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通用课件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251096356 上传时间:2024-11-0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通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通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通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是我国最大的实际,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判断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认真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没有作出进一步判断,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列宁把马克思讲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做“社会主义”。列宁也是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经典作家,但没有也来不及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发展阶段问题。,2,、苏联领导人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始终未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科学判断,斯大林在,1936,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就宣布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并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任务;,1946,年,9,月又提出“一个国家内的共产主义”,特别是在苏联这样的国家内,是完全可能的。,赫鲁晓夫宣布苏联二十年建成共产主义,勃列日涅夫提出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等则提出苏联处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入口处”,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56,年,毛泽东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1958,年,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1959,年底,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并认为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60,年代初,毛泽东又把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久,邓小平就提出,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这是中国的现实国情。,叶剑英在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还不成熟、不完善,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初级到高级的过程。,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再次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1986,年中共中央在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重申“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7,年,8,月,邓小平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党在十三大报告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时限);,(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这一阶段的特征和历史进程做了全面的展开和说明,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002,年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提出,社会主义历史发展阶段问题上的实践误区,-,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混淆),-,经济上左倾冒进(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混淆),(二)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1.,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2.,是由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的,3.48(1957)2.38(1964)1.72(1979)3.17,1.,收入差距扩大背景下的贫富关系,(基尼系数不断上升),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垄断行业与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差异,医疗、教育和住房已成为食品之外的三大生活负担,食品,医疗,教育,人情,交通通讯,衣着,电费,房贷房租,其他,总体,不包括无教育支出户,不包括无房贷或房租支出户,图,12,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消费结构,%,月工资,农民工,N=738,城市工人,N=1,126,500,元及以下,27.1,17.1,501-1,000,元,52.2,37.0,1,001-1,500,元,13.9,21.8,1,501-2,000,元,3.8,11.2,2,000,元及以上,3.0,12.8,总计,100.00,100.00,月平均工资,:,921,元,1,346,元,X,2,=111.83,P0.001,农民工和城市工人的月平均收入比较,农民工和城市工人的工资差异,新民主主义,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同新民主主义社会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区别。,49,年,56,年,2050,年左 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00,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标准,中 国(,1998,年),772,美元,3000,美元,人 均 国 民 生 产 总 值,(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三大初步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五大更加全面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了新的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基本特征,:,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长期性,(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