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教育学

上传人:xian****hua 文档编号:248110460 上传时间:2024-10-22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心理学基础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心理学基础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贵州省监狱管理局培训中心,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应用,贵州省安顺监狱,学前教育,一、认识自己,五年制大专的学生既自傲又自卑,先客观地认识自己,消除骄傲和自卑心理,准确定位,以平和的心态进入学习。,专科既属于高等教育,但又位于高等教育最底层。(补充中国学制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情况),二、教学安排,1,、如何学?,自主、合作、探究,2,、如何教?,讲授、案例讨论,3,、如何考?,平时表现,30%,(考勤,5%,、作业,5%,、报告,20%,),+,期末统考,70%,全班,(38,人,),拟分成,10,个组,每组,3-4,人。学习小组抽签决定承担一章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专题报告。每人上讲台讲述,3-5,分钟,与学生互动,3-5,分钟。报告效果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总成绩。,三、课程介绍,1,、教材特点:简洁明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2,、基本内容:概述,+,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教育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心理学概述(对象、任务、意义、学习方法、流派),心理过程(注意、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少儿心理),第一章 绪论,心理学的对象,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客观规律,的科学。,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知、情、意)和,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任务是为了揭示和了解人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达到预测、指导、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行为。,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意义,1,、研究意义(略),2,、学习意义,完善自我利于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因材施教改革创新,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1,、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实践性、系统性和发展性原则。,2,、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心理学的发展与流派,1,、心理学始于,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2,、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华生,精神分析心理学派,弗洛伊德,日内瓦学派,皮亚杰,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的发生发展与脑的发展完善相联系,2,、脑的结构和功能(左右半球功能),3,、高级神经活动及其基本规律,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称为反向弧,它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无条件反射是天生的、固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在后天习得的反射,是建立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的一种暂时神经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事物或事物的属性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符号、图示或事物的代号等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形成和巩固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一旦建立,会反过来指导、支配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经典性条件反射:俄国巴甫洛夫;被动;反应不随意。,操作性条件反射:美国斯金纳;主动;反应是可控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兴奋与抑制过强易于扩散,强度适中易于集中;兴奋与抑制相互诱导。,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2,、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3,、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第三章 注意,注意的概述,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征。,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活动、无关动作停止、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面部有变化,。,注意有,选择、跟踪和保持、调节和控制,三种功能。,注意的种类及规律,1,、无意注意是一种既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一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强烈、新异、富于变化、突出);二是人的主体状态(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 当时的情绪状态;健康状况;拥有的知识经验)。,2,、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的规律:(,1,)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2,)与间接兴趣有关;(,3,)有赖于意志努力。,3,、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觉察到的事物数量多寡的特性。,注意广度与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有关。,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以同样的强度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注意的稳定性与对象的特点、人主体状态、注意的方式方法有关。,3,、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者活动上的特性。,注意的分配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其中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的。