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教学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51209812 上传时间:2024-11-06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85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见欢》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相见欢》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相见欢》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新课导入,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不愿做官。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了一个时期。朱敦儒一生的七十多年中,做官的时间很短,长期隐居在江湖之中,被称为“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的词人。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反映闲适的生活。,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文学常识,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2,、创作背景,吟读感知音韵美,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自由吟读,读准字音,r,zn yng,(qin),qng,2,、,教师范读,注意节奏,3,、,自由吟读,读出感情,4,、,全班齐读,读出诗味,吟读感知音韵美,1,解释下列词语。,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簪缨:,收:,倩:,赏读感悟意境美,南京。,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收复国土。,请。,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与我一同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在金陵城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2,、自主学习,讨论并展示诗意,赏读感悟意境美,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破家亡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赏读感悟意境美,3,、赏析,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赏读感悟意境美,“,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请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赏读感悟意境美,这首词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下片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赏读感悟意境美,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品读感悟艺术美,2.,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恢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品读感悟艺术美,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的往事,抒发了亡国之痛;“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或“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品读感悟艺术美,4,、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的表达效果。,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这样写一是表明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了全词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品读感悟艺术美,5,、“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借代;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在头上)。“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品读感悟艺术美,6,、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品读感悟艺术美,7,、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几时收”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品读感悟艺术美,8,、主旨: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品读感悟艺术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词,背读再享词蕴美,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1,)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2,)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中考链接,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借代;代指达官显贵。,(,2,)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中考链接,3,、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中考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