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705708 上传时间:2021-07-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设题方式:1 、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2、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1 、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 ,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表达技巧的种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 创造意境、 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 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 、 结构技巧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 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一)掌握常见表达技巧第一类:表达方式表达方式: 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接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一)掌握常见表达技巧第一类:表达方式诗歌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抒情。描写手法:人物描写手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景物描写手法:渲染、烘托、衬托(正衬、反衬) 、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视角变化、色彩渲染、意象叠加2 、渲染、烘托、衬托(正衬、反衬)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渲染气氛。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景、人、事,来烘托另一事物的特点或人物的心绪情感。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被烘托之物不写)古代诗歌中,渲染和烘托往往成对出现。既渲染气氛,又烘托人物。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两物皆写,以次衬主)正衬:用相同或相美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反衬 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3 、 白描 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 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写人: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翁 )写事:不求细致,只求简明。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写景:不尚华丽,不事雕琢,务求朴实、真实。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3、细节描写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可以更加生动具体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 内在本质, 增强感染力。 往往从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摹。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4、动静结合( 1 )何谓动静:静止与活动、安静与声响( 2 )动静手法的几大细类:动静结合:在写景时既描写动态景物业描写静态景物,动态与静态相映成趣。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以动衬静 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突出静态,也属于反衬。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化静为动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化动为静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5、虚实结合( 1 )何谓虚实: 古诗的“虚” ,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2)虚实结合的细类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景为虚。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具体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6、正侧结合指诗歌在写人写景时,既从正面描写,也从侧面描摹,两者结合起来以突出人或物的特点。单独正面描写-渲染、白描。单独侧面描写-烘托。7、点面结合以简练的笔调勾勒出阔大的背景, 再着意写出该画面中的一个细节, 或与画面相比显得细小的形象。8 、视角变化指诗歌在写景时,远近、高低、俯仰、五感结合在一起,对景物进行多角度描写。远近高低俯仰:由远到近、由近及远;从高到低;俯视与仰视相结合。五感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结合9、色彩渲染通过景物色彩的渲染、对照来突出景物特点,构建画面,营造意境。有冷暖、明暗之分。10 、意象叠加不使用连接词而将几组意象并列,形成意象的并置堆叠, 从而构建画面、营造意境、表达情感。抒情手法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1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融情于景指将感情融于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面的描摹来抒发感情。 (情景相生,景语即情语)2、借景抒情指诗人把自身情感、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景为情生缘由、情为写景目的)两者区别: 情景交融是景中含情, 景明写、 情暗抒。 借景抒情是明写景, 以景引情, 明写情。3、托物言志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 传达某种感情、 抱负和志趣, 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4、借事抒情指诗人通过对事件的具体叙述来抒发感情。5、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两种抒情方式都是借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来抒发情感。区别在于:用典抒情重在抒发与个人相关的私人情感(由他人感自身) 。借古讽今主要是发表对当今风气、政治或历史事件的看法(由他人观时政得失)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 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 ,多见于咏物诗。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用典抒情:用典: 也叫用事。 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理解用典, 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 或是对比衬托) ,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用典抒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 使诗典雅耐读, 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 咏史言志。 总之都能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用典与咏史怀古的区别用典: 也叫用事。 它是在诗中某一部分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或著名诗句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咏史怀古是指整首诗通过怀念某个著名历史件表达诗人的感情第二类:修辞手法( 1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比拟 ( 2)对偶、双关、设问、反问、(3)互文、通感、用典对比 衬托等第二类:修辞手法古典诗歌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比拟、借代、夸张、对比、起兴、象征、通感、对偶、双关、设问、反问、借代、双关、叠字、反复、用典、互文、通感。1 、对比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 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而构成的一种相反关系,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双方无主次之分。通过对立的双方,显示两者的反差,突出主题,发人深思。对比手法小结时空的对比:古盛今衰景物的对比:动静、高低、远近颜色冷暖、生命力强弱的对比情感的对比:哀与乐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作用: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 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拟人 :它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 也就是打比方; 一定得有相似点, 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 行为等)写甲事物,或 1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 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 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 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运用比拟手法“飞出深深杨柳渚”将舟拟比作鸟类, “飞”守形象生动写出了群舟竞发的速度之快。