(,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已形成了动作系统。,4,、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或者在同一活动中由一种操作过渡到另一种操作的特性。,注意转移的快慢与难易受以下三个条件的制约:(,1,)原来注意的紧张度;(,2,)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3,)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与已有习惯。,注意与教学,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2,)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内容、方法、教态等)。,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2,)培养学生抗干扰的意志力:(,3,)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3,、如何避免与控制分心:(,1,)消除分心因素;(,2,)给予信号;(,3,)提出问题;(,4,)提出批评。,案例:,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概述,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3,、感觉和知觉的区别:(,1,)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差异。感觉是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多个属性的综合反映。(,2,)二者在分析器上的区别。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4,、感觉和知觉的联系:(,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进一步发展。两者都是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反映,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2,)感觉和知觉常常交织在一起。,感觉分外部(视、听、嗅、味、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平衡、机体觉)。,知觉分空间、时间、运动、精确、模糊、错觉和幻觉。,常见视错觉图,感觉和知觉的基本规律,感觉的基本规律,1,、感觉强度对刺激强度的依从性(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韦伯定律),2,、感受性变化发展的规律(感觉的适应、对比、相互作用和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知觉的基本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主、客观因素),2,、知觉的整体性(主、客观因素),3,、知觉的理解性(主、客观因素),4,、知觉的恒常性(主、客观因素),感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一、遵循感知规律正确应用直观性教学原则,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注意客观刺激强度对直观效果的影响,直观刺激对象与周围背景之间应有一定的对比差异,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人知觉,从而提高直观效果,运用直观教具的目的要明确,呈现时机要适当,间隔距离得当,保持直观映象的整体性,直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二、观察力的培养,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观察力的培养,1,、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2,、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3,、在观察过程中加强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4,、启发思维,鼓励创见,5,、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和总结,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案例,2,、“剥夺感觉”试验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将,55,名自愿被试者分别孤单一人地关闭在几乎隔音的暗室里。为了尽量剥夺感觉,被试者的手上套上长至肘部的棉手套,蒙上眼罩。他们的头套在一个,U,形枕头里以降低听觉刺激,同时空气调节器发出单调的声音,以限制听觉。这些被试者就这样没日没夜地躺在小床上,或者百般无聊地昏睡,或者胡思乱想,所有的人都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有的还产生幻想。,4,天以后对被放出来的被试进行了各种测验,发现他们的各种能力都受到损害。而他们要恢复正常状态,则需要,1,天左右的时间。,分析,感觉虽然是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第五章 记忆,记忆概述,1,、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2,、记忆按内容可以分为形象、逻辑、情绪和运动记忆;按记忆材料保持时间长短可以分为瞬时、短时、长时记忆。,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逻辑记忆(抽象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与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情感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具有识记慢、易保持、恢复,不易遗忘的特点。),瞬时记忆,也称感觉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一秒钟左右的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一次经验之后,保持一秒到一分钟以内的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从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保持终身的记忆。,短时记忆容量通常是以组块(,chunk,)作为测量单位的,组块是人们熟悉的一个单元。数字、英文字母、汉语单字、汉字词、句子等都可被用来作为组块。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约为,72,个组块。,记忆的表象有两个特征:,形象性和概括性,。,小实验,:,组块化练习(先看后默写),通过组块可以扩大工作记忆的信息容量,提高工作记忆的加工效率。,EARTVCIAFBTGMGEUSA,记手机号码,/,车牌号,/,身份证号等,记忆过程及规律,1,、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记忆从人反复感知一定的客观事物,借以形成较巩固联系的识记过程开始,经过保持过程进一步巩固已形成的联系。识记和保持的内容 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这就是再认或回忆。,2,、根据提取识记过程中有无明确的目的,可以把识记分,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无意识记,又叫,不随意识记,。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不需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无意识记带有明显的偶然性。