社会的和经济的优势地位,实施垄断。,17,(二)排斥与篡夺17,二、身份分层的影响,在特定历史时期,身份等级体系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许多积极贡献。比如 埃利亚斯就认为,人们的心理机构和行为模式,总是最先在一个狭小的宫廷圈子 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