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上传人:嘀****l 文档编号:246585336 上传时间:2024-10-14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7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发展经济学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发展经济学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8,章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什么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选择,一、什么是技术进步,1.1 科学、技术与技术进步,1.1.1 什么是技术,技术是用来,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手段与方法的总和,,既包括生产工艺、技能和生产工具,,也包括组织管理方法和决策手段等,1.1.2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改造世界的手段,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技术并不仅仅是科学和生产相结合的物质形态,技术经常走在科学前面,人们常常知道怎样做最有效率,但还没有掌握为什么这样做的原理。早期的手工业技术全都属于这种类型。不过,现代技术越来越多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了。,1.1.3 什么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指技术的,各个构成因素及其结合方式的改变,,这种变化能导致生产能力的提高。技术进步是指新知识创造、新技术发明在社会生产中得到推广运用,并产生物质财富增值,从而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部过程。它通常包括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以及社会生产者本身的知识进展等方面。,技术进步包括:技术进化与技术革命,技术进化与技术革命,技术进化,是指对原有技术和技术体系的渐进性的改革创新。技术进化是渐进的技术进步,是原有技术和技术体系的渐进式的变革和创新。,当技术进化和科学研究的成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劳动工具和设备体系发生巨大变化,技术体系的这种质的飞跃性变革就是,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则是技术体系质的飞跃式的变革,从技术进化到技术革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8,世纪后期以来,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技术革命,1.2 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与英国产业革命同时进行的。它以科学革命为前提,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从而实现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的转变,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19,世纪中叶,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以电磁学理论的创立为先导,并在其指导下,使电力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通讯等广泛领域,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中叶,以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创立为基础;从技术和工艺上而言,以微电子技术、生物过程技术、海洋工程、航天技术,以及上述新兴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和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前提,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经济结构变迁,技术进步、创新与社会发展,2.1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2.1.1,技术进步体现为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增长的两种方式:外延式(靠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增加,如我国1978年之前)和内涵式(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生产率的途径:,技术进步能降低生产要素的使用比例,从而,节约,资源。如,应用机器设备可以大量节约劳动,使用节能技术能够节约能源消耗。,技术进步还可以改变资源结合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比如,自动化生产线改变了生产组织和管理方法,提高了劳动的专业化程度,促进了产出增长。,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可以用生产函数的移动来表示。,2.1.2 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的移动,技术进步表现为生产函数曲线的整体移动,技术进步的作用要受到资本存量的约束,资本-劳动比率,产出-劳动比率,0,B,A,k,1,E,D,C,k,2,f,1,f,0,2.1.3 技术进步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表示一国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源禀赋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出组合,技术进步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展,真正到达生产可能性边界还要受其他因素制约(如竞争性企业,完善的市场体系和稳定的经济环境),X,A,Y,A,B,B,D,D,C,C,2.1.4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丹尼森(,1979,)研究了,1948,1973,年期间美国经济增长,认为劳动力的贡献为,28%(,教育的贡献为,11%),,资本的贡献为,32%,,其余,40%,要由全要素生产率,(,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知识进展;资源重新配置;规模经济;政策影响;不规则因素,),增长来解释,在这,40,个百分点当中又有,29,个百分点要归功于知识进展,库兹涅茨指出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100多年来,7个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的增加有50-70%来自技术进步引发的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几乎超过60,法国曾经超过80,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一些,为30%左右,,如亚洲四小龙分别为4055不等,1957-2001年中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957-2001年中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CK、CL、Ca,分别为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技术进步使科学发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大为缩短,19001930年,75项重大发现从研究到用于生产的平均周期是36年,1950s,这一周期缩减到510年,相对于建设一个大型企业的时间,2.2 