作用: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是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夸张: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起兴 即借助看似无关实则有相似处的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 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它有引起心绪情怀,创造作品气氛,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象征(托物言志)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 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通过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 会 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明月:象征离愁别绪,思乡怀人。 杨柳:惜别 南浦:表示送别之地的专有名词梅花:坚贞、高洁、不屈、孤傲 杜鹃:哀婉凄凉的心绪松柏:孤高、正直、耐寒不屈通感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以感觉写感觉” 。此手法在现代汉语中运用较为普遍,古典诗歌使用相对较少。借代( 1 ) 定义: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 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2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3 )常见类型: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 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1 )用事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 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2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作用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互文 :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双关 :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词的多义和多音的特点,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作用: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 以深刻印象。对偶:对偶,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方式。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反复: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铺排(赋):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三类:结构方法(1)诗歌的结构方法指的是诗歌的行文脉络、情感变化。也就是诗歌的起承转合(开头、 展开、过渡、结尾等)。(2)考查诗歌的结构有整体和部分之分。考整体:理清整首诗的内容脉络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卜情感变化,指出运用的结构技巧。考部分:分析某句诗在整首诗中的作用。(3)常见结构方法线索、照应、过渡、伏笔铺垫、抑扬以景结情、先景后情、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卒章显志、层层深入 尸卒章显志jr、如何体现主旨 以小见大对比重章叠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铺垫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第四类:表现手法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衬托、渲染、烘托、象征、悬念、对比、用典、照应、抑扬、 动静相衬、 虚实结合、托物言志、赋比兴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 ,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 经过联想 推断 分析 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衬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有正衬和反衬两类渲染对环境 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是渲染渲染不一定只适用于景物渲染与借景抒情渲染可通过描写某些景物、 或诗人自己进行的某种活动来故意地烘托营造某种气氛, 表达内心情感 .借景抒情是借用某些已存在的自然景物来有意的抒发内心情感。 一般的诗歌都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感情.渲染似乎包括的范围要大于借景抒情.烘托: 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 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渲染: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烘托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赋比兴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 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有的 “兴” 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 所以后来 “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1 、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 此“物” 非“景” , 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 “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2、 托物言志的 “志” 可以指感情、 志向、 情操、 爱好、 愿望、 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 “情” 比较偏指情感情绪一类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3、比较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异同同:象征和托物言志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异: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象征是以物喻人,可以喻自已(如王冕墨梅 、欧阳修画眉鸟 、郑谷菊 )也可以喻他人 ,如曾巩的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 象征那些根基未稳, 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愿望、理想、喜好(言志) 。如王冕墨梅 、欧阳修画眉鸟 、郑谷菊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 的固定性,如:-“乡思情” “松风山月”-“隐逸情”- “诗人的忧愁” “中秋圆月” “相思情苦”-“对国势衰危的哀叹”-惜别情”“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闺怨情”- “诗人的羁旅之苦”烟柳断肠”-“悲欢离合情”几度夕阳红-“对世事沧桑的感叹”虚实结合诗歌中的“虚”包以下三类: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b、已逝之景之境。c、设想的未来之境。借喻和借代:1 )这两种修辞方法的本体都没有出现,而只出现了喻体或借体2)借喻是靠“相似点”把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的3)借代却是靠“相关性”把借体和本体联结在一起4)借喻是靠“喻”使语言生动形象的 5)借代则是靠“代”将事物的某一相关部分的特征拿来代替本体使形象突出、语言生动的通俗的说,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 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二)如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 、熟悉常见表达技巧。2、把握诗中景与景的关系、景与情的关系。3、立足整体。4、选择最主要、最突出、最常见的技巧来分析。解题步骤:1.表达方式、修辞手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 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 还是就整体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角度或篇章结构方面进行赏析,抑或是兼而有之。( 1 )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是联系诗句对相关表达技巧作具体分析。( 2 )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再次, 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 3 )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传达怎样的旨趣。 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点明该技巧的表达效果: 塑造形象、 营造意境、表达情感 .( 三)答题步骤1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指出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诗句如何体现该技巧点明该技巧的表达效果: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情?)【注意】具体分析该如何分析举例(借何景抒何对比:将某物与某物进行对比,突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虚实结合:刻画了什么实景,描绘了什么虚景。化虚为实:将无形的某事物化为具体的某物(三)答题步骤2、结构方法点明结构方法阐述诗歌内容层次转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说明景与情的关系。点明该结构方法的效果,表情达意的作用。答案要点:1 . 揭示手法;2 .结合诗歌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手法的;3 .表达效果:这种手法对主旨、情感的表达起到了什么作用。常用的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具体分析,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对表现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