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Bacterial Infection and Immunity,主要内容,正常菌群和机会致病菌,细菌的致病作用,宿主的免疫,感染的发生发展,医院感染,概 述,感染,/,传染,(infection),:,细菌,侵入机体,,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致病菌,/,病原菌,(pathogen),:能引起宿主感染的细菌。,非致病菌,/,非病原菌,(,non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细菌。,感染三要素,细菌的致病性,宿主免疫性,(,系统应答,),感染,抗感染免疫,环境,(,社会、自然,),1,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一、正常菌群,(normal flora),1.,概念:,正常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无害,有些,还有利的微生物。,2.,生理学意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促进,(,),抗衰老,抗肿瘤,部位,主要菌类,皮肤,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丙酸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口腔,表皮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氏菌、类杆菌、梭杆菌,鼻咽腔,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氏菌、乳杆菌,眼,结膜,葡萄球菌、类自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外耳道,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胃,一般无菌,肠道,大肠埃希氏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菌、真细菌、乳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尿道,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阴道,乳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类白喉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鼻咽腔,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外耳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等,口腔,表皮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等,肠道,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阴道,大肠杆菌、乳杆菌,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等,皮肤,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等,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眼结膜,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等,尿道,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等,二、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pathogen),1.,概念:,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平衡状态及正常 菌群间的平衡,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被打破,使原来不致病的细菌成了致病菌。,2.,致病条件:,寄居部位的改变,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某种原因使机体某些部位正常菌群中各细菌的比例关系发生大幅度改变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称为菌群失调。由于菌群失调而导致的病症称菌群失调症。,三、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微生态学,(microecology),:从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与宿主、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医学微生态学:研究寄居在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以及微生物和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菌群失调症,:正常微生物的种群发生了定量或定性的变化所引起的疾病。,2,细菌的致病性,致病性,(,pathogenicity,),:,细菌对宿主感染的致病能力。,细菌的致病性,毒 力,侵入数量,侵入,门户,侵袭力,毒 素,一、毒力,(virulence),毒 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量,),。,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感染量,(ID50),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所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1.,侵袭力,(invasiveness),概念:,致病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物质基础:,(1),荚 膜,:保护、抗吞噬和抗杀菌物质的作用;,(2),粘附素,:粘附于粘膜细胞,避免被清除,(,菌毛,),;,(3),侵袭性物质,:一般不损伤机体组织细胞,协助,致病菌定植、繁殖与扩散,(,侵袭性酶,),。,侵袭性酶,上皮细胞,.,毒素,(toxin),概念,:细菌合成的对机体组织细胞有损害的,毒性物质。,种类,:,(1),内毒素,:,G-,菌的细胞壁成分,当细菌裂解或,endotoxin,菌体破坏后释放的毒性脂多糖物质。,(2),外毒素,:,G+,菌和部分,G-,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exotoxin,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种类,内毒素,外毒素,来源,G-,G+,及部分,G-,存在部位,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化学成分,脂多糖,蛋白质,稳定性,好、,160,2-4h,被破坏,差、,60-80,30m,被破坏,毒性作用,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引起休克,发热,,DIC,等,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抗原性,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但无中和作用,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toxoid,),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外毒素,蛋白质成分,A,:,活性亚单位,B,:,结合亚单位,分子结构:,A-B,模式,(A),热源性,(,pyrogenecity),(B),白细胞数目改变,(C),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和休克,(D),DIC,内毒素生物学作用:,二、细菌入侵的数量,与,细菌的毒力成反比例,毒力越强,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小,毒力越弱,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大,三、细菌入侵的途径,各种细菌侵入机体,须有合适的途径,破伤风杆菌,:,伤口,-,深而窄、污染严重,-,感染,消化道,-,不致病,痢疾杆菌,:,消化道感染肠道粘液脓血便,结核杆菌,:,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肺结核、肠结核、皮肤结核,4,感染的发生和发展,一、感染的来源与传播,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来源于宿主体外的细菌所引起感染。,传染源:病人、带菌者、带菌动物,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节肢动物 媒介、,STD,、多途径感染(结核),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体内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传染源来自自身的感染。,1.,隐性感染,(,inapparent,infection),:,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少、毒力较弱,病原菌,感染后,对机体的,损害较轻,,,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二、感染的类型,2.,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菌毒力强、数量多,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出现一系列明显临床症状。,(,),根据病情缓急分: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3W,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2M,(,),根据感染部位分为: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全身感染,(systemic infection),毒血症,(toxemia),菌血症,(,bacteremia,),败血症,(septicemia),脓毒血症,(,pyemia,),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病原菌,血 流,毒 素,毒血症,不繁殖,菌血症,繁殖,败血症,内毒素血症,化脓菌,多发性脓肿,脓毒血症,3.,带菌状态:,机体在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并未及时消失,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并不断向体外排菌,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称之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carrier),。,三、环境因素,气候,地理,社会因素:国家经济状况、战争,5,医院感染,一、概念及基本特点,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又称,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或,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指包括医院内各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主要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又发生的其他感染。,(一)基本特点,1.感染的,对象,包括一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但易感对象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2,.,感染的,地点、时间,必须发生在医院内,,,包括出院不久发生的感染;,3.,感染来源,以内源性感染为主,病原体主要是机会致病性微生物;,4,.,传播方式以接触为主;,5,.,病原体常为,耐药菌。,(二)分类,内源性医院感染(,endogenous,nosocomial,infection),外源性医院感染(,exogenous nosocomial infection,),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环境感染,(environmental infection),二、医院感染的微生态特征,(,一,),微生物的特点,1.主要为机会致病菌致病,90%以上毒力较弱或无毒,多为内源性感染;,2.,大多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3.常发生种类的变迁;,4.,适应性强。,(二)常见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其次是病毒、真菌;既有致病性微生物,也有机会性致病微生物。,感染部位,常见的微生物,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呼吸道病毒,泌尿道感染,大肠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克雷伯菌、沙雷菌、变形杆菌,切口感染,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变形杆菌、无芽胞厌氧菌,胃肠道感染,沙门菌、志贺菌、病毒,医院感染中常见的微生物,三、流行病学特征,(一)感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carrier),、环境感染贮源,(,reservior),、动物感染源。,(二)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媒介传,播、昆虫传播。,(三)易感者:取决于病原体的毒力和宿主的易,感性。,四、现状及危害性,全球感染率为,3,20%,,我国发生医院感染约为,500,万例,感染率约为,4.6%,,,其中医院死亡病人中,约,1/3,1/4,直接死于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与医院相依并存。随着免疫容忍性宿主的增加,现代诊断和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侵袭性操作和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级医院面临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胃插管术,气管插管术,五、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消毒与灭菌,:,手、室内空气、器械物品、,环境消毒,隔离预防,:,传染源隔离和保护性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感染监测,重点监测科室,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科室周围环境常有血液污染,医护人员和透析患者有较大感染危险,中心供应室,血库,临床注射治疗室和临床实验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