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与学制B

上传人:muw****50 文档编号:245937688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9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目的与学制B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育目的与学制B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教育目的与学制B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学制,1,主要内容,教育目的的概念及意义,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学制的概念和类型,我国学制的发展,现代学校制度改革的特点,2,第一节教育目的及其依据,一、教育目的概念和意义,(一)概念:,教育目的,,就是社会对教育所要早就的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3,(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二者区别:,1,、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属于教育理论范畴。教育方针属于工作术语,是政治学范畴。,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方针方向所提出的要求。,3,、教育方针比教育目的包含的内容更广,它不仅包括“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还包括“怎样培养人”的问题。,4,二者联系,1、两者具有一致性,都对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具有规定性。,2、二者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育目的是方向,方针是实现目的的途径。,5,(三)教育目的的层次性,1.,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总目标,2.,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教育目的及其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3.,课程目标,:根据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各科教学、教育活动的课程标准,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及德智体各种教育大纲中。,4.,单元目标,:即一个教学单元或一项教育活动的目标。,6,教育目的的层次和结构图,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7,二、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2.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8,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所谓教育价值取向是指教育活动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活动的属性、特点、功能、结果所作出的价值选择,它表明主体的价值态度。,(一)个人本位论,(二)社会本位论,9,四、马克思主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基本思想:,1)人的发展是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2)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3)大工业机器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和物质基础,4)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5)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10,2.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才能、志趣、个性的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11,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理论与实践,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历史沿革,1957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2,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为90年代至下世纪初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类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13,1999 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教育目的表述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4,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脑体和谐发展,3)强调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5,联合国教科文的口号,:,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关心;,学会共同生活。,16,有关学生发展状况的一些报导,沈阳市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最爱、最尊敬以及对你最有影响的人是谁”,结果的人选择体育、影视明星,甚至有、的人选择黑势力老大,只有、5的人选择自己的父母。,17,广东省曾对个孩子进行调查发现,有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容易感动的人,或者不知道什么是感动。一次以你为什么而感动为题的征文,南京一个中学生写道:“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只有学习好,压倒别人,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社会不需要感动和感恩。”,18,家住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洪城路的刘女士最近有些发愁。几天前,她发现自己上初三的女儿买了一个“小娃娃”的手机吊坠,并且还经常神秘兮兮地在一旁捣鼓。一次,刘女士惊讶地看见,女儿往“小娃娃”的心口上插了两根大头针,插针位置的小纸片上还写着一个人的名字。逼问之下,女儿告诉刘女士,这个小玩偶名叫“巫毒娃娃”,纸片上的人名是她班上的一名同学。因为这名同学平时老跟自己过不去,所以女儿买个巫毒娃娃诅咒她,出出怨气。(3月19日中国青年报),19,二、全面发展教育,(一)组成部分:,德育,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培养和发展智力才能的教育。,体育,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其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20,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21,相互关系:,1)五育相对独立,各有其功用,彼此不能代替,德育是方向,解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问题,即做人处世的问题,智育是核心,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问题,体育是基础,以改善身体素质为要旨,22,美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劳动技术教育指向职业生活,为受教育者走向职业生涯进行精神和技术上的准备。,2)五育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23,(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应试教育是指以牺牲学生的其他发展为代价换取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涵义:,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24,第三节 教育制度与学校制度,一、,教育制度与学制,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系统的总和。,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5,二、建国以来我国的学制,1.,1951年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修订的我国的新学制,特点:,1)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2)职业教育占有重要地位,3)面向工农,扩展了学校的功能,4)加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三类学校的联系和结构的完整性,26,2.1958年的学制改革,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早入学年龄,缩短普通教育年限,多种形式办学,增加劳动,逐级下放教学内容,27,3.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目的: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有步骤地实施9年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分配制度,扩大高校自主权,28,(2)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推进减轻学生负担的工作,开展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升学机制改革,29,(3)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深化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30,四、,现代学校制度的类型,双轨学制:,一个国家的学校系统中分别设立了以学术性和职业性为目标的两种学校类型,两轨之间互不沟通。(如英国),单轨学制:,一个国家的学校系统中不人为地区分学术性和职业准备两种目标。(如美国),分支学制:,进入某一教育阶段后开始定向,介于双轨和单轨之间的学制。(如前苏联),31,五、现代学校制度的改革,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所谓,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1763年 普鲁士规定513岁,1870年 英国512岁,1852年 美国麻省812岁,1882年 法国713岁,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儿童6岁入学,小学和初中阶段实施9年义务教育。,32,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50时,该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某年)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某学年本省生源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某年本省籍(18-22)岁人口数100,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1965年,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提出的术语。,33,思考题,1.什么是教育目的?如何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精神实质?,2.举例说明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各育之间的相互关系,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4.什么是学制?学制有哪几种基本类型?,5.我国学制发展经历了哪些变迁?,6.教育制度的改革有哪些趋势?,34,参考资料,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2004,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2006,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校合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教育学专业基础 实战练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