人们对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操作过的动作,阅读过的资料,当时并没有识记的意图,也没有考虑用什么方去识记,但事后却能回忆和再认。,有意识记,,是指个体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它是个体有意识地或是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这种记忆行为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 它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影响识记的条件主要有:,(,1,)识记的目的任务;(,2,)识记的方法;(,3,)识记材料的不同性质意义;(,4,)识记材料的数量;(,5,)主体的情绪、注意状态。,保持是人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与巩固的过程。,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的现象,称之为遗忘。遗忘分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解释遗忘的假说,:,1,、衰退说,。对材料的识记会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痕迹。遗忘是由于这些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致。,2,、干扰说。,经识记的内容始终贮存在头脑中,遗忘只是由于刺激干扰的影响使得提取有关信息发生困难所致,而不是时间的消逝,而是由于多种记忆痕迹之间相互引起相应的神经抑制过程而产生,当抑制过程解除,记忆还可恢复。,3,、动机学说,。由弗洛伊德提出,由动机而引起的遗忘。认为一般人常常潜意识地压抑痛苦的回忆,以避免引起焦虑。通过特殊的方式能恢复,如催眠或自由联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以后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上。该进程可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表示(如下图),表明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的变化关系。,记忆与教学,1,、如何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记忆效果,(,1,)有明确的识记目的;(,2,)善于运用各种识记方法(多种感官并用、理解基础上复习、反复诵读与尝试重现、分解组合法、利用记忆术);(,3,)合理安排每次识记材料的数量。,2,、如何避免遗忘,(,1,)及时复习与循环记忆法;(,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复习方法多样化;(,4,)过度学习:,150%,3,、怎样提高回忆效果,(,1,)利用联想;(,2,)运用推理。,记忆的品质(敏捷性、精确性、持久性、准备性),案例,1,、,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案例,2,、,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案例,3,、,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分析,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作业:,结合自身阅历,以“如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性力”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在,800,左右,稿纸手写,严禁抄袭。,第六章 思维与想像,思维概述,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2,、思维的特性:(,1,)概括性、(,2,)间接性。,3,、思维和语言的联系:(,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2,)语言是记载和巩固思维结果的工具;(,3,)个体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过程称为言语;(,4,)思维发展也促进了言语内容的发展和加强了认识的深刻性,并影响着人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言语交流的水平。,4,、思维与语言的区别,P104,5,、思维与实践,人的思维受社会实践制约,实践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对实践有反作用。,6,、思维的分类,按抽象程度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按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分求同和求异思维;,按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分再现思维和创造思维;,按意识角度分现实思维与我向思维。,思维过程与思维形式,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是通过分析与综合来实现的。,分析就是将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分解,以把握事物的基本结构要素、属性和特征。,综合是与分析相反的认知加工方式,是将事物的结构要素或个别的属性、特征联合成一个整体。,操作:,由,16,根火柴组成的,5,个正方形(图,A,),请移动其中,3,根火柴,使之成为,4,个正方形。,图,A,比较就是将各种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异或相同的关系。,分类是一种通过比较,依据事物的一般特性,把事物分门别类的思维操作手段。,抽象就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将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系统化是在人脑中把一类事物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组成统一系统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则是在人脑中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般知识应用到具体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思维的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问题情境与认知结构、原型启示、定势的作用、迁移的作用、动机、功能固着、策略、情绪、个性特征。,解决问题有以下七种策略:逐步接近、图表解析、重新表述、分割限定、充分列举、系列连环、异常跳跃。,想像,想像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像有粘合方式、夸张方式、拟人化方式、典型化方式、猜想。,想像有预见、补充、代替功能。,想像分为无意想像、有意想像(再造、创造想像和幻想)。,影响创造想像的因素:创造动机、原型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影响想像的因素:记忆表象贫乏、思维刻板、缺乏判断力。,怎样丰富学生的想像力?,P129,创造性思维,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调查的同时显示,中国的中学生在学校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是每周,307,分钟,而其他国家孩子学数学的时间仅为,207,分钟。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学生为了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而且牺牲了孩子的创造力。