技术进步与经济结构变迁,2.2.1 技术进步与产品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产生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技术进步使原有的生产要素和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从而使总产出的产品组合发生改变(以技术进步与生产可能性边界图为例,,X,工业品,,Y,农产品,),X,A,Y,A,B,B,D,D,C,C,2.2.2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促使社会分工发展和专业化水平提高,而分工和专业化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三次技术革命与产业结构的随之变化:,栽培、采伐、饲养、捕捞技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出现并发展起来,蒸汽技术,建立机器大工业,工业成为主要部门,信息通讯技术,第三产业成为主导部门,2.2.3 技术进步与市场结构变化,间接作用:技术进步通过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市场结构,举例,信息技术大量新型电子产品出现,形成信息产业,形成大企业与小企业共同竞争的市场结构,直接作用:技术进步直接促进市场结构的变化,举例,信息技术电力行业发电和电网分开运营,2.2.4 技术进步与就业结构变化,传导机制: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化,发达国家就业结构的经历: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约有70%的人口从事第三产业,发展中国家就业结构大多数还处在以农业为主的阶段,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0%左右,2.3 技术进步、创新与社会发展,熊彼特简介,(18831950),美籍奥地利人。 1906年在维也纳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12,年,他发表了经济发展理论, 1914年,熊彼特学说史和方法史的诸阶段,此书被称为学说史的经典。1939年发表的经济周期和1942年发表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都是不朽的传世之作,其著作经济分析史,是他所有著作中最受西方经济学界赞誉的巨著。,1932年迁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逝世。19481949年任“美国经济学协会”会长。,2.3.1创新的概念及形式,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一种组合比率(,P=f(a,b,c,n)),,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的形式*,创新与发明的区别*,创新的形式,(1)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 采用新技术新生产方法,(3) 开辟新市场,(4) 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5) 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原材料,技术,企业组织,产品,市场,创新与发明的区别,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发明是一个技术上的概念,“发明”是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明,而“创新”则是将新技术、新生产方法、新组织结构管理形式创造性地应用到经济活动中,推向市场的动态过程,一种新发明只有当它被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为生产当事人带来利润时,才成为“创新”,2.3.2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熊彼特强调创新的力量来自企业家的创新活动。,企业家是把新技术、新产品、新原料和新工艺引入到生产过程,并不断进行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的新组合和新创造的人。,驱动企业家去从事创新活动除了追逐超额利润外,还有三种力量:,发现一个私人商业王国的愿望;,征服困难和表明自己出类拔萃的意志,;,创造和发挥自己才能带来的欢乐,2.3.3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企业家从事创新活动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具备创新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以信贷形式支配生产要素的权力。,创新活动是连接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转换媒介。,高额利 润,企业创 新,其他企业 效 仿,创新浪 潮,需求增 加,经济繁 荣,创新普 及,赢利机会 消 失,需求减 少,经济衰 退,三、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3.1 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可能性,以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其发展的早期主要靠,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进步。,现代的信息技术、交通和航运技术为技术的传播提供了方便,技术的可得性,发展中国家教育和科技水平有所提高,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必要性,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后发优势是指工业化和技术发展的后来者所具有的特殊优势:,通过技术引进替代有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可以使经济发展进程大大加快,并避免有关风险,五个阶段:科学发现(知识存量的增加),发明(对现有知识的应用性进行检验),革新(把发明初步应用于生产领域),改良(在应用中不断对革新的技术加以改进),扩散,10-20,年,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教训,,少走弯路,,比如工业化模式的选择,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先进国家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压力导致向后进国家转移相对先进国家落后的技术,为发展中国家创造机遇,日本技术引进战略的经验与教训,经验:二战后,日本采取“,收获型,”科技发展战略,重点引进实用技术,并在引进后,结合实际加以改造,形成日本自己的技术特色。如日本引进美国的半导体技术制成电子表、傻瓜相机,与瑞士和德国竞争。这种战略使日本只用了20年时间,就赶上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教训:长期重引进、轻研究,重应用,轻基础,没有自己独立完整的科研体系,科技发展的后劲不足。强烈的危机感使日本决定走“,播种型,”科技发展道路,并在1980年提出“科技立国”的新战略。