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7999522220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6739568 上传时间:2024-10-15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62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7999522220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7999522220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7999522220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副院(校)长 博导 陶良虎教授,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目 录,一,根本依据:历史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二,根本途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根本保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经济发展目标,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O二O年比二OOO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关于经济发展目标,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关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个关键:,胡锦涛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关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八项举措:,(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关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七)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八)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一、根本依据:历史依据、理论 依据和现实依据,1、“又好又快”是我们党关于 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变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速度地、稳定地,1992年党的十四大:,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1997年党的十五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02年党的十六大:,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1、“又好又快”是我们党关于 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变化,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更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625”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好”讲的是发展质量和效益;“快”讲的是发展的速度。,2、“又好又快”是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四个统一:,“又好又快”是“好”与“快”的统一;,发展主体和目的的统一;,发展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统一;,经济建设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统一。,2、“又好又快”是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两个反映:,反映了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协调、均衡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3、“又好又快”是我国经济发展 现阶段的必然选择,现实支撑:,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高,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性条件;,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消费结构的升级,为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见附表)。,3、“又好又快”是我国经济发展 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时间,类别,1978年,2006年,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运行,大起大落,快速平衡,供求关系,短缺,相对过剩,经济总量,世界第10位,世界第4位,外贸总额,世界第27位,世界第3位,人民生活,解决温饱,建设全面小康,表1: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变化,迫切需要:,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够协调,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3、“又好又快”是我国经济发展 现阶段的必然选择,表2:我国人均占有能源资源量(2005年),项 目,我国人均水平,占世界人均水平,人均总量,50%,水资源,2151立方米,25%,石油,人均剩余可采储量,7.7%,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7.1%,煤炭,人均剩余可采储量,58.6%,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图:2002-2006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速度,表3:能源消耗现状(200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1.65,1.51,1.4,1.06,1.21,1.38,2.95,(等价值),(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1524,1210,1036,966,1083,1278,2264,(等价值),(千瓦小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3.3,3.5,2.88,3.11,3.13,4.02,6.57,(吨标准煤/万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表4:能源消耗国际比较(2003),世 界,中 国,印 度,日 本,美 国,巴 西,德 国,俄罗斯联邦,消费总量,105,14,5.2,5.3,23,1.8,3.4,6.1,(亿吨标准油当量),人均消费量,1734,1094,520,4053,7843,1065,4205,4424,(千克标准油当量),表5:我国能源资源利用率(2006年),项 目,中国,世界,GDP,27000亿美元,5.5%,总利用率,33%,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15%,钢材消耗,3.88亿吨,30%,水泥消耗,12.4亿吨,54%,主要矿产品对外依存度,在50%左右,资料来源: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表6:环境污染现状(2005),全国,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43,9.2,12,5.4,6.3,12,3.2,(亿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3,0.37,0.34,0.70,0.42,0.62,1.12,(亿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269,9.4,6.0,4.4,7.0,15.5,15.1,(千亿标立方米),“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7555,462,264,179,188,339,250,(亿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二、根本途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更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就经济增长本身的投入产出而言的,要求有数量增加。,经济发展方式,不但包括了经济增长、而且要求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更好地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用“发展”来代替“增长”,有利于正确区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更好地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的要求。,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一个坚持:,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四个转变:,(1),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低效粗放、资源环境代价过高的格局,转变为高效集约、要素组合优势充分发挥、可持续的格局;,(2),产业结构,由低水平重复严重、服务业落后、高端产业竞争力较差的格局,转变为技术含量较高、服务业比较发达、整体竞争力较强的格局;,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3),城乡关系,由城乡互动不畅、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格局,转变城乡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统筹发展的格局;,(4),区域发展,由区域生产力布局不合理、发展差距过大、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转变为特色优势明显、区域发展比较均衡、公共服务比较均等的格局。,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一是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要发挥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三是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一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三个转变。,二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3)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第二,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第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第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4)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一是要继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二是加强国土规划,调整经济布局。,三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四是加大中央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五是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把节能减排贯彻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二是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三是发展环保产业和保护生态环境。,四是狠抓节能减排责任落实和执法监管。,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6)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一,新时期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必须定位于实现全球战略上。,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第二,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现状:,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主要表现为外贸还存在着“,四大不协调,”(即速度与效益、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产业、东部和中西部外贸不协调)和“,四个不可持续,”(即贸易摩擦增多、低成本、高资源消耗、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可持续)。,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一是要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二是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三是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四是要完善公平贸易政策。,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第三,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合理引导外商投资方向,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提高利用外资质量,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三、根本保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方向。,2、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2、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一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巩固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深化各类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四是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五是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六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3、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二是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健全中央与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三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四是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五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六是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4、内创协调发展体制,外创全球化参与应对机制。,(1)内创协调发展体制。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地区协调、经济与社会协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2)外创全球化参与应对机制。推进涉外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促进外贸、吸引外资和“走出去”的体制,建立一整套实现自我保护的制度安排和有效应对全球化风险的机制。,谢 谢!,2007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