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列倒数第五。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中国,10,多年来稳占国际奥林匹克物理、数学、化学竞赛团体第一名,但缺少富有创造性的诺贝尔奖产生。但是国外华人却有获诺贝尔奖者,原因在于中国大陆的教育应试化。,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有以下特点:非逻辑性(直觉和灵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环境;,2,、实施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3,、采用能开发个体创造力的方法。,思维的品质与教学,良好的思维品质: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创造性。,怎样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1,、引导青少年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武装自己的头脑;,2,、强调启发式的教学方法;,3,、加强对学生的言语训练;,4,、注意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培养相结合;,5,、加强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的十个特征:作文想象力丰富;对环境的感受力相当高;心智活动积极;触类旁通;干事情热心,坚忍不拔;以新奇的方式提出卓越的见识;独立性高,富有主见;自信、有理想、有抱负;兴趣广泛而专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托兰斯曾就如何尊重学生意见,培养创造性思维向教师提出五点建议:尊重学生提出的任何幼稚甚至荒唐的问题;欣赏学生表示出的具有想象与创造性的观念;多夸奖学生提出的意见;避免对学生所做的事情给予肯定的价值判断;对学生的意见有所批评时应解释理由。,案例,1,、,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分析,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2,、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情绪是情感的活动过程,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达;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感决定情绪;两者都是人的主观体验。,区别:情绪自然性,情感社会性;情绪短暂易变,情感稳定持久;情绪外显,情感内隐。,3,、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的基础,后者反过来影响前者。,4,、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变化,表情一般分为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生理变化表现在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腺体和内分泌变化。,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一)基本情绪(原始情绪):七情、四情,(二)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3,、应激是个体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产生的情绪状态,是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4,、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绪、情感状态。,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1,、道德感:指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善恶、是非、荣辱关系的情感体验。,2,、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是否满足人的认识或探求真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3,、美感:是由审美的需要与美的观念是否满足、实现而产生的体验。,情绪、情感与教育,1,、情绪、情感与身心健康,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而消极、不健康的情绪、情感会对人的身心产生伤害。,2,、情绪、情感与智力活动,情绪、情感影响人的学习和记忆;情绪情感有动力功能;有增强信号功能;具有感染功能。,3,、情绪、情感与思想品德发展,4,、教师的感染力及其作用,5,、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1,)提高对情绪情感的认识;,(,2,)创设培养情绪情感的良好情境;,(,3,)提高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理智调适法、合理宣泄法、转移注意、自我暗示、幽默法、升华法),调节情绪建议:,(,1,)童心。像孩子一样,对环境中的色彩、声、光、香味、美景等自然万物保持兴趣,使人生变成一段趣味无穷的旅程。,(,2,)交友。与朋友一起,积极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克服顾影自怜,郁郁寡欢的自卑心理。,(,3,)乐观。无论在学校里或家庭中,避免过多的抱怨、挑剔和指责。遇事不忘超脱,放弃一切成见。尤其在用餐时切忌苦恼、害怕、焦灼或责难。,(,4,)做自己乐意做的事。,(,5,)从事适度的文娱、体育活动。,(,6,)必要时可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调节。,案例,1,、,合理情绪调节。,有一个笑话: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开洗衣店,一个开伞店。老太太左右为难:晴天,担心开伞店的女儿的生意不好;阴天,担心开洗衣店的女儿的衣服晒不干。有一天,有人劝导,老太太你好福气,下雨天,你开伞店的女儿生意好,该高兴;天气好,你女儿的衣服干得快,也该高兴。对你来说,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呀。老太太想一想,也真是这样,心情顿觉好多了。,分析,人们的不良情绪有些确实是因为生活中的不利境遇所引起的,但也有些不良情绪是由于人们对事情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或认识有偏差而盲目地生长起来的。同一事物,由于出发点和认识的不同,心情就不同,以上事例正是如此。由于老太太未能全面合理地认识事物,而是单方面地、只从不利的悲观的一面看待问题,这种不合理信念导致了消极的情绪。若从积极的角度理性地分析问题,就能获得愉快体验。,案例,2,、酸葡萄效应。,有只狐狸本来是很想得到已经熟透了的葡萄的,它跳起来,未够高,又跳起来,再跳起来,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够高,这也算是一种“挫折”或“心理压力”了,此时此刻那狐狸该怎么办呢,?,若是一个劲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还是跳不够那葡萄的高度。于是,那狐狸说:“反正这葡萄是酸的。”言外之意是反正那葡萄也不能吃,即使跳得够高,摘得到也还是“不能吃”,这样,狐狸也就“心安理得”地走开,去寻找其他好吃的食物去了。,分析,寓言中的狐狸遇到挫折或心理压力时,采取了一种“歪曲事实”的消极方法以取得自己的心理平衡。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被人打时口中或心中念一句“反正是儿子打老子”,于是也就悠悠然忘却了皮肉之苦痛。