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复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250134504 上传时间:2024-11-01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一、,陋室铭,(刘禹锡 唐),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_,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_,。,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_,。,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二、,爱莲说,(周敦颐),一、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益:,_,。,2,、植:,_,。,3,、鲜:,_,。,4,、濯:,_,。,5,、亵:,_,。,6,、妖:,_,。,7,、蕃:,_ 8,、宜:,_,9,、独:,_,二、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更,树立,少,洗涤,亲近而不庄重,妖媚,多,应当,只,仅,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五、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六、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三、桃花源记,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_,,贯穿起来。,(,2,)顺序:时间先后,3,、重点字词、(,1,)通假字:,_,。,(,2,)古今异议:,交通,:,_,。,无论:,_,。妻子:,_,。,绝境:,_,。鲜美:,_,(,3,)一字多义:志:,_,;标记,:_,。,(,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_,。具答之具:,_,。悉如外人,:_,。咸来问讯咸,:_,。,黄发(,_,)垂髫(,_,),并怡然自乐,,_,。,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要通“邀”,邀请,交错相通,不要说,要不必说,妻子和儿女,与世隔绝之地,鲜艳美丽,处之志之,寻向所志,穷尽,详尽,全部、完全,都,老人,小孩,都,5,、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_,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_,。,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_,。,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_,。,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_,。,B.,_,。,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_,。,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_,。,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_,。,(,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_,。,生活幸福;民风淳朴,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伤仲永,二、翻译下列句子答案,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4,、泯然众人矣。,5,、余闻之也久。,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三、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