对于比较小的发展中国家基本可以依靠技术引进,但对于中国这样比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走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道路。,3.2 技术引进的类别与途径,3.2.1技术引进的类别,垂直型与水平型及其前提条件,按照引进的技术在,技术进步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可将技术引进分为垂直型引进和水平型引进,垂直型技术引进是指将国外的基础科研成果转用于本国的应用科学中,或将国外的应用科研成果转用于本国的生产中。,水平型技术引进是指将国外已被应用于生产的新技术应用于本国的生产领域。,前提条件:如果引进国具有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就可以多采用垂直型技术引进的方式;反之,如果引进国基本不具备科研开发能力,就只好引进他国已经应用于生产领域的技术。,简单型与吸收型,按照引进国对技术的,消化吸收,情况,可将技术引进分为简单型引进和吸收型引进。,简单型技术引进是指仅仅引进了某项技术,但引进国不能把该项技术复制出来。,吸收型技术引进是指引进了某项技术以后,引进国能够将其,复制出来,,又被称为“真正的技术扩散”。只有吸收了引进的技术,才能真正推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决定因素:取决于一国的科技研发能力。,无偿与有偿,按照引进的方式,可将技术引进分为无偿技术引进和有偿技术引进。,无偿技术引进是指不需要付出报酬的技术引进,引进国将从国外获得的知识转化为本国所需要的技术,又被称为非贸易形式的技术引进,有偿技术引进是指需要支付转让费的技术引进,即国际技术贸易,又被称作贸易形式的技术引进,3.2.2技术引进的主要途径,购买新设备,如购买生产液晶电视的设备,进口新产品并加以仿制或复制,购买专利或生产许可证,国外直接投资(,FDI),,本国人员在外资企业中接受培训,国际间的信息技术交流,,比如派人去国外参观、考察,聘请外国技术人员来本国工作,或接受国外的技术援助。,访学人员带回新技术,3.3 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主要障碍,需求障碍,资本障碍,自然资源障碍,人力资源障碍,劳动成本障碍,,先进技术通常是节约劳动型,这样会使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规模障碍(生产规模和市场容量小),基础设施障碍,制度障碍,正式的制度障碍(法制不健全、手续繁杂)和非正式的制度障碍(观念、守旧)。,技术输出国方面的障碍,3.4 韩国和台湾的技术引进,70年代中后期以前的情况:由于市场受到的扭曲较小,韩国和台湾的工资和利率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劳动力和资本的实际成本。引进的技术主要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70年代以后韩国的技术引进情况,70年代,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韩国制定技术开发促进法,开始,鼓励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鼓励本国大企业购买外国专利,进口先进机器设备,并鼓励本国大企业加强技术研究和开发。,政府直接组织研究开发活动,逐渐形成韩国的国家研究开发体系,:1974年只有5个国家研究机构到七十年代末韩国有了17个公立研究所(电子、船舶、资源、标准、机械,、太阳能、海洋开发、人参、烟草、电气机器、机械金属、通信技术、热管理、核燃料,),八十年代,韩国产业政策的重点转向转变韩国的,产业结构,,建立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机械和电子工业,鼓励技术人力资源的开发。,70年代以后台湾的技术引进情况,台湾经济的特色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为了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成立了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这就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技术创新平台,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台湾还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回流,这对新兴产业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例如,以台机电为代表的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帮助,结论,技术引进必须配合国内的产业发展情况,才能有力地促进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选择,4.1 技术的种类,按使用,资源的相对量,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技术*,按,使用效果,可以分为资本节约型、节能型和环保型技术*,4.1.1按使用资源的相对量划分的技术种类,技术种类,定义,特点,劳动密集型,占用和消耗劳动较多的技术,容纳较多劳动力,占用资本较少,劳动生产率较低,如服装生产,资本密集型,占用和消耗资本较多的技术,占用资本较多,容纳劳动力较少,劳动生产率高,如电力、化工,技术密集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技术,对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和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占用资本较多,与前者常被称为资本-技术密集型,如,IT,知识密集型,高度凝结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成果的技术,要求较高科学技术知识,技术装备复杂、投资费用高,但占用劳动力少、消耗材料少、污染少,可提供新材料、能源、工艺、设备,4.1.2按使用效果划分的技术种类,资本节约型技术:较多的使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来达到节约资本的目的,适用于人均收入低、资本匮乏的国家和地区,节能型技术:能减少能源使用量的技术。对于能源缺乏的国家和地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环保型技术:能够降低自然资源耗费、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采用这种技术成为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4.2 技术选择的经济含义,4.2.1技术选择的成本分析,技术选择是对不同要素组合方式进行比较和选择,发展中国家适合选择劳动密集型、资本节约型技术,资本,劳动,o,I,II,L,L,K,K,Q,Q,C,D,QQ,等产量线,每一点代表资本和劳动的投入组合可以得到相同的产量;,KL,或,KL,是价格线。切点,C,和,D,是可选择的要素投入组合。射线,I,和,II,代表两种技术手段。,4.2.2 为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技术选择会趋同,但在实际生产中,除了成本以外,技术选择往往会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发展中国家要素价格被扭曲。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不完善,要素的价格不能正确反映其稀缺程度。发展中国家一般实行,金融抑制,政策,导致资本的成本被低估。,劳动密集型技术对,劳动力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要求较高,。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劳动力数量多,但素质却比较差。