人们不也常采用阿,Q,精神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而获取心理平衡吗,?,无可否认,它们确实也有着实际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当人们认为自己对所面临的压力已经是无能为力的时候,也不妨采用这种应付方式,以免走向极端。任何一种事物都会有正反两种意义,只要起到暂缓心理压力作用,使心理得以平衡,就有其实际意义,即合理化的酸葡萄效应。当然,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此,事后应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问题。,第八章 意志,意志的概述,1,什么是意志?所谓意志是指人在实现预定目的时对自己克服困难的活动和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2,意志的特征,(,1,)自觉的目的性,(,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以随意动作为基础,3,意志和认识,意志的产生以认识过程为基础;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4,意志和情感,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当某种情绪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或削弱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意志可以调节、控制人的情感。,总之,认识、情绪和意志是密切联系的。意志过程包含着认识和情感的成分,认识和情感过程也包括着意志的成分。,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的心理分析,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决定的采取,包括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方法与策略,制定行动计划等环节。,(,2,)执行决定阶段决定一经采取之后,决定的执行便是意志行动实现的关键阶段。执行决定,常要求更大的意志努力。,意志的培养与教育,(一)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二)意志的培养,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展健康的情感;,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针对学生意志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三)挫折应对与意志调节,1,、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者是自以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产生的消极的心理准备。,2,、挫折与意志的关系,意志力坚强,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反应;,社会经验少者更容易产生抗争,而经历多次失败者更易消沉;一般挫折后容易立即产生抗争,而在抗争中所做的努力失败后更容易产生消沉。,案例,1,、,海伦,凯勒,(1880-1962),,美国女学者,生于亚拉巴马州的小镇塔斯康比亚,,1,岁半时突患急病,致其既盲又聋且哑。在如此难以想象的生命逆境中,她踏上了漫漫的人生旅途,尽管命运对幼小的海伦是如此的不公,但在她的启蒙教师安妮,莎利文的帮助下,顽强的海伦学会了写,学会了说。小海伦曾自信地声明:,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得了优等成绩。,4,年后,海伦手捧羊皮纸证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海伦热爱生活,她一生致力于盲聋人的福利事业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她先后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等,14,部著作,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她那顽强的意志,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被誉为人类永恒的骄傲。,第九章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个性概述,.,什么是个性,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个性的基本特征:稳定性;独特性,3.,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需要,1,什么是需要,需要是个体在生活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需要是个体积极活动的最基本的动力源泉。,2,需要的分类,(,1,)根据需要的起源,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2,)按照需要的对象、性质,可以将需要分为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动机与兴趣,(一)动机及其种类,1,、什么是动机:动机是与满足需要有关的活动的动力,是需要的具体表现。,2,、学生学习动机的分类,(,1,)根据起作用的主次看,动机可分为起主导作用的动机和起辅导作用的动机两类。,(,2,)按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分长远的、间接的动机和短暂的、直接的动机。,(二)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正确归因。,控制点,稳定性,内在可控,外在不可控,稳定,能力,作业难度,不稳定,努力,运气,(三)兴趣,1,、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2,、兴趣的分类:,(,1,)根据兴趣的目的性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2,)按兴趣的广度可以分为广博的兴趣和狭窄的兴趣;,(,3,)按兴趣的稳定性程度可以分为暂时兴趣和稳定兴趣。,3,、兴趣的品质:倾向性、广阔性、稳定性、效能性。,案例,1,、,李小辉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分析,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造成李小辉这种状况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因此多次失败使得李小辉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其次,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对策,1,、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例如,利用他的爱好,巧妙实现动机迁移;,2,、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如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教师要及时鼓励他的进步,并创造一定的环境让他只要努力就能获得相应的成果,对他学习上的结果,如作业测试等及时评价和反馈,让他感到自身行为的有效性,另外可以给他制定一些具体的小目标,让他容易看到自己的成果。(,2,)可以对其进行归因训练,引导他进行积极的归因。(,3,)培养他的意志,增强免疫力,要让他树立一个明确并且适当的目标,并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目标,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一分汗水一分收获。