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我的家乡台南新营国小课件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251216608 上传时间:2024-11-0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我的家乡台南新营国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认识我的家乡台南新营国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认识我的家乡台南新营国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認識我的家鄉2,本土語言教學-閩南語,我會唸台南縣各鄉鎮市地名,新 營,地名由來於明鄭時期在此設鎮屯田。初期因有屯辦何積善等人在鹽水鎮之舊營里屯墾稱為舊營,故與之對稱為新營。,鹽 水,地名以前叫做鹽水港,在明鄭時期稱為奎庄。在清雍正九年闢為島內貿易港。潮滿海水可及,故與稍北的淡水港對稱為鹽水港。因為以前港道環繞街區,形成彎曲狀,有如半月,所以鹽水港又稱為月津港或月港。,白 河,白河街區舊稱為店仔口街,因為白水溪穿流於石灰岩山區,水色白濁,所以改稱為白河街。白河舊名店仔口,由來是在清乾隆年間,白河是往當時已非常繁榮的商業中心下茄苳的必經之路,因此有一吳姓的異鄉人於現在市場的十字路口結廬賣涼水茶點,提供行人休憩場所。店仔口指的就是草廬的門口。後來改稱白河的理由是地方人士以店仔口不雅,而境內有白水溪從東繞南而西,環村而流,乃以白河為名。光復後改為白河鎮。(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後 壁,後壁舊名為後壁寮,意思就是在後方的寮舍。,柳 營,地名由來有二說:1.柳營舊稱為查畝營(台語),即明鄭時期女宿鎮的屯田之地。今柳營之名,應起自明鄭陸軍鎮名柳宿鎮,柳宿鎮可能與女宿鎮毗鄰而屯,故名。2.柳營昔稱查畝營,即勘查田畝之營部。查畝營的地名沿用至民國九年(日據大正九年)。後因本地居民以劉姓居多,劉、柳同音,乃改名為柳營庄,光復後改設柳營鄉。(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東山從前是平埔族洪雅族哆囉嘓社所在地,後來漢人漸增,開墾於此,形成哆囉嘓庄。後來改稱番社街,光復後又鑑於其名不雅,因其在新營東方之山區,所以改稱為東山。,東 山,麻 豆,此地以前是平埔族西拉雅族麻豆社址,是台南市附近四大平埔族社之一。,下 營,下營地方是明鄭時期設鎮屯田之地的舊名,依據屯營之相關位置,所以有頂、中、下之別。,六 甲,地名之由來,相傳為鄭成功參軍陳永華駐軍在此開墾荒地,最初依據開墾面積取名有二甲、六甲、七甲等村。六甲位居中心,故取名為六甲鄉。(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官 田,官田舊稱為官佃,是荷據時期王田之所在地,到了明鄭時期改為官田,招募移民來墾,耕者為官佃,民國九年改為今稱,沿用至今。,大 內,鄉名取自大內村的舊稱大內,以前移民先建北方一小庄稱頂庄,東南方為內庄,因為此地在內方庄,所以得名。三百餘年前,楊氏兩兄弟由漳州府龍溪縣遷來。長兄名楊內,住在內庄。弟弟名楊石,住於石仔瀨,總稱為內庄。光復後改為大內鄉。(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佳 里,佳里原為平埔族西拉雅族蕭壟社之社域,民國九年取境內地名佳里興之佳里,改舊稱蕭壟庄為佳里街,光復後沿襲為鄉名。,學 甲,學甲即平埔族西拉雅族番社之譯音地名,有一說為學甲即史椰甲社。,西 港,地名由來有二說:此地東方約三公里處,有直加弄港(今安定),因相對位置關係,本地乃取名西港仔此地昔日大部均屬海埔,西港是濱臨汊港,因位於後營之西,故稱之。(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七 股,地名由來有二說:1.七股原稱為七股寮,清道光年間有十六股首招佃開墾此地。七股寮即當時由七股首招來的佃戶所築茅寮的地方,後來發展為村莊。2.據傳此地形成海埔新生地後,有從福建省來台的七名移民,他們連袂前來共同墾殖一魚場,名曰七股塭,此後就一直沿稱七股。