,由于本国缺乏研究开发能力,不得不向发达国家引进技术。但,发达国家的技术主要是资本密集型,的。,强烈的,赶超意识,促使发展中国家引进较为先进的技术,建立和发展现代工业部门。,4.2.3 技术选择的宏观与微观不一致,微观:企业的技术选择,只考虑经济成本,宏观:国家的技术选择,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为目标,除了直接经济成本之外,还要考虑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成本。,微观与宏观的不一致:比如企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选择了资本,-,技术密集型技术,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减少,,失业,人数增加。或者企业因为能源价格低而选择了高耗能的技术,结果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的办法:国家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政策将一些外部成本内部化,比如使企业承担环境污染成本,来缩小不同层次的技术选择的差异。,4.3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选择战略,不能盲目跟随或模仿过去或现在发达国家的技术选择战略,4.3.1 舒马赫的“中间技术”战略,1973年舒马赫(,Schumacher, E. F.),在小的是美好的(,Small is beautiful),一书中批评了现代化大型化工业生产技术的弊病,提出应当发展小型机构,进行适当规模的生产,推广中间技术,中间技术的概念与特点,中间技术是介于初级与高级、原始与现代之间的一种技术。中间技术具有如下特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设备简便,投资比较节约。,市场适应性强,产品销路较好。,原料依赖性小,生产成本低。,组织管理简单,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管理水平。,中间技术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劳动密集型技术,适用于中小企业,有利于就业,与初级技术比生产率高,与高级技术比便宜许多,在应用、维修、管理方面的问题容易解决,适应性强,有利于发挥人的创造性,生产规模不大,对自然环境的危害较小,对“中间技术”战略的批评,要求人有较高的技能,技术不高,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产品质量不高,如竞争激烈则面临失败,典型案例:中国的乡镇企业(卖方市场,买方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增长幅度有明显回落。“九五”期间出现了速度放慢、出口增幅下降、吸纳劳动力减缓的新情况。“九五”和“八五”相比,乡镇企业增加值由年均增长,42.5,下降到,13.1,;吸纳剩余农业劳动力,由年均增加,719.2,万人,下降为年均减少,30,万人。,4.3.2 雷迪的“适用技术”战略,雷迪(,Reddy,A.),认为,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最小成本或最大收益的经济原则,,考虑本国的生产要素状况、市场规模、社会文化环境、吸收创新能力,等因素,选择最切合本国国情的技术,适用技术的含义,适用技术(,Appropriate Technology),,即适合的技术、适合于一国发展阶段的科学技术。,适用技术不一定是国际上最新的技术,但可能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最新的。如果某种技术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最大限度发挥其,比较优势,,实现最快的经济增长,这种技术对于该国就是一种适用技术。,适用技术是一个,动态概念,,根据技术和经济发展状况而定,适合与不适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依据一国的发展阶段而定。,选择适用技术的三个目标,环境目标。节约能源,循环使用各种材料,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社会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提供富有创造性和引人入胜的工作,能与传统文化相交融,促进,社会和睦,,并赋予群众较大的自主权。如,80,年代的乡镇企业,经济目标。适用技术应该广泛提供,就业,机会,采用,地方资源,并生产地方消费品,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并促进经济,平衡发展,。,4.3.3,中间技术与适用技术的比较,适用技术的内涵比中间技术更加丰富、灵活。,二者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都认为发展中国家应选择切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技术。,4.3.4,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现实中,发展中国家经常采取扶持政策,鼓励企业选择资本,-,技术密集型技术,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种企业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没有,自生能力,政府政府为了提供政策性支持,不得不以税收优惠、改变要素价格等方式,扭曲,经济环境,使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降低,相反,选择适用技术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企业更有竞争力,投资的回报率高,储蓄的意愿也较高,有利于经济发展,从技术引进的角度来看,选择适用技术,所要引进的技术和现有的技术比较接近,,学习成本,较低,,技术引进的成本,也会较低,技术升级会比较顺利。,演讲完毕,谢谢观看!,内容总结,第8章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它通常包括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以及社会生产者本身的知识进展等方面。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可以用生产函数的移动来表示。技术进步的作用要受到资本存量的约束。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表示一国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源禀赋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出组合。后发优势是指工业化和技术发展的后来者所具有的特殊优势:。先进国家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压力导致向后进国家转移相对先进国家落后的技术,为发展中国家创造机遇。对于比较小的发展中国家基本可以依靠技术引进,但对于中国这样比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走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道路。70年代中后期以前的情况:由于市场受到的扭曲较小,韩国和台湾的工资和利率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劳动力和资本的实际成本。例如,以台机电为代表的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帮助。4.1.1按使用资源的相对量划分的技术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