,第十章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1,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个体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相近似。,2,气质类型,(,1,)体液说: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2,)体型说,(,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3,、气质的测定:,感受性 耐受性 反应的敏捷性 可塑性 情绪兴奋性 向性,4,、气质与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1,)正确区分和认真对待学生的气质类型和特征,(,2,)根据气质类型和特征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手段,(,3,)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性格,(一)性格特征分析,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二)性格的类型与评定,1,、性格的类型,(,1,)按知情意在性格中的表现程度分类,(,2,)从心理倾向划分性格类型,(,3,)文化社会学的类型论,(,4,)按个体独立程度划分性格类型,(,5,)按人格特征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划分性格类型,2,性格评定,性格评定是指对一个人的性格进行描述和测量。,(,1,)行为观察法,(,2,)自然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三)性格与气质,(,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而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即强度、速度等,),,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特征相似的人可能气质类型不同。但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性格亦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四)性格的形成与培养,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就有,而是后天形成的,且会随着年龄、职业、地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因此说性格可以矫正且具可塑性。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自我教育对性格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概念,能力定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要的心理条件。,2,能力的分类,(,1,)按照能力发挥作用的领域不同,可以将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按照能力的创新程度,可以将能力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3,能力与知识、技能,(,1,)能力与知识的区别:它们属于不同的范畴;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但能力和知识又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组织得当、方法合理的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发展着能力。另一方面,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2,)能力与技能的区别:,P208,(二)智力结构理论,1,智力的概念,智力,(intelligence),又称智能。目前,心理学家们对智力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1,) 智力是个体学习的能力;(,2,)智力是个体抽象思维的能力;(,3,)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4,)智力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近年来,心理学家们倾向于采用综合性的定义。,2,智力结构理论,(,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2,)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3,)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三)能力的测量,1,智力测验,智力测验是通过测验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科学方法。,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2,特殊能力测验,3,创造力测验,(四)能力的个别差异,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1,、能力的类型差异,(,1,)一般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的类型差异表现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2,)特殊能力的类型差异,特殊能力的类型差异是指完成同一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组合来保证。,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1,)超常儿童(,2,)低常儿童,3,、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1,)能力的早期表现,(,2,)中年成材,(,3,)能力的晚期表现,(五)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及营养状况,(,2,)早期经验,(,3,)教育,(,4,)实践活动,案例,1,、,不同气质的人处理问题的不同态度,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对待同一个事情,其态度和处理的方法 然不同。国外有人研究了具有四种基本气质类型的人是怎样对待“看戏迟到”这件事情的;,胆汁质的人与剧场把门的人争执起来,企图进到自己的座位上去(按规定迟到者应在幕间入场,以免影响别人)。他分辨说,戏院的时钟走快了,他不会影响别人,打算推开把门的径直跑进去。,多血质的人立刻明白,人家不会放他到座位上去,但可以找个便当的办法溜进去。,粘液质的人看到不让入场,就想“反正第一场不会太精彩,我先去小卖部转转,等到幕间再进去”。,抑郁质的人说:“我老是不走运,偶而来看一次戏,竟如此倒霉。”于是返回家去了。,期末考试有关事项,时间地点看清考试安排表,有特殊情况申请缓考,题型及分值:填空,10,判断,15,单选,15,概念,3*3=9,简答,4*5=20,分析,11,论述,20,答题要求:,1,、不放弃、不抛弃,2,、填空、概念、简答题准确、简洁;分析题理论加材料;论述题原理加案例,模拟题见,心理学教育学习题集,重点章节:注意、记忆、思维与想像、情绪和情感、气质、能力,最后的忠告,1,、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职业,都要积极向上;,2,、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有一技之长;,3,、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提高学历(修养)。,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