(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將 軍,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將軍平台有功,清廷將本鄉內的荒埔地,賜予施琅為世襲之業地,所以得稱。,北門舊名北門嶼,此地以前是倒風港大潟湖內一濱外沙洲,因其在北方倒風港門戶處之沙洲,所以得名。另有二說為:它位居臺灣府北方而得名。它與青峰闕北方出入口有關。(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北 門,新 化,新化舊名大目降,是西拉雅平埔族(SIRAYA)的古地名,為平埔族大目降社聚居之地。明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二年),鄭成功討平大目降社,且將本地規劃為承天府所管轄之新化里,其含意就是取新歸化之番社。清朝時設大目降庄,後來漢人移入,日趨繁榮,就改名稱為大穆降街。日本統治台灣時,改名為大目降街。民國九年,地方制度修改,大目降街改為新化街,是新化郡行政所在地。光復後正式定名為新化鎮。(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善 化,由於明鄭時期,本地是屬於善化里西堡,民國九年時,將舊稱灣裡改為善化灣裡是從本地西拉雅族目加溜灣社沿用而來的。,新 市,地名由來有二說:1.相傳十七世紀荷蘭人佔據台南安平時,將原居住於該地之西拉雅族人,遷移創建之新社址。2.相傳三百年前,山內方面的居民,運搬產物往台南府販賣,常在此地樹下休息,苦於無處購買食物果腹,乃鼓勵新港住民(即新和村、社內村)到此地零售食物,以便利往來商客,而後漸漸聚集成一條小街市頭,因此稱之為新市。(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安 定,本地原稱為直加弄,這是譯自當地西拉雅族目加溜灣社之屬社的社名。民國九年時,依據本地在清代時,屬於安定東里,便改稱為安定。,山 上,山上舊稱為山子頂,係因本鄉屬於丘陵地形,境內分佈著許多的小山丘,聚落多建立在小山丘上,故稱為山仔頂,後來則改稱為同義的山上。,玉 井,玉井在荷蘭占領及清代稱大武瓏,是曹族四社熟番醮吧年社、芒子芒社、宵里社及今楠西鄉的茄拔社等原住民所住。民國九年才以醮吧年Tapani 的日語近似音玉井日語(Tamai)來稱呼本鄉,而沿用至現在。(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楠 西,本地舊稱為茄拔,這是出自阿里山四社群中茄拔社之社名,後來則改稱為楠西,這是因為本地在清代時是屬於楠梓仙溪西里,後來便將其簡寫成楠西,而成為本地之地名。,本地舊稱為南庄,民國九年時,乃取南庄之南與其所隸屬內新化南里之化,拼成南化。而南庄則是相對於對岸的北寮,位於北寮南方之村落,即稱為南庄。,南 化,左 鎮,左鎮地名之由來,是因為明鄭時期,設侍衙駐兵於轄內之左隅,故稱左鎮(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仁 德,仁德舊稱為土庫,係指以竹子編成並塗上泥土的庫倉,這種庫倉是用來儲藏穀子的,由於本地有許多土庫,故有此稱。民國九年時,改以明鄭時期本地所設之仁德里為名而改為仁德。,歸 仁,本地舊稱紅瓦厝,乃是鄉民多以紅瓦覆屋頂而得名。明鄭時期,因鄭氏勸導歸化,並設歸仁里。光復後改為歸仁鄉。(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關 廟,此地原名香洋,因種植香洋得名。後因境內關廟村 20 號之山西堂,奉祀關聖帝君,故命名為關廟(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出版),龍 崎,本鄉名稱由來是在民國九年時,從鄉內的龍船(龍船村)及崎頂(崎頂村)兩地名中,各取一字併成庄名,光復後沿用至今。,永 康,永康舊稱為埔姜頭,因為以前此地未開墾時,為埔姜樹蔓生之荒埔,所以得名。明鄭成功時為部將林、黃等員駐屯之地,稱永康里。日據時地名大改革,乃以明鄭時期本地隸屬永康里,改稱永康庄。光復後改庄為鄉,民國八十一年改制為永康市。(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